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林青青读的速度并不快,中间也故意跳了些比较难的字,但就是这样何小丽也很惊讶,在她读完后问“你真没读过书吗?”
“没有。”林青青说。
何小丽心里十分痛惜,她觉得林青青没读过书都能认这么多字,要是读过书得多厉害啊!虽然高考停了好几年,高中也要推荐才能上,但上过初中就算进不了城,在大队当个记分员总没问题。
想到这里何小丽说“你想认字吗?”
“当然想。”林青青毫不犹豫说,她不想一直当文盲,只是原身的过往让她不得不藏拙。但林青青不打算藏拙一辈子,不说她想参加高考,就算是在农村里,识字和不识字能干的活也不一样。
“我家里有我上小学的课本,你要是想学,明天我把一年级的课本拿来给你,你先看着,看完了我给你换二年级的,”何小丽说完后顿了顿,补充说,“要是有不懂的也可以问我。”
林青青听完她的话,弯腰冲她鞠躬说“谢谢。”
何小丽看她这样吓了一跳,连忙说“你别这样,我就是顺手帮你个忙,算不上什么的!嗐,你这样我要不好意思了。”
“那我还是得跟你说声谢谢。”林青青笑着说道。
刚穿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林青青觉得自己很不幸,碰上一家子极品,前途灰暗。现在想来,她其实很幸运,因为除了极品的林家人,她还遇到了更多好人,比如周书记、何小丽、王婶……
还有谢巍。
第1章 消息
林青青下楼的时候,看到王婶、刘嫂和何小丽围在前台议论着什么,正要走过去,却看到本来在说话的刘嫂看到她立刻噤声,便停住脚步。
王婶见刘嫂迟疑,转头看过来,见是林青青把她拉过去,眉飞色舞地说“你三姐昨天把她婆婆气进医院了!”
林青青面露惊讶“怎么会……”
“我亲眼看见的!昨天赵家吵得特别厉害,我们整个大院都传遍了。”王婶丈夫是五金厂的工人,和赵家同住在职工大院里,“听说人当时就不行了,说话都说不大清楚,到今天还没从医院出来呢!”
何小丽好奇问“他们为什么吵起来?”
“还能是为了啥事!就青青三姐,”王婶说着觉得不大对,改口说,“林英做的那些缺德事,咱们整个公社都传遍了!我都听说了,昨天赵立业他娘去买菜,菜市场的人连菜都不肯卖给她哩!赵立业他娘向来爱面子,如今被儿媳妇弄得一家子名声都臭了,心里能忍得了?”
说到这里王婶顿了顿“而且昨天林英前脚被停职,后脚就被派出所传唤,到晚上才放她出来。这样的人,谁家敢沾,我听说啊,她昨天逼儿子跟林英离婚呢!”
“那怎么她倒下了?”刘嫂疑惑问。
“能为啥?儿子不答应呗!你们不知道,赵立业他娘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们,听说她相中的是五金厂书记的闺女,那姑娘我见过,模样水灵不说,还是个大学生呢。偏赵立业瞎了眼相中林英,吵着闹着非要娶她,他娘没法子就答应了,为这她跟徐书记的媳妇都闹掰了。”
刘嫂啧啧两声“这林英还挺有本事。”
“有本事也没用,婆婆不喜欢啊,隔三差五就要找她麻烦。今年他们闹了好几次,先前我还听说赵立业他娘都找媒人上家里来了,我还当是咋回事,”当时王婶不明白,现在倒是知道了,“赵家三代单传,林英生不出孩子,赵立业他娘能容得下她?”
何小丽握住林青青的手,撇嘴说“那她也不能打别人的主意,心都黑了!”
“谁说不是呢,”王婶感慨说,“听说赵厂长的放话了,说赵立业要是不肯离婚,就夫妻俩一块从家属院搬出去,从此跟赵家再没有关系。”
“赵家不就他一根独苗,赵厂长能舍得?”刘嫂震惊问。
“不舍得也得舍得,周书记都说了,这件事必须严惩,赵厂长不狠心一点,指不定自己的工作都要保不住。再说了,赵立业年轻没吃过苦,才舍不得舍弃林英,如今他亲娘都倒下了,还能坚持不离婚?就算他不顾亲娘,离了赵家你真当他这日子能过?”王婶完全不看好赵立业和林英夫妻俩能一直耗下去。
何小丽到底是小姑娘,虽然觉得林英蛇蝎心肠,但在婚姻上依然保有天真“万一他坚持下去了呢?”
