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52节
哎,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苏隽看得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他这位上司,和以往那些他所接触的老谋深算的官员完全不一样,她脸上总是藏不住太多的情绪,如此浅白……却也挺可爱。
财务转完尾款,路晓琪就收到了系统的语音提示。
“您已完成本周任务。任务奖励两万块已转入您的银行账户。”
“玩家,容我提醒一下,您已经累计了两次抽卡机会,请尽快抽卡。”
路晓琪:“知道了,等这两天就抽出来。”
她心情美好了一点,花了一万得了两万,赚了!
“你看,我一周赚一万,一个月能有四万,一年就是五十万。只要一百年,我就能有五千万!”她懒懒与系统对话,“这样下去,只需要五百年,我就能赚够修复清河古镇的钱了呢!”
系统忽视她的阴阳怪气:“玩家只要获得了基础维护功能,那后期在原材料这一块便无需投入太多,以我的计算,这一亿完全可以支持古镇的第一批投入。”
系统觉得自己的计算是周密无暇的,它不明白她的焦虑。
路晓琪幽幽说:“你当然不懂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这么大的支出,然后现在完全是坐吃山空没有收入的感觉。”
她又不是什么豪门小姐富二代,曾经花过的最大一笔钱是买了个小房子,背过的最大一笔贷是几十万的房贷,银行卡里最富有的时候也就百万不到。可如今支出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让她怎么能没有压力?
简直胆战心惊。
路晓琪将自己的这种情绪称之为“天生穷人命”,瞧瞧前几年破产跑路的那几位地产大佬,欠银行的钱都是以百亿计,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愧是地产。
她不行,没这心理素质。
路晓琪有些失落:“你说,我是不是天生就没有大富大贵的命啊?”
苏隽已经习惯了她这几天因为焦虑而反复的情绪,温声道:“自然不是。你只是心存敬畏,这是好事。”
他曾见过很多对财富对权力失去敬畏的人从原本的高位沦为阶下之囚,或是一朝得势便开始趾高气昂大肆铺展,最后结局也让人唏嘘。
“懂得敬畏是很重要的品德。”苏隽认真说,“而世间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
路晓琪看着他的眼睛,非常真诚。她莫名觉得自己被安慰到了一点,又有些不好意思:“也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啦……”
系统很无语:“玩家,类似的话我在前两天就已经对你说过了。”
路晓琪理直气壮:“你知道吗?有的话从不同的人嘴巴里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他长得那么帅,说什么都对!”
系统自闭了。
……
古镇内。
业务员们已经回去了,宇文恺叫来了向家村的两位泥瓦匠,让他们仔细查看手中样品。当着外人的面,刚才有很多话不好讲。
那两位泥瓦匠脸色凝重的对着几种不同的瓦又是敲打听声音又是放在手中掂量。
半晌,他们放下来,指着桌上素净的国内陶瓦以及日本产京冶瓦说:“的确是倭国产的瓦要更好。”
明朝人,已经习惯称呼东边那个岛为倭国,并且同样对他们深恶痛绝。那会儿倭寇经常侵犯明朝的沿海地区,奸淫掳掠,残害百姓,与明军交战数次,朝廷还举办过很盛大的献俘大典。
所以,当泥瓦匠人说出这个事实时,他们心中也同样不爽。
华夏可是烧瓦的老祖宗!怎么就输给倭国了呢?
宇文恺沉吟,摸了摸陶瓦,又摸了摸京冶瓦,抬头问两人:“可能烧出来?”
没想到,两个泥瓦匠沉默了一瞬却摇了摇头:“这种青瓦我等以往并不擅长,只能说试一试。”
宇文恺刚有些失望,泥瓦匠却指了指同样是日本产的琉璃瓦,傲然道:“但这琉璃瓦,我们却是能烧的,而且能烧得比他们好很多!”
他们祖上就是给紫禁城烧琉璃瓦的!
第40章定然比这倭寇烧的瓦要更……
两个泥瓦匠都姓张, 张大郎、张二郎,正好是两兄弟。张大郎正是张瑛的父亲。张家的祖辈与向家交好,后来便直接落户在了向家村。向家村三个姓, 向家与李家主要都是做木工, 张家的绝活却是烧瓦。
尤其是琉璃瓦。
紫禁城上那明晃晃的黄金屋顶, 便是他的祖辈所参与烧制出来的“金瓦”。
“每逢阳光升起,屋顶便泛起了闪闪的金光, 但柔和不刺眼。”张大郎回忆自己记忆中的紫禁城, “除了黄琉璃瓦, 还有各种颜色, 青琉璃瓦用于天地坛, 绿琉璃瓦用于皇帝避暑的行宫……
“还有孔雀蓝釉琉璃瓦, 成化帝十分喜爱,将它用于御花园中的小亭和戏台……”
即便是将它们烧制出来的自己和同僚们去日常维修时,也常常醉心于它们的美。
即便是宇文恺, 听了他的描述之外也不免心潮起伏。
隋唐时已经有琉璃瓦,但制造困难极为珍贵,一般只用于檐脊。宇文恺在兴建太极宫的时候就用过,但他可没奢侈到屋顶全部用琉璃瓦。
他在现在的画册和电视里见过工匠们所讲的紫禁城。虽然看上去似乎小了点, 不如太极宫大气,但真的是金碧辉煌,很是壮丽。
这其中,屋顶便是很加分的项。
张大郎与弟弟查看了如今国内产的琉璃瓦和日本产的,两人觉得这两者烧制水平相差不大:“即便是放在我们那会儿,也算是高手了。若还能如此间之物一般稳定快速出产,那更是难得。”
他们在这儿也生活了一段时间了,对这里物资的生产速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不过, ”张二郎补充,“若让我来评判,这些琉璃瓦却都有些失之呆板,不够灵动。大块平铺无妨,若是要在像是大殿这些的重要位置作为装饰点缀却还不够。”
宇文恺颔首。
在他看来,这也是未来世界很多东西的通病,出产快但平庸。偏偏,清河古镇没有太多需要大面积平铺的地方,反倒需要的便是这种精彩的细节装饰。
他问:“若我将琉璃瓦的烧制交予两位,你等能否烧出比这更好的琉璃瓦?”
