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李三娘自然是希望当下就能得个说法的,她甚至都做好了面对众郎官的犀利提问了。
  比如,“李医监所说可以提升妇人和婴孩的人数,可是能板上钉钉的保证?”
  或是,“倘若用了李医监的法子,将一部分医女培养成你所说的军医女护士,这男女有别,到时候要如何做才能保证这些女娘的安全来?”
  亦或是,“李医监这些法子听着倒还不错,可折子最后所要是否太多了些呢?李医监如何证明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这些?”
  可这些都没有,什么也没有,最后是姚祟以一句:“李医监为国为民的心是好的,所提之法牵涉甚广,不如容后再议。”
  话语里询问的意思,可这口气完全就是做主了的肯定句。
  李三娘还想张口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在她身旁的毕琼岚拉了一下李三娘的衣袖,面对看过来的李三娘,毕琼岚摇了摇头,不发声用口型道:“见好就收。”
  如此,李三娘还是闭上了张开的嘴,老实的低头躬身行礼退了回去。
  过后,不过几句话的功夫,众郎官包括李三娘在内的大部分人就都有序的从这太极殿内退了出去,只有先头那十几位三省六部的长官留下了要与武帝再去偏殿开小朝会去了。
  李三娘一出大殿,仰头就看了看头顶的太阳,瞅着这个样子,差不多已经到了午时(12:00)了。
  李三娘适时的感受到了胃袋那里传来的饥饿感,此时之制度还是很人性化的,李三娘跟着众郎官到了先前短暂停留过的那屋子里头,内侍早就按着规制给每一个条案上都摆放好了相应的饮食。
  李三娘在人群之中找到了太医署这边,她自然的对着朝她看过来的孙医正和宁医正拱手笑了一下,孙医正还好,还了李三娘一个笑,宁医正就有意思了,他不想对李三娘笑,但介于刚才在大殿之上李三娘在武帝和朝堂百官面前出了彩的前提下,宁医正也不好不搭理李三娘,这下就十分尴尬了。
  只见宁医正在两三息的时间里表情变换的厉害,最后是瞪着眼对着李三娘点了点头得。
  待得吃过了这餐皇宫里的工作餐,李三娘也就老实的随着大流跟着孙医正往太医署里回。
  因着李三娘女娘的身份,这中午的午休时间,李三娘都是在外寻个凉亭同秋香聊聊天就算过去了的。
  这天本也想这么做的李三娘,半途中竟是遇上了特意在连廊口上等着他的孙医正。
  “三娘子,可有空与我聊一聊?”
  两人来到了往日李三娘和秋香呆的小凉亭,秋香一见这架势就知道孙医正这是有话要单独与李三娘说的,因此她十分有眼力劲儿的就跑到了连廊那头去了。
  李三娘抬手给孙医正倒了一杯茶,再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来。
  “三娘子好雅量,做了那般大的事,这会子也是面不改色的处变不惊啊,我可佩服的紧。”
  早就与孙医正熟悉了的李三娘,闻言孙医正这般的话先是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了,然后她是直接就笑出了声儿来了。
  “哈哈,这还是我头一次听孙医正你阴阳怪气的说话呢,着实是有趣,哈哈,实在是太有有趣了。”
  孙医正本也就是故意揶揄李三娘这么一下子,他一看李三娘没上当不说,还自己在那儿乐的不行,自己也紧跟着笑了起来。
  在连廊那头站着的秋香听着凉亭里头李三娘和孙医正的笑声,不禁转过头去看两人,心里也在猜测两人这到底是说到什么了,能让两人大中午头的还有心思玩笑。
  笑够了的李三娘正了正神色,看向孙医正说:“你我交情深,但这般事我也不好提前与你说。
  孙医正不必担心于我,我既然敢说,自然是有所依仗的,再不济也就是惹来朝堂上的那些郎官对我的不喜加深些罢了。
  再说了,我本就是女官,哪怕我什么也不做,他们照样儿不会觉得我是个好的。”
  第812章 五年后(一)乌二娘
  长寿元年,腊月初一。
  寒冬腊月,说是滴水成冰是有些夸张了,但若是去看昨夜放在屋角的那盆洗脚水,那木盆表层正是有一层薄冰来。
  刚过五更天,更士敲打的梆子声不过才三五下,乌二娘就缓缓睁开了眼睛。
