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37节

  不烧出来,两人是不会放弃的。
  她慢条斯理吃完早餐,一边吃一边和郑老板聊天,等到吃完出门的时候,刚进古镇的朱爸爸朱妈妈正好从门外进来。
  朱爸爸:“就是这家,昨天我闻着味儿就想吃了。”
  但因为吃过早饭所以没点,今天他可是特地没吃宾馆准备的早餐就为了这个包子香味儿。
  “要一笼小笼包,两个三丁包,再来两个桂花糕两杯豆浆。”朱爸爸转过头问老婆,“要不要把儿子的也给点了?”
  朱妈妈摇摇头:“不用,他正忙着在拍照呢,一时半会儿也过不来,到时候别冷了。咱们慢慢吃等他就行了。”
  朱爸爸:“也行。”
  路晓琪听了后莞尔一笑。
  她慢慢溜达到外头。一号区和二号区连着的地方,一条河道上有三座桥,景致十分好。果然看到在最佳机位上已经挤满了人。老法师们不顾寒冷,嫌弃手套操作不方便还把它脱了,手冻得发红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长枪短炮。
  毕竟,雪后的清河古镇,如琼台仙境。
  路晓琪从他们身后路过,随便瞥了几眼相机里的取景框,满意的离开了。
  看来接下来几天,清河古镇在网上又会出现一波神图了。
  春节前的这个时段,不管是网上还是现实都很安静,没什么热点,这场雪真是来得太及时了。
  ……
  “怎么样?冷不冷?”
  “其实还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冷。”古镇正门的城楼上,扮演飞天的舞姬从威亚上下来,露出笑容。立刻有旁人将羽绒服给她套上了,又塞给她一个热水袋。
  那舞姬也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抱着暖水袋,叽叽喳喳:“暖宝宝贴在身上可暖和了,而且我里面还穿了贴身的肉色保暖衣,就只有胳膊冷一点。”
  李龟年横她一眼:“行了行了,脸都要冻白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没点数?赶紧喝口热水,暖和暖和。”
  舞姬嘿嘿一笑,乖乖听从他的拧开自己的保温杯喝了一口热水,然后说:“李供奉,别凶我啦。咱们以前可没有暖宝宝和保暖内衣这些东西,还不是照样要穿着纱衣在大殿外跳。”
  现在可真是好多了。
  李龟年收拾起自己的琴,颔首:“比起来,自然是这边更好。”
  开门仪式其实用不着他亲自来的,但他就挺喜欢出现在这里。他喜欢近距离看到这些游客激动兴奋的表情,更喜欢看到他们脸上的期待和喜悦,就好像新的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
  从城楼下去后他连妆造都没换,就这样抱着琴施施然走在了古镇里,看上去十分的风流倜傥,惹得不少人拿出相机来拍照,还有小姑娘来求合影。
  李龟年从不拒绝。
  他现在在网上也是颇有人气的,甚至有不少女孩子是专门为了偶遇他而来。
  当然了,他也很有原则,除了拍照之外,其他如加微信什么的从不答应。
  来到二号区的茶楼,进入到二楼的雅室,王维已经在这里等他了。雅室里暖意融融,王维斜靠在放了抱枕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桌子上放置着热茶和几样早茶糕点。
  他这几日都在这里看书,历史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看得太过投入的时候可以抬头透过玻璃窗户看看外面街道上来往的游人,热闹熙攘,便觉得又在人间。
  放下书,一边吃着早茶一边看着下面的游人。那些裹着厚厚羽绒服、戴着毛线帽和围巾,正兴致勃勃举着手机拍照,或是捧着一杯热腾腾奶茶说笑的年轻男女,或者小心牵着孩子手的父母以及老人。
  “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王维忽然对李龟年说。
  李龟年还在吃定胜糕,一时没反应过来:“啊?”
