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87节

  她顿了顿,环视着周围一张张真诚的面孔,继续说道:“咱们清河古镇之前在重修的时候,就疏通过河道、加固了堤岸,而且还特意在几个关键节点拓宽了河道,加深了湖底,还埋设了更粗的排水暗渠,就是为了应对像现在这样的极端天气。所以大家也别太担心,咱们的底子还是打得比较牢的。”
  其实是没有的,但她必须这么说。
  大家连连点头,脸上表情都轻松了很多:“那就好,那就好。”
  “我说之前花了那么大功夫来疏通河道肯定是有用的。”
  “难怪现在古镇里的水还没涨上来。”
  路晓琪笑了笑,和大家说了几句话这才返回到了古镇。
  雨又下大了。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细密的水花。
  古镇里的游人确实少了很多,显得有几分冷清,但也有人撑着伞或是穿着鲜艳的雨衣,执意地在雨中漫步,体验着烟雨江南的别样风情。路晓琪猜他们可能是从比较远的地方特意赶来的,不忍辜负行程,或是来自北方的游客,对这般连绵的雨景感到新奇。
  她撑着伞匆匆走过一座廊桥,旁边临水的亭子里,正聚集着几位躲雨的游客。一对年轻情侣靠在栏杆边,指着亭子外的河道小声议论着。
  “你看这水,多好看啊。”女孩语气带着惊奇,“这雨都下了好几天了,咱们过来的时候,外面好多地方河水都又黄又浑,涨得老高。可你看这儿,这水,是不是还挺清的?感觉也没怎么涨啊……”
  男孩探出头仔细看了看:“还真是,都能看到水草。水位好像就跟我们第一天来时差不多?这古镇的排水做得这么好吗?”
  这时,旁边一位架着专业相机、头发花白的老法师转过头,插话道:“这儿的排水的确好,之前说是花了大价钱搞的。不过啊,你们是没赶上时候。要是晴天来,这水那才叫一个清亮透底,像透明果冻一样,是绿的,那拍出来的倒影才叫绝呢!现在这水,仔细看还是带了点浑,不如之前喽。”
  那对情侣闻言,脸上都露出了遗憾的神色:“啊,原来还不是最好的时候啊,真想看看它最美的样子。”
  老法师呵呵笑道:“这就是让你们下次再来。”
  “那肯定的,这么美。”
  路晓琪路过亭子,几人的话语也立刻在雨中变得听不清。
  她叹口气,这还真是!
  又想它涨点水,不要和外面相差太多,让人看出端倪,又不想它涨太多,漫到路面上来很难清理,还会造成损失——不过,她也知道,这样的烦恼于现在外面的形势来说,实在是有点儿过于凡尔赛了。
  她回去后就立刻召集了工程部和安保部负责人,让他们再次全面检查并清理所有排水管网,确保畅通无阻。又组织了应急小队,24小时轮班监测河道水位和古镇内各区域的情况;同时准备好充足的沙袋、抽水泵等防汛物资,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
  她这个老板不急,手下的员工自然也就都定下了神来。
  对啊,也不是了不得的事情,不就是雨下得多了点嘛。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的顶着。
  晚上回到家,雨势依然没有减弱的迹象,哗啦啦地敲打着窗户。肖美云和路学军坐在客厅里,脸上是掩不住的担忧。电视里还在循环播放着暴雨预警和防汛提醒。
  “琪琪,这雨到底要下到什么时候啊?”肖美云一见女儿回来,就忍不住念叨,“我听说外面好些地方水位都涨得厉害,咱们古镇靠着河又连着湖,真没事吗?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都没经过这事儿。”
  路学军虽然没说话,但紧锁的眉头也泄露了他的不安。
  他们老家是没有洪水的,没见过这种场面。
  路晓琪脱下沾了水汽的外套,换上轻松的语气安抚道:“爸,妈,你们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别说现在这雨,就是再大上几倍,别的地方都淹了,咱们清河古镇也肯定没事儿。”
  肖美云狐疑地看了女儿一眼:“你说得这么肯定?你是老天爷啊?还能管着雨不下到咱们这儿?”
  路晓琪被老妈一句话噎住,差点被口水呛到,
  她眼神飘忽了一下,强行解释:“咳咳……那个,我的意思是,咱们古镇当初设计和修建的时候,请了高人看过,宇文老师亲自规划的水系,排水防洪那是一流的!而且您不觉得咱们这儿风水特别好嘛?肯定是块福地,水患不侵!”
