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50节

  但也多亏了这些工作,让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到了这个社会中,甚至没再有心思去哀叹靖难之役和大宋悲壮的结局。
  “大家敬苏隽,苏隽辛苦了!”路晓琪笑嘻嘻对苏隽举起小茶杯。
  “小苏是辛苦了。”宋五嫂点头,“你看,都瘦了。”
  苏隽含笑,一饮而尽。
  他其实对自己的忙碌并没什么意见。
  因为他知道路晓琪更忙。
  自从银行的贷款下来后,路晓琪原本还算悠闲的日子便一去不复返。好几个工程同时开,线上线下都要盯。
  身为老板,她所背负的压力其实是最大的,一些决定不了的杂事最后都要汇总到她那儿去拿主意。苏隽曾见过有一日她忙着面试连午饭都是下午三四点才吃上。
  一个小娘子,竟然比他以往见过的工部官员们还要忙。
  这个时代虽然富裕安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他也听过“躺平”“摆烂”这样的词汇,但这似乎更多是出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如果努力能够有回报,那大家就会全力以赴。就连一直把这两个词挂在嘴边的刘蝉,实际工作起来也是很认真的。
  整个清河古镇,进入到了蓬勃而积极向上的正循环中。
  苏隽喜欢这种氛围。
  宋五嫂有些心疼看着路晓琪:“你看小路也瘦了。来,吃条鱼。”
  轮到自己成为话题中心的时候,路晓琪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举起小茶杯:“来来来,敬所有人!”
  餐桌上几个相视一笑,便也不强求她,从善如流地举起了手中的小杯。
  ……
  赵飞燕彻底地红了。
  路晓琪给她主页上加了工作邮箱,仅几天时间就收到了无数封合作的邮件。她委托刘蝉全权处理——皇后娘娘脱离了赚钱的焦虑之后,便不想管这些琐事。
  这里面有想找她打广告的,有想拉她进自家舞蹈机构的,有想找她当摄影模特的,甚至还有一些小的综艺节目邀请她当嘉宾……简直五花八门。
  说起来也心酸,路晓琪和刘蝉虽然是做自媒体出身,但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网红赚钱的容易。
  还有mcn机构想要签下赵飞燕。
  刘蝉便建议路晓琪再注册一家mcn公司,专门运营古镇内现有的这些个人ip。
  路晓琪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后续她还能召唤来很多人,想必也都拥有绝技,那是得要提前规划一下这个领域。
  刘蝉和赵飞燕商议好之后决定,广告暂时不接,综艺节目也先不去,这些商业性质的邀约都先拒绝掉。
  “赵姐虽然一看气质就不是凡人,但她红起来的方式算是草根网红,如果一红就马上接这些东西,给人的印象反倒不好。”刘蝉解释,“还不如先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好好打磨一下内容,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机会。”
  路晓琪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啊,你居然会这么想。”
