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待得一一坐下了,给每人上了一杯清茶后,李母清了清嗓子,众人就齐刷刷的看了过去,等着李母讲话。
  李母也不是那不经事儿的人,就凭她年轻时敢于带着李大兄来到长安,还愿嫁给当时一清二白什么都没有的李父,这胆气,就比不少人强了。
  李母看众人都看向她这边,也没露怯,反而看了回去。
  除了自己坊内本就熟悉的玉莲之外,还有一瞧就脸熟的一个年轻妇人在,该也是长寿坊内的稳婆。
  丁稳婆、岑稳婆,李母认识相交十多年的两人也来了。
  剩下的人里除了孙稳婆之外,对于李母来说倒都是些生面孔,应该是孙稳婆她们各自相熟的各坊内的稳婆。
  “我知你们来,都是想知道我家这盟会到底是为何起立的?
  我家三娘身上的本事为何要平白教授给别人?
  你们能来,那就是有心想要学这接生技法的,想来打探一番也是应该。”
  李母说到这儿,对李大嫂点点头,李大嫂就上前对着众人行了一礼。
  接着李大嫂就朗声说:“这盟会叫女娘帮扶会,旨在帮助有需要的女娘。
  那什么样儿的事儿是需要帮助的呢?
  像女娘生孩子这事儿,归稳婆管,那这就是需要帮助。
  我家三娘的本事,你们出门去打问打问,教授你们是真的绰绰有余。
  我家三娘仍旧在医药联盟里当值,她不会直接管这摊子事儿,她只管教授你们接生技法,其余的可不管。
  管这盟会的人,头一个是我阿娘,下面就是我和我家弟媳妇两个了。”
  李大嫂伸手示意李二嫂,李二嫂忍着羞意上前对着众人行了一礼。
  李大嫂还想继续说呢,就见右边坐着的一人抬手示意。
  “这位娘子可是有问题?”
  头上一根木簪子,穿着简单的上襦下裙的妇人点点头,起身行礼后问:“我是永安坊的,我叫姚青青,见过诸位。”
  姚青青又行了一礼后才继续说:“我与孙稳婆熟识,是听了孙稳婆的话来的。
  我主要是想问问,李医师这教授接生技法当真不收束脩?
  当真不用行师徒之礼?”
  李大嫂点点头,回头看了李母一眼,这才开口回话:“当真!
  我家三娘给我家这女娘帮扶会里的成员出讲,一不收束脩,二不行师徒之礼。
  你们只要能考进来,不必花银钱就能学到我家三娘的接生秘技。
  但是你们要想出师,以后出去给人接生打着我家盟会的名头,也得通过考试才行。”
  丁稳婆开口:“那敢问这考试是如何考?可有参照?”
  这问题一出,李大嫂就退了回去,李母看着丁稳婆笑了笑,才对着李二嫂点头示意。
  李二嫂这就从一旁的小桌上抽出李三娘早前就写好了,由四小只抄写了数十份,被李三娘称为报名单的东西。
  其实,上面不过就是一些名姓、年龄、家在何处,何时开始给人接生,至今这一共接生多少人数的问题。
  等李二嫂一一分发给在座的八人后,才回到中央对着众人行礼,虽然脸颊起了红晕,但还是忍着胆怯和羞意张了口:“我家三娘只教那真心想要学这技法,有心长本事的人。
  这头一批,为了教的上心,我家三娘也只教授十人。
  我刚给诸位发的,是我家三娘想要与诸位了解的事儿,诸位放心,不过是些打听几句就能知道的事儿。
  我知诸位不是都识字的,待会儿,有那不认字的,只管来找我说,我替诸位书写就是了。”
  丁稳婆瞅了一眼这张纸,听完李二嫂的话,她看向李母问:“那到时,李医师是通过这张纸挑选?还是我等需要正日子再来参选?”
  “自是当日由我家三娘亲自来考的。这纸上的东西就是让诸位报个名儿而已。
  就同最近那些去考官的郎君一样,不过就是报名字,到时好知道有多少人来参考,是为了准备场地的。
  这次没报名的,那就得等下次了。
  只不过下次是何时,那可不好说。”
  这么一番话,让众人都对这报名单重视起来。
  最后还是从四小只那儿又拿了两只毛笔,李母和李大嫂也帮着写这报名单才算好。
  等天色变暗的时候,李母三人才把这八人送出门去。
  临走之时,那姚青青还问了:“我若是把这事儿告知我那熟人可行?”