  “风水好?”肖美云将信将疑,但看女儿说得信誓旦旦,紧张的情绪到底缓解了一些,嘴上却不肯饶人,“行行行,就你道理多。反正你心里有数就行,真要是情况不对,可得提前告诉我们,别硬撑。”
  “知道啦,妈!”路晓琪赶紧应下,结束了这场差点露馅的对话。
  安抚好父母,路晓琪回到自己的房间,刚在书桌前坐下想再看看天气雷达图,就听到窗户被轻轻叩响。她推开窗,带着湿意的凉风卷入,苏隽正站在窗外的小回廊下,肩头似乎还沾着细密的水珠。
  “你怎么不进来?”她嗔了一声。
  “我刚回家,看到你房间灯亮了就过来看看,待会儿就回去,就不打扰叔叔阿姨了。”他眼里带着笑意。
  他有她家外面花园大门的钥匙,相同的,路晓琪有他家全部的钥匙和密码,包括银行卡密码。苏隽给她的时候有些羞赧,说虽然不如她的多但这是他的心意。
  路晓琪理所当然收下了,能自觉上交全部收入的男人那要鼓励。
  两人就这样隔着窗户聊了会儿。
  “叔叔阿姨担心了?”他声音温和,带着了然。
  路晓琪叹了口气,靠在窗框上:“嗯,哄了半天。差点说漏嘴。”
  苏隽看着她略显疲惫的侧脸,轻声道:“难为你了。”既要守住秘密,又要安抚身边的人。
  路晓琪望着廊外连绵的雨丝,沉默了片刻,忽然低声问:“苏子容,你说,李郡守的buff,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她微微蹙眉,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和顾虑:“系统自己也说不清,这个buff的效力到底有多大,我心里也没底。它是能确保古镇内部安然无恙,还是能影响到周边区域?万一……万一效果太明显了,明明周边都受灾了,就我们古镇滴水不进、风平浪静,那也太引人注目了,反而会惹来不必要的猜测和麻烦。”
  当时,李冰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得到了“水患永除”的特殊能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生效。在他离开之前,李冰将这份特殊能力作用于了清河古镇的范围内。
  所以,外面下了这么多天的雨,河道上涨,但清河古镇里面倒是和没事儿一样。
  苏隽闻言,也陷入了沉默。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他们既希望古镇能平安度过此劫,又不能让这份“平安”显得过于超乎常理。
  他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放心吧,系统那么强大,之前也都未曾出过什么纰漏,眼下,咱们也只能相信它了。而且,古镇里面的河道也不是全无变化的,相信系统是智能的。”
  系统在她脑海里喊:“我的确是智能的,玩家,你不用杞人忧天。”
  它要是有个实体在路晓琪面前,路晓琪非得把它当做地鼠来锤。
  不过,被两人这么一安慰,她又想到之前那个老法师说的,原本还有点焦灼的情绪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怎样,反正表面上该做的一个都不能少,至于那个buff……希望它能恰到好处吧。”
  那是李冰对于清河古镇的祝福,甚至可以说是他对于整个华夏的祝福。
  哎,也不知道他的英灵现在何处?
  如果可以的话,路晓琪希望他能够投身于现在的华夏,享受海晏河清的盛世,不要再当一个栉风沐雨、忧心忡忡的治水人,而是做一个泛舟轻歌、闲看云卷云舒的寻常百姓。
  ……
  但,水还是要治的,灾还是要救的。
  事情朝着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一面滑去了。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也是今年暑假的最后半个月,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天好像被捅了一个大窟窿,雨水倾泻而下,几乎没有真正停歇过。
  新闻里的报道一次比一次严峻,清河市及周边几个城市相继启动了防汛1级应急响应,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戒备状态。
  在各种社交媒体群和朋友圈里,小道消息和现场视频满天飞:什么某处道路被淹成了河道啦、什么某小区地下车库进水啦、什么救援队伍用皮划艇转移受困群众啦……恐慌和担忧的情绪在网络和现实中同步蔓延。
  安平县的氛围也空前紧张起来。虽然县城主体地势较高,但下辖的多镇村以及错综复杂的水网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位于古镇旁的消防站和应急管理部门灯火通明,人员、车辆进进出出,他们要去支援别处,异常忙碌,警笛声不时划破雨幕,让人心头发紧。
  古镇的游客继续降低,即便是古镇出了公告,在这段时间内所有预定门票和酒店的游客都可以选择全额退款,但依然有不少头铁的游客前来——毕竟像是特价机票和其他酒店什么的未必能全退,有人舍不得沉没成本。而且计划已定,想要更改没那么容易。
