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许一拿过虾饼,贴在手心上还有些烫,不知道为什么却感觉沉甸甸的,有种格外真实的感觉。
在江忆安的注视下,她拨开袋子咬了一口。
炸透的虾壳又薄又脆,与葱饼的鲜香相互交织,热气从断口处丝丝往外冒,每一口都能吃到一两只小海虾,在舌尖呲呲爆香……如果有辣椒的话就更好了。
这时,江忆安又将手里的另一个虾饼推出来:“这个是加辣椒的,姐姐都可以尝尝。”
许一有些惊喜地看着江忆安,犹豫了一会,还是摇摇头:“不了,你吃吧。”
江忆安没有收回去:“可是我看姐姐就很喜欢吃辣的,只尝一口没关系的。”
最后,许一想到一个办法,每个虾饼一人一半,这样就可以吃到辣的和不辣的两种。
吃完虾饼后,两人找地方洗了手,然后继续往前走。
两边店铺卖的东西基本上大差不差,虾饼炸货、椰子饮料、珍珠、纪念品……偶尔还会看到当地渔民在路边卖自己从海里捕捞上来晒干的海货。
两人就这么慢悠悠走着,许一看到喜欢的店铺也会进去逛一圈,店铺的面积很小,人却很多,江忆安只能亦步亦趋跟在她身边,生怕两人会走散。
许一有些无奈:“不用一直跟着我,你可以去看看自己喜欢的。”
江忆安只能点点头:“好,我等会就回来。”
接着,就跑出店里。
回来的时候,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
许一有些好奇她买了什么。
江忆安怕被发现,主动问她:“姐姐买了什么?”
许一将头发别到耳后,朝她展示:“耳坠。”
是一对蓝色的民族风耳饰,和今天她白色的基调很配,将之前戴的珍珠耳环摘下来,换上这对,坠子随着她走路的动作,也一起跟着晃起来。
“很漂亮。”江忆安夸赞道。
……
老街整体很长,店铺大多相似,两人一边走,一边逛,不知不觉就过了将近一个小时,已经能够看到路尽头的教堂。
江忆安跟着许一从一家卖纪念品店里出来,在她们前面出来的是两个牵着手的女生。
两位女生的肢体动作不算亲密,和正常朋友一样说着话,但江忆安就像雷达一样,立刻察觉到什么,下意识看向许一。
许一余光瞥见她看自己,咳了一声,将目光从前面收回:“……这么看我做什么?”
其实她也察觉到了,但她是不会如江忆安的意。
江忆安见状,唇角微微上扬,心情愉悦道:“没事,就是想看看姐姐。”
一般她说这种话,许一都不想理她。
这时,前面的女生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纸,或许里面塞了太多东西,有一条刚从纪念品店里串的彩虹色玻璃珠手链掉了出来。
“啪——”人潮拥挤,掉在地上发出一声极小的声音。
江忆安眼疾手快,在被人踩到之前,几步走过去,弯腰捡起来,拿着手链追上去:“你好,你们的东西掉了。”
两个女生正在聊天,听到她的声音,双双回过头。
其中一个女生的目光移向江忆安手里的东西的时,下意识摸了摸口袋,拿出一堆东西,才发现手链真的掉了,赶忙接过去:“谢谢,非常感谢。”
江忆安摆手:“没事。”
这时,许一走到她身旁,和她并肩站在一起。
四人面对面站在路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视线流转,额头似是被轻轻点了一下,目光相触,仿佛碰到温柔的云朵,心里跟着也暖了一块,彼此心照不宣没有问出口。
人来人往中,最后相视而笑。
江忆安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人,在心里说:姐姐,你看,只要你出去走走,就会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她们隐藏在人群里,不被世俗所容忍,所以自己寻找栖息地。
“接下来我们会经过老街比较著名的拍照打卡点:通向大海的路。”
许一“嗯”了一声,什么都没说。
越靠近教堂,路上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两人从一开始并肩而行,到最后不得不贴着肩膀走。
想到刚刚两位女孩交握的双手,江忆安又不留痕迹地往右边挪了一点,两人手背时不时碰在一起。
许一身体一僵,有些慌乱地抬起头看向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大家都在聊天逛街,没有人注意到她们。
