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60节

  这抹沉寂了数百年的华夏瑰色,终于在烈火中涅槃重生!
  第94章琉璃瓦(完)
  无论是在现场的还是直播间外的观众都被这一抹蓝给吸引了过去。
  国家电视台的导播显然是专业级别的, 立刻切了一个大特写。
  只见那块孔雀蓝釉琉璃瓦躺在张二郎的手中,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那釉面上。
  它蓝得如同孔雀颈羽最华美的翎眼,幽幽如静谧的深海, 却又在流转间透出玉石般的温润莹泽。釉面光洁如镜, 细腻无瑕, 那抹蓝色在其上流淌、变幻,随着角度的不同, 时而深邃, 时而明媚, 如同拥有了生命。
  【卧槽卧槽!这颜色!美哭了!!!】
  【宝光!真的是宝光!秦大师说的没错!】
  【张师傅哭了!我也哭了!】
  【真的, 求求你们去晋省看看吧, 有好几座孔雀蓝釉琉璃瓦的文物, 真的绝美。而且过了这么多年后颜色反倒更温润了。】
  【从第一次直播翻车追过来的,大半年了,终于烧出来了, 感觉像是看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心满意足。】
  【之前那些说如果张师傅烧出来了就要吃翔的人呢?出来!我要监督你们!】
  【楼上,之前我都截图了,待会儿我就一个一个去艾特。】
  【有没有京冶的瓦来对比一下?京冶那边不是说色差是因为矿石成分改变的原因吗?】
  这边, 所有人已经都围了上了,将张大郎以及张二郎围在中心。
  张二郎激动过了,这才记得窑炉里还有更多没搬出来的,立刻找了早在一旁等候的工人将另外烧好的瓦给搬了出来。
  一垒垒叠放着,流光溢彩。
  当然也有少数一些裂开的或者是颜色不过关的,都被他们挑了出去。
  张大郎最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一炉还不错。”
  所有人的目光,都热切地投向了梁文博教授和秦立轩大师。这不仅仅是在看新烧成的瓦片,更是在等待一个历史性的鉴定结论。
  早有准备的秦立轩大师, 神情庄重地从助手捧着的特制木盒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用软绒布包裹的物件。他一层层揭开绒布,露出里面一片形状不规则的琉璃瓦残片。
  这块残片饱经风霜,边缘磨损,釉面也带着历史的痕迹,但就在这残破之中,一种沉淀了数百年的、内敛而深邃的蓝色光华,依然顽强地透射出来!
  “这就是我带过来的,晋省岱王府遗址出土的明代官窑孔雀蓝琉璃瓦残片。” 秦大师的声音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将这片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残片,轻轻放在了铺着黑色绒布的展示台上。
  几乎同时,梁文博教授也示意助手取来一片瓦。
  这片瓦崭新、规整,釉面均匀,蓝色也颇为鲜亮,但与秦大师手中的明代残片和张二郎捧着的张家新瓦相比,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这是我们从公开市场渠道购买的,京冶株式会社宣称‘复原’的孔雀蓝釉琉璃瓦样本。” 梁教授的声音平静无波,却自带千钧之力。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连直播间的弹幕都稀疏了刹那,然后才爆发出来。
  【好!好!好!光打嘴炮没意思,就得这样真刀真枪地比!】
  【卧槽!这对比太直观了吧!把三块瓦放一起,瞎子都能看出好坏!】
  【我好紧张啊,谁懂我?】
  【我懂我懂,不过姐妹别担心,我刚瞟了一眼,以我不专业的眼光来看,京冶那个……单独看还凑合,放在真品旁边一比,瞬间就成塑料玩具了!】
  【是的,又愣又死!】
  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直播间里又涌入了一堆人。
  路晓琪听到旁边的人小声讨论:“卧槽快看,就已经上热搜了。”
  “正常,你不看看直播间里都多少人了。”
  这时,秦立轩大师率先俯下身,如同最老练的猎手审视着猎物。
  他先是仔细对比了明代残片与张家新瓦的釉色。
  “看!” 秦大师指着明代残片,“这才是正宗的明代传下来的孔雀蓝!蓝中透翠,宝光内蕴!你们看这个地方,像不像孔雀开屏时脖颈上那片最耀眼的翎毛?”