刘嫂想着林青青和赵立业认识,便问“青青你觉得他会离婚不?”
“我哪知道这事。”林青青无奈说。
原著中赵立业和林英经过磕磕绊绊,最终幸福一生,但那是因为痛苦都由原身承受了,林英没有累得赵家名声变臭,赵立业他娘也没有中风住院。少了波折,两人婚姻自然顺遂。
但这一世呢?
他们会相携一生,还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何小丽听林青青话里的意思,打圆场说“青青之前说过,她和赵立业接触不多,哪会知道这些事。”
王婶和刘嫂听到她的话,也领悟过来,点头说“那倒也是。”
时间也不早了,几人又说了一会话就散了。王婶和刘嫂走后,何小丽从抽屉里拿出自己带来的书递给林青,说道“这是我以前用的,你先看着,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
一共两本书,分别是语文和算数,封面都用书皮包过,虽然边角起了卷,但能看出何小丽很爱惜书籍。林青青接过书本道谢,又问“你现在还在学习吗?”
“嗯?”何小丽微微一愣。
“我觉得……你很想继续读书吧?”林青青问道。
何小丽脸上的笑容暗淡下来“继续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六八年后,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城镇家庭孩子多的只有一个有机会留在城里孝顺父母。何小丽初中毕业前从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她家里虽然有三姐弟,但父母从来一碗水端平,她以为自己不会是被舍弃的一方,直到她初中毕业那年,偶然听到父母的谈话。
何母年轻时候吃过太多苦,身体一直时好时坏,因此长女初中毕业后,何父便和妻子商量说长女也大了,劝她退下来让闺女顶岗。但何母却说让长女现在就顶岗,等儿子长大,长女还能愿意下乡?不如让她读完高中,直接让她下乡,等到儿子长大让他顶岗,也能顺理成章留在城里,不伤姐弟情分。
到那时何小丽才知道平时娘对她再好,到了关键时候,儿子闺女都是不一样的。她在家里闹了一通,答应等弟弟长大就下乡,才从父母手中争取到顶岗的机会。
当时虽然答应了,但何小丽依然想留在城里,所以她的目标是在弟弟长大前把自己嫁出去。等她结婚,下不下乡就不是父母能说了算的。
从离开学校选择顶岗的那一天起,何小丽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学校了。
林青青听完何小丽的话,说道“说不定结婚了也可以上大学呢。”
何小丽以为林青青不懂,解释说“大学是要有人推荐,拿到工农兵名额才能去的,就算结婚能上大学,没有名额也不行啊。”
“万一以后不要名额呢。”林青青说道。
“什么?”何小丽微微一怔。
林青青左右看了看,见没人凑到何小丽耳边说“说不定哪一天,高考恢复了,我们都能去考大学呢。”
何小丽闻言直笑“我看你是白日做梦。”
“你信也好,说我是白日发梦也好,我只问你,如果真的有机会,你甘心因为放弃学习,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吗?”
和何小丽深交之后,林青青越发觉得这个初见有些冷淡的姑娘值得来往。对方帮助她良多,她也不想看着何小丽困在这小小的招待所里。特别是在看到何小丽的书本,感受到她对知识的留恋后。
因此犹豫再三,林青青还是旁敲侧击说起高考可能恢复的事。
何小丽沉默许久,垂眸说“我会好好考虑的。”
“嗯。”林青青点头,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只能看她自己。
……
拿到课本之后林青青没有闲着,接下来两天里,不用干活的时候她都在看书。
其实她不用这么刻苦,毕竟她前世大学毕业了,虽然年代不同,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对她来说十分简单。但林青青找何小丽借书本来也不只是为了学习,更主要的还是想让人知道她在学习。
这么做的虽然有点表面工程的意思,但效果立竿见影,等妇联孙干事再来探望林青青的时候,她从招待所众人口中听到了这些话
“这闺女可有上进心了,天天捧着书在看,才两天就认识了好些字!”这是刘嫂说的。
“哎呦喂!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姑娘,才一天时间就记住了大半本语文,不但能读,还会默写哩!”这是王婶说的。
“林同志的确很厉害!”这是何小丽说的。
不到两天时间,不光招待所工作人员,妇联那边都知道她开始认字,且很聪明,两天读完小学一年级语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