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略略站稳的马娘子,不管李三娘因为被急速甩开而打到一旁的砚台上已经发红的手,用手指着仍旧是坐着的李三娘,厉声道:“好啊,我以为你我同我都是女娘,你该是个好的。
没想到,你竟是怕了这帮子男人了!
和他们合起伙来骗我!
我的孩子就在我的肚子里,他就在我的肚子里!我能感觉得到!
他每一日都在长大,是我血脉相连的孩子!
你们都在胡说!
好好好,我就不信长安城里找不到一个说真话的医师!
文婆,咱们走!”
放完狠话,马娘子就被那叫文婆的老婆子扶着,急匆匆的离开了医堂。
李三娘在病历本上最后添上一句“患者不信医师诊断,直接离开。”
高医师瞧着远离的马娘子,没说什么,只对着李三娘说:“好了,既然她自去了,那咱们也管不着了。”
李三娘问道:“高医师,咱们是不是通知一声这娘子的家人,她那情况,属实不好。”
自从马娘子叫了李三娘看诊后,就一直不曾开口说话的崔医师也起身过来了,对着高医师说:“她那情况,若是再不吃药诊治,确实是有性命之忧。
人毕竟是从咱们医堂出去的,咱们阖该告知一声那妇人的家人,倘若以后出了什么事,也好把咱们摘出来。”
高医师本来不想再搭理这等人,但崔医师都出来说了,高医师就点点头,对一旁的小学徒吩咐道:“你出去打听打听这夫家姓刘的马娘子是哪家?上人家家门说上一声,也算咱们尽了力了。”
这既有了夫姓,也有马娘子的姓氏,在加上马娘子那十分显眼的肚子,又能用得起婆子的人家,只要去街面上找几个小子问问,应是能找出来的。
小学徒点头作揖,从柜上拿了铜板就往出去。
等再坐回诊位,秋香就近前对着李三娘小声说:“三娘子,那马娘子是怎的了?瞧着却是同那怀孕的妇人差不多,怎的你和崔老头都说她没怀孩子?”
李三娘先是抬手轻拍了秋香的手臂一下,嗔怪的低声道:“说了几回了,那是崔医师,可不能叫人老头儿。”
秋香不置可否,但还是乖乖点头,等着李三娘同她解释。
“……因是如此,没有听到另一脉息,我才同崔医师一样确诊她确实没有怀孕,只是病了。”
“葡萄?可是那回咱们在西市吃过的酸酸甜甜一串串小球似的果子?”
见李三娘点头,秋香睁大了眼:“那可真是惨,肚子里长了这东西,岂不是妖怪?”
“不过就是病了,哪里有妖怪一说?断不可如此说。”
等邻近下值之时,那小学徒才满头汗的跑回来了。
小学徒给了街面上的小子十几个钱,打听了小半晌儿,就找到了地方。
原来就在前头儿那街面上的一户刘姓人家。
刘家是开纸钱香烛铺子的,因着大唐此时笃信佛道的信徒不少,这香烛铺子的生意倒也算不错。
因此,马娘子才能有个岁数不小的老婆子出门使唤。
小学徒说:“我进了那铺子,找到了掌柜的,问了后知道就是这马娘子的郎胥后,就对着他说了马娘子来咱这医堂的事儿。”
“你先喘匀了气再说,歇歇。”
高医师让另一学徒给小学徒端了茶水,略等了小学徒喝了两口茶后,才听小学徒说:“结果,我这话还没说完,那刘掌柜就不耐烦的抬手要打发我。
刘掌柜嘴里说‘她疯了,不必管了,就那样吧。’
我听了这话,还是说完了掌事说的,让他家带马娘子去瞧医师的事儿才行礼离开的。”
“你没问问街坊邻居知不知道内情?”
唐明月这话,让小学徒挺直了腰杆子,小学徒老神在在的说:“我还真去问了。唐医师猜怎么着?”
“好啊,你这孩子还来揶揄(yé yu)我?好了,回头请你俩吃一顿羊肉汤饼如何?”