  王维一笑,声音很平静,像是一位观察者:“听闻这些游人都是此间最普通的百姓。但看他们,衣着如此厚实光鲜,面庞红润,无忧无虑。”
  他端起自己面前的白瓷茶杯,啜了一口清茶,和李龟年不同的是,王维喝了一次这种清茶就爱上了。
  “想起我们那时,即便是开元天宝号称盛世,寒冬腊月里,长安东西市上的寻常百姓,可有几人能穿得起这般厚实的棉衣?冻得青紫的手脚,为几文钱奔波的身影,才是寻常。一场大雪过后,冻毙于路边的贫者,亦非罕见。”
  雅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隐传来的、被积雪过滤过的游人笑语。
  李龟年脸上的风流笑意淡去了些:“我在这儿听了咱们那时一位诗人,比你我都要更晚,叫白居易所作的诗。”
  他随手抚了琴,便能编曲吟唱出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楼下游人听到琴音,纷纷好奇抬起了头。
  王维听完他的吟唱,感慨:“这位白居易确是诗才。”
  李龟年颔首:“此人写的《长恨歌》更是一绝,只恨未曾相逢于同一时代。暂且不提这个,咱们那时其实也曾见过如卖炭翁中的场面,只是并未放在心上而已。”
  那时在宫中,暖阁香炭,丝竹不断,歌舞升平,他们何曾将视线投向过重重宫墙外的另一个世界?
  李龟年被安史之乱的大棒打醒,又来到了这里度过了几个月的时光,见过了不同的社会运作模式,这才隐隐悟到了很多东西。
  王维听了他的话之后笑了笑,带着点自嘲:“所以,我能明白你为什么喜欢这儿了。”
  原来,世界还可以是这样的!
  简直有点像是陶翁笔下的桃花源了。
  同一时间,黄道婆也在清河古镇里溜达,她早早就脱下了自己的道士服,换上了羽绒服,只觉得暖意从身体里生出来,前所未有的温暖。
  她与王维虽然并未攀谈,但这几日其实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观察古镇上的这些游人。只不过,她本就是织造的行家,一双眼睛比寻常人毒得多,不由自主就被这些游人身上的衣服吸引住了。
  厚而暖的羽绒、泛着金属光泽的面料、织造紧密但是又轻暖的羊绒呢料、甚至是保洁员特殊的防水工装……这里,最普通的百姓所穿的衣服,其用料之足、做工之扎实,也远超她那时许多中等人家所穿了。
  她走过那么过地方,唯有这里超出了她的意料之外。
  “难道真是来到了太平盛世?桃花源?”黄道婆嘀咕道。
  ……
  今天一天观脉堂都很忙,除了事先有预约的病人之外,还有好几个因为地面湿滑不小心摔跤的游客被送了过来。
  在协助医师们处理完了之后,张瑛有些不好意思:“那我先走了?”
  她今天早上一过来就请了半天假,因为下大雪,她娘和她都有点担心在梅山村的父亲和叔叔,就想要早点下班去看一看。
  “去吧去吧,没事。”几个实习医生挥挥手。
  小姑娘平时工作很努力,即便是要请假休息也是正常的。
  从观脉堂出来,张瑛在二号区的糕点铺里买了两斤板栗饼和两斤米糕,往梅山村去了。
  第82章当老板嘛,不能太资本家……
  梅山村。
  和县城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起来, 梅山村看上去似乎还是之前那个样子。但是只有常居住在这儿的人才知道,它其实也变了很多。
  村里更热闹了——前两个月窑厂又扩充人手,村里有不少的人都从外面回来了。有的被录进去做了工人, 还有的不愿意烧窑做砖, 便去了清河古镇那边讨生活, 那边有不少新开的工地。
  为了方便从外面运土运料进来,村里的路也修了一下。虽然不是县里的那种修法, 只是修了一小段将路面拓宽, 连水泥都来不及铺, 但是村民们已经很满意了。以前的路都没法会车。
  也因此, 张大郎和张二郎两位开窑的大师傅在梅山村已经建立起了不小的威望。
  张瑛过来的时候就遇到有认识她的村民们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哟, 是张大师傅的女儿吧?来看你爸爸了?”
  “是小瑛吧?常听张大师傅提起你呢。”
  张瑛微微顿了一下, 好奇问:“我爹,我爸怎么说我的呀?”
