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45节

  希望老板赚大钱,把它长长久久开下去。
  巧了,小柳家斜对面正好是向大力一家。这边房子的格局是两梯三户,一户是大户型,另外两户是小户型。
  向家人也刚到楼下入户大堂。
  他们带着大包小包,黄四娘推着向新生,有些紧张地看着那个会发光的金属门。向新黎却兴奋地挣脱奶奶的手,跑到前面,踮起脚尖去按那个向上的箭头按钮,动作熟练得像个小主人。
  “叮”的一声,电梯门缓缓打开。向老娘小心翼翼地迈进去。她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女不同,平时都待在四号区很少外出,电梯也只坐过那么一两次。
  “这铁盒子,真能稳稳当当地上去?”她嘴里念叨着。
  向大力笑着扶住母亲:“娘,您就放心吧,比走楼梯省劲多了!”
  电梯平稳上升,微弱的失重感让向新黎咯咯直笑,也忘了之前对别墅的羡慕。
  向新生坐在推车里,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到电梯屏幕里的楼层数字,口齿不清:“七,七……”
  一岁多的她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单字。
  电梯到达七楼,他们一家正巧与小柳她们撞在了一起。
  “是柳设计师呢!”黄四娘有些意外,露出笑容,“早知道你也在这儿买了房,不过没想到咱们是邻居。”
  她在文创商铺上班,而小柳是文创部门设计师,两人都认识。
  知道是一个部门的,向大力和向老娘也都有些惊讶,都热情打招呼。他们那会儿,远亲不如近邻,是很讲究和邻居打好关系的。
  “待会儿有什么东西需要帮的话就来找我们。”向老娘笑呵呵说,“我们也没别的,出力气的活儿还是能帮得上的。”
  小柳受宠若惊,连忙点头:“好的,好的。”
  她不善言辞,此刻却在感谢自己毕业时做的那个决定——鼓起勇气从几千公里之外来江南找工作,最后来到这个谁也不认识的小县城,安家落户。
  还遇到了一群很好的人,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温暖。
  拿着钥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走向自己的新家。打开门的那一刻,几乎每家每户都发出了惊喜的赞叹。
  窗明几净是最直观的感受。宽大的玻璃窗将阳光毫无保留地迎入室内,地板光洁如新,墙壁雪白,厨房和卫生间的设施闪闪发光,一切都是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
  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甚至洗碗机等等都是标配。
  类似的情景在各栋楼里上演着,电梯间里充满了好奇的讨论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这现代化的便利,对于他们而言,是融入新生活最生动的一课。
  而往里走,是一排设计更为精巧、带有独立庭院的中式别墅区。
  路晓琪的家就在最里面,可以说是楼王。旁边便是宇文恺、苏隽、赵飞燕、宋五嫂等人的别墅。
  这边的院落由低矮的院墙或翠竹稍作隔断,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便于互相走动。
  苏隽先帮路晓琪将所有的行李都搬下车来,再和路爸爸一起将东西归置到了室内。
  路晓琪有些过意不去:“你先去搬自己的东西吧。”
  肖美云喜笑颜开:“小苏啊,晚上来家里吃饭。以后啊,要是懒得做饭,就过来吃,阿姨给你加双筷子!”
  苏隽连忙点头:“谢谢阿姨,一定常来叨扰。”
  路晓琪在旁边打趣:“别有负担,我妈估计不会做几顿饭的,到时候肯定是每天吃食堂。”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肖美云瞪她一眼,然后又扑哧一笑:“不过,你们这个食堂的确是还挺好吃的。”
  她真的许久没做过饭了。
  住在四号区不太方便开火,而且古镇里又有食堂又有餐厅,卫生管理得很好,味道又好吃,为什么还要在自己家做饭呢?所以肖美云与路学军很心安理得放下了做饭的执念。
  “但今天还是要做的,要烧一烧灶,新家得要入伙。”肖美云拍板,“就这样,咱们轮流来。今天咱们家先开火,等明天再去苏隽家里开火,你去和宇文先生他们说一说,看看要不要也开个火?要的话轮着来。”
  路晓琪立刻点头:“行,我马上就去。”
  走的时候她对苏隽使了个神色,言下之意是你现在不走,更待何时?
