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24节
语气之心酸,简直让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在门外的刘晗:……什么个情况?
这时候有实习医生发现门口的他们,立刻过来帮忙搀扶,在一旁的张瑛很机灵的赶紧拿了一个便携式的坡道过来安在门槛上,好让那位坐在轮椅上——其实就是陈阿婆以及她的女儿陈李芳进来。
这还真是都撞一块去了。
“你这是受伤了?”张瑛看到刘晗手上的擦伤,叫刚才那位实习医生:“刘哥,你先给这位姐姐处理一下吧。”
刘医生立刻带她们到了大堂一侧的休息区坐下,先拿来了碘伏给刘晗处理手上的伤口。
梁秀芬几个人陪着她坐下。
刘晗很满意这个位置,正好将整个大堂一览无余,很适合看热闹。
大堂里,杨永直奔到张仲景的面前,十分激动:“张大夫,你还记得我吗?在省城中医院的时候您给我诊过脉,就我高血压然后吃了药一直头疼……”
张仲景的记性一向都很不错,中医院他也只看过那么几个病人,这么一说立刻就想了起来:“记得记得,如何,你的头疼可曾缓解?”
“曾!不是,有!”杨永猛地点头,有点委屈,“就是当时您只开了一疗程的药给我,我后来又找不到您……”
张仲景有些歉意:“当时应该给你留个联系方式的。行,你要不先在旁边坐会儿?”
他看到了在后面站着的有些局促的陈阿婆和坐在轮椅上的陈李芳。
杨永显然也看到了,这可比自己的病严重多了,立刻应下来,然后撤到了刘晗他们这边。
陈阿婆感激地对他点了点头。
她今天特意空出半天时间,推着陈李芳来看病。看完病之后她就要立刻去店里,现在是请来的帮工在守着。
“张大夫,之前我微信上和您说过,就我女儿的病情……”陈阿婆有些紧张。
张仲景立刻想起来了:“是你啊。”
他看向陈李芳,皱起了眉。这还真是有些棘手。
那边正在诊脉的时候,刘晗手掌上的伤口已经处理好了,刘医生正蹲下来看她受伤的脚踝,然后觉得该请个外援:“不严重,我先给你冷敷,然后让高大夫来给你看看。说不定让他给你扎个几针就能好了。”
刘晗大喜:“这么神?”
刘医生很骄傲:“高大夫的针灸术那是没得说的。你先等一下。”
这时,梁秀芬他们几个知道孙女没事后就放下心来,开始小声讨论:
“这医馆看上去还挺像样的啊?”
“你看这大夫,一看就是个资历很深的老中医。所以这儿不单单是个医务室吧?怎么还有来看瘫痪的呢?”
“这不能是托吧?”
“托?图什么呀?”
刘晗瞟了一眼旁边的杨永。
杨永:……
忽然就察觉到了她眼神里的意思。
他升腾起了一种使命感。张大夫这么好的医生,可不能被人误会,更不能被人质疑。
“张大夫可是省里的名医!”他开口了,成功将一干人等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杨永将自己当时在省中医院的经历说了出来,引得听的人一惊一乍。
“哎哟,这可真的是神医!”
杨永莫名有了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那是!你们现在去省卫生部门的网站上查,还能查到张大夫的信息呢。他的那手诊脉,可真是绝了,比机器还准……”
吧啦吧啦的时候,高公明到了。
高公明虽然历史上不显名声,只是一个r卡,但他的来头也不小。
他是针灸大师杨继洲的得意弟子。
杨继洲何许人也?他的著作《针灸大成》被誉为华夏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号称“针圣”!高公明虽然很谦虚,认为自己只是学到了老师的皮毛,但即便是张仲景在针灸一道上也是要向他请教的。
凭着这手医术,又有张仲景和钱关山举荐,高公明在上个月也成功拿到了行医资格,成为了认证的名医。
高公明过来看了一眼就说:“不严重,给你扎几针,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即可。”
刘晗点头,她巴不得立刻好。
梁秀芬在一旁问:“医生,我们要挂号吗?”
刘医生在旁边笑着说:“你们这种在古镇里发生的小意外,我们也是顺手就处理了,不用挂号的。”
他又转向杨永:“不过,这位先生,您需要挂号的。”
杨永没任何意见,能挂号好啊,说明以后可以稳定的来看病,他反倒怕没有公开的渠道。
刘医生让他扫码打开了观脉堂的小程序:“我们这个小程序是独立的,老板觉得在景区小程序里放个挂号的渠道实在是太奇怪了……”
刘晗:你们老板感觉得对!
刘医生继续:“所以就单独做了个自己的小程序,也是这几天才刚上线的。对了,你买了门票进来的话,挂号费可以免除掉相应的金额,如果是年卡的话可以免一次,把门票上的码输进去就行了。”
刘晗和梁秀芬还有另外两位老人立刻也扫码点进去了观脉堂的小程序。
现在,好的中医可是稀缺资源,就算是现在用不上那也得先收藏着。
小程序里很简单,就一个挂号区,一个商品区。
刘晗好奇点了进去,商品区里还什么都没有,她问刘医生,刘医生说是现在还没开售,等到开售了自然会上架。而挂号区里就两位,一位是张长沙,挂号费五百,一位是高公明,挂号费三百。
她瞳孔地震:这可真够贵的!
