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你别苛责自己,就像沈医师所说,大部分人还是讲道理的,只不过一年到头总是会遇上这般人就是了。”
李三娘坐在诊位之上,思索着刚刚发生的一切。
其实,早在现代之时,医闹事件就屡见不鲜。
除了辱骂医生,甚至还有伤医、杀医的事儿一再发生。
一样米养百样人,总有一些人在事情不按他的想法进行时,就会暴虐跳起,去伤害弱者。
就好像那些生活不顺遂,就随意去幼儿园或是小学门口伤害孩子的成年人一般,不过就是欺负弱小罢了。
既可怜又可恨。
待得下值归家后,情绪不高的李三娘那耷(dā)拉的都要到肩膀的脸,别说李母他们了,就是露珠儿都知道自家阿娘心情不高。
“阿娘?”
李三娘看着露珠儿担心的目光,一把抱起自家大宝贝吸了起来。
李三娘鼻尖喷出的气息扫在露珠儿的脖颈儿上,惹得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李母看李三娘总算露出了个笑脸,才走了过来,一把接过露珠儿来:“好了,多大个人了,逗孩子也不看看时间,这马上要吃晚食了,非得逗得她大笑。”
转过头,李母就笑眯眯的对露珠儿道:“阿婆的心肝儿,你舅母今儿炒了肝儿,香着呢,阿婆给珠儿夹。”
晚食过后,李三娘去了隔壁院子,对着梁老医师和邵阳小少年讲了今日在医堂的医闹。
“我知晓高掌事和沈医师说的有理,这人不都是讲道理,能克制自己,可以好声好气说话的。
我自认也做到了医师自身本该做到的职责,可他辱骂我是个庸医的时候,我还是难过的。
师傅,我这般,感觉都要没了心气了。
这医者只能救身,这心智可是救不了的。”
邵阳小少年在一旁,瞅着李三娘紧皱的眉头,头一次见李三娘不是欢快的神色,刚来的时候也没对他嬉皮笑脸,只沉闷的喊了一声“小师兄”。
邵阳小少年就知道,李三娘的本心动摇了,她在质疑自己做的一切到底对他人来说有没有必要。
邵阳起身给三人各添了一杯茶后,心里明白,这个坎儿需要李三娘自己跨过去,谁也帮不了她。
李三娘穿越前在现代,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医生,怎么也是轮转各科室多年,且专心在妇产科呆了五六年的人。
但是,现代社会,就算是遇到了医闹事件,也会有上级医师、保安和医务科前来处理,一般不会让人大吵大闹,再质疑你的行医资格的,甚至辱骂这医院的等级资质来。
并且,在现代社会的时候,李三娘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毕竟她也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医生罢了。
可现如今,在大唐,李三娘因为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技法和理论,这让李三娘觉得“能力有多大,那责任就有多大”。
要不然,李三娘如何会想着要起立盟会,要无偿开展稳婆学堂,与李父、李二兄编撰疡医书籍呢?
无非就是想要帮助此时的女娘、贫苦的百姓,促进大唐医疗事业进步发展,让人们得到有效的医疗救助,活的健康长寿罢了。
可今天,李三娘以小见大,她发现“学医救不了所有人”。
这就起了质疑,李三娘觉得:“既然如此,那我做的一切都还有必要么?”
梁老医师叹了一口气后,转而提高了音量开口:“你这是把自己逼进了死路去了。
你也知晓,你只是个医师,医师既不是天上的神明,也不是地府的阎王。
你就是个医师罢了!
就是圣人在此,都不敢说能救所有人,更何况是你?
三娘,不要迷惘,立定本心,做你能做的就很好,剩下的交给天意。”
邵阳小少年起身把茶盏递到李三娘的手里,李三娘感觉到手心的温度,看向了同样满脸严肃的邵阳小少年。
“师妹,你入妄了。”
邵阳小少年同样叹气:“唉,我少时,曾跟随师傅去往蜀地,那年干旱,粮食减产,过城的时候我见一小孩儿倒在城门前。
我当时才学了金针术不过几日,就想下车去救人,师傅不允,我还不高兴了。
后来,是师傅出了钱,又拿出了自己的牌子,才能请了城门口的兵士把这孩子抬到我跟前来。
可等我辨脉时,才发现他已是死了。
刚死的,不过几息之前才死的,身子还是热乎的。”
李三娘没想到,邵阳小少年竟是还有过这般的经历,李三娘还一直以为邵阳小少年就是个有天分的富家傲娇郎君呢。
“我当时同你一般陷入了死角,只觉天下之大,生病困苦之人何其之多?