  刘蝉嘿嘿一笑:“但凡是别人,我都会建议她赶紧趁着现在红多接几个广告,多赚点钱,说不定几个月就不红了呢?这样的例子又不是没有。”
  但赵飞燕不一样。
  刘蝉现在对她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她在舞蹈上里的厉害之处。
  他深信赵飞燕能长红,所以不能急功近利。
  不得不说,刘蝉在这件事上给自己争取到了不错的分数,路晓琪决定把新成立的mcn机构交给他来管。他可能自己当不了网红,但他会是个不错的运营者。
  刘蝉给赵飞燕策划了第一个正儿八经的舞蹈视频。
  赵飞燕没有听刘蝉的选择时下流行的那几支舞蹈,也没有选自己最出名的掌中舞,而是选了大名鼎鼎的《踏歌》。
  踏歌古来便有之,从汉开始便是民间的流行娱乐,赵飞燕自然也不陌生。但她选的版本是一位编舞家从古代传统文化中集萃,在九十年代创造出来的舞蹈,获得了许多金奖。
  刘蝉本来对她的选择还有点异议,但看到了她的表现后便闭口不提了。
  在视频里,赵飞燕以脚踏地,随着节奏起舞。
  这支舞没有什么高难度动作,但只是简单的拧腰、旋转、摆臂,便能让人感受到一位婀娜的汉代少女踏歌而来,将所有人带到那个时空。
  她没有浓妆艳抹,也没有选择更能展现婀娜的水袖舞衣,而是选择了自己本来的那件素色深衣。这让整支舞少了几分活泼,多了几分庄重典雅,更带上了古朴之意。
  拍摄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神都无法从她的身上离开。
  当用手机拍摄下来后,加上后期的灯光氛围,赵飞燕犹如神女一般,举手投足间摄人心神。
  这是一支很高水平的视频。它在发布后,短短一两天就收获了十万赞,这俨然已经是大网红的待遇。
  粉丝们的热情几乎可以突破手机屏幕的限制,成为实质:
  【舔屏!这也太美了!】
  【好奇怪啊,之前那个踹燕说实话我没感觉到美,只觉得很软。这支,虽然好像整体动作都很平静,但我感觉到了美。】
  【楼上,这可是踏歌啊!可以称得上是古典舞的标志性作品了!】
  【不得不说,赵姐演绎得真的很好。这韵味,这身段,比起国内的顶尖舞者来说真的不差什么了。】
  【弱弱说一句,我甚至觉得还要更好那么一丢丢……】
  当然,从一开始就莫名其妙看赵飞燕不顺眼的人,依然嘴倔地觉得这支舞跳得很一般,认为和原版的比起来简直就是东施效颦,尤其是赵飞燕在里面加入的一些汉代宫廷乐舞动作,根本就是在画蛇添足。
  他们还特意在原版主创的微博号下面留言:
  【不管管吗?这么乱改。】
  【别人在拉踩你们,不管管的吗?】
  【她以为她自己是谁啊?居然乱改动作!】
  【明明就是老版的最好。老师快出来说句话吧,什么地方来的野鸡也敢在这里猖狂!】
  这些人里,有赵飞燕的黑粉故意挑拨离间;还有老版的粉丝不满,觉得赵飞燕的粉丝过于膨胀,在捧一踩一;还有一些是其他舞蹈演员的铁粉乐得看戏。
  一时之间,在微博都形成了不小的风浪,话题冲到了文娱版的前二十。
  “你真是妥妥的话题女王。”路晓琪哭笑不得。
  每次都能有点腥风血雨。
  赵飞燕也很无奈:“我只是跳了一段舞而已。”
  刘蝉却眉开眼笑:“这是好事。网上最怕的是什么,是平平无奇。做什么都没人理会,那才是真的完蛋。”
  但他也没法估计原版的主创会是什么反应,为此很紧张地做了预案,即使是在拍素材的时候也都不忘盯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
  那日,他正在拍李木匠的时候,新招来的自媒体专员忽然喊道:“哥,踏歌的主创真的发微博了!”
