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因着天气变凉,李三娘现下已是穿上了夹袄,都是李大嫂给置办的。
难为李大嫂了,在如此忙碌的前提下,还能想着置办一家子的换季衣衫。
上到李父李母,下到寄居在李家的吴巧兰和宝丫,包括隔壁住着的梁老医师和邵阳小少年,以及住在李三娘院子里隔壁屋子的秋香和住在前院的十九,一个不少,一个不落,每人都分得了两套从里到外的衣衫和新鞋袜。
每每此时,李三娘都十分羡慕李大兄,觉得李大兄能娶到李大嫂这般识大体、体贴不说还什么都会做,能够总领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事务的李大嫂,可真的是运气太好了。
今儿临出门时,李三娘还抱着李大嫂感叹:“大嫂,大兄能娶到你,可真的是三生有幸,是大兄的福分啊。”
李三娘的这句话,换来的是李大嫂爱的脑瓜崩儿,并催促她赶紧吃了炒鸡子去当值。
还是老时间,下了马车,李三娘就同秋香进了医堂的门。
其实,近几日李家那女娘帮扶会的事儿,因着有不良人在后扶持,让李母他们与太医署的军需官沟通联系之下,真真得了方便之门,这在长安城里还掀起一股不小的风尚来。
更别说,在协理司的徐敬真,明面上也是给李家这女娘帮扶会有那么一点儿支持倾斜,高尚书家的高大郎夫妇与钱家的钱二郎夫妇也出了不少力。
这让女娘帮扶会真真儿是在长安城里火爆起来了。
虽然直属的管事是李母、李大嫂和李二嫂,但李三娘这个女医师也没少被提及,更有一些想要学李三娘那接生绝技的稳婆,把李三娘要举办稳婆考试的事儿抖搂出去了,这更让李三娘在长安城里出了一把风头。
所以,现在这不刚进医堂的门,唐明月就对着李三娘作揖调侃:“哟,李医师来了。”
“好啊,你竟还来取笑我,待我下次见了你家娘子,必得告上一状。”
唐明月只是调侃了几句,倒是高掌事与李三娘多说了几句话。
“你这盟会倒是办的好,男医师与女娘看诊总是有几分不便的,若是能得这盟会的帮助,也确实是做了一件有功德的好事。”
说到这儿,未等李三娘说客气话儿,高掌事看了一眼在一边竖着耳朵听,却是装作不在意的老李医师和崔医师后,继续对李三娘说:“太医署的孙医监已是同联盟打过了招呼,提前说了想要以后借调你去京郊大营里给疡医们出讲的事儿。
这是正儿八经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虽然你这出讲不必讲究那师徒之礼,但你出讲的东西确实是能传承的一技之长,也应得尊重。
现下还没定下,不过初步想着,到时候一月能讲两日最好,给你算到当值的时间里。
到时候,你就去出讲就是,医堂的当值就先免去,待得疡医科那边你讲的差不多了,再恢复原状就是。”
李三娘没想到孙医监那边行动如此之快,竟是赶着时间就与联盟说了。
因着早就答应好了的,李三娘只对高掌事的话点头应是。
高掌事的这一番话,也让医堂里的其他人顿觉出李三娘的本事来。
就连医堂之中的小学徒,与李三娘再说话的时候都多了几分小心和敬重。
李三娘倒是蛮不在意这些,不论如何,她总觉得自己是个医师,该做的不过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病患就是了。
这正准备看看自己最近写下的病历,瞧瞧有哪几位病人没来复诊呢,李三娘就听到了从外头传进医堂之中的丧乐声中夹杂着哭丧的动静来。
这声响,自然也引起了医堂之中其他人的注意,守在前边的小学徒十分有眼色,同另一个小学徒打了招呼,就出了门去打听了。
不过一会子,这小学徒就回来了,对着望向他的目光,也不紧张,只是行了礼,就嘴快的把刚才在街面上打听来的消息说了出来。
“是前头开香烛纸钱铺子的刘家的马娘子出殡。
说是前几日就已经去了的,在家停灵后,今儿个才出殡了的。
瞧着是往安华门去的,应该是要葬在十里坡那边。”
小学徒这么一说,李三娘就有几分唏嘘不已。
这马娘子就是之前质疑崔医师的诊断,而在医堂里闹得不愉快的得了葡萄胎,但是自己不相信的那个自欺欺人的妇人。
虽然当时李三娘就已经预想到了马娘子可能会命陨,但着实没想到会如此之快,这距离当时李三娘为她诊脉也就不到十日的功夫。
“唉,愿她下辈子得偿所愿吧。”
崔医师这句话就也表明,他虽然对于马娘子的不信任不满,但人都去了,还能说什么呢?
