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是阿娘觍着脸,占了李婶娘的便宜,现在咱们才能白吃白住在李家,等着这稳婆学堂开课。
到时候,阿娘进了学堂旁听,若是能出师,李婶娘应了阿娘,必会给阿娘找个好活计的。
过两天,学堂开了起来,你同阿娘一起进去识字,识字完了,你要愿意就同阿娘一块儿同李医师学学做个好稳婆,你若不愿,阿娘也不强求。
但你想要阿娘再觍着脸去求李婶娘,让李医师收你为徒这件事,阿娘没法做。”
宝丫张口就道:“那黑丫头比我还小,就算是聪慧能有多聪慧?阿娘,我也……”
“宝丫!”
吴巧兰提高了音量,但仍旧是压低了声音,就怕被正堂里的李母她们听到。
“阿娘知道!阿娘都知道!
阿娘知道宝丫聪慧,懂事,体贴阿娘,阿娘都知道!
可是,宝丫,李婶娘能允我来,也是看在了你阿婆还活着时与她的情分。
李家并不欠咱们的!
阿娘做不出升米恩、斗米仇那等不讲良心的事儿。
你若实在想拜师李医师,那以后你同阿娘进了学堂,好好学着,阿娘信李医师能瞧见你的好。”
面对吴巧兰通红的眼眶,宝丫沉默的点了点头。
厨房发生的小争执,李母她们自是不知道的,几人还在讨论要是去拜访秦娘子,除了李母今儿买回家的点心之外,还应该带些什么礼物的好。
待得今日李三娘下值归家,就听了李母说的这位秦娘子来。
“阿娘,若是明日你们去拜访,那位秦娘子愿意来咱们女娘帮扶会做个长期的先生,那着实是件好事。
儿是这么想的,除了儿这稳婆学堂需要先生,其实,这女娘帮扶会里的那些会员也都需要先生啊。
这认字儿终究是个好事儿,不论是识字知礼,还是平日里自己瞧个官家张榜,或是与亲朋写封信,都是有用的。
尤其是咱家这摊子铺的大,我瞧最近仇娘子可是来的频,想必太医署那边的疡医科要的量也大,到时候,白子义那边羊羔子的买卖起来了,定是更加忙碌的很。
到时候,说不得只有大嫂和二嫂帮阿娘你都是不够,肯定是要再请人的。
请人就不如直接从盟会里找,那会子能认字儿的就足够用的了。”
“啪”一声,是李二嫂双手拍打在一起的动静。
“还是三娘想的周到!
可不是么?
除了那手术外衣和羊羔子的事儿,太医署最近还有管事来说了想要在京郊办个专门的洗衣厂子来。
说是因着三娘的缘故,愿意优先从咱家这盟会里招女娘去咧。
不过,虽然是说要明年开春才行,但若是现在预备起来,到时候,少说她们也能认个几百字了,做个小管事是使得的。”
李母想了一会子,点点头道:“好!我儿和兰娘说的有理,咱们明儿就郑重些去请秦娘子做盟会的先生。”
一夜好梦。
估摸着店家都开了门后,李母就和李大嫂李二嫂。带着昨儿李母买的点心坐着十九的马车出了门。
昨儿等四小只下学后,李大嫂现抓了李大郎和李二郎询问,得知现在这拜师礼有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干瘦肉条六样才好。
“那咱们先上门拜访,等秦娘子应下了,咱们再带着那六样礼上门的好。”
李母点头,认同了李大嫂的话。
所以,几人先是去了茶叶铺子、糖铺子里去,买了好茶叶和两袋子糖才算好。
到了孙家,李大嫂放下了一匣子点心,李二嫂放下了一袋子糖,才跟在李母身后由孙阿婆、春兰其母和春兰一块儿领着往秦娘子的住处去。
秦娘子的住处就在孙家后头的街面上,倒是不远,不过几步路的功夫就到了。
第295章 秦燕岚
等到了秦娘子家的门口,春兰上前敲了门,不过敲了两下,里面就有人应声,等问过了是春兰后,这门就被打开了。
李母打眼一看,对面就是一穿上绿下红的交领襦裙,头戴一只雕花银簪的一脸恬淡笑意的女娘。
“秦娘子,叨扰了。”
“是李稳婆吧?快请进。”
李母三人和孙阿婆三人一块儿跟着走在前头的秦娘子往正堂里去。
李母就在去正堂的路上,瞧见这小院儿里干干净净的,井然有序,就是那杂草都没得一根儿。
想必秦娘子是个爱干净的、勤收拾的、讲规矩的人。
