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妇人愣了一下,没明白,怎么自家孩子得病,还和其他人有关系了?
  看着妇人,李三娘解释:“这病是瘟疫,传染的,咱们这样儿的大人多半无事,倒是小儿他们抵抗力差些,若是一人发病,多半其他与之接触的孩童也被传染上了。”
  妇人吓了一跳!
  “瘟疫!
  女医师,俺家富贵儿还能活么?
  女医师,你可得救救俺家富贵儿!
  俺就这么一个命根子了!”
  妇人说着说着就开始抱着富贵开始哭,李三娘实属无奈,最怕遇到这种遇事只会呼喊痛哭的人了。
  李三娘转头对着秋香说:“你去外头找找管事,我遇上这么个病患,自该向上禀报的。”
  秋香却是没动,李三娘顺着秋香的目光去看这抱着孩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妇人。
  李三娘摇了摇头:“哎,她这样的,不可能是什么暗探的,这孩子是真得病了。你去就是了,伤不了我的。”
  秋香看着这妇人确实应该是不会武功的样子,才撩开帐门,去找人了。
  “别哭了,别哭了,没有多大事儿,你家富贵儿没事儿,方子我都开好了,回家喝上几贴药,好好睡上一觉,就能缓解上不少,你可不要在这儿……”
  李三娘的话还没说完,早前那个来送屏风,留着窄窄胡须的男子就进来了,看那样子应是一路小跑过来的,秋香就紧跟在后头。
  等这管事焦急询问过后,李三娘就指着妇人怀里的小儿说了起来。
  “……这孩子倒是情况还好,只要按时吃药,这烧退下来也就无碍了。
  不过这病症传的快,说不得这孩子是最早发病的,其他与之接触的还未曾发病,或是已经发病但症状不明显。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聚在一处,等着都好了,也就没有传染性了,那时候自然无事了。”
  窄胡须的管事听懂了李三娘的意思,但这是旁人家的孩童,哪里是你说如此就如此的,因此就面露难色,尤其是现在这边上的妇人一听李三娘说要聚在一处,像是要把人关起来似的,就像抱着孩子直接跑,竟是连桌上李三娘开的药方子都不要了。
  还是秋香一脚挡在了帐子门口,阻住了这妇人的去路。
  李三娘面色一黑,真真觉得,这人啊,听风就是雨,还没搞明白如何,就要瞎逃窜了。
  “我很是确诊是这般瘟疫,只不过该病症多在小儿之间传染。
  想必这种瘟疫都是有定数的,我也只是作为第一个发现的医师,最先上报罢了。
  管事不必为难,层层上报就是了,自是会有上头的人来管的。”
  第339章 生日
  虽听了李三娘所说,这病只在小儿之间传染,但窄胡子管事也不敢掉以轻心。
  过了两刻钟后,李三娘这边就聚集了高掌事、唐明月不说,另外在升平坊里义诊的医师里也被叫来了两人。
  待得几人看过妇人怀里的小儿,又像李三娘那般询问了一番过后。
  高掌事就直接先开了口:“我家医堂的李医师诊断的无错,确实是小儿疫症。
  只这孩子幸运,症状轻些,李医师开的药方也是对症,”高掌事手里拿着桌上李三娘刚才为这小儿开的药方子看了一下后说。
  高掌事说了话后,唐明月就没多说什么,只是站在其后点了头,表示认可。
  倒是别的医堂的另外两位医师两人对视一眼,对着窄胡子管事点点头。
  “这位李医师的诊断无错,确实是瘟疫。
  你倒也不必过于紧张,咱们每年这个月份义诊,都会遇到几起这般病症的,只要不是大范围传播的,死亡过于多的瘟疫,只管按着太医署的章程走就是了。”
  听了这些人的话,窄胡子管事虽是还提着心,但面色已经缓了下来。
  “多谢诸位医师,我这就往上上报了。”
  最后,这妇人没得法子,只得跟着窄胡子带来的四五个力士一块儿走了。
  等李三娘的医帐里只有自家人时,高掌事才对着李三娘道:“不必忧心,每年都是这般,有时不仅仅是小儿,就是成丁传染的都有。
  一般都是把人集中在一处,待得都治好了,过段时间,也就各回各家的了。”
  李三娘点头,只不过想起刚刚那妇人满脸泪痕的样子,心下还是有几分担心的。
  “李医师真心不必担心,都是常例了。
  这般疫症,又是小儿,定是会让那妇人陪伴其左右,也不会收钱的。
  你这般按着规章上报,才是对的。
  若是让这妇人走脱了,以后这疫症发展起来了,定是要对你这儿问责的。”
  送走了高掌事和唐明月,李三娘顾不得再去想这事儿,就只赶紧叫了下一人进来。
  毕竟外头还有上百号人等着瞧病呢,哪里有时间让人蹉跎。
  ……
  妇人抱着富贵儿与来对应的人说了。往日都是和巷子里哪些人家的孩童玩耍后,就被带进了一所宅院里头。
  “娘子勿慌,只管住着,多半住个十天半拉月的,等你家孩子这病好全乎了,自是会放你归家的。”
  一老妇就这么对着妇人说了,一边说还一边给端了个蜂窝煤炉子进来。
  “你可是赶巧了,咱们坊里这回可是刚给配的这蜂窝煤炉子来,我给你坐上水,回头你使唤的时候也方便。”
  妇人的心定了定,把孩子放下后,小心的问老妇:“婶娘儿,俺出门的时候,跟俺家婆交代了看完病就回去来。
  现下俺跟俺家富贵儿都被弄在这儿了,可如何是好?”
