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阿娘,阿娘,我……我,我是不是将来不能生孩子了?
那怎么办啊?谁家还会娶我?
阿娘,我不能生了,我……”
宋夫人当下直接一巴掌拍在了宋珍珠的手上,“啪”的一声巨响,把本就恍惚着的宋珍珠给直接拍懵了,宋珍珠抬起头呆愣愣的看着宋夫人,都觉不出已经发红的手背上的疼痛。
宋夫人给身后的婆子使了一个眼色,那婆子福了福身子退了出去,站到门口去守门了。
这当家夫人又要教女了,自然不能落了宋珍珠的面子。
(第527-529章情节)
如此,宋夫人这才拉着宋珍珠坐下,替她摩挲了一会儿还有些发红的手背,口中带着些责备道:“你这孩子,都到了能出嫁的年纪,怎的还是如此不省事?”
“阿娘?”
宋夫人抬起手摸了摸宋珍珠的头毛,叹了一口气出来:“唉,你这性子倒不全都是你自己的事儿,也是我和你阿耶娇宠你多年,总想着你将来是要嫁到别人家去的,这在家的日子里能松散些就松散些罢了。
对你这教养上难免就松了两分,让你遇事总是大呼小叫,没有定性来。
不过,珍娘,你别担心,最多将来我和你阿耶为你挑一门咱宋家能压的住的亲家就是了,只要你阿耶和兄长一直在官位上,你就是生不生子又如何?
珍娘,你放心,阿娘定会护你一世周全。”
当天夜里,宋家郎主与宋夫人在暗淡的灯光之中达成一致,关于未来宋珍珠的郞婿人选直接变更为家中子嗣众多,其本人长相出众的,需要岳家提携的读书人。
本来宋夫人是想给宋珍珠在自己的娘家的姻亲中,找一相貌可以的、家中人口简单的人家的。
可现在如果未来宋珍珠真的不好生育,那这子嗣上就是一等一的大问题。
此时之人,不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市井小民,亦或是贫苦乡民,谁家娶媳妇的首要目的不都是为了繁衍子嗣,传宗接代呢?
这首要的目的无法达成,婆家如何会看得起媳妇子?
怎会不给媳妇子脸色看?
更甚至是会磋磨人?
就好比沈秋娘(第31-33章情节),主因都不在其身上,其前郞婿不照样儿不把沈秋娘当个人看?
这下子,主因就在宋珍珠身上了,那若是再不挑个好人家,就算宋珍珠出自宋家,也照样要被人磋磨。
并且,长年累月的膝下无子,焉能不说宋珍珠自己过得去自己心里那关?
能在生育上不为难自己的女性何其之少?
至少现下这个大环境,大部分的女娘是做不到的。
所以,这为宋珍珠挑选一个合适的,宋家能够拿捏住,未来出现问题,宋家也能给解决的郞婿人选就很不简单了。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宋夫人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小女娘啊。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这不能生的话,或是有极大的生育风险的话,还可能会遭夫家嫌弃,那就直接不嫁人不就好了?
若是在现代社会,这也好说,确实是不必结婚生娃,想要恋爱的,只在恋爱前说明即可,不想要恋爱的,就是自己独身一生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问题是,这里是大唐,是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族大家长制的时代。
就算宋家可以一辈子养着宋珍珠,让她衣食无忧的过完这一生,也能付得起宋珍珠的“单身税”,可这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人言可畏。
宋珍珠不嫁人,宋家的女娘都要背负“宋珍珠是不是有疾或是教养有问题,所以才不嫁人,那宋家的其他女娘是不是也可能有问题?”
宋珍珠的父母兄弟都愿意养着她,养她一辈子,用的也是自家的钱财。
可是宋家其他人心里就真的愿意么?
“你家女娘不嫁人,你凭什么从族内分得那般多的资产?
不嫁人的女娘还要带累到我家女娘的名声,你家阖该把资产拿出来补偿我家来!”