李三娘回了诊位,看着病历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却是一个字儿也没入眼。
“李医师?李医师?”
柔声的呼喊,把李三娘从自己的思绪之中脱离出来,抬起头,是殷六娘来了。
“李医师这是想什么呢,想的竟是出了神?”
李三娘没回这话,接过殷六娘递过来号牌,微笑看向从外看着就面色姣好,白里透红十分健康的殷六娘,开口问道:“瞧着面色,你就该是听话的了。”
“李医师快帮我看看,可是大好了?”
李三娘先是问了些日常和月事如何,才拿出脉枕让殷六娘放上,开始诊脉。
“你这崩症,按时吃药后,是已有大好的迹象,但女娘这月事最是要上心的。
你听我说,若是能行,就再吃上几贴药调理一番,不论以后如何,都对你自己的身体有好处的。”
“哈哈,我听李医师的。
劳烦李医师与我写上药方,到日子我再来看。
我这年岁已是不小了,虽是衣食无忧,但膝下空虚,有意二嫁,若是调理好了,李医师,你看我最早何时能要个娃子?”
李三娘心里暗暗惊讶,倒是没想到殷六娘一点儿不像这里的人儿,就那么直接大咧咧的说了出来。
但女娘本就有生育能力,想要娃子也很是可以理解。
再说了,殷六娘不到三十的年纪,在李三娘看来可还年轻着呢。
“半年,半年后就可要娃子了。”
第276章 石女
因着女娘帮扶会近日在长安城里出了不小的风头,也给李三娘那想要免费给稳婆教授接生技法的事儿打了高光。
不单单是之前有找上门来的七八个稳婆有意参加了,这人传人,事情酝酿起来,最近几日李家发出去的报名单得有五六十张之多。
“虽然有几十张报名单被要走,但我看到时候按着日子来的人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李大嫂这话,让李二嫂有些不懂,遂一脸疑问的看向李大嫂:“大嫂,三娘这既不要束脩,也不用她们行师徒之礼,这大好的学本事的机会,怎的会不来人?”
李大嫂摇摇头,对着疑惑的李二嫂回道:“话不能这么说。
在没看到实际的利益之前,那些来要报名单的人,也只不过就是怕错过些什么而已。
真要让她们放下手头的事儿,来咱家参加考试,竞争三娘说的那第一期学员的十个名额,她们考虑多方,多半会是先看看头十个人是不是真的能学到些什么,才会决定要不要来三娘这稳婆学堂的。”
李大嫂这么一解释,李二嫂就理解了。
“这个倒是无事,不过是费些笔墨纸张就是了。
我这儿担心的是,就三娘那个意思,想要挑选那年轻的,能变通的,容易接受革新的女娘的标准,可是难弄。”
李母她们在这儿闲聊李三娘这稳婆考试的事儿的时候,李家医堂的门口也迎来了带着孙女上门的孙稳婆。
等小伙计李贵把孙稳婆及其孙女春兰领进院子的时候,李母三人十分惊诧,实在是没想到孙稳婆怎的带着孩子上了门。
等一顿寒暄,茶都吃了一盏后,李母才从孙稳婆嘴里问出了她来李家的原因。
“我这孙女自小聪明,我家那老头子是个开明的,虽然早年没钱供儿郎们读书,到了孙子辈,早前儿也只得了一个小女娘,但春兰七岁上的时候,还是请了住在巷子里寡居的会读书认字儿的娘子给启了蒙。
春兰是正经读过书的,会写会看。
这不她来年就要及笄了么,我想着这稳婆虽说不是什么正经医师,但也是一门本事。
这孩子学了这个不吃亏,将来做个稳婆总是行的。
不知道李医师这边,这没出嫁没生过娃子的女娘能不能来考试?”
李母皱紧了眉头,李大嫂和李二嫂两人对视一眼,李二嫂眼中尽是不理解。
要知道,李二嫂未出嫁之前,她上头也是有嫂子进门的,当年她嫂子生产时,不过才十一二岁的李二嫂就被吴母打发去了厨房烧热水去了。
因着女娘生产,多是嘶吼哭喊,又血呼拉碴的,很是吓人。
一般年长的女娘,像是母亲或是阿婆,都是不会让还未出嫁的小女娘去看的,就怕因着女娘生产的可怖景象,让她们心生恐惧,对以后嫁人后怀孕生产畏惧,让心神儿惧怕了,于以后的婚姻生活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