  在床上闭着眼睛又躺了一会子,乌二娘还是赶紧起了身,刚从被窝里头出来,哪怕是穿着中衣呢,这外头的冷空气还是让乌二娘打了个寒颤。
  乌二娘搓了搓手,忍着冰凉把昨夜准备好的衣衫从架子上拿下来往身上套。
  就着外头的天光,乌二娘也就不点油灯了,就这么穿好了衣裳,梳好了发髻搓着手开了门,顺便端着屋角的洗脚盆倒在了院子里那已然光秃秃的小小花圃中去。
  昨夜就留了火的灶台还有些温度,锅里上头是温着的米粥,下头是温乎的锅底水。
  乌二娘就着这锅底水洗了手脸,用布巾子擦了脸,再从乌二娘她阿耶在世时给她打的梳妆台上拿出一小瓷罐,用一旁的小银匙挖出一点儿带着花香味儿的油膏,仔细的往脸上涂。
  脸上涂过了,手上沾的那点儿也不浪费,两手一起搓吧搓吧,让双手也沾上点儿油膏来。
  要知道,往常这个时节,乌二娘可不舍得去颜香记花接近二两银子来买这么一罐子香膏擦脸用。
  顶多这时候,乌二娘会去买上两斤肥肉膘,自己熬出油来,再加一些不值钱的草药,熬成带着药味儿的油膏用来涂抹双手。
  那熬完剩下的油还可以继续吃,剩下的的油渣也不浪费,留着佐粥就是顶顶好的滋味。
  可现在已经在长寿坊的妇产堂坐堂近一年的乌二娘,每月领的薪俸早就攒下不少来了。
  一两八钱银子的香膏是价高,但乌二娘自觉作为一个女医给人瞧病可得干净整洁,这仪容上也得注意着些。
  因此,乌二娘这才舍得花钱买香膏来用。
  一碗米粥,一个鸡子,一点子咸菜,这就是乌二娘的早食了。
  待得乌二娘吃过了饭食,她就回屋子里头拿了自家家传的金针囊袋,仔细的系在腰带上,这才锁了门往街口走去。
  乌二娘出门的时候,天光已亮,街边有的铺子已然开了门。
  还有专门做早食的摊子,一条街上三五家总是有的。
  所以,这会子街上的行人也不少,来来往往都是人。
  间或还能看到骑着高头大马腰上跨刀的金吾卫在来回巡街来,有的金吾卫不仅戴刀,背上还背着长弓和箭支。
  不过,金吾卫是到巳时(9:00)就要撤回武侯铺去了的,接着上岗的就是巡街捕快了。
  巡街捕快虽然也戴刀,但可是没有马匹可以骑的,也没有弓箭可以用,全靠两条腿和一把刀来。
  因着前几年大唐水军打下了南地一个不小的岛,又靠着强盛的姿态,用黑火药开道,一举让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地区)和真腊国(今柬埔寨地区)俯首称臣。
  如此,就有不少商人趁机造船,跟在大唐水军之后于大唐和这些地区之间进行往返贸易。
  更因着南地气候温暖,水源充足,一年两季乃至三季种稻都是能行。
  就有不少豪商带了瓷器、丝绸物品南下买地,又提了大价钱招人去南地种田,收了粮食再运回大唐来。
  本就繁盛多民族的长安,现下更是处处都是商机,再是没本事的汉子靠着一把子力气或是给人扛包运货或是做个腿子都是能混个饱饭来吃。
  因此,长安城里的治安如今是真的很不错的了,巡街捕快们做的最多的事是指挥交通,别让道路拥堵,以免发生踩踏事故。
  乌二娘在路口略等了一会子,就有熟悉的妇人同她打招呼。
  “二娘这是去当值啊?
  忒是早了些,来,这饼你拿去吃,还热乎着呢。”
  乌二娘先是应了声,然后赶紧伸手阻挡非要给过来的蒸饼,“周婶子,我早食在家吃过了,真不要了,你快拿回去。”
  “你这孩子,跟婶娘客气什么?
  上一回要不是你,俺家小葫芦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给,快拿着,诺,都包好了,你拿过去吃。”
  周婶子说得是上月下旬有天夜里她家小孙子夜半发起了高烧一直不退,最后周婶子抱着孩子和自家媳妇求上了乌二娘门上去,是乌二娘使了金针,给小葫芦把温度降下来了的。
  周婶子不给乌二娘拒绝的机会,把用油纸包好的蒸饼怼到乌二娘手里后,她就拐着篮子快步离开了。
  手里拿着还带着些温度的蒸饼,乌二娘不禁无奈的笑了,突然一声儿清脆的喊声响起:“乌姐姐,乌姐姐,你来的好早啊。”
  “九月,早啊。”
  “乌姐姐,早啊!”
  九月一边说着话一边从随身的布袋子里掏出一个滚烫的鸡子,“给,乌姐姐你拿在手里能暖和些!
  待得温乎了,还能剥来吃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