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武帝也猜到了。
  是杜清晖!
  但是,这杜清晖的事儿,就不便往外说了,毕竟异人录这种东西,也只薛耀与武帝知道。
  娄师德在旁站着听着这一件件事儿,尤其是在听到相王也在其中谋划什么的时候,大受震惊。
  要知道,相王在娄师德眼里,还是那个温文尔雅、笑容满面的翩翩少年郎来着。
  他如何也想不到,相王也到了想要争权夺利去做这么些腌臜事儿的时候了。
  好,生在帝王之家,对权利有所向往,是人之常情。
  可是,如何能够与虎谋皮?
  那圣殿门没个好心,就没把大唐百姓放在心上,什么一切都是为了子孙后代?
  不过是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为了自己内心龌龊的权力欲望背锅而已。
  不说武帝到底是不是个好的帝王,至少武帝是有把大唐治下的千万百姓放在心头的,能够为百姓减免赋税,督促农耕,鼓励商业,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
  那,武帝就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帝王。
  而,相王做了什么?
  别管他是想拉下武帝自己做帝王,还是想要扶持谁,或是只是为了报复武帝心狠,他都不该不顾及百姓安危,仅仅是把百姓当做工具看待,那他是做不好一个帝王的。
  娄师德放下心中这些想法,对着武帝行礼后问:“圣人,是想要如何处置?”
  果然,不愧是做宰相的人,这话可真的是问到点上了。
  圣殿门这边,肯定是继续追查,顺藤摸瓜,西域那边儿也得好好清理一番,不听话的小弟当然是要杀掉,扶植听话的,跟着大唐走,咱们共同进步,我吃肉你喝汤。
  就好比现下的倭国、高句丽、百济、新罗和安南,乖乖的听话,那你们就是我们的好小弟,我罩着你们,但你们要是不听话,那就打死,总是会有听话的嘛。
  朝中那些在背后参与的官员,也好弄,不过都是些干活的臣子,按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朱雀广场,又不是没有连杀过上百人。
  问题在于,相王,他要怎么办?
  “圣人,那相王,他要如何处置?”
  武帝坐回上首的帝王宝座,听着娄师德的问话,心里也是烦的慌。
  这原身的几个娃子,怎么回事儿,一个个的怎么都不听话呢?
  要说原身对亲生的四子两女,那感情肯定是有的,除了早夭的安定思公主之外,剩下的几个孩子,哪个也没说是不喜欢或是讨厌了的。
  但是,也要说,原身也爱权利。
  不仅仅是爱,原身还真有能力,竟还天时地利人和的为自己攫取了不少权利在手中。
  当她穿越过来的时候,还真的是一手好牌,怎么打都是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她进攻了。
  然后,她就成了武帝。
  “相王,先让他在府中闭门思过吧。
  他下属之中,那些在这次万寿节事件里出手的,统统按律判决。”
  武帝说完对相王的处置,才抬眼看向地上还在跪着的三个人。
  “好了,你们仨起来吧。
  每人都罚俸一年,待得此事了了,每人十军棍。
  给朕爬起来,赶紧的去办事去,朕不想再听到圣殿门又怎么怎么样了的话。
  朕也不想有一天还得自己提刀去砍人。”
  “是。”x3
  长安城里,上千兵士分散开来,去往内城之中那些参与了圣殿门的谋反大案的十几个官员家中抓人。
  谋反大罪,首从皆斩。
  相王府被金吾卫围住了,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之中,听着外头兵士们来回走动抓人的动静,心里头那块大石头终是落了地。
  早前,当他同意下属与圣殿门接触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终会是有这么一天。
  要确定的就是,他是要像大兄一样被杀,还是像三兄一样被圈禁了。
  等听完了宦官的口谕,相王才知道,“哦,是闭门思过啊。”
  之后,李三娘第二日去当值的路上,就能听到路边百姓议论纷纷,说的都是午时,朱雀广场搭建好的高台上,要斩首百余身上有谋反大罪的人这事儿。
  往后三日,朱雀大街上,因着接连三日每日午时都要斩首百余人,那股子血腥味儿随着日渐变凉的大风刮得周边全是这味儿。
  反而是朱雀广场上,除了地面上那一滩滩黑色的血迹之外,已经是没什么味道了。
  平康坊迎来了一拨儿被连坐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而还有一些,已经出了长安城,被兵士们锁了铁链,流放三千里去了。
  李三娘想着这几日在街面上听来的事儿,心里想着,武帝这位帝王是个合格的帝王了,心是真的狠啊。
  第247章 复诊
  李三娘当值的中午时分,和秋香在街面的馆子里,听着周边那些人都在小声议论着,朱雀大街上接连三日被砍头被吊死不少人的事儿。
  “哼,以为圣人是个女娘,岁数过了半百,就不敢动手杀人了?”