  “哎哟,那你就放心吧。
  你这样儿的,肯定有人去你家通知去了,到时候说不得还会给你带点儿物什来用。”
  妇人这才放下了心,转回内里去守着孩子去了。
  ……
  李三娘这么一忙乎,真真忙到天黑,要是再不出坊,今儿就来不及回家了,这才紧赶慢赶的去外头找十九。
  十九机灵,这来接人的车可不少,十九提着个灯笼就站在巡街守卫旁边,李三娘这一出门就瞧见了。
  “三娘子,你可是出来了,赶紧的,咱们可得快着点儿了。”
  李三娘这在回程的路上,就觉得此时这宵禁制度还真的是十分不便利的。
  不过倒也是理解,毕竟这般大的城,确实是这样子是最好管理的。
  只是,希望以后武帝能够放开宵禁,让长安真的成为一个不夜城的好。
  ……
  腊月初五,小雪飞舞。
  李三娘五更天就起了身,刚开门,就闻到一股子冷冽的味道,又下雪了。
  今儿个是个好日子,一是咱们露珠儿过生日,露珠儿满三岁啦!
  二是,今儿个也是殷六娘成亲的日子,早前殷六娘还给李三娘送了喜帖来。
  但是,今儿个李三娘还是得去义诊,别说殷六娘成亲的喜宴赶不上了,就是自家露珠儿的生日都只能晚上来家的时候才能一块儿庆祝的。
  “好了,可别磨蹭了,赶紧的。”
  李大嫂把煮鸡子递给李三娘,想起昨晚李三娘说的事儿,“你也别操心了,你说的那个殷六娘的事儿我记着呢。
  今儿个我一定带着这礼上门,跟人家说明白些,你这当值呢,确实也是去不了的,想必那殷六娘定是能够理解的。”
  李三娘把鸡子揣到怀里,接过李大嫂准备的油纸伞,“哎,大嫂办事我放心,就是那封信,大嫂一定得当面给她。
  我里头可是写了私密事儿的,断断不能让旁人瞧见。”
  “哈哈,你倒是有意思,就不怕我看啊?”
  “大嫂哪里是旁人?大嫂想看自是可以的。”
  贫了两句嘴,李三娘就赶紧和秋香上了车,十九一甩鞭子,马儿踏着地上的白雪就走了出去,只在地上留下马蹄印和车轮褶子来。
  ……
  等到太阳都出来了,李母才去李三娘屋子里叫醒了露珠儿。
  “阿婆的乖珠儿,起来喽,太阳晒屁股喽。”
  露珠儿咯咯的笑声,让李母的心情十分之好。
  “今儿个是珠儿的生辰来,珠儿高不高兴?长了一岁,是大孩子了。”
  李母本以为露珠儿会说高兴的,可露珠儿只是笑弯了眼睛,却是没说话。
  李母给露珠儿穿戴好了,一把抱起她,一边往外走,一边问:“怎的了?珠儿是不高兴么?
  你大舅母给你煮了红豆粥,还放了珠儿最爱的白糖,珠儿饿不饿?”
  珠儿先是摇头,后是点头,看着李母道:“阿婆,珠儿想阿娘,一块儿吃。”
  李母没想到露珠儿竟是还想着李三娘呢,不过这倒也是能够理解,虽然李三娘总是要去当值,但每日下值回来必得抽出两刻钟的时间陪着露珠儿玩耍,最不济晚上露珠儿也是要跟着李三娘一块儿睡的。
  不过,等李大嫂把红豆粥端上桌子的时候,露珠儿就想不起李三娘了,转而开心的吃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