感受着与对方手背时不时的摩擦,她竟有些贪恋这样在光天化日下触碰在一起的感觉,一时也没有躲开。
走着走着,人越来越多,江忆安突然大着胆子想要去牵她,然而两人的指尖刚要碰到,许一突然抽出手,走快几步挣脱开。
江忆安暗暗叹了一口气,表情略微有些失落,她赶紧追上去。
“姐姐等等我。”
两人还没到拍照的地点,远远的就看到那里围了一堆人。
很显然,和教堂一样,是热门景点。
许一已经恢复正常,回头看她:“人有点多。”
“姐姐,”江忆安却趁势拉起许一的手腕,“跟我来。”
许一低下头看着自己被拉起的手腕,又看向江忆安,虽然看不到她的表情,但这人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可恶,还是被她牵到了。
第77章 双生(7)
“去哪?”许一问。
两人穿过人群,沿着这条路径直往大海边走去。
“等会姐姐就知道了。”江忆安依旧没有放开她,好不容易牵上的手就没有放开的道理。
今天天气晴朗,海水很蓝,空气很新鲜,某人的心情也很好。
越靠近海边,风也在变大,夹杂着淡淡的海腥味,吹起许一耳边的长发。
江忆安带着她在人群里穿梭,左拐右拐,人也越来越少,直到周边只剩下她们两个人,最后来到一个陈旧的拱形门洞前。
拱形门洞就地取材,由海边的珊瑚石打造,因常年经受海风雨水侵袭,很多地方已经发霉变黑,而恰恰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让新生的藤枝借此攀附,新旧交替,得以生生不息。
这边离海更近,因为地处孤僻且难找,所以很少有人发现这个打卡点。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许一颇为好奇地问。
江忆安云淡风轻地回答:“看到当地人发的一张照片,发现有个角度特别适合拍照,然后就找到了这里。”
她的回答很简单,但其实这个过程很繁复。
那晚,她在看旅游攻略的时候几乎翻遍了所有关于梅江老街的帖子,在一众惊艳的封面里,看到一个定位为老街的当地人发的帖子。
当时帖子的封面只是随手拍的一张照片,而且还是阴天,所以如果有人浏览很有可能会一不注意就滑过去,但是,她看到了,发现了这个绝佳的拍摄地点,最后结合那个人身后的信息找遍地图,大致确定了位置。
所以一开始她就做了两手准备,如果那个最火的机位没有位置,她就带许一来这。
当然,事实证明,她没有看错,这里确实是出片的最佳机位。
许一主动走到拱形门洞下,看着她说:“我该怎么站?”
她这个本地人都不知道的机位,更何况江忆安没有来过老街,想必是费了一些功夫的,她也不想做扫兴的人。
江忆安连忙反应过来,往后退了几步,开始找拍照的角度:“姐姐的风格偏柔和,书卷气比较浓厚,可以靠在拱形门一旁,然后……状似思考,或者看向另一边……”
她在心中遗憾地想,如果许一穿着那件两人在酒吧相遇的新中式旗袍就好了,更符合今天民国风的场景。
临时恶补的摄影知识并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只学了个方方正正,主题突出的操作,倒是眼前的人和身后的美景帮了她,不管怎么拍都好看。
后面,许一看不下去她给自己指导的动作,开始自己找角度,之前她做过一次模特,懂得应该怎么拍。
江忆安也心有灵犀地尽力捕捉下这美好的一刻。
很快,两人拍完了,许一拿过一张张翻着,点了点头:“还不错,需要我帮你拍吗?”
江忆安摇摇头:“不用,我不喜欢拍照。”
“我们走吧。”
这时,从两人身边走过一个当地人,江忆安眼前一亮,立马追上去:“阿姨,您好,我们是来这里玩的游客,您能给我和姐姐拍张照片吗?”
许一看向她:“……”
刚刚是谁说自己不喜欢拍照的?
阿姨非常好心,或许是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游客的各种请求,于是接过江忆安的手机,爽快答应:“当然可以。”
江忆安连忙站到许一身边,而许一刚要看她,手机快门就迫不及待地按下了。
就这样,湛蓝的天空下,一道拱门中间穿着黑色衣服的高挑女孩笑着看向镜头,而旁边穿着白色衣服的女孩转头看她,两人身后海天相接,自成一色,巷口树影婆娑,路人连同天空的鸟儿都成了这张照片的增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