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29节
他们办公室也是经常团购的,很快就凑够了数,而且还超出了。年轻女孩问骑手能不能算成一单。
骑手:“不能哦,因为是限购,如果要多买的话我需要重新排队。你看看这队伍,很长的。排个队得要一个多小时了。”
这样一想,好像也没错。
最后从这个办公室到那个办公室,竟然下了有四五十个香囊和药包的单。
而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只是发生在这家公司。
还有土豪们根本不用凑单,花两百块钱找个跑腿去买两百块的香囊和药包,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做不出来。
所以,队伍里的跑腿骑手们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在开业时就以最优惠的价格办了年卡的骑手表示,自己还是太有远见了。其实年卡的成本在平时跑腿带小吃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
而且年卡可以买五个,不是三个,嘿嘿嘿。
在队伍里看到这一切的刘桂香五味杂陈,她觉得自己还是吃了不怎么会上网的亏,要是早知道还能这样那自己也去平台注册一个跑腿骑手就好了。之前是担心自己不会操作所以一直没弄。
五十多岁的刘桂香在这一天决定要跟上时代。
……
五号区,纺织工坊。
如果说五号区最大的工坊,很多人会想当然觉得是木作工坊,但其实纺织工坊和它的规模是不相上下的,都独占了一整座庭院。
只不过因为目前还处于半完工的状态,所以纺织工坊的位置要更靠里一点。
只要走到巷子深处,就能看到一座由老青砖和深色木料构筑的庭院,十分沉静。有几个女性游客正在这座建筑前驻足,她们的目光都被巨大的、纤尘不染的落地玻璃橱窗吸引了。
橱窗内,柔和的聚光灯照亮了陈列其间的华美汉服。
宽袍大袖,锦绣庄重,色彩浓烈如霞光。衣身上繁复的刺绣在灯光下闪烁着丝线独有的温润光泽。它们被精心架设在极简的木制衣架上,映衬着雕花的窗棂。
而在另一边的窗户内,可以看到一架巨大又老旧的老式木制纺织机,有身穿浅紫色折枝小葵花圆领袍和瓷青长裙,梳着牡丹髻的织娘正在专心织着布。
在她的侧畔,一卷卷未完成的锦缎或素纱如同瀑布般从高处垂落,一切优美得宛如画作。
这是纺织工坊特意布置的传统纺织工艺演示的场景,也成为了目前很流行的拍照点,产出了很多神图。也有很多女性游客会被这样的场景吸引,然后去工坊里面体验一些专门的课程。
比如织布、刺绣、做扇面香囊或者是绳结坠子等等。
但是掌管着这座纺织工坊的两位尚宫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妹妹韩云裳正在对姐姐韩玉裳绘声绘色地描述二号区排队的盛景,她刚从二号区回来:“……可多人了,从观脉堂的门口一直排到了巷子尾还绕了好几圈。”
韩玉裳正在操纵着手中的木梭,让手中的孔雀羽线在布幅上织出绚烂的金翠花纹,即使图案还未完全成型,也能看出来其精丽艳逸之美。
她正在织一件霞帔。
缂孔雀羽线在她的朝代,是皇帝龙袍的主要工艺之一,龙纹、云纹、海水纹的变幻光泽便是靠它。韩玉裳也是因为为嘉靖织出了让他满意的龙袍,这才被提拔为了尚宫。
她本来想要织龙袍作为展示,但是被路晓琪劝住了:“别管男人了,现在的小姐姐们花钱才大方,所以得做她们喜欢的东西。”
男人?不行。
韩玉裳虽然有些迷茫,但她想起自己来了这儿后的一些观察,隐隐觉得可能路小姐说得对,于是就改为了织后妃们喜欢的衣裙与霞帔。
听到妹妹这样说,她抬起头来笑着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韩云裳一屁股坐了下来,不怎么优雅,让韩玉裳轻微皱了皱眉头。
“我就是觉得,人家的生意好好啊,咱们纺织工坊什么时候能这么受欢迎就好了!”韩云裳嘟哝一声。
纺织工坊虽然规模也很大,但因为难度比较大,且大部分是付费体验,声势完全比不过木作工坊以及其他几家很受欢迎的工艺作坊。
更别提和二号区的排队巨头宋嫂鱼馆比了。
可没想到现在,二号区的观脉堂异军突起,今天排队的人看得韩云裳很是羡慕。
什么时候,她们纺织工坊也能游人如织啊?
在后方刺绣的绣娘几人也抬起头来,笑道:“这不是因为咱们的东西都没有准备齐全。我瞧现在的女子爱美得很,而且手中也都有钱,要是齐全了,咱们纺织工坊必然也能极受欢迎!”
她们想要做一个高端的汉服馆,那里面总得要展示一些服装吧?
