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李大嫂转而看向了秋香,秋香张口就想说这玉娘的事儿,但又想起来之前李三娘叮嘱她的那些话儿来,就又闭了嘴去看李三娘。
李三娘见宝丫正带着露珠儿同小三郎、小四郎在偏厅的矮榻上玩儿呢,并未注意到正堂这边,才对着秋香点了头。
见李三娘点头了,秋香才敢小声儿对着李母他们说了玉娘的事儿来。
“……本以为能判了她和离就好,哪里能想到最后竟是如此。
三娘子和我下午头儿在医堂听了七里如此说,心里就有些不得劲儿来。”
别说李母李大嫂她们这些女娘来,就是李父李二兄听了,都觉得不寒而栗。
“这,这徐家大郎,忒不是人了吧?
那可是他亲生的孩儿,徐婆子把孩子弄死了,他竟是不生气不难过的么?
就那么直接要找了棺材给下葬了?”
李二兄大受震撼,要知道当初小四郎生病那会子,李二兄可是比李二嫂都更为上心,整宿儿整宿儿的不睡,就怕一个错眼,小四郎有什么意外的。
就算现在生了小五郎,李二兄对小四郎仍旧是十分在意的,可并不是像那有的人家儿子多了,就不当回事儿了。
对于李二兄来说,徐安可是目前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的,那这般重要的血脉,被亲娘弄死了,竟是一点儿也不在意?
“就算两人和离了,那孩子也是这玉娘生的,孩子夭折了,不论怎样,也都该告诉王家的。
怎么,听这意思,徐家根本就没打算告诉王家?竟是想买了棺材直接下葬?”
李父也是实在无法理解,李父能对非是亲生的李大兄都视如己出,哪里能懂徐安这样儿的人的心思?
李母这个从边关跟着商队带着当时还是幼儿的李大兄来到长安的女娘,却是不觉得奇怪。
“这算什么?
别说是这一个还未满月的小儿,就算是立住了,长成了的十几岁的孩子,要是阻了徐安这般人的路,怕不是徐安会亲自动手的。”
“这男子要是喜爱一个女娘的时候,不是自己亲生的,也会好好养着;
这男子厌恶一个女娘的时候,尽管是自己亲生的,也会恨不得让这孩子去死。”
李二嫂低垂着头,应了李母的话,“村里这般的事儿是有的,阿娘死了,阿耶就能立马娶了心头爱来家。
前头留下的亲生子就过上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这有娘的孩子才是宝,没娘的孩子连草都不如。”
众人又说了几句,让人唏嘘不已,才散了场儿。
李三娘想着找梁老医师说说这医药兑换堂的事儿,就从后门处去了隔壁院子。
结果到了梁老医师这处,却是看到房承先正与梁老医师手谈,邵阳小少年在一旁就着烛火看书呢。
等和梁老医师交代了自己想要创立个医药技法兑换堂的事儿后,李三娘就又和梁老医师请教了自己最近于金针术上的疑问。
李三娘正想离开的时候,房承先却是看了一眼多寿,多寿出门回屋拿了一个匣子进来。
“这是我看了三娘子写的那报告后,有意给的第一笔银子,是五百两。”
李三娘先是困惑,后听明白了是要给自己的稳婆学堂捐银子后,立马开心了起来。
李三娘起身,郑重的对着房承先行了一礼,“房郎君高义!
这银钱我必定妥善使用,一分一毫都记录在账,必要把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实处上。”
说完这些,李三娘就借了邵阳小少年的纸笔,认真的写了一份儿捐赠使用的协议来,郑重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摁上了手印。
“咱们朋友之间的交情归交情,这涉及到银钱的事儿,还是落到实处的好。”
房承先毫不意外李三娘这一番动作,毕竟早前李三娘那意思就是她自己不管银钱,账上的事儿是归李家大嫂代管的。
爽快的签了名姓,学着李三娘摁上了手印,房承先竟是觉得有一丝快意在心头绽放。
“从没觉得哪次,这银钱花的是这般痛快值当的。”
第382章 做娘的得对自己好!
回了自己院子的李三娘,看到秋香在和露珠儿一块儿玩翻绳儿。
“秋香,多谢你了,你快回去歇着吧,跟着我累了一天了。”
秋香走后,李三娘去提了热水,给露珠儿洗了手脸和脚,还给擦了香膏才塞进被窝里。
等讲了一个故事,把露珠儿哄睡之后,李三娘就不禁又想起了今天听来的关于玉娘的事儿来。
倘若玉娘早日和离,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一天了呢?
