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老翁我往日里哪里敢想自己能有福气被选上让那般厉害的医师诊治?
太医署这大会办得好啊,办得好。”
周阿翁几人正说着话的时候,一十三四岁,昨儿个给周阿翁跑腿的少年郎就又来到了跟前儿。
少年郎先是行了一礼,然后语速极快的对周阿翁回复道:“东家,今儿个实在不同。
前头有不少穿盔甲的兵士往这边来了,还有骑着大马的金吾卫。
这还不算,听从那边过来的人说,似是有不少武官骑马也往这边儿来了。”
周阿翁等人一听少年郎这话,难免不禁是有些心惊的。
他们倒不是害怕会有什么暴乱发生,这可是长安城的崇文馆,怎么可能有那不长眼的敢在此处撒野?
他们惊讶的是,一个医师交流大会怎么会有武官前来?
且怎么又会来许多兵士?
要知道,昨日他们在崇文馆正门外排队进去的时候,本就有不少金吾卫和巡街捕快在来回行走维持秩序,并震慑宵小之徒的了。
昨日他们早已经惊讶过此处兵士的数目不算少了,可如何会想到今日竟是还要来更多的兵士?
周阿翁觉得此事蹊跷,怕不是今儿个还有大事要发生。
因为怕自己去晚了进不去崇文馆内了,虽然周阿翁早就派了自家铺子里的伙计阿贵去替自己排队去了,但听着少年郎这么一说,他还是赶紧起身,对着另外三人拱拱手道:“诸位,咱们还是赶紧的吧,别到时候进不去了。”
而等周阿翁站在队伍里排了差不多近两刻钟后,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崇文馆开门验身的时间了。
周阿翁站在队伍里头,忽的听到从队伍尾部传来一阵阵的惊诧声。
是人都有好奇心,不少人就都转过头去往街尾瞧,就见前头是两个骑着马的金吾卫开道,金吾卫身后跟着十几匹大马不说,再往后一段儿则是三四辆马车。
周阿翁眼尖,他看见那马车里头有一辆可是双马拉的。
马跑的快,不过一会子这一队车马就从周阿翁的面前呼啸而去。
周阿翁踮着脚仰着头往前头看,虽然看得不甚清楚,但他也瞧出来前头那十几匹骑马的人该是军中人来的。
因为打头的金吾卫兵士下马后,是对着这十几人行礼的,且崇文馆门口左右站岗的兵士上前来为这十几人的马拉缰了。
不过,这十几人下了马后,倒是没有直接就从正门进去,反而是站定等着了。
他们等着的人自然就是后头乘坐马车的那些人了,周阿翁看着那从马车下来的人个个都是穿着圆领官袍戴着官帽的郎官。
在这其中,竟是还有身着红色官袍的郎官!
“这是有兵部高官来了啊,瞧瞧,这气派。”
而崇文馆门口早就出来等着的王署正领着宁医正、孙医正以及李三娘他们十几人面对刚下马车的兵部彭侍郎那是赶紧行礼问好。
“哪里劳烦王署正来迎接?”
彭侍郎倒是面子给得足,上来先是捧了王署正一句:“王署正这大会办得好!
王尚书与我说了,太医署这是办得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谁人不爱听好话,哪怕明知道这是奉承话,但谁让这话好听呢?
一来二去的互相吹捧了几句后,王署正这才小手一挥,引着彭侍郎他们往内馆而去。
是的,今儿个是疡医科的专场,是有兵部郎官并十几位将军前来捧场的。
为得就是给太医署疡医科站台!
毕竟上了战场难免不会受伤,那伤了的人,谁又不想活命?谁又愿意留下后遗症去?
如此,太医署疡医科的医师的重要性可不就体现出来了么?
更不要说,之前那场与东突厥的国战,早就证明了疡医科的医师是真的有用的。
近前的还有现下仍旧在南地安南作战的将士们,可是没少受太医署的恩惠。
待得那些兵部的人被迎了进去后,外头还在排队的平民们可算是又有话说了。
周阿翁就听着自己左近的两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刚才看到的事儿。
“那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吧?瞧着很是英武不凡啊。”
“应该是了,那金吾卫可是对他们行礼了呢,该是军中之人。”
这两人的对话说着说着,就有第三人跳出来加入进去了。
“嗐,不用说了,那就是军中之人。
后头那坐马车的你们没看见?
