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便是后悔了,也是无碍的。”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李三娘看出房承先有些疲累后,就退了出来。
转头,李三娘去了厨房,看着李母与李大嫂她们在那忙碌着,今年李家这聚集的人比往年都多。
多了秋香和十九,还有吴巧兰和宝丫母女俩,并梁老医师和邵阳小少年,隔壁的秦娘子也受李母邀请一起守岁,再加上昨儿个晚上来李家求诊的房承先和多寿,这一下子,就多了九个人了。
哦,对了,还有今年刚生的小五郎。
满打满算,可不是多了十个人么。
又因着沾了李三娘的光,李家最近有了不少进账,李母就决定,今年这守岁必定得好好整办一番。
李三娘看到李母在那儿指挥李大郎双刀剁肉馅,李大嫂则是在挑豆子,想必是回头要做蒸糕用的。
李二嫂也没闲着,正在对着大萝卜切条呢。
吴巧兰在一旁淘米,宝丫坐在灶前烧火。
李三娘看着自己好似也帮不上什么忙,就高声问李母:“阿娘,露珠儿呢?我怎的没找见她。
阿耶和二兄呢?”
李母抽空看了一眼李三娘,“你阿耶和二兄带着露珠儿他们去外头买红纸去了,小二说是要给咱们写对联来着。”
“啊,他们出去耍,怎的不叫上我来。”
李母白了李三娘一眼,“你都多大的人了,还想着出门去耍?
赶紧的,进来帮忙,你就去帮你二嫂,她切出来的萝卜,你赶紧给我放盐水盆里浸着,要不就抽抽了。”
说罢,李三娘也就带上了攀膊,上前帮忙去了。
如此就忙碌到吃晚食的时间,李父和李二兄也带着红纸和一些杂七杂八李母点名要买的东西回来了。
李三娘看到露珠儿手上拿的像是糖葫芦的糖果子,就对着露珠儿说:“好珠儿,快给阿娘吃一口。”
李母在旁听了这话,就实在是看不上李三娘这般非要去吃孩子的吃食的样子。
李母本想出言说两句,但又想着这明日就要守岁了,大好的日子,还是算了吧。
不过,露珠儿倒一点儿没不愿意,抬着小手就把糖果子往李三娘嘴边放。
李三娘咬了一个下来,尝着确实是酸甜可口,就对着露珠儿指指李母。
露珠儿就小跑到李母腿边,抬起手上拿的糖果子,对着李母软糯糯的说:“阿婆,吃,甜的,好吃。”
“好,阿婆就吃一个,也就是阿婆的心肝肉儿还想着阿婆呢。”
晚食,摆了三桌,实在是人太多,摆不开了。
“阿耶,那礼我明日几时和大兄去送的好?”
李二兄吃了八分饱后,就想起了这元正前要往各家送礼的事儿来。
“还有三娘那边,王家怎么弄?
到时候,是咱们先去送?还是等着王家送过来,咱们再去?”
李父没说话,李母就开口:“给大伯家的都准备好了,还有给你大嫂和你媳妇家的也都分好了。
高老医师那边的,等着我和你阿耶亲自去送。
其他几家交往好的,你们就按着顺序往外送就是了。
明儿个也不用太早,巳正你们再出门也行。”
李母看了一眼被李三娘抱在怀里的露珠儿,“至于王家,先等他家送来了礼,咱们再说。
到是,元正日里,得让露珠儿去王家拜年。
到时候,你们和三娘一起,带着露珠儿去。”
“哎,知道了。”
昨儿个晚上因着房承先求诊的事儿,都没怎么睡好,今儿个众人也就闲话了一会子,李父李母就说散场,让大家回自己的屋子里休息去了。
李三娘也抱着露珠儿和秋香往自己的院子里回,洗漱完,给露珠儿擦了香膏,李三娘这才搂着露珠儿,一个小故事还没,露珠儿就睡着了。
李三娘也就闭上了眼睛,心里想着这休假的日子里,都要做些什么,还有些什么事儿是必须要做的,以及来年自己的目标。
像是女娘帮扶会那里倒是不必李三娘操太多心了,毕竟有李母和李大嫂她们在,看着已经是走上了正轨。
倒是李三娘这稳婆学堂,得好好想想如何能办的更好。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事儿,李三娘也一直记着呢。
就是九娘!