小学徒行了一礼:“多谢唐医师了。
我在邻居那里打听到的是,这马娘子一开始有孕之时,刘家只有高兴的份儿,说是成亲已有一年有余了,这才有了身孕的。
可是后头马娘子应是身子不适,去看了医师,医师应是说了马娘子这是得病了,并非怀了孩子,但马娘子不信,刘家人一直劝马娘子听医师的话,吃药诊治。
但马娘子铁了心觉得他们都要害她的孩子,不肯吃药。
说是除了回春堂外,咱们坊里的济世堂、应春堂是都看过了的。
刘家人已是无法管了,只能由着马娘子如此。”
第263章 旬休
到了这等儿份儿上,已经不是哪个医师能够治得了的。
这要想治病救人,也得病人及其家属配合才有医师出手的必要。
若是讳疾忌医,华佗再世都不好用的。
……
转眼到了李三娘旬休的日子,因着上次同唐明月一起于万寿节时当值了,这次李三娘的旬休日就有两日连在一起的。
这几日都有落雨,都不算大,淅淅沥沥的总是下着。
这对于此时的长安来说算不上好,屋子里总是湿冷的。
李三娘醒了,先去摸了摸露珠儿的手脚,感到是暖热的,才放了心。
轻手轻脚的起了身,才去看那屋角放着的炭盆子,这银霜炭可是长安城里那铺子里能买到的最为昂贵的一种木炭了,燃烧时间长,无烟,端是比那等便宜的木炭好上不少。
要不是怕这风寒找来,露珠儿又小,可是不舍得用的。
这全家,也就李三娘和露珠儿、李父李母以及李二兄李二嫂带着小五郎睡的屋子里有呢。
当时买了这银霜炭回来后,听了这价格的李父就直接说:“我还没老到要用这炭盆子的时候,别给我使,留给娃子们用就是了。”
最后还是李三娘说:“阿耶阿娘,咱家一共就你们两个大宝贝,不过一点子炭火就是了,怎的就不舍得用了?
若是因着屋里湿冷,让你们染了风寒,那到时候喝那苦药汤子是好的?
说不得,你们得了病,还会传染给露珠儿他们呢。
何必?用吧,我们也安心。”
这才说服了李父李母放一个炭盆在屋角临床的位置上。
李三娘拿着火钳子拨了拨屋角的炭盆,心里不禁觉得,怪不得这银霜炭如此之贵,确实是禁烧啊。
李三娘看着这从昨夜戌时(19:00)就开始点着的炭盆,现下过了五更天(5:00)了,这盆子里还余有大半些呢。
瞅着,一盆子炭火约莫能烧两晚上,还是很值当的。
这能用钱财买来的安逸,可不是最好的么?
其实,就李三娘的记忆来看,往年这时候,长安的天并非冷的如此早,往年怎么也得要冬月下旬才会如此冷的,不知这天时怎的冷的如此之早了。
等一切收拾妥当,李三娘和秋香就坐着十九赶得马车往长安城郊外去。
早前那次出讲,李三娘听了郭老医师的事迹(大疫之时奔赴前线,染病逝世)后,就一直想要前去祭拜。
但这事儿连着事儿,明明上次本就打算好了要去了,结果还是拖延到了这回。
这陵园是武帝当年得位之后建的,就在京郊大营东南方向上。
武帝当时的话是“朕不能让跟着朕的将士们寒心!
必要有专门的陵园,时时都有专人打扫祭拜。
都是我大唐的功臣,朕及百姓铭记于心!”
这被武帝起名叫作“大唐烈士陵园”的地方,属实为当时杀疯了的武帝赢得了一丝民心和好感。
至此,以后因为重大事件,比如郭老医师这大疫之时奔赴前线,不幸染病逝世的人,也都在陵园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这陵园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有驻守此地的身有残缺的兵士进行小祭,每年的清明节、正旦日,武帝都会亲自带着相王和太平公主前来祭拜。
平日里,陵园之中的烈士的家属或是大唐有心的百姓,只要查验过了户籍贴,也是能够自由进出来进行祭拜的。
这不,李三娘拿着李母买好的祭拜物什下了车,等守在陵园入口的兵士查验过了三人的户籍贴,还翻看了李三娘那篮子里物什后,这才被允许进了园子。
李三娘对于五行八卦是不懂的,但就从入园口到这一路行来,虽也是土路,但修整的好,土路上人走的地儿上铺了砂石,倒也不泥泞。
按着兵士告知的,李三娘还是走了近一刻钟后,才找到了郭老医师的墓碑。
至于为何过了一刻钟才找到,倒不是李三娘他们不辨方向,而是这墓园属实是大,估计当初建造的时候,是只考虑了车马通行,并未想着行人通过的。
这才走了好一会儿才到。
李三娘瞧着这郭老医师的墓碑及其四周都是干干净净的,绝对是有人按时打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