  第39章华夏可是烧瓦的老祖宗!……
  孙迎是华夏舞蹈学院的教授, 也是华夏舞蹈界泰斗级人物,《踏歌》便是他的作品。他从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华夏古典舞,那时候古典舞的流派才刚刚建立不久, 可以说是一片荒芜。
  他和自己的同事们翻遍了各种古籍、壁画、古代雕塑等等, 又融合了戏曲、杂技甚至是武术的一些动作, 还搬来了芭蕾的培训体系,终于让华夏古典舞逐渐繁荣, 绽放开了灿烂的花朵。
  《踏歌》便是其中的翘楚, 融合了现代艺术以及古典韵味。
  如今已经高龄的孙迎教授对于踏歌是非常得意的, 即便已经几十年过去了, 看起来依然不过时, 是可以存世的经典。
  他性格开朗, 观念又新,即便年纪大但也会和年轻人一样在网上冲浪,还会时不时刷一下短视频平台, 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古典舞就会很开心。
  赵飞燕引起的这一波话题王教授自然没有错过,那些争议也被他看在了眼里。
  很久没有发过贴的孙教授终于忍不住还是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发了一篇长文:
  【诸位喜欢古典舞的观众们大家好,我是孙迎。】
  老艺术家们对“粉丝”这个称呼并不感冒,还是愿意将人称之为“观众”。
  【承蒙厚爱, 《踏歌》得到了大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喜爱,我很欣慰。近日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叫“赵宜主”的小友跳的踏歌,我很是喜欢。
  【赵小友在她自己的这个版本里加入了她对于这支曲目的理解,让原本轻快的携手游春的意象变为了矜贵的具有禅意的古典之美。我个人倒是觉得这是一次很精彩的改编。对于独舞而言,既无手可携,那转换一种思路也未尝不可。而且赵小友显然将自己融进去的这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让人看了酣畅淋漓。
  【踏歌,虽然起于汉代民间, 但在后期的时候已然传入宫廷,在唐朝时更是发扬光大。踏歌对于古人而言,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高兴了踏歌,悲伤了也踏歌,祭祀时还踏歌,随时随地都可以起舞,并无任何动作范式。我所创作的《踏歌》只是借了它的光,却不敢也无资格将它的风格框定。
  【且,古典舞能发展到现在,正是因为它在不放弃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勇于求新,勇于求变。我们的舞者不应该被太多的框框条条束缚住,也希望观众们能够对她们的一些想法和创新投以包容,不吝赞赏。只有这样,古典舞才能走得更远更踏实。
  【最后,赵小友的舞蹈功底扎实,对古典舞的理解更是到位。如果我还年轻,还能创造新的舞剧,一定会邀请她来担任我的女主角。】
  刘蝉一字一句看完整篇之后终于长长舒了口气,忍不住挥了一下拳。
  这次稳了!
  他翻了一下评论,果然大多数人都是在夸赞孙迎这篇文很有老艺术家风范,不摆架子、真诚,而且愿意替年轻人发声。有一部分原本还看不惯的粉丝也都转变了态度:
  【孙教授说得对,我要反思一下自己,可能是先入为主导致我对它产生了偏见。】
  【其实我都也想说,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嗤之以鼻,但多看了几遍后我发现真的好像很不错哎。】
  【说起来,孙教授这么大年纪却依然对新事物如此包容,反倒是我们这些人还固守过去,实在是很惭愧。】
  这部分都是古典舞的真正爱好者,她们会因为一时的偏见而选择嘲讽责骂,但去掉偏见后却也能坦率承认对方的水平。在这种大势下,一小撮固执的黑粉已经不足为惧了。
  赵飞燕的粉丝们更是雀跃,在孙迎的微博下刷起了花花作为感谢。
  形势一片大好。
  刘蝉火速将这篇长文转给了路晓琪以及赵飞燕。
  赵飞燕满意地颔首:“这位老人家还是有眼光的。”
  她正是因为独舞所以无法做到“联袂踏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所以才加入了一点其时宫廷乐舞的调调。又因为自己的服装是偏肃穆的,所以去掉了婉约柔媚的气质,而是选择了祭祀时的动作。
  没想到这位王教授竟然看出来了,不愧是能创作出《踏歌》的人。
  赵飞燕敢肯定,这支舞即便是放在汉代的乐府中,也依然会受到追捧。
  ……
  “还是没有找到她是在哪里上学的吗?”孙迎放下手机,取下老花镜,问身边的助理。
  助理皱着脸:“国内的舞蹈学院都问过了,真没这么个学生。”
  孙迎有些惊讶:“难道真是自学成才?”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古典舞爱好者,也会经常发布自己的舞蹈视频,乍一看还挺像样,但是在他们这样的行内人士看来却是哪儿哪儿都不对。一个人有没有经历过正儿八经的系统性的舞蹈训练,他们是完全能看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