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本来琼娘是只想给宝郎吃一口尝尝味儿就得了的,毕竟这黏食对于牙还没长全的小童儿来说还是吃着略费劲了些。
  可在琼娘给人递钱的时候,宝郎自己就抓着这荷叶里的糯米饭吃了起来,然后意外发生,他被噎住了。
  如此,才有了红袖他们看到的那妇人嘶吼着想要抠出宝郎口中的糯米饭的一幕来。
  了解了事情的始末的刘庆赶紧对着红袖就是深深施了一礼,红袖想要避开,可身旁哪里有地儿,只得受了这一礼。
  还不待红袖说话,刘庆就直接拉过这会子已经停止了哭泣的宝郎过来,让他给红袖跪下磕头,“跪下,若不是这位娘子,你今儿个还有没有命在可不好说。”
  转过头刘庆又对着红袖道:“娘子定要受他这一礼,今日多亏了娘子在。
  我家这小郎君才能保得住命来。”
  宝郎不懂,但琼娘懂得,她教着宝郎对着红袖叩首。
  “这,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最后,红袖还是受了宝郎的叩谢。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红袖三人开始有了贵人帮助,三人的铺子才能顺顺利利的开下去,且越开越好。
  刘庆可不是个普通的商人,此人年俞四十才得一亲子,这一子就是宝郎了。
  宝郎这小童儿对于刘庆的重要性不用言语也可知道,毕竟年过四十才得这一子,那可真是宝贝非常,要不也不能叫“宝郎”来。
  刘庆这人也是有些运道在的,南来北往不说,就是顺河而下的商船不说是到禹航(浙江),就是闽越(福建)也是去过的,打拼十数年这才拼下这么一份儿家业来。
  所以,在得知是红袖救下宝郎后,刘庆拿出重金来酬谢红袖,直道:“我刘家就这么一个儿,宝郎对我实在重要。
  若不是娘子上前帮忙,我,我真是……
  所以,这银两还望娘子定要收下,如此,我这心里才能好受些。”
  但,红袖哪里会要这钱?
  她一个劲儿的推辞,最后看拒无可拒就说:“不过举手之劳,哪里就值得这般重金了酬谢了?
  若是刘商过意不去,不如卖予我些南边的货物来?
  我与两位姊妹,”红袖看了身旁的绿漪和莺歌一眼,“开了一家专卖女娘物什的铺子。
  若是能进些女娘惯用或是少见的精巧物什来卖,那就最好了。
  如此,就算是刘商对我的感谢了。”
  红袖拒绝了数量巨大的银钱,选了与刘庆建立买卖关系,这个选择在现在看来是十分明智的。
  因为刘庆的货品来自大唐各地,各式各样的货品很是齐全,而早前刘庆是只把货品整船的售卖给江南的大商人,是在当地比金家还要厉害的豪商。
  而大商人垄断了这些货品,也只会售往自家在大唐各地的商号里,对于中下层来说,想要以一个较为公平的价格买到质量好的货品,可是难事。
  可红袖因着救人刘庆的独子,用这个功劳换了小批量的货品,直接就盘活了自家那个不温不火的小铺子。
  红袖在刘庆的暗示下,定价与豪商们并无不同,且还是限量售卖那些精致的货品,这可给中下层带来了好处,他们也有机会买上上层人才能用的物什了。
  如此,不过数月,红袖三人这个不温不火的小铺子直接成了城里头各家女眷最爱逛的铺子来。
  在有了刘庆这一贵人相助之后,红袖更是聪明的把金家介绍给了刘庆来。
  金家主母很满意红袖的做法,直接开口让金管家多开放些货品给红袖来,甚至直接以成本价搭着给了出去。
  所以,在临近年关之时,手中了有了些钱财的红袖三人聚在一起闲话的时候,莺歌就提起了远在长安城里的李三娘来了。
  “咱们现在也算是做出了些事来,不如我们请人给三娘子送些年礼可好?
  咱们当初,若不是三娘子医者仁心,还不知道会如何呢?”