对,就是这么不讲理。
在利益面前,道理和道德都是个屁。
所以,宋珍珠仍旧是会嫁人的,只不过宋父和宋夫人算是有能力可以为宋珍珠挑选一门比较合适的人家,这已是很不错的了。
李三娘放下手中冰碗,仔细的听着宋夫人所说,心中也明白了宋夫人的意思。
遂李三娘开口了:“夫人放心,宋娘子的情况,出了这门,我这嘴巴闭得紧紧的,绝不会有你我之外的其他人知晓。
其次,正像夫人刚才提到的王医师所说,这种病症很可能并不会有那般严重。
只不过,确实在未来宋娘子出嫁后,待得有了身孕后是定要注意一些的。
若是条件许可,宋夫人可请我再次为宋娘子看诊。
到时,若是有问题,早日做决定不要这胎的话,应是能保住宋娘子的性命。
这人生在世,再没什么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的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宋娘子完全没问题,就顺利生产了的。
只是,我还是要说,就算顺利的话,还是要尽量减少生育的次数,以免出现什么不可控的事。
宋夫人,这女娘怀孕生产犹如过那鬼门关,并不是次次都能蒙混过关的。”
再次听到李三娘的解释,宋夫人点点头,转而就不再说关于宋珍珠的事儿了,把话头往过几日中秋节时宋家要办的赏花宴上说。
“李医师也可带着你家的小女娘前来,我听珍娘说了,李医师的孩子聪明伶俐的很。
这赏花宴上,各家应邀前来的夫人们多半都会带着自家孩子前来,到时候孩子们在一处玩耍,也是乐事。”
第570章 中秋赏花宴
中秋节临近,这回李三娘可以放假三天,倒是医堂里头没用她留下当值。
盖因着去年有好几回都是她和唐明月两人在节假日时当值坐诊,因此今年的数个节日李三娘和唐明月就被分配了休息,医堂内留了老李医师和崔医师当值。
而宋家的中秋赏花宴就定在中秋节八月十五这日的前一日八月十四来。
今儿个一大早上李三娘就被李母催着叫门起了身,本想赖在床榻上多睡一会子,可李母哪里能随她的意,终究是李母占了上风,李三娘只得从舒适的床榻上爬了起来。
倒是露珠儿这个小小人儿一点儿没受李母在门外不间断敲门的的影响,仍旧睡得香甜。
李三娘蹑手蹑脚起了,披着衣裳开了门,李母就在门外等着,她脚边还放着一桶仍旧冒着热气的热水。
“赶紧的,净面。
弄完,我好给你梳妆,今儿个上人家家去,必得打扮的可人一些才好。”
李三娘没有反对的权限,全权只能随李母任意摆弄。
其实李三娘长得实在普通,也就因着自小没受过苦楚,再因着是个女医师的缘故,瞧着自有一股子与众不同的气质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但在李母看来,自家女娘,只要好好打扮一下,还是十分清丽可人的。
李三娘前世也只是个普通长相的人,对于这世的长相接受良好,毕竟美人儿总是万中无一的,大众就都还是普通人嘛。
待得李三娘头上被李母插好了花簪子的时候,露珠儿也睡眼朦胧的从床榻上起来了。
刚睡醒的小娃娃最是可爱,李三娘一把把露珠儿抱到身前,狠狠在她的露珠儿额头上香了一口。
“阿娘的大宝贝,睡得可好?
来,起来了,今儿个你阿婆要给露珠儿梳好看的发式呢。”
露珠儿本就是个爱美的小女娘,听到这话,眼中的睡意一下子就跑了个精光,望着在铜镜前站着的李母十分软糯的笑了笑,又娇滴滴的喊了李母一声“阿婆。”
李母的心一下子就叫露珠儿这声儿喊给叫化了,然后露珠儿就被李母好好打扮了一番,不光梳了好看的发式,还把李三娘早前给买的同给露珠儿新做的衣裳同色系的发带给系了上去,又给露珠儿戴上了带铃铛的银手镯,就是脖子上都被李母找了一个璎珞(ying luo)挂上了。
“阿娘何时去买的这璎珞,倒是好看的紧,这珍珠色泽瞧着就正。”
李母好好的看了露珠儿两眼后才回复李三娘的问题:“是这次中秋时房郎君送来的节礼之中带的。
当时我清点的时候就看到了,想着这必是房郎君送给露珠儿的来。
今儿个你要带她去那等人家的府上赴宴,估计个个门第都要比咱家这般的市井小民要高,再不好好打扮打扮露珠儿,可不是让人更加瞧不起了。”
李三娘心里自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瞧不起的,不过她在一旁看着,确实是觉得自家小女娘戴着好看,“阿娘不说这个,我都要忘了,早前的时候房郎君还曾送过露珠儿一串珍珠的手串呢。
不过那个倒是大了些,待得露珠儿再长个十岁,应是就能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