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哈哈,哈哈,阿娘还以为你要说是像阿娘呢,没想到你是说像阿婆了,哈哈,哈哈。”
  等穿戴妥当来到正堂的时候,正堂里头站的满满当当的,李母瞥了后来的李三娘一眼,嫌弃李三娘来得有些晚了。
  “好了,人到齐了,李家人跟我去祭祖。”
  元正日,李家人做的第一件事是祭祖。
  李父李母站在前头,按着长幼有序,后头是李大兄一家子、李二兄一家子,最后是李三娘和露珠儿。
  李父对着自己父母的牌位,庄重的对着牌位说:“李家孙,华林,携妻赵大妮,长子孙武、次子李文、三女李明芳昭告于父母之尊灵,韶光流易,元正之日……”
  因着上一辈的恩怨,李家的祭拜,就只有早年李父从家乡带的父母两人的牌位,至此也算是李家重新开了一支。
  至于李大兄,虽然不是李父的亲生子,但李大兄于襁褓之中就跟随李母改嫁李父,李父之于李大兄虽无血脉联系,但有养育之恩。
  因此,每年李家祭祖都是要有李大兄参加的。
  而在李大兄的院子里,也有单独给孙大头(李母已逝前夫)立的牌位,李大兄也会定时祭拜。
  等李父上香过后,众人才一一上香,再在李父的带领下,三拜三叩。
  然后,重头大戏,就是拜年礼啦!
  回到正堂,瞧着梁老医师他们也都是在各自的屋头祭拜过了的。
  李父李母坐在上首,梁老医师也被请上座,小辈们就一一跪在蒲团上,说着吉祥话儿,一叩首,得一个红包。
  不过,也就只有李大郎为首的几个孩子能这般,李大兄他们可不好意思冲李父李母梁老医师要红包的。
  李三娘可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在由李二兄抱着代为小五郎叩首后,李三娘就赶紧“噗嗤”一声跪在了蒲团上。
  “三娘给阿耶阿娘、师傅拜年了,愿咱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说完,不给三人反应的空,直接三个头。
  然后,就抬起头星星眼,等着领红包。
  别说李父李母和梁老医师了,就是李大兄和李二兄也没想到今年李三娘能这么厚脸皮的跟着孩子们后面要红包。
  “哈哈,哈哈,好,好,好,师傅早先还真准备了,给,”梁老医师从袖袋里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李三娘,“收了红包,以后可给我用心点儿学。”
  “师傅,我可真的是老用心了。”
  李母这时候也反应过来,把早前准备好的,本来想要给来李家拜年的小孩子的红包拿了一个出来,“你就作怪吧,多大个儿人了,还和孩子们一样。”
  “阿娘这话说的,儿就是八十岁了,也是阿娘的孩子啊。”
  李父倒是高兴的,笑着捋着自己的胡子。
  吃过早食,李大兄和李二兄就带着四小只赶着马车出了门,他们得先去给李家大伯拜年,然后还得去蒋家(李大嫂娘家)。
  至于李二嫂娘家,因为不在长安城里,离得远,就只能等初三回娘家的时候,李二兄和李二嫂再带着孩子单独回去了。
  巳时一刻的时候,李母就催李三娘了,“好了,你赶紧收拾收拾,估摸你大兄和二兄快回来了,带着东西跟着你大兄、二兄和露珠儿去王家吧。
  再晚些,要赶不上在王家吃午食了。
  去晚了,王婆子好挑眼了。
  你可给我老实点儿,不许动手,看不惯的你忍忍,一年到头不过就那么两次。”
  “阿娘,王家不招惹我,我自是乐乐呵呵的,他们要是作妖,我还不能反抗了?”
  李母拍了李三娘肩膀头子一下,不惜的说她了。
  第363章 绿帽子
  李三娘还是听话的,给露珠儿加了小斗篷,还戴上了李母新做的帽子后,就在正堂等着李大兄和李二兄他们回来。
  李母估算的挺准,不过一会子,李大兄李二兄就带着四小只回来了。
  四小只里最开心要说就是小四郎了,打老远儿就能看到小四郎胸前鼓鼓囊囊的。
  “哟,四郎这是藏的什么好东西啊?”