  谁知道苏隽含笑,微微摇了摇头,继续帮着路父路母搬东西。
  路晓琪耸耸肩,自己赶紧溜了。
  她过去的时候,宇文恺和他隔壁的王维正在互相恭维,一个觉得对方规划得好,一个觉得对方造景的意境实在是高,队这个小区显然都很是欣赏与满意:
  “此地甚好,清静雅致,毗邻而居,亦可时常切磋探讨,妙极,妙极。”
  路晓琪笑着插话,把肖美云关于“轮流入伙”的提议说了,问道:“我妈想着新家要旺一旺灶火,图个吉利。不知宇文老师和摩诘先生意下如何?若是可以的话,那今晚就从我家开始,大家一起来我家吃顿便饭,也算是暖暖房,添点人气。”
  宇文恺很赞同:“的确是该如此,《礼记》有云,‘燔柴于奥’,是告迁古礼。新居开火,寓意薪火相传,家宅兴旺。那我便要去路小友家叨扰一二了。”
  王维也含笑点头,语气温雅:“入乡随俗,理当如此。”
  路晓琪见两位大家都欣然应允,很是高兴,“行,那咱们就说定了!那我再去问问其他几家。”
  向家村的人都还好,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而且还有向明这个里正在,有族人和村民们帮扶着,这些事情不需要她来操心。但是这些ssr们,尤其是和自己相处最久的那几位,却都是单身一人。
  她转身去了另一边的赵飞燕与宋五嫂等人的家里,大家也都答应下来。
  待到了晚上,众人齐聚在路晓琪家里,吃着第一顿入伙饭,其乐融融。
  月亮的清辉洒在崭新的清河苑小区里,照亮了一扇扇透着温暖灯光的窗户,也照亮了每一张充满希望的笑脸。喧闹的搬家过程渐渐接近尾声,属于他们的、真正安定下来的新生活,就在这片窗明几净之中,正式拉开了帷幕。
  ……
  小柳很喜欢自己的新家。
  这里窗明几净,布局合理,外部环境清幽,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远山近水,呼吸着带着植物清香的空气,她觉得连上班通勤都变成了一种享受,整个人每天都神清气爽。
  她甚至感觉自己脑子都要清醒了很多。
  她用心装点着这个小小的港湾,一间房是自己的卧室,一间房是自己的书房兼工作间,偶尔她会在这里加班。她根本没有考虑客房以及父母来了是不是有地方住的问题,这是完完全全属于她自己的空间。
  阳台上摆满了绿植,墙上挂着自己设计的文创图案装饰画,沙发上堆着可爱的抱枕,每一个角落都透着小柳对生活的热爱。
  更让她开心的是,邻居向大力一家为人极其热情朴实,时常还会送些自家做的吃食,让她这个异乡人感受到了久违的邻里温情。
  这天周末,小柳正沉浸在工作室的安静氛围里。
  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洒在她面前的数位板上,她专注地勾勒着线条,屏幕上呈现的是一组正在精细打磨的图样——这是她为“花萼相辉楼”系列文创设计的新作。
  文创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很紧密的。花萼相辉楼夜宴在筹备的时候,她们部门就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在设计相关的文创作品。
  小柳出了一个设计精巧的冰箱贴,是花萼相辉楼的缩小版,但是上面的窗户可以打开,打开后可以看到里面的飞天舞姬,而且舞姬还可以简单地左右移动。
  这款冰箱贴在花萼相辉楼夜宴红了之后一下子就卖爆了,现在正在断货了,正在紧急补货中。
  设计总监便决定将这个ip交给她,让小柳出一个完整的系列。小柳压力不小,但也充满了干劲。
  她这段时间将花萼相辉楼好好的研究了遍,最后决定将里面很有特色的香炉、壁画等等拿出来做一个系列的冰箱贴,再把其中的纹样提取出来做一套“霓裳羽衣”主题的香薰卡和贴纸包还有金属书签等等。
  “还可以和木作工坊合作,做一个花萼相辉楼的拼装木制模型……”小柳脑子里有了灵感,慌忙在一旁的本子上记了下来。
  正在她把视线转回到数位板上,试图捕捉那种乐曲的流动感与舞姿的飘逸时,手机响了,是老家一个表妹打来的。
  她赶紧接了。
  对那些老家的亲人,小柳也就对这个表妹还惦记着,表妹比她要小六岁,小时候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
  “喂,表姐?”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几分怯生生的犹豫。
  “芳芳?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小柳有些意外。
  “表姐,我……我听说你现在在清河古镇工作,是吗?”表妹芳芳的声音低了下去,“我,我想问问,你们那边是不是新开了一家学校,叫清河职业学院的?”
