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好了,医监,这下子,咱们能搭医帐的地方就都沟通好了。
你看看,若是没问题了,我就发到器物处,明日就可以搭建起来了,到时候,咱们就能用起来了。”
李三娘仔细翻看了下,没什么问题,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如此,后日上午,周阿翁(医师大会上患头风的老翁)睡够了时辰,慢悠悠的收拾妥当自己就出门去找食肆,好来填饱饥肠辘辘的胃袋。
倒不是周家没有饭食给周阿翁来吃,盖因着周阿翁之前因着头痛病入睡很是困难,周大郎一家子大大小小的很是吵闹,周阿翁为了清净,就与周大郎一家子分开来住了。
且周阿翁虽是把半辈子闯荡攒下来的家底都分了大半给周大郎去,但手里还是有些积蓄的。
因此,他自是不会委屈自己,为了省那么几个铜板在家喝粥就咸菜,反而是日日都去街上的食肆里头去吃。
今日也是一样,照样儿踏上了与往常一般的路的时候,周阿翁却是一下子就发现了这街面上的与众不同来了。
他还是去了总去的那家食肆里头坐下,对着食肆外头卖馒头的婆子先是喊了两个馒头,然后就搭话问:“这外头那叮叮当当的是在作甚?”
婆子是个健谈的,她一脸“你不知道了吧”的表情,很是有理有据的对买了馒头的周阿翁说:“那是妇产堂请来的工匠,特意来这儿搭帐子的,说是义诊之时,这帐子是专门给妇人看病用的。”
“叫我说啊,这往年的义诊都没得帐子,怎的今年就非得搭这帐子来?这多费银钱啊,不值当的。”
婆子的话刚说完,食肆内坐在周阿翁身后的一男子就这般说了出来。
婆子一听这食客的话,那白眼都要翻到头顶上去了,她抿抿嘴,终究是没说出什么别的话来。
毕竟这婆子得了食肆主人甘娘子的允许,才能在食肆门口拐个篓子卖馒头来挣钱,往后她还得在这食肆门口卖馒头来的,不好和来食肆花钱的食客说些不好的话去,更不能争吵去了,没得带累人家这食肆。
婆子不说话了,但开食肆的甘娘子却是不愿意听这话来了,她一把摔下手中的面团到案板上去。
“袁大头,我家的汤饼都堵不上你的嘴!
怎的?就你们男子能瞧病?俺们妇人就不能瞧病来了?
你倒是忘了去年上,你家老娘的眼疾是谁个没要你的钱就给你娘把眼疾治好了的!”
甘娘子一瞪眼,之前开腔的袁姓男子就变了脸,脸上的表情就变了。
这头围比一般人大上不少,被人戏称为袁大头的男子先是一怒,转而又瑟缩的没皮没脸的对着站着的甘娘子笑嘻嘻道:“哎哟儿,甘娘子这话说得,我哪里是那个意思嘛,嘿嘿,这事儿办得好!
太医署果真是为咱这些人好的,我嘴贱,甘娘子可别跟我一般见识。”
甘娘子也不是那等得理不饶人的,她见袁大头服了软,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心里头觉得,袁大头那最后还是死了的娘是真惨,生了个不孝顺的儿郎也就算了,最后竟是为了给这个儿郎攒钱把自己活活饿死了去。
第895章 出了大风头的钟离文莲让人羡慕。
袁大头被人下了面子去,倒也是知趣,他喝尽了碗中的汤,筷子一撂就出了食肆离开了。
甘娘子去收汤碗,看着桌上这些铜板,仔细数了一遍,发现还是少了两个的。
她心里叹了口气,也没想着去门口追上袁大头去要那少的两个铜板来。
旁边的食客眼尖瞧见了袁大头留下的铜板数目不够,就直接开口问:“甘娘子,可是那大头少给了铜板?”