而我不过一个有那么几分天分的医师学徒而已,还暂且称不上是个医师,就算将来能成为一个像样的医师,可又能如何呢?”
“那小师兄后来呢?”
“哈哈,我自是堪破了虚妄。
我虽只是个医师,但我靠着自己,救一人就有救一人的功德,就有一人因我而生,救两人那就是两人,能救多少是多少。
对得起本心,就足够了。”
第327章 你,我,他们
清晨,长寿坊。
仇娘子的生物钟让她在五更天的时候就醒了,刚醒还没睁眼,就往身旁摸去,感到仇小娘子身上是热乎的,这才小心的起身了。
待仇娘子去厨房端了一盆昨夜锅底特意留好的温乎热水后,才轻声叫醒了仇小娘子。
母女俩就着温乎的热水洗漱,仇娘子还叮嘱道:“惠娘,把那碎发也抿一抿,显得清爽些,秦先生喜欢干净清爽的女娘来。”
“我晓得,阿娘。”
仇娘子转身就去了厨房,昨晚做火熬的米粥已然开花了。
自从仇娘子接了李三娘的单子开始,家里的条件也上去了,舍得每日早食吃上一个煮鸡子。
惠娘固执的把鸡子一分为二,投到了仇娘子的碗里。
“阿娘不吃,都留给你吃,听李医师的意思,女娘在你这个岁数正是长个儿的时候,你多吃些。”
惠娘却是头也不抬的就说:“阿娘不吃,我也不吃。”
仇娘子无法,只得吃了这半个煮鸡子来。
瞅着时间,仇娘子给锅台下头塞上一块大木头,就带着惠娘锁了门往同一条街上的李家医堂旁的女娘帮扶会里去。
临走前,仇娘子还特意提了篮子,篮子里头是她在自家这小院儿里种的萝卜,挑了两个长得好的,要送给秦娘子去。
仇娘子本以为自己算是到的早的了,没想到吴巧兰和宝丫却是更早就到了,正在学堂里打扫呢。
吴巧兰抬头瞧见仇娘子两人,笑着打了招呼:“仇娘子来的早,惠娘也来了。
秦先生在后头还没出来呢,你们坐着稍等等。”
吴巧兰转头对着宝丫道:“宝丫,你快去上壶茶来。”
“吴娘子,不麻烦了,不麻烦了。
不过是带了两根儿萝卜给秦先生,我把惠娘撂下,还得去城外找那些接了活的大小媳妇验看呢。
有什么活,你叫上惠娘一起,她都能干的。”
又多说了几句话,仇娘子再叮嘱了惠娘一番,就出了盟会的门。
早前,是仇娘子来找李母李大嫂她们核对太医署订的疡医用的那一套的单子的时候,听说请了能说会写教认字儿的女先生的时候,就起了心思,想让自家女娘也跟着学上一学。
等问过后才知道,可以先报名,下月开始才能排号安排来学字儿的事儿,就直接给自己和惠娘报了名。
还是赶巧听见了的秦娘子说,既然如此,就让惠娘先跟着稳婆学堂的女娘们一块儿认字儿就是了,不过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娘罢了,又不占稳婆学堂的名额。
说不得教的好了,还能帮着秦娘子做些活计。
如此,惠娘就从十日前开始跟着秦娘子认字儿了。
仇娘子感激秦娘子心善,就每两日来送一点儿东西,不是什么金贵物什,不过就是几个果子,两根萝卜这般。
……
还没到正午的时候,长安城外的后山村的晒坝上,就已经有不少人家在倒腾晾晒秋收的红薯了。
毛大看着王家又挑着两箩筐红薯来了,就疑惑的问:“王叔,你家咋还有红薯咧?俺瞅着你家可晒的恁多。”
王叔撂下箩筐,直接坐在晒坝边上,一边歇脚,一边回话:“嗨,是俺大女婿家的,他跟着俺闺女春花去城里干活去了,家里没人儿,娃子都在俺家哩,俺就帮着晒晒,到时候也好卖两个钱。”
毛大这才想起里正可是说了,官家不仅仅是收这晒过的红薯,还说若是有膀子力气,还能去城里找那酿酒的活计干。
毛大想到这儿,也蹲身做到王叔身旁,讨好的对着王叔笑了笑,挠了挠头后问:“王叔,去那城里干活好不?一日得几文?当天给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