李三娘怀里搂着露珠儿,此时心里就觉得庆幸了,幸而露珠儿是个女娘,这要是个小郎君,王家怕是不能放人的。
李三娘甚至想着,若是个郎君,说不得李三娘就得起了歹心,给王子恒下药了,做个寡妇至少是能亲自抚育自己的儿郎的。
至于李二嫂刚才在正堂里说的那句“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这话,李三娘虽然不赞同,但也不否认。
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正的德行高尚,不计较利益得失的人肯定有,但大多数人就只是凡夫俗子罢了。
所以,这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利益,而对死了娘的前头的孩子不好,很是正常。
可阿娘死了,阿耶难道不是还活着么?
李三娘摸着露珠儿的头毛,心里头想起了王子恒后娶的外家表妹五娘生下了一个小郎君这件事来。
“王子恒不在意露珠儿,那我就要更在意露珠儿,必要好好养大,让她平安快乐顺遂。”
其实李三娘少时根本就不知道李大兄不是李父亲生的,因为李父对待李大兄和李二兄没什么不同,甚至,李父更看重李大兄一些。
因为李父觉得李大兄“身形魁梧壮硕,办事一板一眼,是为当家长子该有的样子。”
还是李大兄娶妻,需要去拜孙大头的牌位的时候,李三娘那时候才知道李大兄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兄长来的。
所以,你看,有李父这般把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用心教养长大,也就有王子恒和徐安那般不在意自己的孩子的人存在。
又在心里唏嘘了几句,李三娘才这么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玉娘这般的事儿就是久居长安城的人都很少见,李三娘这头儿琢磨了半宿儿,李家其他人也没少说这事儿来。
李二兄吹灭了灯,赶紧躺进了被窝里去,刚躺下没一会儿,李二兄就叹了一口气出来。
“怎的了?二郎?”
李二兄伸手轻拍了李二嫂一下,示意自己没事儿,然后才回话道:“我就是想着今晚听说的这叫玉娘的事儿来。
我活了这么些年,还真真是没听到过这种事儿来,这是一个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那可是自己的亲骨肉啊!”
“嗐,二郎,这般的事儿何时还少来着?
就我娘家吴家村,住在山脚下的那户外来的姓王的人家,不就是这样么?”
李二兄起了好奇心,遂就问了下去,让李二嫂详细说说来。
李二嫂摸黑往一旁摸去,感觉小五郎没有蹬被子,才转过头就着窗外的月光看向李二兄:“王家穷困,王大郎到了岁数在乡下地界都没有媒婆愿意给说亲,因着他阿耶早死,是跟着老娘长大的。
你要知道,这寡妇一个人想养大一个孩子,那可不容易。
王婆子年轻那会子守寡,为了生活就做起了半掩门的生意来,就那么养大了王大郎来。”
李二兄瞪大了眼睛,实在没想到怎么是这样?
“怎的不改嫁?若是改嫁了,带着前头的孩子,该是能有人同意的吧?
不过就是给口饭吃,养大了怎么都是个劳力啊。”
“唉,还不是为了村里分的地。
王婆子说自己一辈子不改嫁,分给王家的地先赁出去,待得王大郎大了,再直接分给王大郎就是了。”
李二兄点头,觉得这么办倒也情有可原。
“后来呢?”
“这周围的几个村子,谁人不知王婆子年轻那会子是个半掩门?
所以,到了王大郎该结亲的年纪的时候,可没有人愿意把女娘嫁到他家去。
但这总归得传宗接代的,后来王婆子不知怎么的领来家一个脑子不清楚的女娘,说是远亲那边家里孩子多,养不起了,送过来混口饭吃。
如此,这傻女娘就和王大郎成亲了。
可傻女娘鬼门关上没踏过去,竟是生了孩子后,还没出月子的时候就死了。”
李二兄蹩着眉头,心里有了不好预感。
“这没出月子就死了,就没人去查问查问?”
“乡下地方,谁管呢?
一个无亲无故的脑子不清明的女娘,哪里有人在意了?
还好,生下的这孩子是个女娘,取了名字叫来娣,来娣倒是身体康健,也不傻,王婆子就这么带着来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