甘娘子苦笑着点了点头,“唉,终究是街里街坊的,他如今一人在外扛活挣点子口食,算了,算了。”
见甘娘子不追究这少了的铜板的事,那人直言:“娘子心善,必有大福。”
甘娘子对着这人点点头收了碗就往厨房回,周阿翁在旁瞧了这个热闹,他对于袁大头这般的汉子自是不感兴趣的,他倒是对街上那匠人搭建的医帐起了兴致。
吃过饭食,周阿翁付了账,就溜达着往那搭帐子的地方去,“叮叮咚咚”的敲击声不绝于耳,虽说声音不大,但这么好一会子了这声音倒是一直都有。
周阿翁是个活泛性子,早年他去西域走商,那也是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
他在旁站了会子,见那管事得了空闲了,就在旁买了一壶散茶,他走过去先是行了一礼,然后才好声好气的搭话,那管事见是个老翁,看衣着也不是个穷的,遂回了一礼。
在周阿翁的邀请下,管事就和周阿翁一起去一旁的茶摊子上坐下闲话起来了。
周阿翁问的也不是什么机密要事,那管事自是都直接讲了出来。
“……是,是接的妇产堂的活计,要赶在义诊之前给搭建出个帐子来的。”
管事摇了摇头,“别处有没有我倒是不知晓,我只听了上头的话来盯着这一处来的。
想必应也是有的吧。”
“自然,这是妇产堂的活计,自是专给妇人搭建的用来看病的帐子。
男子看病可有帐子?
这,我不知晓,没听说,应是和往年一般,该是有个棚子,倒是没和这个似的,三面有厚布挡风,里头还多置出一块地儿放木床的。”
一壶散茶就着两盘粗点喝过,这管事就拱拱手去催促歇息的匠人开工了。
同周阿翁这般对妇产堂搭建的医帐很是好奇的人在各坊都有不少,但他们倒不像周阿翁这般用闲钱请人喝茶吃点心就为了搭话问问这帐子所搭为何。
不过,这搭建的帐子还是在人群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来。
翌日,阳光明媚,是个送奖牌的好日子。
陈雁芙特特请了乐人敲锣打鼓的跟着京兆府来的郎官,同十数衙役一起往钟离家在长安最大的药铺去。
李三娘收到来自钟离文莲给妇产堂的大笔捐银,当场陈雁芙清点完就入了账,次日李三娘就写了文书报到王署正那里,顺带请王署正以太医署妇产堂的名义让京兆府记档,还从妇产堂的公账上出了银子,让京兆府的郎官把这银子给打造奖牌的匠人,务必让匠人把奖牌打造的闪闪发光,瞧着就熠熠生辉的好。
而今日,就是给钟离文莲管理的药铺送奖牌的好日子。
衙役开道,又是敲锣打鼓,还有身穿圆领官袍头戴官帽的官员在后压阵,中间有衙役举着盖了红绸子的物件的数十人一起走。
此等热闹的事儿,围观平民哪里有不想跟着去看的?
没等一行人到得钟离家的药铺,就已经有腿快的小厮跑着回来给钟离药铺的掌柜钟叔报信来了。
钟叔得了信,自是第一时间就上了二楼,对着里头坐着的钟离文莲汇报了这消息来。
“哈哈,”钟离文莲笑开了嘴,她冲着一旁站着的崔婆子说:“李医监当真是个妙人儿。
瞧瞧,这架势好似是有什么大事儿似的,往常那些得奖牌的人家,可没这待遇来。”
崔婆子看着钟离文莲的表情,自是知晓她是高兴的,毕竟商贾之人并不缺钱,又是妇人掌事,最想要的是什么?
自是名声!
这名声有时候可是比钱财更好的东西,甚至可以定人生死!
李三娘让人弄得这般大的阵势,其一自是看在钟离文莲出了大笔银子的份儿上,毕竟,那是真的解了李三娘的燃眉之急了。
其二嘛,李三娘还是有些心眼子的,她想让钟离文莲作为榜样,往后能得到其他豪商的捐献!
毕竟,这妇产堂往后真的想要开下去,在长安、洛京之外的地方也都开起来,给更多的妇人女娘提供医疗保障的话,是真的需要大笔的银钱来支撑的。
虽然有来自武帝给予太医署妇产堂划下的银两,往后也有太医署得自“富人补药
平民成药”一事所得补贴,可是,这仍旧是远远不够的。
且妇产堂之功,不是在当下,并不像疡医科那般,可以立时就因着战争的缘故而看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如此,必不可免的需要外界给予支持,那么豪商就是最好的一个薅羊毛的对象。
可这薅羊毛,也就是“劫富济贫”,总得有东西给人家,人家才能给你捐钱不是?
若是想要“强买强卖”,那也得有权势才行。
可妇产堂现如今,还真的没这个权力。
因此,李三娘就想到了,给商人提名声的法子来了。
李三娘交换给钟离文莲的除了“富人补药、平民成药”一事之外,她还能给予的就是一个好名声了。
一个慷慨乐施的好名声,对此时之商贾来说不重要么?
不,很重要不说,还很有用!
是真的可以减商税的!
而且,往后太医署必然还会出更多的需要药商参与进来的事物,那么先出钱出力的药商肯定是要占先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