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那这站在太医署的方队里头的头排,岂不是就能更近距离的看到武帝了?
这般好的位置,如何会留给李三娘这么一个无官无职的女医师来?
所以说,这其中必定还有什么事。
可不是让李三娘猜准了么?
礼部安排这次祭奠仪式,在最后向武帝做汇报的时候,武帝当时可是刻意点了太医署,还特特问了在场的王署正:“这次的伤兵的存活人数很高,太医署做的不错。”
王署正赶紧出列低头躬身恭敬道:“谢圣人夸赞!都是我们太医署该做的!
将士们为大唐杀敌,我们太医署为将士们救治,是我们太医署的职责!”
武帝点点头,看着折子上写得一件件有关大军在边城的事,再次开口问了王署正:“我看孙医师在折子里特别写了,多亏了长安医药联盟里的一位女医师的技法才能保存那般多兵士的性命的?
这可是事实?”
是的,正是因为武帝当朝点了“女医师”这三个字才让王署正做出了必须让李三娘出席这场祭奠仪式,且还得是站在首排让武帝能看到的决定。
至于武帝为何故意提及“女医师”三个字?
除了孙医监的折子上确实是提及李三娘之外,当然是因为不可先生上的折子上也提及了李三娘缘故,另外武帝也是知道《异人录》上被重点关注的十几人里就有李三娘这人的。
毕竟,高浓度的酒精、牛痘这两样儿就足够让武帝重视李三娘了。
挺直腰身儿,端着姿态的李三娘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她自觉既然站在首排,那这姿态就得拿出来,绝不能让人小看了去。
又过了一会子,太阳都升到了半空,从远处传来的整齐划一的行进声也越来越清晰。
李三娘转过头去看,只见远处先是上百人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金甲的金吾卫,待得金吾卫走得近了,李三娘就隐约看到金吾卫后头被护在里头的骑着一匹枣红色大马,身穿黑底上用金色丝线绣有花纹,带有朱红色滚边头戴冠冕的武帝了。
未等武帝走近,李三娘只觉自己的心跳的极快,好似是要跳出胸口一般。
这就让李三娘想到了当初在朱雀大街上去瞧万寿节的热闹的时候,也是远远撇到武帝一眼的时候,那心脏同样跳的极快,像是迫不及待要去见什么人似的。
随着武帝的走近,有宦官高唱:“圣人至,行礼。”
李三娘跟着周围的人低头躬身行礼,口称:“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低着头的李三娘没有瞧见武帝的样子,不过在武帝走过她的面前后,李三娘的心跳频率又逐渐降低恢复到了正常的频率。
而在李三娘不知道的地方,被金吾卫阻挡在外围的邢瑜他伸出右手抚上刚刚远远眺望了一眼武帝的背影就狂跳不止的心脏,心中也想起了前年万寿节时的事来。
已经骑着马走到了忠烈陵大门前的武帝跳下了马,她心里想着刚才自己胸口稍显有些灼热的感觉,心中也记起了两年前的那一次来了。
不过,此时更重要的事是去祭奠为大唐战死的忠魂这一事。
武帝都下马了,在场可没有哪儿个人能比她地位更高的了,那些王公贵族和百官也早就下马的下马,下车的下车了。
其实,礼部之前同武帝说的是让武帝骑马进忠烈陵,待得到了忠烈碑再下马的。
但当场就被武帝否决了。
武帝的原话是:“朕作为天子,更应该对这些为我大唐拼杀而献出性命的忠魂男儿表示敬意,他们值得!”
第745章 长安城外祭奠忠魂!
武帝领头走在最前列,武帝身后是从禁足中被放出来的相王,相王身旁则是太平公主。
相王与太平公主身后是李家宗室和武氏宗亲,再往后就是朝堂百官了。
李三娘所在的太医署方阵虽不算是在最末尾,但也已是靠近末尾的中后段的地方了。
也是这会子跟着武帝众人往前步行的时候,李三娘这才发现怎的不见孙医监?
想了想,李三娘觉得孙医监可能是在前头不在太医署这块儿,应该是过会子祭奠完也会在此安排受赏仪式。
想通了这一点,李三娘一边两条腿紧倒腾好跟紧队伍,心里也抽出空来想想李大郎和十九什么时候能回家这事儿了。
这从忠烈陵进门到忠烈碑的路本就不短,更别说是这般多的人一点点往前挪动了,那就更慢了。
行进了约莫两刻钟的功夫,李三娘就能听到周围的医师们在一起互相说小话的动静了。
其实,他们说话的声音已经很小声了,奈何李三娘这双耳朵实在灵敏,距离这般近,她就是不想听也是能听到的。
“圣人也真是的,哪里就真的要一步步走进去?”