没想到梁秀芬摇头:“要真是名医,这还真算不上贵。你去医院看专家门诊,也差不多价格。而且环境可没这里好,还人山人海,甚至排不上号。”
许老头和他老婆也都频频点头:“不贵。之前我们去看一个专家号,要一千多,而且得找黄牛。”
但这个建立在这个专家的确是业界大拿的基础上。
老年人常去医院,对这些费用是很敏感的,刘晗这个年轻人表示受教了。
高公明已经开始给她扎针了。
刘晗以前没针灸过,看到长长的金针未免有些害怕,可金针扎进去,越来越深,竟然毫无痛感。
高公明吩咐刘医生:“去拿几个罐来。”
刘医生眼睛一亮:“高老师是要走罐吗?”
高公明颔首:“是,拔点淤血出来,好得快点儿。”
“好嘞!”刘医生高兴地去拿罐。
他从中医学院毕业后没有进入到大医院里,被熟人推荐到了这儿。本来以为这辈子也就躺平着过了,没想到这儿的两位医生竟然都是名医,而且是有真才实学那种。工作还清闲,又能学东西。
刘医生打定主意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提份大礼去送给那位推荐的熟人。
高公明在给刘晗走罐的时候,张仲景已经给陈李芳诊完了脉。
他沉吟了一会儿,才说:“你们应该知道,医学也并不是万能的。这种情况,我不能保证她可以完全站立起来。”
陈阿婆当然明白,她点了点头:“明白的,明白的,张大夫。我们也开始在医院里做复健,就是阿芳这几个月都有神经痛,小便还能困难,我想要让您看看能不能缓解?”
一直在关注那边的刘晗莫名松了口气,要是那位张大夫信誓旦旦说可以让那个大姐脊髓重生,那她便要认定他是骗子了。怕是医圣在世都没办法做到。
“那些症状无妨,我给你开几剂方子回去喝喝看。”张仲景在写方子的时候,忽然停了下来,“或许,你们可以试试这样……”
虽然汤方对瘫痪没什么效果,但是配合其他东西或许能有一些用。
他沉吟了一下,喊了高公明一起会诊。
高公明正好给刘晗已经走完罐了,将金针拔下来,刚才红肿淤青的脚踝现在看着似乎更加可怖了,但是只有刘晗知道,自己此刻的感受比刚才要好多了。
她甚至觉得自己走上一段路都不成什么问题!
“你先在这儿敷一会儿,回去后也要好好休养,几天后就好了。但要是胡乱运动,那我就不能保证了。”高公明叮嘱了一番后便去到了张仲景那儿。
两人讨论了一番,高公明也为陈李芳又做了一次检查,看得陈阿婆心里七上八下。
“这样,你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去医院积极复健,”张仲景给出他们商量后的解决方案,“不过在复健前,高大夫会跟你们一起去。”
高公明:“在复健前,我会先给她做一次针灸和艾灸。”
张仲景接着说:“然后我也会先给你们开一个疗程的方子。咱们三管其下,看看能不能让你尽快站起来。”
他和高公明觉得这个综合性的方案,或许会起到一些效果。
陈阿婆和陈李芳有些惊讶:“那以后都让您跑一趟,多不好意思……”
高公明不以为意挥了挥手:“无妨,我自己乐意。”
他以前也曾为一些中风后以及行为不便的病人做过针灸治疗,有那么一些经验。这次配合上医圣的汤方,以及现代的复健机制,高公明很想看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想到这儿,都有些兴奋起来。
他补充了一句:“放心,不用你们每次都挂号。”
陈阿婆坚持:“那怎么行,不能让大夫你白跑一趟。”
她现在已经有钱了!
看完陈李芳,张仲景又招呼杨永过去,给他诊了脉然后开了两个疗程的药:“你这个状况,如果两个疗程见好的话,那接下来只需要复诊一次应该也就差不多了。不过,要是你不调整一下自己的作息,还是天天熬夜然后胡吃海塞,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杨永连连点头:“放心吧,张大夫,我已经准备离职了,找了个不那么卷的工作。”
有命赚钱那也得有命花。
他开心说:“我打算在清河古镇这边住上两天,这边风景好,感觉整个人都舒服了。”
张仲景笑呵呵:“那就好。”
刘晗在一旁敷得也差不多了,顺便热闹也看的差不多了。
“真的好很多哎。”她转动了一下脚脖子,惊喜地对奶奶说。
她现在心情可好,觉得自己赚了三百块。
许老头在一旁赞叹:“这俩位大夫看上去倒是真的很厉害的,晗晗,你记好这个小程序,到时候推给我们。”
刘晗比了个ok的手势:“没问题,许爷爷。”
几个人站起身,梁秀芬扶着刘晗往外走。
路过张仲景的时候,却被叫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