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人们议论着那位传奇的女医官,那位增产的女农官,那位巧思的工匠官,还有那位带来祥瑞的国公爷。
  他们的故事和他们所带来的改变,正悄然塑造着一个更加繁荣、更有韧性的伟大时代!
  退朝之后,李三娘走出了宣德殿。
  一出宣德殿,步入到那一片灿烂的独属于二月的阳光里,李三娘她就能清晰的感受到身后那些郎官们目光的重量——有灼热的钦佩,有冰冷的审视,亦有复杂的权衡,更有重如万斤的嫉妒!
  二月的阳光洒在李三娘她身上所穿的绯色圆领官袍上,熠熠生辉。
  李三娘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往后,待得她换上了紫袍衣裳,这些人的心里怕不是更得对她由嫉妒生恨了。
  到时候,那身儿紫袍怕不是如同燃烧的火焰,既会照亮她的前路,也无疑会使她成为这偌大长安城中一个更为醒目的靶子。
  权力之巅,风必摧之。
  李三娘她深知,今日的擢升与荣光,他日或许便会成为他人攻讦的由头。
  朝堂之上,从无真正的风平浪静。
  获得了更高的权位,也意味着要承担了更重的责任和更严峻的挑战。
  但,她,李明芳,无所畏惧!
  这番思量并未在李三娘的心中激起半分恐惧,反而像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让她那份济世的信念愈发沉静而坚定。
  玉门关外的风沙,磨砺了她的医术,更锤炼了她的意志;
  凉州救治杜清晖于生死一线,让她窥见生命的脆弱,也让她坚定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决心;
  方才宣德殿上她直面其他郎官质疑的抗辩,则让她明白,要实现那“悬壶济世天下康”的宏愿,仅凭一腔热忱与一手银针是远远不够的。
  她需要如今日这般站在更高的地方,手握能劈开陈腐荆棘的权柄,发出能让更多人听见的声音!
  她的手中,终于握有了能够更大程度实现自己医学理想和济世情怀的权柄。
  医学之道,不仅仅是治愈一个个病体,更是要涤荡蒙昧的观念,建立普惠的体系,让医者之仁心能通过政令之渠道,泽被四海,恩及黎庶。
  这条路,注定漫长而孤寂,布满了来自传统、利益乃至人性的重重关隘。
  但李三娘她的脚步没有丝毫迟疑。
  这时候,她抬头望向宫墙外那片广阔的蓝天,心中一片澄明。
  为了心中那份对生命至高的敬重,为了天下那些仍在病痛中煎熬、亟待援手的苍生,她必将一如既往,坚定的走下去。
  纵前路漫漫,荆棘遍布,此心亦不改其志。
  她的理想,如同她身上的绯袍,炽热而鲜明,必将在这大唐的盛世华章中,烙下独属于她李三娘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第996章 美哉,长安!壮哉,大唐!
  又是一年上元佳节,长安城化身为一片璀璨的光之海洋。
  自朱雀大街至各坊曲巷,万千花灯竞相绽放,鱼龙百戏,彻夜不休。
  丝竹管弦之声萦绕于亭台楼阁之间,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几乎要冲散冬日最后的寒意。
  今年的上元节,因边关再得大捷、海外再发现高产粮种而显得格外喜庆热烈。
  在这片几乎要溢出来的盛世繁华之巅,是近年来刚刚落成、巍峨耸立于皇城东南方向的“览月楼”。
  此楼高逾十丈,飞檐斗拱,乃长安城内最新、也是人可登顶的最高建筑。
  平日里此楼并不对外开放,唯有佳节或是招待重要使臣时,才会启用。
  今夜,这上元之夜,能登此楼凭栏远眺者,无一不是皇亲国戚、朝廷重臣,或是得蒙圣眷的非凡人物。
  李三娘,她身着紫色官袍,头上不过一玉簪挽发,虽无华丽的饰品点缀,但她那身儿三品官员的袍色本身,在灯火下便已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她并非是独自一人登楼,她的身旁,是紧紧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自豪与依恋的露珠儿;
  露珠儿的身边是已近七十的李父和李母,后头还站着唐大郎。
  而李三娘的另一边,就是同样沾了李三娘的光,能登楼的邵阳师兄、秋香和老十他们三人了。
  更让李三娘心中暖流涌动的是,离着他们不远的地方,还有几位她的“老乡”。
  毕琼岚被长子扶着站在栏杆旁,凭栏远眺,整个长安城尽在眼前;
  还有仍是孤身一人的常思远,李三娘的目光扫过他,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倒是杜清晖仍在海外,这一个上元节并未回长安;
  至于刑瑜,他无官职在身,虽说不论李三娘、毕琼岚或是常思远都能带他登楼,但他还是想要同家人一起,也就没有来。
  至于,丁家的丁安柏和丁明轩,自从他们跟着杜清晖离开之后,李三娘很是有些年头没有他们的消息了,着实不知这兄弟俩如今在何处。
  而给武帝办事的蒋以筠和施乐安这一对夫妻,早就得了武帝的命令去往边城了。
  李三娘与这些“老乡”跨越时空的缘分,在这里,终是要各奔东西而去,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今夜,武帝并未亲临“览月楼”,却特旨恩准有功之臣及其家人能登楼观灯,此乃莫大的恩宠与认可。
  “阿娘,快看那边!好多灯船!”