  小柳立刻想起了这事。
  从去年的时候,她就听说古镇为了培养传统技艺的接班人,联合古镇里的不少非遗传承人们想要开办一家职业学院,下设刺绣、木工、烹饪、古建修复、古法琉璃等好几个专业,老师都是从清河织造、木工作坊里抽调出来的大师傅,比如向明向齐、张师傅、还有韩管事等等。
  连宇文恺这些被清河大学邀请去做讲座的大师们都会偶尔去授课。而且还听说毕业生成绩优异的,很大概率能直接留在古镇工作。
  “对,是有这么个学校。怎么了芳芳,你有兴趣?”小柳坐直了身子,语气温和起来。
  她记得这个表妹性格内向,但手很巧,小时候就喜欢摆弄针线。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传来带着哭腔的声音:“表姐,我成绩差,高考肯定没希望了……我爸我妈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不如早点嫁人,还能换点彩礼钱给家里。可是,可是我真的不想那么早就嫁人……”
  芳芳在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了清河职业学院的介绍,她觉得或许这是一条路。努力学一门技术,以后可以和表姐一样留在外地工作,脱离那个家。而且视频里说,如果成绩优秀的话,毕业还能在古镇上班。
  表妹的家庭情况,小柳再清楚不过,和自己家如出一辙的重男轻女。或者说,她们那个地方,那个至今依然闭塞落后的老家,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而且,表妹家是在农村,甚至还会更严重一点。表妹当时考上高中的时候,姑姑和姑父就不想让她去上,是村里面的扶贫干部去了好几趟,搬出来村委所以他们才松口,其实也是觉得有个高中学历到时候打工挣的钱能更多。但县上的高中,教学条件就那样,表妹除了读书还要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都给包了,成绩能好才奇了怪了。
  “我想问一下,那个学院真的有那么好吗?可不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啊?”
  听着芳芳压抑的啜泣和话语里那点不甘熄灭的火苗,小柳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仿佛看到了几年前挣扎无助的自己。
  她深吸一口气,用尽可能坚定和鼓励的语气说:“你听我说,既然它是这么宣传的,那当然是真的。”
  小柳现在对清河古镇有着无比的信任。
  “你想学刺绣专业是吗?那我恰巧知道一点,古镇里的刺绣老师都是真正有传承的大师傅,手艺绝了!你要是真心喜欢,来这里学,肯定能学出来。如果毕业留在古镇工作那当然是再好不过,这边环境好,待遇也不错。如果不能留下来,我觉得以现在的就业形势来说,学一门能安身立命的手艺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比去读个普通的大专学个万金油的专业要好……”
  小柳冷静地替她分析利弊,她顿了顿,声音放得更柔了些:“至于家里……我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吗?他们的话,你别全往心里去。女孩子怎么就没用了?我们靠自己一样能过得很好!助学贷款我帮你打听打听,到时候再回复你。你别担心,按照我们古镇一贯风格,肯定会有相关贷款和补助的。”
  她想要鼓励表妹出来,和自己一样。要是待在老家,等待她的可能真的就是嫁人了。
  小柳又叮嘱她不要被家里影响,能多考点分数还是多考点分数,听到她的话,电话那头的啜泣声渐渐停了。
  芳芳只觉得自己灰暗的心似乎又重新被照亮了一点点。
  “好,表姐……我就按照你说的做。”她的语气也坚定起来,“等高考完,我就说要出去打工,然后给自己攒学费。”
  小柳点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好,反正,考出来只是第一步。高考完你可以直接来我这儿,现在这儿很多工作岗位,我给你找个两三个月的临时工是没有问题的。”
  “谢谢表姐。”芳芳带着泪意。
  小柳安慰了她几句,挂断电话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绿化带里蓬勃生长的花草,又回头看看自己精心布置的小家。她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拥有了现在的一切。
  而如今,她似乎也有了一点力量,可以像曾经帮助过她的同事那样,去拉一把和她有着相似困境的亲人。她希望,清河古镇这个充满生机的地方,也能成为表妹小芳人生转折的新起点。
  拿起手机,小柳找到了自家古镇的官方号,果然发现它在前两个月就已经陆续发布和清河职业学院的一系列视频了。
  学校采取的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大专,欢迎高中毕业生报考,但是招收名额不多;还有一种则是五年一贯制,即前二年中职教育,后三年高职教育。
  它分为了四个系,总共十几个专业。比如芳芳想要报考的刺绣专业,就放在了“古代传统服饰工艺系”之下,这个系除了刺绣之外还有缂丝、妆造、纺织等等。而另外一个大系,则是“古代建筑工艺系”,里面分为了琉璃作、木工作、木雕作、壁画彩画、古建筑修缮等等。
  另外,就是烹饪、金银作等等。
  每一个专业都有一条单独的视频介绍,不得不说,小柳看了这些视频之后都想着要是能去进修一下就好了。
  果然,评论区里也有不少人在发出感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