  十九最爱逗小孩儿,就站在一旁笑呵呵的问小四郎。
  小四郎是个大方的,听得十九问他,就直接从怀里掏了一把,掏出一把瓜子儿来。
  “是去大舅母家,舅婆给我的,可香了。”
  李大兄看着露珠儿已经穿好了衣裳,就直接说:“三娘收拾好了,咱们就去吧,早点儿走,路上还得耽搁来。”
  李三娘抱着露珠儿,和秋香就上了马车,李二兄提着装着上门礼的匣子进了车厢,李大兄长得过于高大了些,就留在了车辕上和十九一块儿。
  这还没出长寿坊呢,李三娘透过车窗往外看,这街面上可是热闹的不行。
  虽然不算拥挤,但人流也是不少。
  这么个时候,已是有不少铺子开了门的,那卖吃食的摊位前,还有挺多的人排着队呢。
  露珠儿也跟李三娘一样,趴在车窗上往外看,“阿娘,糖果果!”
  李三娘顺着露珠儿手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是扛着架子卖糖果子的。
  看出露珠儿想吃,李三娘就叫停了车,李大兄听了是想要买糖果子,就直接说:“那你们先排队等着出坊,我去买。”
  等快要排到李家的车的时候,李大兄就拿着一把糖果子回来了。
  露珠儿吃到了糖果子,甜甜的味道让她笑弯了眼。
  出了坊门后,外头的道上人流量更多了,不少人都趁着元正日出门拜访亲戚朋友,也有人是去朱雀大街上看武帝祭天的。
  “要是不用在王家吃饭,咱们也能赶着去皇城下边看圣人祭天啊。”
  “别想了,那边肯定人老多,能不能挤上还说不定呢。
  上回万寿节的时候,要不是我提前订好了位置,哪里能看到些什么?”
  李二兄这话说的,倒是让李三娘点头认可了。
  “二兄说的也是,不过,就是想出去耍么。”
  “那你还是等上元节的灯会吧,这回露珠儿也大了,你带她去看看也是好的。
  到时候,没有宵禁,咱们还能去西市看耍戏呢。”
  说起这个,李三娘就高兴了,这记忆里李三娘已经得有多年没在上元节出门了,这回可真的得好好看看。
  一边说着话,上了大路后就走的快了,不过,等到了崇业坊的时候,也已经是快到午时(11:00)了。
  一刻钟后,李家的马车在王家门口停下,门房看到来人,赶紧招呼人往里报信儿,略等了一会子,王家人才迎出门来。
  “李家大兄,二兄,三娘子,来了,快请进,请进。”
  王大郎是最先开口的,一脸笑呵呵的模样,等看到后头的露珠儿,就笑的更开心了,“露珠儿来了,快进来,外头冷。”
  王娘子没有和王大郎一样说话,只在一旁站着笑,示意众人进门去。
  李大兄与王大郎夫妇问了好后,就皱着眉头问:“王大郎,我们李家带了露珠儿来拜年,怎么王子恒竟是连面儿也不露的么?”
  王婆子不出现还能理解,毕竟那也算是长辈。
  可王二郎和他后娶的婆娘算什么?
  竟也是能不出面的?
  王大郎顿了一下,还是抬头笑着对李大兄说:“嗐,二郎他那儿走不开,他在里面等着呢。
  来,李大兄快进去,外头可真冷啊。”
  李大兄听了这话,心里不舒畅,觉得王子恒不会做人,就算是与李三娘和离了,这不是两人之间还有露珠儿在么?
  就算不是姻亲了,那别人带着礼上门拜年来了,就能连面儿都不出?
  哪怕是一般的人上门,也没有说是出来迎人都不来的。
  不过,看在王大郎这满面笑容的份儿上,李大兄还是带头进了门,随后李二兄、李三娘抱着露珠儿和十九也跟着进去了。
  待得到了正堂,李三娘一瞅里面那些人,翻了个白眼,这阵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李大兄踏进正堂,就黑了脸,但还是按着礼节,先给王婆子拜年行礼了。
  李二兄他们紧随其后,李三娘在看到有丫头把蒲团拿出来后,就叫露珠儿:“露珠儿给王阿婆拜年,就和在家一样磕个头就是了。”
  露珠儿乖巧,听话的跪下了,小小的人儿,嘴里说着:“珠儿给阿婆拜年。”
  王婆子这回倒是没为难,但也没见得有多么欢喜,只说了声好,抬手给了露珠儿一个红包就得了。
  不像在李家的时候,李母还专门拉着露珠儿夸赞来着。
  李三娘也没多说什么,带露珠儿来王家拜年,一是这确实是露珠儿生父所在,露珠儿终究姓王;
  二是这也是当初和离时说好的条件,并且,衙门的吏员可是会上门来调查有没有来的,这可不能弄虚作假。
  一个弄得不好,可是要丧失露珠儿的抚养权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