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大郎那可是被歹人用刀划拉一下深可见骨的伤的时候都没掉泪的!
  他得多难受啊,他心里得多疼啊。
  大郎,大郎……”
  李母对于李父的这般样子实在是有些没眼看了,要是倒退个十年二十年的,李父那张脸还能看的时候,李母说不得会安慰李父两声儿。
  可这会子对着这么一张满是皱纹,又叽叽咕咕的一个劲儿的和她碎碎念的李父,李母实在是做不到出言安慰来。
  李母端着一杯刚倒的还带着些温热的水上前递给了李父,“你啊……赶紧喝口水润润嗓子吧。”
  李母说了这句话后,就拿起剪刀剪了剪一旁不算亮的灯芯,放好剪刀,李母这才坐下,对着李父悠悠开口:“大郎不是十几岁的少年人了,他都三十多岁了,今儿个那般样子也不过就是有感而发罢了。
  你心疼他作甚?
  心疼他这么个糙汉子,还不如心疼心疼虎头。
  好了,烫烫脚睡吧,明儿个你去找人打问打问这分户的事儿来,别到时候领着大郎去了还弄不好。”
  而被李父心疼的紧的李大兄这会子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
  他呆坐在那儿,眼睛无焦点的看着圆桌上的茶杯一动不动。
  李大嫂哄睡了小六郎,看着仍旧坐在圆桌前一副呆愣愣的样子的李大兄,就披了衣裳下地。
  李大嫂实在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的好,所以她也就什么也都没说,只伸出双手握住了李大兄粗糙的手掌,想要用自己的体温温暖指尖冰冷的李大兄。
  李大兄虽然眼睛没动,但他回握了李大嫂的手,然后想到了什么的李大兄转过头看着李大嫂轻声儿问:“梅娘,你说这生恩和养恩要如何选择?
  阿耶待我如亲子,哪怕我如今已年过三十,还是仍旧能记得少时阿耶对我的照顾。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长安下了好大的雪尤其的冷,那时家中境况不算好,我与二弟夜里都与阿耶和阿娘睡在一张床上。
  阿耶他把我冷冰冰的脚放在他的肚皮上为我取暖。
  我夜里起来如厕,阿耶都把尿桶拎到床头,过后忍着寒风再把尿桶拎出屋子,就为了不让那股子尿骚味儿影响我们睡觉。
  梅娘,我现在一回想,满脑子都是阿耶为我做过的事,对于我的亲生阿耶,我是真的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什么的了。”
  李大嫂此时此刻是理解李大兄的,“阿娘带着你来长安的时候你才不到两岁,不过是个小童儿,能记得什么呢?
  对此没有印象,也是正常的。
  大郎,别太苛责自己了。
  咱们日日年年哪一次也都没忘了祭拜阿耶(孙大头)的,阿耶(李父)和阿娘也从未隐瞒过你此事,就是阿姐(孙红娘)的事,阿娘不也是早就同咱们说过了么。
  大郎,问心无愧就好,这就够了。”
  李大兄低着头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子,好似是想通了什么一样,李大兄抬起头看着李大嫂斩钉截铁道:“梅娘,阿耶待我如亲子,我不能没良心。
  若是真的分户了,虽说不分家,但我总觉得心里这块儿地方少了些什么,”李大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左胸口,“所以,梅娘,我不想被分出去。”
  李大兄内心的纠结和烦闷是不假的,仍旧住在李家的郭家兄弟,尤其是郭三郎,他此时此刻心中也是烦闷不堪的。
  倒是郭四郎是个想得开的,他抓着一张洒满了芝麻烤出来的薄薄的脆饼子吃,这是他们今儿个出门在西市买的,那叫一个香。
  尤其是这芝麻在口中咀嚼过后,更是香味加倍。
  吃着饼子的郭四郎看郭三郎那一副眉头都要皱到天上去的样子,就开解他道:“兄长何故如此?
  我瞧李家都是好说话的人,该是能如咱们的意。
  再说了,你看,”郭四郎眼神点了点桌上那小瓷瓶,“这李二叔现为你的咳症搓的丸子又给送来了,可见,是上心咱家的事儿的。”
  第766章 气氛不对
  等李三娘带着露珠儿和秋香一起收拾妥当起来的时候,李家都没剩几个人在了。
  “赶紧的,锅里给你和露珠儿留了肉粥。”
  露珠儿被李母和李大嫂教的好,那是一点儿也不挑食,自己拿着汤匙吃的开心,一点儿也不用人在旁边追着喂饭。
  早就起了的小五郎、小六郎还有小平安都已经在院子里玩了起来了,小平安还知道过来冲着露珠儿说一句:“珠儿慢慢吃,我和五郎六郎等你的。”
  李三娘觉得李家这会子实在是有些安静,除了院子里孩子们的玩闹声儿之外,竟是听不到街面上传来的动静。
  李三娘抬眼去看李母:“阿娘,今儿个是没开堂么?”