张大郎看了看弟弟,从各自眼睛里都看出了傲气与喜悦之情,他们正愁着英雄无用武之地呢,每天只能干干打下手的活儿。
两人不约而同对宇文恺拱手说:“若是能有窑,我与二郎必能烧出最好的琉璃瓦!”
张大郎嫌弃地看了一眼日本送来的瓦:“定然比这倭寇烧的瓦要更好!”
业务代表林荣离开了清河古镇,住进了县里的酒店。
刚推开门,便接到了一个熟悉的电话。他有些厌烦地皱起了眉,但是当电话一接通,脸上却挂起了熟悉的还带着些谄媚的笑意:
“山田先生……对,他们说还要考虑。”
林荣犹豫了一下:“不过我觉得,山田先生,他们最后会选择京冶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那些工匠和那位规划师并不是很喜欢日本的东西,他能够明显地察觉到。说实话这对林荣来说还挺新鲜的,虽然国人普遍不喜欢日本,但是生意就是生意,而且很多人很信任日本制造甚至是盲目相信。
所以京冶瓦并不愁卖,尤其是在前几年的时候,国内很多高端文旅项目都是选择的这种瓦。
那也是日本厂商和他们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的时期,躺在家里都能收钱。
可是到了这几年,情况忽然发生了一点变化。先是国家出文要求文旅项目尽可能地采购国产材料,导致他们的很多单子被取消。再有就是,国产的瓦品质管控似乎也上来了,很多技术都有突破,买方们也就不太愿意再去为不那么大的差距而付出极高的溢价。
日本京冶现在虽然还占据着国内高端瓦的半壁江山,但未来情况如何却很难说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京冶把视线转移到了另一大品类,琉璃瓦。国内介休琉璃瓦的品质过硬,一直拥有着技术优势和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但京冶研发出的琉璃瓦同样不差,而且让人震惊的是,他们还号称烧出了如今已经失传的明朝孔雀蓝釉琉璃瓦!
与此同时,京冶采取了低价倾销策略,打算先用价格来占领市场,待国内的品牌撑不下去之后他们便可以毫无顾忌的提价。反正,它们实力雄厚,并不怕这一时的亏损。
他们给了国内代理商很高的提成,代理商也乐意力推。
靠着这几招,京冶的琉璃瓦愣是硬生生的在国内琉璃瓦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山西那边的琉璃瓦厂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的厂家不怕,小的厂家走低价路线是不同的市场也不怕,那些不大不小的原本还有机会往上走一走的中型瓦厂在两年内陆陆续续倒闭了好几家。
林荣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清河古镇。
“无谓的民族主义。”山田在电话那边哼了一声,显然很是不悦,“在商言商,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清河古镇的老板显然并不专业。”
林荣只能赔笑,又补充说:“不过,我看他们对琉璃瓦还挺感兴趣的。”
山田沉吟了一下:“林君,明日你将孔雀蓝釉瓦带过去给他们看看,再争取一下。”
京冶很看重清河古镇的项目,目前这一带在开的大型文旅项目只有这一个,他们想要借着它将京冶琉璃瓦推广到华夏的南方市场。
林荣恭敬地答应下来:“好的,山田先生。”
……
“你们想要自己开窑?”路晓琪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宇文恺和张大郎、张二郎,“那些样品里都没有满意的吗?”
她没想到自己会听到这个方案。
宇文恺摇头:“并不是,普通的瓦就定宜兴的陶瓦好了,虽则硬度比不上京冶瓦,但品质也足够用了。”他不喜那个贸易公司的代理,“不如直接联系宜兴那边的工厂,定制一批。”
“这倒是可以。”
路晓琪脸上露出喜色,宜兴陶瓦的价格优惠,很替她省钱。如果直接去厂家定制,那应该还能更优惠。
她问清楚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想要烧的是琉璃瓦。
路晓琪有些犹豫,琉璃瓦的用量并不大,其实纯采购的话更划算,单独开窑只为了烧那么一点点好像很浪费。但张氏兄弟说他们可以烧出最好的御用瓦打动了她:
“还有那孔雀蓝釉琉璃瓦,我们也能烧!”
“那原就是我们张家的不传之秘。”
不知怎的,竟然被倭人给破解了!张氏兄弟听说京冶也能烧这个的时候大吃一惊,很是郁闷,如今正憋了一肚子劲儿呢。
路晓琪的眼睛亮了起来,但她也没把话说死:“行,我回去研究一下,到时候答复你们。”
这又是她两眼一抹黑的领域,得先打听打听。
话音刚落,熟悉的声音响起:“玩家,您新一周的任务已经下发,请及时查看。”
来了来了,它又来了!
路晓琪深吸一口气,让笑容显得自然一点,然后和宇文恺等人商议完了采购清单之外,送走了人后才急匆匆调出自己的每周任务。
果然如她所想,这次的任务就是为张氏兄弟提供理想的烧瓦场所。
“所以,你是觉得这个任务完成的概率还挺大的?”她狐疑地问,“可我上哪儿给他们找窑去啊?”
而且还限定一周的时间。
系统:“玩家,事在人为。”
路晓琪扯了扯嘴角,翻了个白眼。她知道任务不可更改,而且系统既然这么说了,就说明这件事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好在,她现在有好几个员工,大家可以一起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