“闭嘴吧,赶紧跟上。”
小半个时辰后,太阳已经升到顶点了,众人可算是走到了忠烈碑这处地方。
有金吾卫来回跑动着指挥着众人该站在哪里,这方阵一挪腾站位又是小一刻钟的时间。
李三娘低下头,从袖袋中掏出巾子擦了擦额头和鼻尖上的汗,趁机赶紧往自己口中塞了一块儿糖,闭上嘴嚼了吃了,好来补充体力。
李三娘刚刚咽下口中最后一点儿糖块儿碎粒,悠长的号角声就从四面八方响了起来。
听到这有着苍凉和悲壮气息的号角声,不用谁说话,身边人细碎的话语声都一一停了下来。
号角声响过后,从最前头就传来了阵阵战鼓声。
“咚咚咚、咚咚咚”的战鼓声让人不自禁的就只觉自己此时此刻好似是亲临战场,前方就有一场厮杀在等待着一般。
李三娘透过前头密密麻麻的人群往前看,这才看到一步步走向忠烈碑前的高台上的武帝,只见武帝站在高台之上,对着身旁的将官点点头。
战鼓之声不停反而敲的越发的快了,只听武帝下首的一位披甲执锐的将军走到台前,站定后他高声大呼:“迎大唐忠魂归家!”
哪怕是在这密集的鼓声之中,也能听清这位将军的喊话,任谁都能从这位将军的喊话之中听出心痛和哽咽之音。
然后,李三娘的耳朵就灵敏的听到了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顺着这脚步声的来源去看,众人来时走过的路,往这忠烈碑来的路上,此时此刻是一位位手捧衣冠的施家军兵士走在前头。
而约莫上百捧着衣冠的兵士过后就是四个兵士抬着一具黑棺的队伍了,李三娘看着这密密麻麻根本看不到尾的抬棺队伍,心中只觉堵的慌。
而在忠烈陵外围聚在官道旁的平民自然也看到了从另一条官道,也就是京郊大营过来的队伍抬着的黑棺了,众人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是我大唐男儿啊!是我大唐好男儿!”
“回来了,回家了,回家了啊。”
邢瑜带着妻儿就站在人群之中,这番景象对于他这个从和平世界而来的灵魂来说实在是过于沉重了些。
在长安的这段平静祥和的日子,此时此刻这番景象之下才让邢瑜对此有了实感。
“繁华的长安城之外是有战争存在的!”
有那感性的妇人女娘和郎君看着这一具具黑棺实在是忍不住了,伴着传过来的战鼓声呜呜咽咽就哭了起来。
忠烈碑前,武帝站在高台上,她肃着一张脸透过冠冕看着台下兵士手中端着的衣冠,以及后头四人一抬的那绵延不绝直到忠烈陵入口的黑棺,谁也不知道她此时心中想的是什么。
两军交战,很多时候通过军服在休战后可以找回自家士兵的遗体,但更多时候是只能找到残肢的。
主因也是因为这次大战有了杜清晖那边研发出来的黑火药的缘故,火药不长眼,不可能分出阵营来。
是以,前头这些抱着衣冠的都是找不到完整遗体,打算以衣冠下葬的兵士。
战鼓声停,武帝站定,她沉着冷静的声音响了起来:“永昌二年冬,西突厥犯边,烧杀掳掠,身死者过万。
朕闻心惊且怒,遂派兵将前往,守大唐疆土,保大唐子民。
战士报国死沙场,今日忠魂荣归忠烈陵。
朕赞,大唐忠魂!
有此忠魂者,大唐定繁荣昌盛!
永昌四年七月初四,举国祭奠,归去来兮!”
武帝的尾音刚落下,就听“吱”的一声响起,李三娘就见前头忠烈碑两侧的上空有两发明显的红色信烟燃起。
不过两息的功夫,“砰砰砰”的接连四声来自四个方位的爆炸声接连响起。
除了事先知道的人之外,如李三娘这般毫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天降巨雷或是有什么祸事发生,待得见上首的武帝他们安定自若后,李三娘这才猛然反应过来,这该不会为了给将士们送行的火药爆炸的声响吧?
果然,来回有兵士在每个方阵前解释这是提前安排好的,为的是给忠魂送行。
李三娘此时此刻是真的觉得武帝格局够大了,连这等热武器都舍得拿出来,只为了给已经死去的兵将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