马车里下来的那可是大官,穿红袍子的,少说也是个三品。”
呜呜嚷嚷的人群让这条街很是热闹非凡,不过总算是赶在阳光热烈之前,让这些排队的平民进了内馆去了。
第870章 疡医奠定地位的这一天。
有了昨儿个打样子,今日众人就都有了经验,进了内馆之后都听从内馆之中的侍者的引领一一往座位上去坐。
因着还没开场,内馆之中很是人声鼎沸,别说来瞧热闹的平民了,就是那些医师此时也是议论纷纷的。
唐明月一大家子还是坐在昨儿个的位置上,唐明月自是瞧见了正对高台的前面几排今日坐了不少瞧着就很是有官威的十多位郎官。
当然了,他也发现了,今日这内馆之中站岗守卫的兵士数目与昨日相比也是多了至少一倍来。
唐明光低头小声对着身旁的唐明月道:“瞧这个样子,今儿个是要有事发生啊。”
唐明光抬起头用眼神点了点离着他们有些远的那些郎官,对唐明月这般使眼色。
唐明月自是想起了昨夜夫妻夜话的时候,陈雁芙与他说得那些来。
他也抬头往那些郎官处看了一眼,然后他点点头,同样小声回应着唐明光的话:“大兄莫要担心,阿芙说了,太医署已是做好了万全准备。”
在在场众人议论纷纷或是担忧或是好奇的心情中,长安医师交流大会的第二天正式在铜锣声之中再次开场。
照旧是王署正第一个登台,他说了些场面话之后,就点上了台下端坐的来自兵部的数位郎官,自然着重说了兵部彭侍郎的名字。
接下来,理所当然的彭侍郎就登台讲了几句话。
一乍头,彭侍郎自然也是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不过就是夸赞了一番太医署这大会办得好,又说武帝英明,同意了太医署开办这医师交流大会。
然后再说了自己作为兵部代表,对于太医署这交流会的恭喜。
紧接着他这才肃了一整张脸说:“……多亏太医署之前在对战东突厥的国战之中对众多兵士的救治,才能让我大唐男儿为国征战而无后顾之忧!
我代兵部众人对众医师多谢了。”
彭侍郎这话说完,他率先对着一旁的王署正行礼,然后又对着台下站着的孙医正以及身旁那些医师很是郑重的又行了一礼。
而在彭侍郎行礼的时候,台下本还好好坐着的七八个穿官袍的郎官以及骑马而来穿着武人窄袖圆领袍的军中将领也一同起身,朝着一旁坐着的那些疡医科的医师躬身行礼,口称:“多谢了!”
这一幕着实是令人震惊!
别说内馆之中的平民和那些医师了,就是这台上的王署正以及台下的孙医正和李三娘他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懵的。
谁都没想到铁血柔情,兵部和那些军中将领竟是给太医署做了这么大的面子。
且,李三娘站了起来同孙医正他们一起着急忙慌的对人回礼的时候,她就是能感觉出来,这些郎官和将官是真的真心感谢太医署在战争之中的付出的。
真诚是必杀技!
李三娘这个没上战场的人都对这一幕很是触动,你别说孙医正这般上了战场还亲身救治了不少兵士的人了,那真是肺腑之中都沁着感动了。
虽说这太医署派遣疡医跟随兵士出征打仗,理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兵士们保住性命,减少后遗症,但是,这般得兵部和将官的感激,那感觉自是不一样的。
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
太医署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得这般郑重的感谢,往后若是再有战事,岂不是会更上心来?
而兵部和众将要付出的不过就是在今日给太医署的交流大会做个面子,行个礼而已。
这买卖实在划算的很!
当然了,李三娘相信这会子双方都是真心的,你感激我,我感动你感激我,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
彭侍郎说过这些,行了礼后也就直接下了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去。
倒是惹得激动不已的王署正在高台之上又深情的说了好一会子,才宣布今日的交流会正式开始。
未等台下的众人从这兵部郎官和军中将官对太医署感激行礼的这一幕回过神来的时候,孙医正直接登台讲了今日上午要进行的第一项:缝合术的展示。
听了这缝合二字,本就是医师的人倒是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哪怕不是在长安的医师,对此也是知道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