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虽然来开会的人大多比徐芳芳大,但她办事稳重,这种时候也不慌,表情严肃说道:“今天叫大家来开会,主要为了两件事。”
“首先,咱们供销社将会增加门市部经理一职,负责主管门市部大小事务的安排。”
昨天高主任说那番话后,供销社所有人就讨论过一波,他们结合高主任和林青青的话,猜出高主任可能会提拔人。但那时候大家以为,提拔最多也就是从门市部调到三楼办公室当个小干事。
谁知道今天开会,徐芳芳张口就扔出个“炸1弹”,把大家都给炸蒙了。
就算高主任在一旁看着,门市部众人都无法再保持镇定,纷纷议论起来:
“门市部经理?管咱们这些人的?”
“经理是从外面调过来,还是咱们内部任命?”
高主任看大家说个不停,轻咳两声说道:“安静。”
大家连忙闭嘴,听徐芳芳继续说:“门市部经理会通过内部竞争方式选拔——”
徐芳芳说到一半停住,抬头看向众人,大家被她拖得下半截气没喘上来,催促说:“什么方式?你快说啊!”
看大家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徐芳芳说完后半截:“未来三个月内,哪个柜台营业额能翻三倍,谁就是青山供销社门市部经理。”
众人哗然:
“三倍?这怎么可能!”
“别说翻三倍,翻一倍都困难啊!”
听到徐芳芳的话,苗慧第一反应也是不可能。
她进供销社一年了,成衣柜台每月营业额就没有什么大变动,如果非要说,也就过年那阵子生意好点,营业额能是平时的一点五倍。眼下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没有节日促进消费,翻三倍?不可能!
但苗慧转头看林青青,别人都垂头丧气,就她神色平静。苗慧觉得她肯定知道这事了,心里十分不平,觉得高主任偏心她,说不定要是没人能让营业额翻三倍,这门市部经理的位置会落地林青青头上。
想到这里,苗慧忍不住开口:“我们都好说,可林青青同志管的是新柜台,她怎么算营业额?”
这问题徐芳芳早有准备,回答说道:“按照以往成衣柜台的营业额翻三倍的。”
这答案让苗慧心里稍微舒坦了点,但她转念又一想,林青青今天卖出了两条裙子,要是每天都能有今天这么好生意,营业额比以往成衣柜台翻三倍也不难。虽然苗慧觉得她今天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到明天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但她可不想林青青有机会当上门市部经理,所以只是这样还不够。
于是苗慧又说:“林青青同志柜台的衣服款式多,价格也都不便宜,比成衣柜台以往翻三倍也不难。”
听苗慧这么说,那些有心竞争门市部经理岗位的人嚷嚷起来:“对啊,林同志管得是新柜台,当然比我们有优势。”
这话纯属瞎扯,且不说新产品不好打开局面,单说讲话的人管着门市部最吃香的糕点糖果柜台,就能知道这话说得有多么亏心了。
但有心竞争岗位的人不觉得,纷纷附和说:“是啊,这也太不公平了。”
徐芳芳知道其中猫腻,但嚷嚷的人多了,她一时没了主意,只好看向高主任。
高主任从角落里走出来,问苗慧:“你想怎么做?”
被高主任点名问话,苗慧有点怂,但她觉得自己进供销社的时间短,升职轮不上她也就算了,这机会万万不能落到林青青头上,所以苗慧鼓起勇气说:“起码得是我管成衣柜台,营业额的三倍吧?”
她打算这几个月号召七大姑八大姨来她柜台多买点衣服,能冲冲营业额不说,还能给林青青使绊子,一箭双雕。
然而苗慧不知道,她精心打的算盘在高主任眼中就四个字——愚蠢透顶!
苗慧觉得自己找人冲冲营业额,能给林青青使绊子,但她却没想到供销社以前就一个成衣柜台,大家没得选择,每月营业额自然稳定,逢年过节还能翻一点。
但现在供销社新增了个成衣柜台,尽管苗慧卖的还是那么多衣服,但顾客肯定会被林青青抢走。更何况林青青卖的兴丰女装比苗慧柜台卖的款式更新,更时髦价格也便宜,说不定能把苗慧管的成衣柜台的女装生意全部分走。
这样一来,别说努力让生意翻一番,苗慧想稳定营业额都困难。
她的提议看起来是在给林青青使绊子,无形中却助攻了一把,只是这些她看不清这一点。
而高主任对此虽然心知肚明,但她却没有指出来,只是问林青青:“林青青同志,对于苗慧同志的话,你有什么意见?”
