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然而,面对逐渐好转的形势,李三娘她的脸上却未见多少轻松。
这会子,她站在隔离区的瞭望台上,望着远处依旧紧闭的雄关,眉头紧锁。
“师傅,已经连续十日,那地方都没冒起黑烟了,为何你还是愁眉不展?”
金珍宝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过来,她心疼的看着李三娘眼下的乌青和瘦削的侧脸。
李三娘接过那碗加了不少好料的热汤,却没喝,只是暖着手:“珍宝,你看这关隘。
它关上的,不仅仅是疫病,也是商路;是生计;是无数人的盼头。
如今关内看似平静,但谁敢保证,那看不见的邪毒有没有潜伏在某个角落?
一旦开关,人流涌动,若有一个潜伏的病患流出……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这半年的心血,就将毁于一旦。”
李三娘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系统面板上那个缓慢跳动的数字——「当前救治人数:54,321/1,000,000」——无时无刻的不在提醒她,这场战役远未结束。
一口饮尽了碗中热汤,李三娘回过头就对看着她的金珍宝说:“回去,给为师研墨,为师要给圣人上书,这关口暂不可开!”
又过了半年,玉门关闭关已是整整一年!
半年前,李三娘上书武帝,言称这疫病虽是控制住了,但万不可此时开关!
因为这潜伏在暗处的已经染了疫病的人实在太多,还未到可以开放关口的时候!
李三娘她甚至都在折本之中压上了自己的官途声名,并说玉门关仍需锁关半年!
可就像李三娘同金珍宝所说,玉门关乃是西域入长安这丝绸之路的要道,这条路上承载着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生计!
锁关一日,就少挣一日的钱!
有的人家就算在这疫病之下保下了性命又如何?
他们手中无闲钱,家中就要揭不开锅了啊!
如此的话,李三娘这仍旧要求锁关的话,怎么可能会让他们同意?
但长安里的武帝,却是力排众议,允了李三娘所说。
不仅如此,已经南下去开拓海路的杜清晖竟是传信到长安,说他支持李三娘所说,并愿意以他南下开海所得来支援玉门关!
同时,朝堂之上,终是从南地安南回返长安,已经要到古稀之年的毕琼岚,拄着拐杖上了大朝会,在文武百官面前为李三娘站台!
如此之下,钱财有了来源,又有武帝同意,这玉门关继续锁关的事儿就算定下了。
此时又是八月,玉门关的气候依旧炎热。
关内的秩序早就在这一年内恢复正常了。
虽然仍旧锁关,但街市上已经重新有了人气。
是不如往日繁华,可人们的脸上已有了劫后余生的生机和对未来的期盼。
如此,这要求开关的呼声就日益高涨。
这一日,瓜州刺史亲自来到了玉门关,与守关镇将龚向武和一直留守在玉门关的黄长史等人一同找到了仍在隔离区里忙碌的李三娘。
“李医正,整整一年了。
朝廷已有旨意询问,商贾百姓亦翘首以盼。
这关,该开了。”
刺史他开门见山,语气虽客气,但态度却坚决。
李三娘洗净手,神色平静,她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
因为一旦死得人少了,笼罩在众人头顶的利剑就看着好似不锋利了一般。
为了生计,为了商路,为了政绩,为了过日子,终是会有人找上她来的。
她早就想过这件事了。
因此,这会子,面对刺史的话,李三娘她点点头,就直接回复道:“刺史所说,言之有理。
这开关可以,但必须依本官三条规则。”
李三娘的目光扫过在场的诸位官员,对着众人她这般不容置疑的一字一句的说。
“第一,设立检疫营。
所有入关之人,无论胡汉,无论贵贱,必须在营中观察七日,无发热、呕吐、腋下肿痛等症,方可入关。”
“第二,所有货物,尤其是皮毛、衣料,需经严密查看,确定是干净的东西,方可入关。”
“第三,玉门关及周边州县,需设防疫医官。
这般的医官必须要沿用本官这一年之中制定好的防疫手册,定期查验水源,灭鼠防鼠。
还得建立起监督查验机制,保证此事真的有人在做,有人在查!
此事绝不可懈怠!”