九娘的月份越来越大,明儿个要是方便,李三娘想着自己应该找了秋香和十九,赶紧的去看上一看。
别到时候,突然的出了事情,那个时候去抢救很可能来不及了的。
想着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李三娘也陷入了沉睡。
翌日,闻着鼻尖的冷空气的味道,李三娘还没睁眼呢,就觉得昨夜定是下雪了。
果然,等李三娘起身儿,披着衣裳开了门,地上果然一片雪白。
天上现下倒是不下了,不过,看着地上积雪的厚度,昨儿个夜里也是下的不小。
李三娘呼吸了两口带着冷冽寒雪气息的空气,这才抬步往外走,得去厨房提热水啊。
这般天气,若是用冷水,那可真是冻人的紧。
等李大兄李二兄提了不少礼物赶着马车往外走后,李父就让四小只抬了两张桌子并到一起,准备让李二郎就着昨儿个买的红纸写对联了。
“哟,二郎行啊,这笔字看着平日里倒是没少练。”
李三娘夸了一句,不过也是真的觉得李二郎这字写得好。
毕竟,李三娘现下虽然继承了原身的能力,能够写出毛笔字来,但是平日里若是写个什么,还是用炭笔的时候多些。
“四郎,你要不要也写个?
写好了,让二兄给你贴门上。”
小四郎瞧着李二郎写对联觉得有意思,也是兴致勃勃的在一旁看着,李三娘就如此问他了。
第358章 年礼
写好了对联,挂了起来,等着墨迹干了,就可以贴了。
“你们几个看着点儿,可别碰着了。”
李母虽是对着四小只说的,但重点其实是看着小四郎的。
“好了,我和你们阿耶收拾收拾去高老医师家里,若是有人上门送礼,就收下留待我回来了再说。”
看着李大嫂点了头,李母和李父就提着早前就买好了的礼物出了门。
李三娘正打算去已经挪到隔壁院子里,跟梁老医师和邵阳小少年一块儿住的房承先那边看看的时候,徐敬真上门了。
“李大嫂,李二嫂,三娘子,安好。
今天来,一是来送年礼,二是去看看承先如何了。
叨扰之处,还望见谅。”
既然徐敬真亲自来了,李三娘就想等着徐敬真走了,再去瞧房承先了。
李三娘觉得,自从那次自己说过自己没有二嫁之心后,明显能感觉到徐敬真没那么“黏糊”了。
对此,李三娘觉得甚好。
看着李大郎,李三娘就说:“虎头,你给徐三郎君带路,去隔壁瞧瞧房郎君吧。”
李母虽然和李父外出送礼去了,却是给家里人留了不少活计在的。
李三娘跟着李大嫂她们在厨房忙碌起来,露珠儿跟着小四郎在院子里和小黄欢快的来回窜跑。
李二郎和李三郎倒是体恤自己的阿娘辛苦,正拿着抹布来回擦拭着家具。
十九在打扫院子,按着李大嫂的吩咐挂上了灯笼。
秋香接过了李二嫂给萝卜切条的活儿,因着她切的均匀又细长,这活儿可以说是成了她的专属了。
吴巧兰和宝丫也没闲着,烧火舀水的,也是忙得很。
众人正忙碌着呢,最先来到李家送礼的人竟然是钱家!
当然了,来人自然不是钱大郎和苏婉慧(第17章出场),来的是钱家的仆从。
仆从说了几句吉祥话,留下了礼单和礼物就告辞离开了。
“实在是没想到钱娘子还记着咱家呢。”
李大嫂拿着礼单有几分感慨,倒是站在一旁的李二嫂接过话头:“那哪儿能不记着咱家?
三娘可是救了他们家的小郎啊,那可是一条人命。”
李大嫂听了李二嫂的话没说什么,只对着李大郎他们说:“你们先停停手里的活儿,把这年礼搬去厢房,等着你们阿婆回来再说。”
接下来一个时辰里,来往李家的人可就多了,都是来送年礼的。
高家(第54章出场)也派了仆从来送礼,同钱家差不多,也是留下礼单就走了。
还有一些是与李父、李大兄、李二兄有些交往的人家送来的礼,统统都被四小只搬到了厢房,等着李母决定如何回礼的。
倒是让李家人比较惊讶的是,有不少与李三娘有关系的人家竟也是送礼上门了。
像是图瓦和沈秋娘与白子义这样的,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可以说算是老关系了。
让李三娘没想到的是,她自己的不少病人竟也送礼上门了!
像是顺子和英娘(第140章出场),这两人来的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