  莺歌的话自然得了红袖和绿漪的认可,三人头碰头聚在一起对着自家铺子的进货单讨论着,到底该送些什么给李三娘作为年礼才好。
  在送年礼的同时,红袖三人自然也写了一封长信给李三娘,向李三娘这个千里之外的女娘诉说三人离开长安后的点点滴滴。
  红袖、绿漪和莺歌三个自小被亲生父母卖了的小女娘,终是因着运道,靠着自己,抓住了机遇,在这城里立了足。
  三人现下出门去,哪里还会有不开眼的捻酸道一声儿“那个被金家放出门去的妾”,多半是要喊一句“掌柜的”。
  第642章 亲人挂念
  红袖、绿漪和莺歌三人开启了自己离开长安城后人生里的新篇章。
  而离开江南,往北而去,离着长安城千里之外的边城疏勒,已然下起了雪。
  腊月已过半,疏勒这座边城最近接连飘雪,虽说算不上是鹅毛般的大雪,但仍旧给众人带来了寒冷的气息。
  虽然天气算不上好,但因着武帝的鼓励边市贸易的政策,就是临近年关了,边城的关口的人流也是络绎不绝的。
  老罗头把套在脑袋上的羊皮帽子拿下来抖了抖雪,又赶紧带到头上去。
  下了马车,老罗头指挥着十几个车把式停车,和来接应的管事王忠说话。
  “可算是回来了,这几日下雪,我就怕你们在路上耽搁了,要是遇上大雪可怎么办?
  幸好,今儿个可算是回来了。”
  同样带着羊皮帽子的王忠迎着寒风上前对着老罗头拱了拱手这般说,然后不待老罗头回话,王忠转过头去,高声儿对着正在拆解麻绳卸货的车把式和伙计们喊:“劳累诸位了,赶紧的歇了货,屋子里头都备好了热水和吃食,吃喝完,就给诸位发赏钱来!
  灶上炖了一天一夜的羊肉汤,鲜着呢。”
  走了近一个月商道的车把式和伙计们这会子听了王忠的话,一个个的赶紧应了声儿,手脚麻利的干起了活儿来。
  说过这些,王忠这才掉过头来,伸出手请老罗头往里进,“罗叔,快进去暖暖身子。”
  老罗头也没二话,“哎,”应了一声儿就着王忠撩开的帘子就进了铺子里头,穿过铺子来到里头的院子,再往里去,才到了宽敞的正常。
  跟在老罗头后边的王忠这会子在院子里头对着厨房那边的厨娘喊了一声儿:“张嫂子,先给罗叔来碗热汤。”
  过了一会子,两个摘下羊皮帽子的人,就一人端着一碗滚热的还冒着热气儿羊肉汤面对面喝了起来。
  大半碗羊汤进肚,老罗头这才觉着自己这手脚有了力气。
  “……那辆车是东家给咱们留在这边儿过年的物什,呆会子你发赏钱给大家伙儿的时候,也一块儿把那些物什发下去。
  东家说了,在咱们商号里头做的人,不说大富大贵,但绝不会东家挣了银子忘了咱们的付出。”
  王忠听了这话,赶紧正了正身子,虚空对着长安城方向拱了拱手,一脸肃然的对着老罗头说:“东家仁义,这是咱们都知道的。
  哎,一会子都卸好货了,我马上就分配去。”
  老罗头点点头,然后继续说:“包了两层油布的那是东家特特叮嘱两天内就给送到人家手里去的包裹。
  东家的意思是,边城的将士那是为了大唐流血的好汉子,都是英雄。
  咱们在这边城做买卖,要是没有这些好汉在,可做不成事儿,更是挣不着银钱,说不得连命都得丢了去。
  所以,长安城那头儿收的包裹,定是要小心按时的交到将士们的手里去。”
  “哎,两天内,罗叔,你放心,两天内必是能把包裹都一一送到该收的人手里去的。”
  该交代的都差不多交代过了后,老罗头这才搓了搓手,从胸口掏出一个锦缎荷包,再小心的从荷包之中掏出卷成纸卷儿的信,老罗头把这纸卷儿递给王忠,他凑近王忠,小声儿的对他说:“东家说,接下来咱们商号在边城这互市上头要如何做?怎么做才是最适合最好的?
  都给你写这上头了,你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看,看完就烧了。”
  王忠点点头,把纸卷儿放进了自己胸口里装着的荷包里头,对着老罗头拱拱手后,就起身去外头看看车把式和伙计们卸货的情况去了。
  随着王忠往外走,站在铺子门口了,这往招牌上一看,“邢记杂货铺”几个字就映入眼帘。
  是的,老罗头和王忠都是邢瑜手底下的人,这杂货铺子也是早前邢瑜就着人在这边城里头开的。
  李家李母和李三娘打好的包裹,也是李二兄亲自送到邢瑜手底下的商队手里头的。
  这不,总算是赶在过年前来到了边城。
  第三天,天气晴朗,不过仍旧是刮着风的。
  邢记的伙计老崔头赶着车,带着皮手套,穿着皮靴子,头上带着皮帽子把车往城郊的军营那边赶。
  这辆车车辕上坐了两个人,赶车的老崔头和一边老崔头家的小儿子崔四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