这些条款,李三娘她早就深思熟虑过了,甚至还写成了折本和一条条的详细的章程汇集成册。
她吩咐金珍宝从旁拿了一沓子她早就让人誊写好的防疫条例,分发给了在场的众郎官看。
“如何?
你们要是能如此办,本官这就给长安去信,请圣人下旨开关!”
第975章 是的,她没有走。
玉门关,终究是开关了!
在一片谨慎又期盼的气氛中,玉门关的大门终于是重新开启了!
算起来,其实在李三娘同意开关后,又过了要有近半年的功夫,这玉门关才算真正的开了关。
不过短短三月,这处向西可通往西域诸国,向东可去长安的商道,就总算是有了些许人流。
但哪怕人少了,这过关的队伍仍旧是要在关口外排成长龙的。
这是因着所有过关而来的人,都需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漫长的等待。
起初那些胡人还有些怨言,但当人们看到关卡旁那立起的高高的刻满了名字的石碑后,就便都默默的接受了这必要的繁琐。
这巨大石碑的四面,写满了因为疫病而死在玉门关,被丢入巨大的尸坑之中烧去了尸身之人的名字。
在其上,有汉人的名字,但也有更多的异族之人的名字。
当初,李三娘提议要修建这么一座记录死人名字的石碑时,玉门关上下内外,几乎没有人同意她的提议。
她拿出了几箱子的病案记录,指着上头那些用汉字音译过来的名字和众人说:“他们满怀期待的来到大唐,只为见见这世上最繁华的地方是什么样子,挣些钱财用来养家糊口;
可他们的运气着实不好,把性命留在了这玉门关上。
我们想要救他们,可没有救活。
尸身已经被烧,埋在了那巨大的坑里,同旁人在一处去了。
你我都有亲族,他们亦有!
立起此碑,终归是要给他们的亲族一个祭拜的地方!
同时,此碑可提醒我们所有人!
绝不可轻易放下防疫之心!
必得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的把防疫之法落实到位!
若不然,来日,说不得就是你我入那尸坑里头去了!”
李三娘最后的这番话,终是让瓜州刺史点了头。
如此,这刻满亡者名字的石碑就高高耸立在了玉门关的关口旁。
玉门关开了,李三娘她却没有走。
是的,她没有走。
“疫病虽暂退,但根除非一日之功。
防疫之法,需人执行。
我欲暂留玉门关,确保防疫体系运转顺畅,为当地培养一批熟谙防疫的医师,将此事彻底落到实处。
否则,我寝食难安!
我害怕我走之后,你们或是懈怠了我交待的事;
或是过关的胡商汉商,又带来了疫病;
也可能是玉门关内,或是瓜州哪一处,潜藏的病人又冒了出来;
到时候,好不容易开的关,怕不是就又得关上了不说,还会让更多的人死去!
我会和长安那边说,暂留玉门关,直到我觉得自己可以走了,我自是会走。”
李三娘这决定,让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是动容。
龚向武就对李三娘抱拳,深深一礼:“李医正高义!玉门关上下,感激不尽!”
金珍宝立刻道:“师傅不走,我也不走!”
何立春等太医署分署的众医师也都一一站起,他们未有一言,但都默默支持李三娘的决定。
秋香和老十对视一眼,两人也跟着说:“三娘子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
倒是邵阳小师兄只站起身于李三娘身后,什么都没说,但这样子也是表示支持她的话。
如此,李三娘等人便在玉门关留了下来。
玉门关开关之后,李三娘她就变得更忙了。
她不仅要督导检疫营的活计,更是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培养当地医师上去。
玉门关终究是地处西北偏远之地,离着长安要有近四千里路。
长安城里的太医署总署里的医师,尽皆都是大唐各地优中选优的具有天赋的医师;
就是李三娘开办不过数年的妇产堂,那也是长安城里的妇产堂总堂里头的医师是最有能耐的。
说句实话,长安城里,就是李父那般开了个自己个儿的医堂的医师,怕不是都比玉门关这偏远之地的医师要更有水平,医术更加高明来的。
而且,此地离长安属实太远,有些消息总是没办法及时的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