  主持人自然要捧哏:“还真是!在光下转一转,能看到蓝里泛着隐隐的绿意……太美了!”
  “那就是矿料里铜元素的精妙发色,是古法配方和窑变火候共同造就的‘活色’!”秦大师说,他又拿起今天刚出窑的新瓦,对着阳光缓缓转动,“你们看,是不是一模一样?”
  这两块瓦放在一起,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得出来他们的颜色是一致的,同出一脉。
  只是一个新,一个旧,各有各的韵致。
  “好!张师傅们这窑烧得地道!这蓝,这翠,这宝光流转的劲儿,跟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块,神韵对上了!路子走正了!”秦大师说到最后自己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烧出失传的孔雀蓝釉琉璃瓦,可是每一代琉璃瓦工匠的愿望!
  没想到,他今天居然看到了。
  “再看这个!” 秦大师拿起京冶的瓦,“这颜色,就偏了一点,看上去就有些呆板。这应该是机器调配的,很均匀,但和古法琉璃里纯粹靠窑火烧出来的莹润感还是不同!”
  他没有多说,点到为止。
  也不用多说,大家看向京冶的瓦,一眼就能看出来颜色的不同,说是孔雀蓝,更像湖蓝或者靛蓝,缺了那抹关键的、灵动的翠意。釉面看着是亮,但和另外两片相比,总得有些不对。
  直播间里的评论已经在刷屏:
  【不是说矿石杂质不同,烧不出一样的色吗?那清河古镇怎么烧得出来?】
  【不是说矿石杂质不同,烧不出一样的色吗?那清河古镇怎么烧得出来?】
  梁文博教授推了推眼镜,拿起放大镜,凑近三块瓦片,进行更细致的微观观察。他一边看,一边沉稳地补充道:“秦大师从宏观釉色和神韵上点出了关键差异。我们再从从微观结构来看一看,也能印证。”
  他指向明代残片和张家新瓦的釉面:“大家注意看,在放大镜下,残片和今天刚出窑的釉面,能看到极其细微、自然的开片纹理,如同冰裂,这是釉料在高温熔融、冷却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也是宝光产生的物理基础之一。同时,釉层深处能看到微小的气泡和矿物结晶点,分布疏密有致,正是这些微观结构对光线产生了复杂的折射和散射,才形成了那种深邃变幻仿佛从内部透出的莹润宝光。”
  接着,他将放大镜对准京冶的瓦片:“而京冶的产品,釉面过于干净和平整,没什么开片纹理。气泡和结晶点被现代工艺控制得过于均匀,导致釉面反光虽然强,却显得呆板、单一,缺乏那种自然天成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被他这么三言两语的一解说,大家总算明白那种自己观察到的不协调感到底是从何而来。
  【膜拜梁教授,讲得很清楚。】
  【所以京冶的东西更像是精准控制下的工业产品,而不是承载着古法匠心和窑火灵魂的艺术品。】
  【破案了!什么矿石成分改变都是借口!根本就是技术路线不对,复刻不出精髓!】
  【流水线作品还想来碰瓷手作艺术品?真他妈搞笑!】
  【京冶的脸呢?不是发律师函很硬气吗?出来走两步啊!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孔雀蓝!】
  梁教授放下放大镜,目光扫过镜头,声音清晰而有力:
  “色彩可以模仿,配方也可以分析,但窑火赋予的独特印记和那份历经时间沉淀方能形成的温润神韵,是任何现代工业手段都难以完全复制的。
  “我认为,张家师徒此次烧出的孔雀蓝釉琉璃瓦,不仅在宏观釉色上高度还原了明代官窑的神韵,在微观结构和呈现的光学效果上,也具备了古法琉璃瓦的核心特质。”
  他顿了一下,继续说:“所以,这一次,清河古镇的确是复原出了失传已久的孔雀蓝釉琉璃瓦!”
  这是他给出的鉴定结果!
  失传百年的国宝级技艺终于又回来了!