  花白着头发的老翁,同对面那个瞧着岁数也不算小的男子说。
  “怎么说?”
  “哈,你们啊,活的不够长。要知道高宗在的时候,我家祖爷才从蜀地迁来长安,过了十余年,正是我年轻那会子,圣人才刚继位。
  那时候朱雀大街的高台,可不是仅仅就搭了三天。”
  老翁对着那男子竖起三根手指,“而是七天!”
  老翁的另一只手又竖起四根手指,“整整七天,每到午时,都有百余人从牢里提出来,在那高台之上被了结了性命。”
  对面的男子应是被惊住了,三天已是不短了,竟然曾经还有过七天的时候,那可不就得是死了千八百人?
  李三娘喝着馆子里粗陶的茶杯里,有着麦香气息的大麦茶,心里思量着武帝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人。
  别管武帝到底如何,现下里都和李三娘扯不上关系,至少李三娘她自己是这么觉得的。
  在桌子上放下数好的铜板,李三娘就和秋香往医堂回。
  李三娘算计着,这两天该是顺子和英娘来复诊的时间了,也不知两人服了这一个多月的药,现下到底如何了?
  这人就是不抗念叨,下午医堂里当值的时间刚过,没出一会儿,李三娘就听到了英娘那十分有活力,如同百灵鸟的叫声一般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李医师,俺们来了。”
  英娘和顺子就在李三娘面前的诊位坐下,李三娘接过顺子递过来的号牌,就听英娘还同李三娘身后的秋香打了声招呼。
  “秋香小女娘,你也好啊。”
  秋香应了一声,英娘又开开心心的同李三娘说起话来。
  “李医师,俺前几天跟着阿娘,可是没少赚。各家各户都要菜咧。就连顺子早晚都得帮着来送菜蔬呢。”
  顺子还是那副样子,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对于英娘的话还是点点头。
  “看你这样子,应是按时服药了,伸手我瞧瞧。”
  “哎。”英娘主动撸起袖子,把手臂伸往脉枕之上。
  李三娘仔细诊脉,脉象从容有力,不大不小,不浮不沉。
  看来英娘回去后,是有按时服药,还听了李三娘所说,尽量不要接触寒凉之物,该要好好保养自身。
  “倒是不错,这药也无需再吃了。”
  “李医师,俺这是好了?能带娃子了不?”
  李三娘笑着摇摇头,看了一眼英娘,又去看听了英娘的话,脸上有些涨红的顺子。
  “好了,待我给顺子诊完脉,咱们再说。”
  这顺子的脉象,是比上一回还要强上不少的,但还真没到大好的程度。
  李三娘翻过之前为顺子和英娘记录的病历,顺子现下还是有些虚,可这种虚已是到了正常郎君都会有的那种程度,可以说算是好了一大半了。
  但要是想要有个健康的子嗣的话,应是还得再等段儿时间。
  李三娘也是如此对英娘和顺子说的。
  “英娘的身体现下已是调理的不错了,这药也不必再吃了。只管按着以前我所说的保养自身就是了。”
  李三娘看着英娘说完,才转向顺子:“顺子的情况也是比上一回好上不少了,但若是此时焦急要娃子,倒也不必要。
  已是过了这一个半月了,那就再多等半月又何妨?
  我这次再把方子改改,如此再过半月的,你俩再同来,可好?”
  顺子听着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是说,自己这鸡精弱症已是在转好,完全有能力同英娘有自己的娃儿来的。
  顺子高兴的不能自己,看着李三娘问:“真的如此么?李医师?”
  看到李三娘点头,顺子本来开心的不行的心,突然就两眼含泪,哽咽着说:“如此,多谢李医师了。俺们下回再来。”
  英娘接过方子,拉着顺子往药柜去,还在一旁安慰着这有些多愁善感的顺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