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81节

  每一支介绍的队伍都昂首挺胸。如果说原本还只是为了点谁也不能说服谁的意气之争,自从知道了要直播之后,那就变成荣誉之战了,这几天所有的人都斗志昂扬,和打了鸡血一样。
  早在红布被掀开的时候,直播间就已经闹翻了天。
  【这么大居然都没有用一颗钉子和一滴胶水,老祖宗真是牛逼!】
  【原来斗拱放下来是这样子的。】
  【只有我一个人看不出这其中的区别吗?都挺好看的,但感觉长得差不多啊。】
  【楼上你出门左拐去眼科医院挂个号吧。你说那三个差不多我也就算了,但是向师傅他们做的那个明显要精致复杂很多啊。】
  【看不懂!看不懂!主播不讲解一下吗?】
  【你们不懂,主播自己也不知道,还是得看我们木匠哥。】
  id“我就是个木匠”已经是清河古镇各大视频号以及直播间的忠实铁粉了,在粉丝里都有了小小的名气。
  刘蝉早有准备,嘿嘿一笑:“你们能想到的,我能想不到吗?我今天可是有备而来的,给你们请到了大神来讲解。噔噔蹬蹬,让我们欢迎清河大学建筑系的林教授来到直播间担任今天的讲解员!”
  林教授顶着溜光的头出现在了直播间,笑得像是弥勒佛。
  路晓琪在不远处看着,也觉得刘蝉这主意真是不错。她听任志娇说过,林教授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华夏古建筑里的榫卯,这种学术型的来当解说最适合不过。
  刘蝉倒是想请宇文恺,但被宇文恺拒绝了。宇文恺觉得自己的解说不如林教授清晰,后者的用词显然更能被现代人听懂。
  林教授也不怯场,就当是上课了,又觉得这事儿很是新鲜,讲得很用心:
  “……这位网友问昂是什么?
  “一个斗拱分为几十个零件组成,这几十个大致分一分,又能分为斗、栱、翘、昂、升这几个部分。昂就是里面负责建筑力学核心的部分,它就像是一个杠杠一样,挑起整个屋檐。所以昂的规制和尺寸,都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
  林教授走到刚才介绍的斗拱面前,对着实物讲解:“看到了没?这就是昂。昂分为上昂和下昂,上昂向上倾斜,增加斗拱的承托力。下昂呢,向下伸出,很有层次。他们说的这个昂尾杠杆榫,其实就是把下昂的尾部延伸,然后作为榫头,压入到梁架的卯口里,形成了一种结构。”
  刘蝉的作用就是捧哏,立刻问:“那林教授,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了。这个就是杠杠原理嘛,平衡屋檐的重量。而且当它承受上面的压力时,越是重,整个榫卯咬合就会越紧。”
  直播间里的粉丝们不管懂没懂,都在刷屏:
  【懂了,杠杆原理。】
  【记笔记,杠杆原理。】
  【传下去,这叫杠杠原理。】
  路晓琪拿着手机,噗嗤一笑。其实对照着实物讲挺好理解的,这波人纯属捣乱,不过也不排除部分学渣的确是没听懂。
  反正,都是乐子人。
  晋省,应府木塔下方的院子里。
  中年男人和自己的大师兄也正在认真看着直播,他特地把手机和大电视连在了一起,看着更舒服,也绝对给足了排场。他们这段时间也一直都在关注着清河古镇的动向,一看到有直播就惦记着了。
  而且,这次还是和榫卯相关的直播!
  应府木塔的榫卯多达五十多种,他们这个维修团队可以说是整个国内掌握榫卯结构最多的了,说排第二绝不会有人说自己是第一。
  “这昂尾杠杆榫处理得还不错。”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师兄,也就是应府木塔维修团队的技术总顾问叶世安淡淡地夸了一句。
  中年人:“昂嘴的造型太生硬了。不过,如果时间多一点,应该会做得更好一些。”
  这支队伍他们也知道,在国内也算得上是第一梯队。
  叶世安点点头:“要是能看到实物就好了。”
  镜头还是损失了很多细节。
  师兄弟二人聊着的时候,场上已经轮到了向家人的队伍。两人立刻闭上了嘴,他们也想要看看之前有着惊艳表现的清河古镇木匠队伍这次会不会给到他们惊喜。
  镜头终于转到了向家村这边。
  红布早已经被掀开了,只是这次高清镜头直怼上去,让这个斗拱的美又一次呈现在了大家面前。每一个木构件彼此之间接搭、层叠、穿插,严丝合缝,一层又一层,给人强烈的秩序美感。
  这个斗拱一看就比之前的三个要繁复和精致。
  中年男人笑起来:“不说别的,单是这手工就赢了。他们居然还雕了昂嘴。”
  那昂嘴的卷草纹行云流水,线条柔和,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整个斗拱放在那儿,就像是一个艺术品一般。他们两个行内人都可以想象当它被放大,然后上完彩漆,再架在飞檐之下,会是多么精美的能让人频频抬头的作品。
  就好像他们旁边的应府木塔一般。
  【赢了,赢了。】
  【接下来的不用比了,我宣布此次获胜的队伍是向家村队!解散!】
  【真牛啊,这真是一个礼拜做出来的东西?一个礼拜,我还在山里砍木头呢。】
  【楼上,那你算好的。一个礼拜,我种的树都还没有发芽。】
  【也不能这么说,其实第二个我也觉得蛮美的。】
  叶世安悠悠说:“造型的确是顶尖的,不过,斗拱嘛,除了漂亮之外,受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更期待后续的承压测试。
  这时,正好听到主播也嬉笑着说:“别呀别呀,结束啥?接下来的测试才是重头戏呢。你们可不要走开啊,到时候错过了精彩一幕别怪我没事先提醒。来,我们先让向齐向师傅来讲一下他们的榫卯设计。”
  一个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工匠站了出来。
  叶世安知道这就是向齐,他关注过他的视频号,对他非常重视,看到他出来后自己都不禁坐直了一分,精神也变得更集中起来。
  向齐话不多,干巴巴的:“我们这个主要用的就是直榫和燕尾榫,和他们那个也没太大区别。不过,我们还加了两个榫卯,一个是千叶莲心榫,一个是秤杆活昂榫。”
  说完,他就不说话了。
  刘蝉:“……没了?”