  梁文博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在被苏秉文这样的败类胡乱折腾了一气之后,国内文物学界的名声遭到了极大打击,很多网友都到各个机构的官号下冷嘲热讽地留言。
  所以在听到老朋友邀请他来为清河古镇鉴定孔雀蓝釉琉璃瓦的时候,梁文博简直是欣然应允。
  他需要正本清源,结束被苏秉文惹出来的这一出闹剧。
  听了他的话语后,秦大师也用力点头,他拿起那片明代残片和张家新瓦,高高举起,让镜头能同时捕捉到这两抹跨越数百年却惊人相似的蓝色瑰宝,洪亮的声音响彻现场和直播间:
  “梁教授说得对!这才是咱华夏正根儿的孔雀蓝!两位张师傅,给老祖宗长脸了!给咱华夏的匠人长脸了!”
  秦立轩是真的激动,最后一句都破音了。
  关于孔雀蓝釉琉璃瓦,晋省的琉璃工匠们也研究很久了,也有了一些进展,如果给他们时间的话总有一天能复原出来。但清河古镇的两位张师傅横空出世,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它抢先一步给烧制出来了!
  秦立轩并没有不满,只觉得他们这些现代的琉璃匠人们总算没有愧对祖先,重新找回了这一秘宝工艺。以后晋省的那几座琉璃建筑,修复起来总算可以不用那么斤斤计较了!
  每个人都能看出秦大师发自内心的高兴,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张大郎和张二郎的眼眶再次湿润。
  评论区里更是群情激荡:
  【哭了!真的哭了!秦大师那句“给老祖宗长脸了”破大防!】
  【显微镜级对比!服了!梁教授和秦大师太专业了!我看以后还有谁对这个结果有异议?!】
  【官方认证!技术碾压!京冶脸疼吗?】
  【这是简单的瓦片之争吗?不是,这是文化解释权之争!因为咱们过去穷,旁边几个国家抢了多少好东西过去说是他们自个儿家的?甚至很多本来是咱们的东西,却要遵守他们设定的规则和标准,不就是仗着那时候他们有钱技术先进吗?!所以,我今天实在是太高兴了!这儿也不能刷嘉年华,那就请五十张清河古镇的门票,先私信我先得!】
  【卧槽,土豪!我先报名!】
  【这个法子好,我也报销十张,今儿爽呆了!】
  因为国家电视台和清河古镇今天的直播都关掉了打赏,大家只能以这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这不单单是技术之争的盖棺定论,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技术尊严的盛大凯旋!
  最后结束直播的时候,国家电视台的记者还采访了张大郎和张二郎,两位师傅在镜头前完全没有烧窑时的淡定,很是忸怩,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不过没关系,今天的观众们每个都会溺爱他们。
  【工匠嘛,就是这样,少说多做。】
  【就是就是,说得再好有什么用?能烧得出孔雀蓝吗?】
  【我们张师傅人狠话不多。】
  【不会说话怎么了,我能烧出孔雀蓝(得意)(得意)】
  直播结束后,路晓琪原本想再挽留梁文博与秦立轩在清河古镇多住几天的,秦立轩答应了下来,不过他提出来想要和张师傅他们一起住在梅山村,显然是想要和他们一起交流交流技艺。
  而梁文博很忙,他在清河古镇体验了vr,参观了清河楼以及幻音阁等建筑,这才明白了自己的几位老友为什么会忽然在清河古镇搞了个项目。说实话,他都有点想要在这儿常驻一段时间了!
  可惜的是,梁专家事务繁忙,只待了一天后便要返回帝都。不过,他和宇文恺还有后面加入的王维等人相谈甚欢,并约好了几个月后便会再来。
  而网上的舆论还没有平息,甚至在有人查到了京冶竟然早在两个月前就给自己烧制出来的“孔雀蓝釉”颜色申请了专利,并且冠名为“京冶孔雀蓝”之后达到了顶峰——当然,这个专利并没有申请下来,还处于审核阶段。
  但这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
  【草,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有一种巴掌伸不进屏幕的无力感。(微笑)(微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