林青青还没说话,何大姐嚷道:“高主任,这对小林是不是不太公平?”
“这有啥子不公平的?小林管的本来就是新柜台,生意咋样咱们都不知道,让她跟成衣柜台以前的营业额比才是不公平!”糕点柜台的大姐立刻说道。
何大姐气得够呛,口不择言说:“我看你巴不得小林考核难度增加,通不过考验好自己升经理!”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高主任沉着脸说:“够了!林青青同志,你什么想法?”
“我没有意见。”林青青说道。
何大姐一听忍不住了,压低声音劝林青青:“你听大姐一句劝,别逞能!”
何大姐干了十年售货员,非常清楚布料柜台的情况,三个月内营业额翻三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因为林青青提前跟她透过口风,何大姐觉得她品性好,就希望她能当上部门经理。
而林青青为了这件事所做的努力何大姐也看在眼里,她是真不希望林青青因为一时意气,而落得个鸡飞蛋打。
但林青青神色淡定:“我心里有数。”
见林青青同意,高主任问道:“其他人呢?有没有意见?”
林青青自己都说没有意见了,其他人更不会有意见,于是高主任说道:“门市部经理岗位考核标准,三个月内,柜台营业额翻三倍,林青青同志考核基础按照苗慧同志所管成衣柜台未来三个月销量计算。”
说完,高主任示意徐芳芳继续说。
有了增加部门经理岗位的爆炸性消息,第二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就没有那么强了。
但初始兴奋过来,大家还是更期待第二个消息的奖励。因为营业额翻三倍不容易,可营业额排名前三却是触手可及的,一时间日用品、糕点糖果、布料等柜台的售货员都面露喜色。
第一名奖励可是八块啊!
都快有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了。
而且徐芳芳说了,除了月度奖励外,季度营业额最高的也有奖励,第一名是十五块。要是每个月营业额都能第一,一个季度就能多拿三十九,比一个月工资都多了!
就算拿不到第一,月度奖励第二名也有五块,第三名是三块。季度则要高点,第二名十块,第三名也有五块。
一时间,人人喜不自胜。
……
新的奖励制度公布后,青山供销社的员工面貌如林青青所想的那样焕然一新。
面对顾客人人笑脸相迎,像以前那样对顾客爱搭不理,给顾客摆脸色,一言不合发脾气骂人的情况再没有发生。这样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首先是顾客增多了,其次是下单率比以前高了不少。
而其中的最让人瞩目的是林青青负责的兴丰女装专卖柜台,不到半个月,柜台营业额就超过了过去成衣柜台一个月的营业额。兴丰女装款式新颖上身效果好的名声,也渐渐在郊区传扬开来,一时间人人以能穿上兴丰的女装为荣。
随着林青青事业的蒸蒸日上,她和谢巍的家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首先是厨房里锅碗瓢盆增多,其次是客厅沙发多了坐垫,最后则是谢巍搬回了一个电风扇。
哦不,应该叫“吹风机”。
林青青:“……囧。”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1章 吃螃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气候还没有开始变暖,像石城那样的中部城市冬天也能有膝盖那样深的积雪,靳市更北一些,气温降得也就更快。
到九月下旬,晚风中已经带了一丝凉意。
所以谢巍这时候搬个电风扇回来,林青青微微一愣:“这是哪来的?”
“买的。”谢巍语气轻快说道,“你不是一直想要一台吹风机吗?”
之前他们去百货大楼逛的时候,他就注意到林青青看了电风扇好几眼。后来有一次她洗完澡,又说起吹风机,当时他没听懂还问了句。
这些事谢巍一直记在心里,只是之前手里没有票,所以想买也买不了。直到前两天他得了张电风扇的票,趁着这次休息,就把电风扇给买回来了。
林青青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还想问这明明就是电风扇,怎么会是吹风机?等话到嘴边她就反应过来了,改口说:“之前是想要,但现在天气都冷下来了,也用不了几次吧?”
“今年用不了几次剧明年用,我问过售货员,一台吹风机能用好几年不坏。”谢巍不是不知道天气冷了,只是他恰好得了张电风扇的票,现在不买等明年天气炎热就过期了,到时候还得再想办法。又想媳妇惦记许久,不如现在买回来让她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