  露珠儿兴奋的指着远处流光溢彩的曲江池方向。
  李三娘顺着露珠儿的手指望去,眼底倒映着整座城市的辉煌。
  俯瞰下去,棋盘般整齐的坊市被无数灯火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主干道上火龙蜿蜒,那是巡游的灯队。
  千家万户的门前、窗前,都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与天上的星河交相辉映。
  “真美啊……”
  李三娘她轻声感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澎湃情绪。
  曾几何时,她刚来到这个世界,心中充满迷茫与不安。
  凭借着一身医术和超越时代的见识以及系统的帮助,她小心翼翼前行,只求能在此方世界安身立命,守护家人。
  她亲眼见过太多妇人婴孩被产厄夺去性命,于是萌生了建立妇产堂、开办稳婆学堂的念头,一路艰难,质疑与阻力从未断绝。
  她深入过边城疫区,目睹过瘟疫的恐怖与生命的脆弱,凭借着信念和所学,与阎王争夺生命。
  她也曾站在宣德殿上,面对旁人的质疑,以其无可辩驳的功绩,赢得了这一身紫袍;
  为天下女子,为医者,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而今,她站在长安之巅,脚下是万家灯火,是这片她付出了二十年青春热血的土地。
  她的妇产堂、稳婆学堂已如星火,从长安蔓延至京畿乃至更远的地方,在大唐各州府都生根发芽了。
  平安女医学院的建立,第一批女医已经正式毕业,就要被派往大唐各州府,去完成她们的使命!
  李三娘她提出的产检概念、消毒理念以及急救方法正在被更多的医者接受、应用。
  她真的做到了!
  她不仅救下了无数人的生命,更推动了一种观念的改变,一种体系的进步。
  她甚至在自己盛年之际就被写进了万年县的县志,成为了一个活着就被世人称颂的传奇。
  这一切,并非凭空而来,是她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殚精竭虑、无数次直面生死换来的。
  “三娘,看呆了?”
  李母温和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李母伸手为她拢了拢披风,“风大,仔细着凉。”
  李三娘回头,对李母笑了笑,眼中有着释然与幸福:“只是觉得,这一切,像梦一样。”
  冷邵阳在一旁笑道:“非是梦境,皆是师妹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师尊在天之灵,必感欣慰。”
  秋香也在一旁跟着用力点头:“三娘子,你不知道,现在外面都怎么传你呢!
  他们都说你是‘女中扁鹊’!”
  李三娘摇摇头:“虚名而已。
  我所做的,不过是尽医者本分。
  能看到这人世间少些悲泣,多些欢笑,便足够了。”
  李三娘她再次将目光投向远方,越过璀璨的灯海,她仿佛看到了更辽阔的天地。
  长安很美,大唐正走向前所未有的强盛。
  但李三娘她知道,这光芒之下,仍有阴影。
  在这座帝国都城的繁华之外,在南方的烟瘴之地,在北方的苦寒边塞,在西域辽阔的戈壁上;
  还有无数的妇人挣扎于生产的鬼门关前,还有无数的婴孩因简单的疾病而夭折,还有无数的地方缺医少药。
  她的使命,还远未完成。
  “阿娘,”露珠儿仰起头,她的小脸被灯火照得发亮,“我们以后还会一直留在长安吗?”
  李三娘温柔的摸了摸女儿的头,然后看向李父和李母,看向师兄冷邵阳,看向远处的朋友们,她的目光最终再次投向那轮照耀千古的明月和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