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86节
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微缩仙境中,点缀着各色切割精细的微小宝石——殿宇的琉璃瓦,是用细小的长方形祖母绿和蓝色托帕石镶嵌模拟,在光线下折射出温润的碧色与湖蓝。
朱红的廊柱,则镶嵌着细碎的红宝石,鲜艳夺目。
游廊的栏杆柱头、拱桥的桥头,甚至飞檐下,都镶嵌着米粒大小的珍珠或无色水晶,如同凝结的露珠或星子。
最令人叫绝的是,在最高的殿宇飞檐一角,竟然悬挂着一枚芝麻粒大小的纯金铃铛!用肉眼几乎看不见的极细金链悬着,精巧到匪夷所思!
韩云裳觉得,即便是在她来的年代,这支簪子放到宫廷里去也能成为少有的珍品。
刘宇小心翼翼问:“可以碰吗?”
韩云裳颔首:“自然可以,做出来就是为了佩戴的,如果只能供着岂不是本末倒置?轻一些就好。”
刘宇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极轻地碰了一下那连接上下层楼阁的累丝游廊。那游廊竟然带着整座上层楼阁,极其轻微地、富有弹性地上下颤动了一下,如同被微风拂过。
他在想象,戴着它的人在行走间,发髻微动,整座金楼便会随之轻轻摇曳,那檐角的小金铃甚至能让人听到细小的叮当声。
“我在博物馆里见过许多珠宝文物都非常精巧,繁复到了极致。”刘宇叹为观止,“没想到现实中还能见到用这么高水准技艺制造的首饰!”
他见过无数顶级珠宝,比如cartier的猎豹,又比如vca的隐秘式镶嵌,都可以说是现代审美和工艺的巅峰。但眼前这支簪子,是古老东方智慧与登峰造极的手工技艺才能孕育出的奇迹。
韩云裳看着两人震撼的表情,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更深的自豪,她轻声说:“金师傅说这支簪子是‘玲珑阁’系列,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从诗仙李白的诗‘天上白玉京’得来的灵感。”
这就是金匠人心目中幻想的“天上白玉京”,也是毕生心血的浓缩。
刘宇对自己的编辑失笑摇头说:“你说,国外的那些珠宝品牌,动辄追溯起自己的历史都是说什么皇室御用,传承几百年……你看看咱们华夏传承下来的东西,哪一样输了?”
祖上没阔过,做不出这样的东西。
这种工艺和审美,就是被累世的富贵养出来的。
时装编辑更兴奋:“我已经想好要用它配什么衣服了!”
“就是它了!”刘宇的声音也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这清河古镇,可真是他的福星!
他也不是没看这两天时尚圈里的风言风语,有些甚至都舞到他面前了!
这也是他刚才心绪有点不宁的原因,但如今他却心平静气,甚至隐隐有些兴奋。
那些等着看《风尚》笑话的人,等着彻底傻眼吧!
第109章这些群演可以啊!
清河古镇里, 不是只有刘宇一个团队在烦恼。
赫妍和刘宇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在吐槽。她对着刚端上来的清蒸鲥鱼,却没什么胃口,用筷子戳着细嫩的鱼肉, 叹了口气:“唉, 怎么都是鱼, 宋嫂鱼馆里的鱼就是更好吃一些呢?”
刘宇面无表情:“别想了,根本约不到。”
他这才知道, 原来宋嫂鱼馆很多老食客都是要提前一个月左右约才能约到。他之前已经用过路晓琪的包厢了, 也不好意思一直蹭她的面子, 于是就找了古镇里另外一家餐厅。
平心而论, 菜色做得不错的, 生意也蛮好, 但比起宋嫂鱼馆来说就是少了点什么。
刘宇狐疑看着她:“你别告诉我你这么郁郁寡欢就是因为没吃到宋嫂鱼馆?”
赫妍可不是那么重口腹之欲的人。
她都不怎么吃饭!
赫妍叹口气:“唉,别提了,这几天剧组进度慢得像蜗牛爬, 愁死人了。”
刘宇嘿嘿一笑:“咋了?你们男一号卡戏了?”
该剧组男一号是流量,戏算不上太好。
“那倒没有,人家这次发挥得还可以。”赫妍说了一句公道话,她放下筷子, “主要是群演。你知道的,唐导要求高,要拍出那种真实的、有烟火气的古代市井感。可找来的群演不行,要么是现代感太重,走路姿势、眼神都不对。镜头一扫过去,唐导就喊卡,说感觉不对,破坏氛围。光是几个街市的群戏, 就磨了好几天,大家情绪都挺低落的。”
刘宇啧一声:“唐导这是把这剧当成电影来磨了?”
赫妍往后一靠,揉了揉太阳穴:“这倒也好,能拍出精品。就是可能这边的拍摄要延期了。”
刘宇安慰她:“估计也拖不了太久,这一天天的钱,你们制片可不答应。”
赫妍:“……我倒是能理解唐导。那几幕戏虽然镜头不多,但是却很重要。只不过他要求让群演有他们本来就生活在这里的感觉,可这太难了,专业的特约演员还好点,普通群演真的很难达到那个要求,而且还不单只是三四个人。”
刘宇夹了一筷子鲥鱼,他目光随意地扫过窗外流淌的河水,又落回小馆内。这时,一位穿着素净棉布夏裳、梳着简单发髻的女人从窗外的河道对岸路过。
“四娘!”有人招手,他看到纺织工坊的那位绣娘跑了过来。
黄四娘一回头:“丽娘。”
“回家吗?”丽娘亲亲热热挽起黄四娘的胳膊,“咱俩一起走吧。我这段时间都没见到你。”
“是你太忙了……”
两人相携而去。
“看什么呢?”赫妍好奇看过去。
刘宇的目光追随着她们远去的背影,脑中灵光乍现!