等都一一坐下了,秦娘子端上来了茶盘,里面竟然不是寻常的茶叶,而是大麦茶。
秦娘子十分知趣,看出李母脸上的疑惑,就笑着说:“是大麦茶。
倒不是不愿喝那茶叶,只是这个时节来上一杯暖热的带着麦香的热茶,着实让人欢喜。
李稳婆快尝尝,好喝着呢。”
李母自是知道这大麦茶的,因着李三娘在家提过一嘴,就是上回一家子去西市闲逛在那馆子里吃的也就是这大麦茶咧。
来之前李母也从孙稳婆和春兰那里得知了秦娘子的一些情况。
秦娘子是鲁地一读书人家的女娘,因着其父小有家资,秦娘子自小也跟随其兄弟一起随请的先生读书习字。
后来,秦娘子到了岁数就由其父主张嫁给了知根知底的一家姻亲。
那家姻亲倒是比秦家更有门路,竟是把自家儿郎送去了长安城里太学里读书。
出嫁从夫,秦娘子就跟着郎胥来到了长安,也在长安里生下了自己的长女。
可是天不遂人愿,本来一切都好,只是秦娘子的郎胥有次跟着友人在京郊登山淋了雨,染了风寒。
虽是来家后喝了药,又有秦娘子悉心照料,怎知这病却是越来越重,不过月余就撒手人寰。
留下了不过六七岁大的小女娘和秦娘子两人。
本来秦娘子想着携女归家的,可又恰逢其兄长正好授了官,就在长安城里的万年县里做个县丞。
因此,秦娘子也就留在了长安城里。
待得其女与街坊邻居的小女娘一块儿玩耍,露了自己识字会写后,就有人家求上了门,想要交些束脩,请秦娘子帮着教教自家小女娘一些规矩道理,能会写几个字儿那就更好了。
虽然有郎胥留下的资产,因着抚育小女娘,郎胥其家每年也给些银钱,秦娘子的兄长也会接济一些,这日子虽是过得,但也紧巴。
因此,秦娘子就应了下来,在自家腾出了个屋子,做为学堂来。
有一户人来,就有第二户来,后来竟有男娃娃家也找上门来。
秦娘子以只教女娃娃为由婉拒了。
十多年来,可以说这附近家里能识字的女娘基本上都是秦娘子教出来的,人人见了都得喊她一声“先生”。
自从独女在其兄嫂的张罗下,嫁到了长安城里东面坊里的体面人家后,秦娘子才断了这小小学堂来。
“秦娘子,我不与你说那些虚的了。
我家起立的这个盟会,我家三娘还在盟会里开了个稳婆学堂,正是都需要有女先生帮着教教女娘们认字儿的时候,想必春兰都与你说了?”
对于李母的直来直去,秦娘子虽是有些意外,但还是微笑点头。
“春兰和孙稳婆昨儿个就上门来与我说了,我是实在没想到,我这小学堂撂下几年了,竟还有人能记着。”
“那都是秦娘子教的好,像你这样能读会写,还能说道理,有耐心能教孩子的先生可是凤毛麟角。
秦娘子,我家想请你在我们女娘帮扶会里做个长久的先生,不知秦娘子可愿意?”
李母的话刚一出口,屋内人的目光都追着秦娘子去了。
秦娘子却是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沉默起来。
“秦娘子可是有所顾虑?
娘子放心,学生都是女娘,不过就是差着岁数,有那十五六岁的,也有二十多岁的,还有个就是孙稳婆呢。”
秦娘子摇摇头,带着温润笑意说:“倒不是这个,只是不知这学生有几人?是在我这处教学?还是去你们那盟会里去?”
“秦娘子这是同意去我们这盟会里做先生啦?”
李大嫂高兴的问道。
李二嫂听了这话,赶紧从怀里掏出昨晚和李母、李大嫂以及李三娘一起商量好的,让李大郎写下的聘用书。
李母接过李二嫂递过来的聘用书,站起来郑重的双手递给秦娘子:“秦娘子,这是我家的聘用书,里面详细写了在何地何时,有几多学生,需要教授到何种程度,以及束脩。”
秦娘子赶紧站起来,也是双手接过了这钉起来的小册子,秦娘子着实没想到李家竟是做到了这种地步。
“秦娘子,你放心,若是你有不满意的,只管提,我们必当让你满意。
过后,还可请了中人来给写契书,若是你愿意,我们定金都已是带来了的。”
李大嫂抬手从袖袋中拿出一个看着就十分饱满的荷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