第123章

  “谁敢?”
  二字清越,带着朝堂官者的沉敛,莫姑姑的话猛地卡在喉间。
  巧娘回头,只见闻时钦立在身后,一身五六品官员的浅绯色官袍,腰束玉带,袍角沾着些微风尘,面上冷冷。
  莫姑姑在宫中浸淫数十载,一眼便知这是朝堂新贵,忙敛了方才的厉色,堆起笑意上前:“不知是哪位大人驾临?文绣局地处偏隅,倒让大人屈尊了。”
  巧娘怔怔立着,见他不过三言两语便将方才还盛气凌人的莫姑姑威慑得敛声退下,一时竟忘了言语,只凝眸望着他。
  闻时钦知晓宫中耳目繁杂,不便贸然带她出去,便对一旁侍立的内侍道:“听闻文绣局绣娘手艺卓绝,我府中需绣一方匾额锦套,特来瞧瞧样式。”
  两人移步至绣局内那座临池的小亭,春风拂过池面,泛起细碎涟漪,亭中却一时静得只剩风声,相顾无言。
  “阿姐。”闻时钦先开了口。
  巧娘听得他叫自己,鼻头蓦地一酸,眼泪竟不受控地落了下来。
  闻时钦见状顿时慌了神,方才对莫姑姑的冷冽全然褪去,忙上前一步道:“怎么哭了?可是这文绣局里有人欺负你?是方才那莫姑姑,还是别处受了暗气?”
  “不是……是见到你太开心了。”巧娘哽咽着。
  闻时钦温声轻叹:“阿姐哄我呢。我怎会没见过你开心的模样?”他抬手,用指腹轻轻替她拭去颊边泪痕,“是我思虑不周。从前听你说,向往宫中文绣局的针神技艺,便在御前托了人情,贸然替你谋了这差事,却忘了你素来性子温软,不擅应付这宫里的弯弯绕绕,让你受了委屈。”
  巧娘忙摇了摇头:“不是你的错,阿钦。是我自己起初怯生,后来才慢慢适应。这文绣局里,虽有莫姑姑那般严苛的人,却也有贴心的姐妹。我在这里,也学了不少从前没见过的绣法,不全是委屈的。”
  闻时钦眉峰微蹙,似在斟酌措辞,片刻后方才颔首:“也罢,既然阿姐在此尚有乐处,便先安身。稍后我便去敲打那莫姑姑,若她依旧这般行事,阿姐只管来寻我。下次再犯,我自会寻由头将她调去别处。”
  巧娘闻言骤惊,眸中满是诧异。竟不知他如今在宫中,已能有这般分量。她忙攥紧他衣袖,急切劝诫:“阿钦,你才新官上任,背后并无倚仗,万不可行此事!这深宫之中,人脉盘错,素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不愿你为了我,平白惹上是非,更不想成为你的负累。”
  “阿姐又说此等妄言。”闻时钦语声微沉,“我何时说过你是负累?又何时这般想过?往年若不是你拈针走线,日夜刺绣换钱供我读书,我岂能有今日?你是我心中最敬重之人,往后万莫再说这等话了!”
  巧娘这才抬眸,借着这片刻安宁,将他细细打量。
  昔年那个总跟在她身后、浑身沾着泥污却一声声唤“阿姐”的稚童,如今已长至轩昂之姿,她需微微踮脚、仰着下颌,才能看清他全貌。
  看他剑眉斜飞入鬓,墨眸亮若寒星,看他面上虽染了官场的沉稳,却仍藏着少年人独有的清朗神采。
  看清后,巧娘先是笑着颔首,随即轻声道:“阿钦,有你真好。”
  这话落罢,闻时钦方才那番沉稳威严、言辞利落的架势瞬时消散,耳尖先泛起薄红,继而晕染至颊边。他不自然地轻咳两声,目光慌忙扫过四周,又转头望向身侧的廊柱。
  一时竟讷讷无言。
  “阿姐……”他开口时,声线已比先前低了许多。
  巧娘凑近半步,轻声问:“什么?”
  “待我忙完这一阵,便带你去看那处……宅子。”
  他声音压得极低,尾音几不可闻,似怕被旁人听去。
  巧娘未能听清,又往前挪了挪脚步,追问:“你说什么?”
  这下倒让闻时钦更显窘迫,喉结滚动数次,偏说不出话来。
  她离得太近,几乎要贴上他胸前衣襟上的祥纹,他也能清晰嗅到她发间的清香,混着庭院里的桂花香,丝丝缕缕钻入鼻间。
  闻时钦藏在身后的那只手,悄然扬起,指节微张,似要将她轻轻拢入怀中。可终究只是在空中顿了顿,又缓缓攥成拳头,悄然垂落身侧。
  不远处传来一道朗润男声:“呦,时钦怎的在此处?”