  向齐还没说话,直播间里向齐的粉丝已经开始了:
  【你懂什么?我们技术高超的大师傅是这样子的,人狠话不多。】
  【就是就是,你以为谁都和你似的只知道叭叭叭叭。】
  【向师傅,别管它,我听懂了,就一个莲花一样的榫和一个秤一样的榫。】
  【楼上,你也没放过他。】
  刘蝉喊冤:“我说啥了?我说啥了?向师傅,咱们要不来讲讲这个什么千叶莲花榫,和秤杆什么榫?”
  路晓琪在一旁看得想笑,其实他哪里不知道呢?只不过是耍宝活跃气氛罢了。
  屏幕外,叶世安在向齐说出那两个榫卯的名字时,脸色就已经严肃了几分,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中年男人也很惊讶:“师哥,这两个榫卯的名字……”
  咱们怎么都没听过?
  叶世安抬手制止了他,急促说:“看直播,待会儿再说。”
  向齐指了指斗拱的最下方,那儿是连接柱子的地方,前面几个队伍都是按照常规做的,也没有做柱子的部分,但他们的却做了一小截的柱身。
  镜头扫过去,可以看到中心的柱身和斗拱相连的部位如同莲花一般绽放,十分精致。
  路晓琪咋舌:“这是榫卯啊?我还以为就是个雕花的装饰。”
  苏隽努力回想:“我好像曾经见过这种样式……”
  将作监里有大匠做过,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他见的次数也不多。
  向齐:“这就是千叶莲心榫。”
  林教授已经蹲下来研究了,凑近了看才发现更多的细节。
  “所以这其实是凿出了,1,2,3,4……”他数了数,惊呼出声,“你们凿出了整整十二片弧形的榫舌!然后将它和外围这个环形的卯槽咬合!”
  向齐点点头:“这样会更牢固。”
  林教授在研究古建筑前本来就是做建筑设计的,建筑力学造诣很不错,推算了一下后也情不禁猛地点头:“你们看啊,这个榫舌根部微微弯曲,在受压的时候会因为弹性变形分散应力……”
  他吧啦吧啦讲了一堆,重点就是这种榫卯结构的确会让斗拱和柱子之间的承接更紧密,也更受力。
  直播间的学渣们只需要知道结果,早就讨论起来了:
  【这个一看就很难做。】
  【看着真的像是莲花绽放,难怪叫这么美的名字。】
  【呼叫木匠兄,木匠兄跑哪儿去了?你能做得出来吗?】
  “我就是木匠”冒了出来,幽幽说:【当然……不行啊!雕刻成莲花我可以,但是雕刻成莲花形状的榫卯还要严丝合缝……我真的没见过谁能做。】
  【嘿嘿嘿,但向师傅他们就能做到。】
  直播间里的粉丝们对于向齐等人的含金量又有了新的认识。
  叶世安死死盯着屏幕,脑子里一直在搜索着什么,这下终于想起来了,脱口而出:“莲心榫,一木开千叶,可承天象!是它!这就是莲心榫!”
  中年男人转过头来,恍然大悟:“啊,是师哥你之前提过的那本书?”
  叶世安点点头。
  他十几年前在帝都的鬼市上买到了一本古书,讲的都是古代营造的东西,可惜残缺了大半,否则必然和南宋《营造法式》一样能成为古建筑学的镇山之宝。这上面就提到了一种榫卯结构,叫莲心榫,遗憾的是只有寥寥数句,以至于叶世安后来想要尝试复原都没办法。
  没想到,居然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直播里看到了它的身影。
  叶世安喃喃道:“这向家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然而,向家人给他的惊喜还不限于此。
  向齐正在介绍他们做的另一种有别于其他三支队伍的榫卯:“这个叫做秤杆活昂榫,是一个可以活动的榫卯,你们看这个部分,就像是秤杆的支点,是可以滑移的。”
  林教授上手摆弄了一下,很快就明白过来:“这个楔形滑块就像是秤砣,这一排的榫眼就像是秤杆上的刻度?”
  他思考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带着惊艳:“你别说,这样的设计好像的确有助于减轻和分散昂尾的压力……”
  不行,他得等回去再好好的算一算。
  向齐继续点头:“如果到时候有沉降,无需大拆,只需要调整滑块复位就可以了。”
  “神奇!”林教授啧啧称赞,他忽然想起来:“这种榫卯,我好像以前从未见过?”
  向齐昂起首,傲然一笑:“以往也就是宫里边儿能用得上这样的样式,屋檐重又要往外挑出不少,寻常百姓家里哪里用得上?所以大部分的匠人们都是不会的。”
  也就他们这些给皇家打工的,会这门手艺,而且也不是谁都会,大匠们才琢磨这个。
  林教授听得一愣一愣的,头点了又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