“等等!”他猛地放下筷子,眼睛亮得惊人,看向赫妍,“赫妍,你们剧组是不是灯下黑啊?”
“嗯?”赫妍不明所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刘宇兴奋地指着窗外,又指了指刚才那位服务员离开的方向,“唐导要找的那种人,清河古镇里不就有现成的吗?!”
他莫名觉得清河古镇里很多工作人员都像是生活在古代。
就好比纺织工坊里面的那些织娘绣娘,即便是穿着现代的衣物,一言一行也都是带着古韵的。他猜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在做复原传统文化,气质便也变得古香古色了。
赫妍一愣,随即顺着他的思路,猛地反应过来:“你这个提议虽然有些大胆……”
她这个月泡在这儿,比刘宇还接触了更多清河古镇的人,更能明白这种感觉。现在听了后只轻轻吸了口凉气,立刻拿起手机:
“我和唐导说一说……”
电话还没拨出去,助理的电话先打过来了,说是后天继续拍那几个卡住了的大场景。
赫妍:“他找到合适的人了?”
助理:“好像是找了古镇的工作人员吧,说让他们客串一下。”
“知道了。”
赫妍挂了电话,有些惊奇:“唐导居然也想到了这一步……”
刘宇得意:“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
唐导也觉得自己是灯下黑了,他今天收工后也觉得有点烦躁,在七号区的食堂——这段时间也对剧组开放,一群吃惯了乱七八糟外卖的人简直感恩戴德,乐不思蜀——吃完饭后,唐导本来要乘船去三号区再看看场景,结果他坐过站了,跟着同船的人去到了四号区!
同船的人知道他是最近在镇子里拍戏的导演,也没拦着他,以为他要去四号区找路小姐。
就这样,唐导进入了清河古镇对外人没开放的四号区。
当时他踩点的时候都没进去过,路晓琪说这是员工住宿区。唐导以为住宿区会是那种一个院子住很多人,有点像是很多年前的弄堂和胡同的嘈杂感,但没想到当他进入到四号区之后,看到的却是一派静谧的江南水乡市井画面,
向老娘正和两个老太太一起坐在自家院门口的小凳上,就着最后的天光纳一双厚厚的布鞋底,动作熟练得如同呼吸。几人一边做一边聊,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时不时有身穿舞衣,妆容精致的演员们路过,与阿婆们颔首致意:
“准备去上工了?”
“正是。阿婆,天色这么黑,光线不好伤眼睛,还是等明日天光好了再来做吧。”
“晓得了,晓得了。”
隔壁院子里,李木匠正用刨子仔细地刨着一块木板,刨花卷曲着落下,散发出好闻的木香。一处宅子的二楼平台上,身穿夏布衣裳的王维正提着一个小小的铜壶给院墙根的几盆兰花浇水,神态安详。
几个孩子在街巷里奔来跑去。刚回到家的黄四娘端着一个盆从屋里出来,将水泼在墙角的排水沟里,然后喊了一声:“阿狸,仔细摔着,别跑远了!”
“知道了,娘!”
唐导停下脚步,看得出神。
他觉得很奇妙,也有些恍惚。
这里的人,无论老少,其神态气度,走路的姿态甚至有些用词用语和细微的习惯,都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与现代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韵味。
这种种细节,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种强大而真实的气场将这片空间笼罩起来,与远处的现代社会形成了微妙的疏离感。
“这……”唐导的瞳孔微微收缩,这不就是他所想要的感觉吗?!
他要拍的那几幕是男主和女主的年少生活,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锚点,在他们离开故乡获得人生奇遇与波折后也会时不时地被忆起,所以唐导希望能打造得更精致一些。
就像是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这样真实的有烟火气的地方。
他本来都已经要接受现实,实在不行就敷衍过去得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只是一个误入,却让他看到了一点希望。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唐导?”
唐导猛地回神,转过身,看到路晓琪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脸上带着一丝了然而又有些无奈的笑容。她显然已经得知他误入此地了。
“路、路总……”唐导有些尴尬,像是窥探了别人的秘密被当场抓住,“抱歉,我坐过站了。”
路晓琪耸耸肩:“没关系,这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
这儿虽然有秘密,但其实外面的人也发现不了。她之前没让剧组过来踩点不过是因为这是生活区,放开拍戏的话会打扰到他们的正常生活罢了。
她原以为唐导会对四号区感兴趣,却没想到他是想要找自己借人,一时之间还有点懵:
“啊?”
唐导很激动,“路总,你真是个天才,居然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古代社区!难怪我觉得你们古镇里很多工作人员的气质都很特别,他们天天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潜移默化地就会变得更加有古韵,真是大手笔!有远见!”
路晓琪:……
她讪笑两声:“还好还好,让游客能够切实感受到回到古代,正是我之后想要追求的目标。”
唐导能这么以为也是阴差阳错,就是再夸的话她就要有些不好意思了。
唐导听了后更加懊悔。
对啊!他要来清河古镇拍不就是因为这儿不仅美,还能提供给他古代氛围感吗?怎么就到现在才发现其实氛围感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工作人员提供的呢?
早该想到的嘛!
真是灯下黑!
他追问路晓琪可不可以借人,路晓琪没有反对,她觉得这个还挺有意思的:“不过,我们很多员工都是每天要上班的……这样吧,我问问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愿意的自己报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