  “自是行的,只要在半月后的正日子前报上名来,到时都可来考。”
  吃完晚食,一家子坐在正堂里闲话的时候,李二嫂感慨:“今儿光是写那报名单子都忙活了好大一通,除了姚青青之外,竟是都不认得字的,更别说会写了。
  怪不得三娘之前说,最好是找这年轻的妇人来做,她们年岁小,能够更好的接受新事物,就是从头学着认字儿也是能行的。”
  李大嫂接话:“就是,我原想着,这事儿难办之处是在让人来参考上,但是没想到,难办的却是挑选谁来教授。
  像是孙稳婆那样儿愿意找上门来主动拜师学艺的还是太少了些。
  今日来的,年轻的妇人,除了咱坊里的玉莲,就只有姚青青一个了。”
  “不论怎样,你们这第一步走了出去,那就是好事。
  待得三娘回来,告诉她一声,问问半月后这考试,她到底是要如何挑选?”
  李父捋了胡子总结道。
  第259章 有缘无分天注定
  等李三娘被秋香叫醒的时候,也才刚过五更天。
  “三娘子,先生留了话,说是让三娘子稍待几天,他需要同人商议一番,再做决定。”
  李三娘打了一个呵欠,点了点头:“应该的,这么大的事,是该多考虑考虑。”
  李三娘一起来,看到桌上那碗昨夜宋玉郎送来的糯米小丸子还在,就这碗不过七八口的量,李三娘直接拿起汤勺吃了。
  吃着倒也不错,毕竟是南边的东西,说不上多么好吃,就是口感在中原少见罢了。
  李三娘临走之前,还是去看了一眼九娘,一进屋子,就看见宋玉郎坐在床边。
  见着九娘的样子还算稳定,就放了心。
  然后,李三娘就被已经恢复艳丽面孔的齐芷蝶拉着手送出了后门。
  永平坊的坊门刚开没多久,街面上压根儿就没有几个人,李家这马车也是灰扑扑的不怎么显眼,混在出坊的队伍里,就很轻松随意的走了出来。
  “别回家了,直接去医堂吧,路上找家馆子,咱们停下去吃早食。”
  见十九要张口反驳,李三娘紧接着道:“我是吃了那碗糯米小丸子垫了垫,我可知道你们俩是什么都没吃的。这人不吃饱了,那怎么能行?”
  中途在坊门外的道上,停了车,吃了火烧和羊汤后,再赶去永平坊医堂当值,时间刚刚好。
  李三娘下车的时候,就正好碰到迎面走过来的唐明月。
  互相问了好,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医堂。
  ……
  今儿个来找李三娘看诊的却是个之前来过的女娘,郭五娘来了。
  郭五娘就是之前来找李三娘瞧过的,因着自己连续小产需要调养的那个妇人。
  郭五娘与姜二郎成亲七载,多次小产不得生产,因着请了李三娘上门出诊。
  李三娘与那姜二郎诊了脉后,才发现是姜二郎因着儿时得了痄腮,治疗不及时,害了己身导致他精水有异,才让郭五娘每每有孕都以小产告终。
  姜二郎也算是受害者,他是自少年时就被姜父姜母隐瞒这事,自己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郭五娘来家。
  姜家看中了郭五娘所在的郭家是大族,族中多人在朝为官,且郭五娘的嫡亲叔父还在吏部管着官员晋升与否的事儿。
  因着这缘故,为了姜家大郎的前途,就隐瞒了姜二郎不能生的事实,娶了郭五娘进门来。
  李三娘刚接过郭五娘身旁的婆子递过来的号牌,没等李三娘挂到墙上,就听郭五娘不紧不慢的说:“李医师,我和离了。我同二……我同姜二郎和离了。”
  李三娘愣了一下,挂好号牌后,回头看见的就是一脸无奈但又有解脱之意的郭五娘冲着自己微笑。
  “这……这也算的上是一桩好事。”
  “李医师还是这么直白。”
  李三娘穿越前也不是没谈过恋爱,自然知道这男女两性之间,除了当事人,两人之间的事儿哪里是一个外人能够说得清的。
  只不过,既然郭五娘选择和离,那自然是想要有自己的孩子的,她才二十四岁,好好调养一番,凭着郭家的门第再找一门合适的婚事也是能行的。
  毕竟此时不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里若是女娘一生之中不结婚不生育,顶多会被父母说两句,外人哪里管得着?
  生产力足够高的文明社会,一个人不婚不育,也能养活自己,完善的社会制度也能保证这个人可以平安的度过自己的晚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