这几个月以来,纺织工坊都在做这件事。
华服,华服,从面料到细节都将就不得 —— 寻找合适的面料,甚至找不到的话自己织,就算是缂丝也得上。机绣?那肯定不行,完全比不上手绣的灵动。
偷工减料?更是不存在的。
但,工坊就这么多人,而这些细节和工艺都是极耗工时的。加上除了做这个之外,她们还需要抽上一些时间去给游客上体验活动,因此几个月时间里她们也就完成了一两套的作品。
“姐,我觉得这样不行。”韩云裳认真建议,“就靠咱们几个做下去,那可能古镇的其他几个区都开放了,咱们还在这儿埋头刺绣呢。”
韩玉裳将手中木梭放下来。
这其实也是她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甚至也有些发愁的事情。
她索性将所有人都召唤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丽娘等人:“大家都来说说,要怎么办,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尽管提。”
第78章建酒店和小区
韩云裳首先发言:“我觉得还是应该找靠谱的工坊, 将一些平常的款和日常款发过去让她们来做。”
她这段时间买了市面上不少出名的以及打着复兴汉服旗帜的工坊出的成衣,虽然大多数的确很一般,完全称不上精致, 纯粹只是靠着现代工业提供的各种丰富面料撑着场面, 细节和做工完全没法看, 更别提形制什么的。
但是有几家还是不错的,能入得了眼。
“不过, 这几家常年都是预售, 不一定有精力能接我们的单。”韩云裳也头疼。
她们没法找那种普通的制衣厂, 必须是能拿到高端面料以及能做到手工刺绣的工厂才行, 只能去苏州杭州这些地方找专门做汉服的制衣厂。
韩玉裳颔首:“可以让采购部去问问。”
丽娘灵光乍现, 提供了一个想法:“或许可以去问问做婚服的地方。我前些时日去县里面玩, 看到有租赁婚服的,也有仿古制,有几个贵的都是手绣。”
韩玉裳赞许地看了她一眼, 将这个信息记下了。
另外几位和绣娘和织娘也都踊跃发言:“人太少了,可否再多招几个人?”
“徒弟也行。”
“对,徒弟!”一向快人快语的王绣娘眼睛一亮,“我这么一手蹙金刺绣的绝学, 要是传不下去,怕也是太可惜了。韩尚宫,您的缂孔雀羽线,不也是如此?”
系统不也是担心这个所以才将她们召唤到了卡牌里吗?
在古代的时候,她们为了自己的安身立命,这些绝学是肯定不会轻易传给外人的。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能够传出去反倒能收获名与利,还能更好的保护这门手艺。
大家都想开了。
韩玉裳苦笑:“只怕现在是咱们愿意教, 也没多少人愿意来学咱们这个了。小孩子们要读书,年纪大一些的也要赚钱养家……”
学徒期间不可能赚太多的。
“试试嘛。”绣娘们都说,“说不定有人能愿意呢。或许招本身有经验的,然后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
韩玉裳沉吟片刻,颔首道:“倒也可行。我会和苏总监说的。”
另一边,木作工坊。
“有很多人问除了这种小孩子参与的亲子课程,咱们能不能开展一些针对成人的课程。 ”向二郎对李师傅说,旁边的向三娘正在努力的刨花儿。
向二郎和李师傅是木工作坊今天的轮值老师。
向二郎自从那次试探过自己活动的边界后,回来就很是消沉了几天,然后想通了,开始苦修手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获得更高的自由度。
他是年轻人,善于和外人沟通,而且对各种现代的电子设备以及办公用具也都很熟悉,因此大家最爱让他来木工作坊轮值当老师,和小孩子们简直打成一片。
李师傅则是过来坐镇的,怕的是万一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向二郎解决不了。
至于向三娘,还处于苦练基础的阶段,她爸把她扔给了她哥,让向二郎教她。于是,向二郎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
向二郎继续说:“他们都希望有和榫卯相关的初阶木工课,而不是现在这种只是针对小孩子做个小玩具的。如果初阶木工课出师之后,他们也想要自己做个东西,箱子或者是凳子什么的。”
李师傅脸上的神色十分丰富,有点想不通怎么会有人愿意花钱而且牺牲自己的周末时光来学习这个?
向二郎:“……他们说很解压。而且,您忘记天启帝了?”
当皇帝的都喜欢做木工呢!
李师傅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点点头:“……行,我知道了。”
向三娘抬起头来:“我在视频平台里看到很多评论,有很多好像是同行留下的,都希望我们开设高级进修班,他们愿意来上课。”
向二郎回过头去,点了点头,意思是让她认真干活别走神,向三娘回了他一个鬼脸。
李师傅:“这个我要和里正他们好好讨论一下。”
这就相当于是带徒弟了。
不过,他觉得里正他们大概率是会同意的。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与以前不同了。
……
《清河古镇里排队人山人海,竟然只是为了买中药包?》
《‘景区里的神医’,是炒作还是噱头?》
《真有用!清河市本地人纷纷认证神奇中药包的疗效。》
《狂掷千元,找人排队只为了购买原价五十的中药包。》
《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中药包到底含有什么药材,我们找到专业人士为您揭秘。》
路晓琪看了看自己手机里各种媒体号蓝v和自媒体营销号的新闻标题,不得不感慨一声,观脉堂是真的火了!不管是官方媒体还是营销号,都报道了周六周日两天观脉堂的排队现象。
有新闻媒体还采访到了排队的人:
“阿姨,你觉得这个真的有用吗?”
阿姨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那个记者:“有用啊!没用你当我们是闲着没事做么来这儿排这么久的队?人又不傻的,你说对伐?”
有人认为是古镇官方找的托,有人觉得是古镇在饥饿营销。
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聪明的人则早就来排队或者是找人下单了。路晓琪很怀疑现在安平县的跑腿骑手们是不是人手一张清河古镇的年卡。
“年卡的销售的确是非常好!”销售总监喜气洋洋,“咱们的年卡用户目前在30%多的比例,而且除了本地客户之外,还有接近五分之一是来自于周边城市和省城的客户。”
路晓琪敲了敲桌子:“年卡用户占比太多是不是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