  还有就是,知道人少,许多在本市和隔壁市的会特意过来,感受一下清净无人不用排队的古镇。
  这几天,古镇的游客数量一直维持在七八千左右。
  降得也不算过分,比预期的要好。
  但一直被视为“世外桃源”的清河古镇,也终于显露出了一些被这场天灾影响的痕迹。
  最明显的,当然就是水。
  古镇内部纵横的河道,那保持了多日的在暴雨中显得过分倔强的清澈,终于被打破了。水流变得湍急了一些,还卷挟着从上游和周边地表冲刷下来的泥沙,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黄褐色。水位也有了肉眼可见的上涨,淹没了部分低处的亲水平台,一些临水建筑的基石也没入了水中。
  员工们看到这情景,反而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这才是持续暴雨下该有的样子嘛!之前的过于正常反而让人心里不踏实。
  陈阿婆看着变浑的河水,忧心忡忡地对隔壁郑老板说:“你看,到底还是浑了,涨了……”
  然而,站在办公室窗边观察着这一切的路晓琪,看着那终于变得符合常理的浑浊河水,内心紧绷的某根弦,却几不可察地松弛了一点点。
  “总算是浑了一点,也涨了一点。”
  她舒了口气。
  这看似恶化的迹象,反倒让她安心。这说明李冰的祝福并非制造一个完全违背物理规律的绝对领域,它更像是一种强大的调节和守护,将危害程度大幅降低,使其处于一个可以被现有防灾措施应对、不至于引起过多怀疑的合理范围内。
  如果古镇在这种极端天气下依然保持之前那种异常的清澈和稳定,那才真是要出大问题了。
  现在这样,恰到好处。
  系统又开始嘚瑟:“你看,我早说了我是智能的。”
  ……
  梅山村。
  张大郎和张二郎正在指挥着工人们将烧好的琉璃瓦和瓦窑里一些贵重的釉料、模具等物,小心翼翼地搬运到窑厂地势最高的库房里去。
  清河古镇的修缮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了,但他们的瓦窑生意却愈发红火。之前与京冶的风波让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瓦窑声名鹊起。
  在清河古镇前段时间刚开放的新区有一个琉璃花园,里面的亭台楼阁大量采用了色彩绚丽的琉璃构件,而且还有一座迷你的琉璃塔。
  日光下,孔雀蓝的瓦当、翡翠绿的滴水、明黄色的翘角在阳光下流转着晶莹剔透的光泽;更有以粉、白、绿三色琉璃拼接而成的繁花拱门,以及一座完全由七彩琉璃砖垒砌的迷你宝塔,在特定角度的光照下,能折射出如梦似幻的光晕,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拍照,流连忘返。
  这座琉璃花园被无数网友们发到了网上,俨然已经成为了清河古镇新的打卡点。
  这里面所有的琉璃当然都是张氏兄弟烧的。在烧出了孔雀蓝琉璃瓦之后,兄弟俩便心无旁骛,将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烧瓦上,而且他们不再局限于各种古法,结合现代的技法有了许多的创新。
  现在,瓦窑的很多客户不仅有来自其他景区的,甚至还有一些高端民宿和私人宅院的设计师慕名而来。
  也正因如此,面对这连绵不绝的暴雨,兄弟俩格外小心。
  张大郎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看着阴沉的天色:“这雨邪性,没完没了。咱这窑厂靠着山边,得多防着点。贵重东西都得搬上去,窑口周边也得多堆些沙袋。”
  张二郎点头:“大哥说的是,小心驶得万年船。看这天色,今晚怕是还有大雨,咱们今晚就别回家了,在村里老屋将就一晚,守着放心。”
  村委书记说了,为了以防万一,明后两天就要组织村民们撤退,他们瓦窑的人当然也得跟着一起走。
  兄弟俩安排好一切,当夜便歇在了梅山村的老宅。梅山村的宿舍自然没有清河苑来得舒服,但累了一天的张家俩兄弟也不挑剔,冲了个澡就往床上一躺准备睡觉了。
  “这南方的雨真是没完没了……”张二郎透过窗外看了一眼,嘀咕道,“应该不会有事吧?”
  张大郎:“快睡吧,这老天爷的事情谁说得准?”
  两人不再说话,各自回房睡觉了。
  凌晨时分,雨势骤然加剧,如同天河倾泻。张大郎睡得不踏实,起身上了趟厕所,只听到雨水噼里啪啦砸着屋顶的声音,颇有些烦躁。
  他强迫自己继续入睡,然后,就在半梦半醒之间似乎听到远处传来了一声仿佛山崩地裂的巨响。
  “什么声音?!”他倏地从床上惊醒。
  顾不得雨水,他打开窗户一看,除了雨幕和黑黝黝的山影,却看不清其他东西。但是,耳朵能听到远处传来了轰隆如雷鸣并且逐渐在逼近的声响。
  张二郎也被惊醒了,面色严肃:“怎么了?发生了什么?”
  两人都是北方人,没有经历过这阵势,根本不知道这声巨响代表了什么。
  “是山洪!”有员工急匆匆跑上来,面色惨白,“山洪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