  二人同时转头,巧娘见来者身着锦衣华袍,正是那日在栖鸾殿为自己求情的贵妃表兄,忙俯身行了个福礼。
  张明叙笑着摆了摆手,神色一派随和,并无权贵的倨傲。
  身旁的闻时钦亦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张大人,属下今日特来文绣局,寻家姐一叙。”语罢,他又侧身引了巧娘,“阿姐,这位便是举荐我入御史台,从中提携的恩公张明叙大人。”
  巧娘闻言一惊,方知眼前这人竟是阿弟仕途上的贵人,忙再次屈膝行礼,语声恭谨:“先前大人在贵妃娘娘面前为我求情,现今又蒙大人照拂阿弟,这份恩情,民女感激不尽。”
  张明叙闻言微怔,随即了然一笑,目光在二人之间流转片刻,才温声道:“些许小事,不值一提。苏姑娘,我那表妹性格娇躁,不懂生计的不易,你莫要往心里去。”
  巧娘哪敢受他这般温和的言语,忙低头垂眸:“大人言重了,那日原是民女技艺不精,错了针脚,能得大人宽宥,已是民女之幸。”
  三人且行且谈,不多时,闻时钦与张明叙便因公务在身,需得告辞离去。
  临行前,闻时钦郑重嘱咐:“阿姐且等我,此番公务外派归来,我便告诉你一桩好消息。”
  巧娘含着笑,抬手替他理了理鬓边微乱的发丝,轻声应道:“好,我等着。”
  姐弟二人在廊下说说笑笑,浑然未觉,门口早已翻身上马的张明叙,正隔着庭院的花木,向此处投来一道阴鸷的目光。
  闻时钦走后,巧娘再拈针绣那嫁衣时,往日在宫中受的委屈、彻夜刺绣攒下的疲累,竟都悄然淡去。
  银针起落间,绣的是熹微希望,是藏不住的隐秘欢喜,更绣着对闻时钦那句“好消息”的满心好奇。
  他会同自己说些什么?
  第102章 桃花林 岁岁桃花下,与君共此身。……
  巧娘挽着规整的归云髻, 一身荷衣蕙带的碧绫褙子衬得人愈发纤弱,忽有一双骨节分明的手从身后绕来,圈住她的腰肢。
  那人下颌轻抵在她颈窝,瞬间笼住了她。
  她强压下心底的瑟缩, 学着那抹娇柔, 颤着声唤了句:“宣……宣序……”
  张明叙闭了闭眼, 却没沉醉, 只觉那声呼唤里的颤抖刺得人烦躁。
  他猛地睁开眼,一把掐住巧娘的下巴, 迫使她仰脸望他:“三月为期, 你却连她三分神韵都学不来?连一声称呼,都抖得像筛糠?”
  巧娘被他的指力捏得痛呼出声。
  “你便不能争些气?”张明叙的声音陡然拔高,“这张府上下, 谁不是看我脸色行事?你倒好,连讨我欢心都做不到?”
  眼泪顺着脸颊滚落, 她慌忙抬手去拭, 却被他厉声喝止:“哭!就只会哭!”他甩开她的下巴, 语气里满是厌弃,“嫣儿当年随我赴宴,纵是面对王公贵胄,也从未这般畏缩。你这般模样,与檐下乞怜的雀儿何异?”
  “看来果然是玉不琢不成器, 严嬷嬷太心慈, 下回, 便让梁嬷嬷来调教你吧!”
  巧娘猛地抬头,眼底满是惊惧,被梁嬷嬷折磨的场景瞬间涌上来, 她慌忙摇着头,刚想开口求饶,廊下忽然传来侍从匆匆的脚步声。
  “大人,闻大人在外求见,说有要事禀报。”侍从躬身站在不远处,不敢抬头。
  巧娘一听“闻大人”三字,连忙用袖口擦去眼泪。
  张明叙脸色稍缓,只淡淡应了句“知道了”,随即伸手攥住巧娘的手腕,带着她往书房走:“随我进书房研墨。”
  他丝毫不担心巧娘见了闻时钦会乱说话。
  闻时钦前番外派查案,性子耿直得不知收敛,得罪了一堆权贵,那些人早欲除之而后快。而他查案时落下的把柄,还有他那青云路全攥在自己手里。
  前几番姐弟相见,她皆做得滴水不漏。张明叙早有言在先,若她能安分留在府中,扮好那副他心念的模样,他便保闻时钦的仕途青云,也护着闻时钦这性命,不让那些权贵的暗手伤了他。
  进了书房,张明叙径直坐到案前,指了指砚台:“磨墨。”
  巧娘垂眸上前照做。
  她将目光固定在案上的墨锭与砚台间,不许有偏移。
  哪怕耳尖已捕捉到门外渐近的脚步声,哪怕知道有一束灼热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脸上,哪怕那道熟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她也只低眉顺眼,按定墨锭,循着严嬷嬷教的法子,以顺时针方向缓缓研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