  那大伯笑着说:“说你现在在观脉堂跟着张大夫,可厉害了。你是没看到他这个得意劲儿, 哎,要是我家的也是女孩子就好了,贴心懂事还能干……”
  张瑛以前也听过类似这样的客套话,但基本都是客气客气, 但她到了这边之后,发现这些客套话有一半可能是真的。真的有很多人觉得,要是个女儿就好了,语气颇有那么一点点羡慕。
  而且她从来没听过她爹开口夸过她……
  乍一听,张瑛只觉得自己请假跑十几公里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嘴角也忍不住挂起了笑意。弯起的嘴角一直到看到了自家爹爹和叔叔都没有压下去。
  过来的时候他们和几个工人正聚在一起说话,还有刘蝉也在,气氛似乎有点凝重。看到她过来, 大家这才各自散开。
  张大郎奇怪睨她一眼:“傻女娃子,怎么自己乐成这样?”
  “没什么,”张瑛摇摇头,将自己带的糕点递给他,好奇问,“爹,你们啥时候能好啊?娘让我问你什么时候回家,都快要过年了。”
  张大郎和张二郎基本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回一次家。
  他们召唤在场的工人们过来一人拿了点糕点吃吃,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就快了,你也是赶巧,正好遇到我们下午开窑。”张二郎咬了一口糯米糕,他就爱吃南方的这种糯叽叽的糕点,“等开完窑,明天再收拾一下我和你爹就回去。”
  张瑛试探问:“那你们刚才是在讨论开窑的事情吗?”
  张大郎和张二郎重重叹了口气,都没有回答她的话,脸色也不是很好看。反倒是刘蝉,嘴巴里含着一块板栗饼,偷偷挪了过来,扯了扯她的袖子。
  张瑛秒懂,也有些失望,小声问他:“又失败了?”
  她也想要叹气了。
  刘蝉轻咳了一声,直接双手背在身后走了出去。
  张瑛看了一眼场内,爹爹和叔叔又和几个工人伯伯聊上来了,她也赶紧溜了出来。
  “不是还没开吗?”她问。
  刘蝉:“是还没开,但是前几天烧到一半的时候,张师傅说他的感觉不是很好,总是忽略了什么东西,或者是之前有什么东西没做对……”
  张瑛拧起眉头:“那估计就是要失败了。”
  以前她爹好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经验丰富的大师傅在烧的时候往往有种直觉,而且这份直觉往往还挺灵验。
  刘蝉摊手:“所以说咯。现在就等开窑后看看情况,然后再找出问题来。”
  他这段时间三不五时就往瓦窑这边跑。
  其实现在清河古镇的mcn机构事务很繁忙,他们主要就是以非遗和手工艺为主,签约的古镇npc都已经有四十多位了,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一番绝技,因此在视频平台上完全是一股新兴势力,而且势头极猛。可以说,如果他们愿意走直播带货、歌舞团播路线的话,这个矩阵已经足够赚得盆满钵满了。
  当然,路晓琪看不上这些,只是做了橱窗带货以及视频的品牌广告推广。如此以来,品牌方觉得他们珍惜羽毛,也都很愿意合作。
  最大的号当然还是赵飞燕,妥妥的一姐。
  但是像李龟年等后来的乐师舞姬也都不弱,俨然是后起之秀。
  至于向家村人以及其余的手工艺人,虽然不靠颜值出圈,而且也不走搞笑视频路线,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个高质量的手工视频,人气也都在平稳向上升。
  但是,这么多号里面,刘蝉最惦记的反倒是张大郎和张二郎的烧窑。
  最开始的时候,两位师傅在直播的时候放下豪言,说一定会复原出失传的孔雀蓝釉琉璃瓦。刘蝉当时不知道这里面的含金量,也没有阻止,反倒扇了扇火。
  在第一次做孔雀蓝的开窑时,刘蝉心想着这肯定要直播一下,会是个很好的话题,结果,现场翻车了。
  那个颜色灰蒙蒙的,肉眼看着就很脏,没有一点光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