  “就你耳朵灵,你阿耶给李贵和云杉(李家药堂学徒)放了假,今日不开堂,就没开门。”
  李三娘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然后低头继续吃粥,吃着吃着她猛然的抬头再次看向李母:“阿耶带着大兄二兄去京兆府了?”
  李母对于李三娘这一惊一乍的样子实在没眼看,只撇了李三娘一眼并没有回答她的话。
  倒是李大嫂抬头笑着应了李三娘的话:“你大兄还叫上了大郎和二郎俩,他们也都跟着去了。”
  李三娘对此倒是不奇怪,毕竟这是李大兄这一房的大事,叫着快要成丁的儿郎去一趟也是应该。
  李家所有人除了李大兄和李大嫂之外,都以为李父带着李大兄他们去京兆府分户是按着李三娘所说,把李大兄这一房单独分出来就成。
  但昨日陪着李大兄絮絮叨叨一直到半夜的李大嫂她自己知道,李大兄并不想从李父名下分出的。
  露珠儿吃完自己碗里的肉粥,和李三娘说了一声儿后,就迫不及待去院子里和小五郎他们一起玩了起来。
  李三娘见此,就对着李母和李大嫂说:“这回好不容易有假,我想带着露珠儿出去逛逛去,阿娘和大嫂与我一起去吧?”
  “我不放心,今儿个就不去了,你和梅娘(李大嫂大名,蒋梅花,前面提过的)去吧。”
  李母推辞自己的邀请,李三娘一点儿也不意外,毕竟这分户算是大事,李母不放心想在家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很是可以理解。
  而李大嫂看了看在院子里做针线并顺带看着孩子们的李二嫂,她顿了顿后就摇了摇头,“三娘,我也不去了。
  家里的事儿不说,还有女娘帮扶会那边儿的事儿呢,总不能老让秦先生帮着咱们看着啊。
  你喊上宝丫,带着一起出去吧。”
  李大嫂不提,李三娘都没时间分神来问问最近女娘帮扶会的事儿来的。
  看着李大嫂很是上心的,就要拿出最近做好的账本子出来给李三娘瞧,李三娘赶紧起身说不,“大嫂,有你们管着我放心的很。
  这账目待得过年的时候我再瞧吧。”
  说过这话,李三娘赶紧就往院子里喊露珠儿,最后在小五郎和小六郎羡慕的目光下,李三娘带着露珠儿和小平安,叫上了宝丫,坐着老十赶的马车,同秋香领着孩子们出了门。
  至于只带了小平安,而并未带小五郎和小六郎,李三娘自然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小平安的养母铃兰,那是李三娘自己的弟子,在此时这师傅徒弟之间可算是十分牢固的关系了,甚至是比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牢靠。
  李三娘能放心的放下京郊戒毒之地的那一摊子事儿,而回李家处理家事,自然是因着铃兰、姚青青她们俩在戒毒之地坐镇的缘故。
  如此,对于小平安,李三娘如何能不多关爱一些?
  更别说,小平安是个乖宝宝,因着自小体弱,虽说现在大了,已然养好了身子骨儿了,但养成的性子就是安静的,可不像小五郎那般活泼爱吵闹。
  这样儿,多带小平安一个乖宝宝,李三娘她们也是应付的开的。
  可要是带上小五郎,那可就不是这般事了。
  小五郎性子本就活泼,又身子骨壮的像一头小牛犊子,那就是撒手没。
  尤其是李三娘与李二嫂之间很是有些不对付,若是李三娘带着小五郎出门来出了个什么差错,少不得会落李二嫂的埋怨。
  因此,作何非要去做这般不讨喜的事呢?
  那都不带小五郎了,自然不能厚此薄彼,李大嫂家的小六郎自然也就不带了。
  带着露珠儿和小平安并宝丫和秋香,李三娘今儿个在外很是花了些银子,给每人都做了一身儿夏衫,连老十的都没落下,自然也有她自己的。
  哪怕李三娘并没有再嫁的意愿,但这穿新衣裳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至于家里的李母和李大嫂等人,李三娘也没忘,她买了些珠花回来,打算回头给家里人分一分。
  过后又买了不少吃食和糕点,花银子花了个爽的李三娘这才赶着夕阳领着露珠儿他们回了李家。
  可等李三娘左手牵着露珠儿右手牵着小平安,她身后跟着秋香和宝丫俩都拿着大包小包的进李家院子,只这刚进去,李三娘就觉出一丝不太对的氛围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