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全当三娘子仁义借俺的,等俺攒够了银子,必是要还的。”
  过后,李三娘就再没见过宋大郎与宋小娘,没想到今日竟是见着了。
  露珠儿对于能够见到许久未见的宋小娘十分欢喜,李三娘就同宋大郎说了声,让宋小娘上了她家的驴车。
  李三娘坐的这边,除了睡在篮子里的小五郎和赶车的十九是男子外,一车子都是女娘。
  宋大郎赶的那一车,李父李二兄他们领头坐在其中。
  这在路上,李三娘问了宋小娘几句,就自然知晓了宋大郎是怎么机缘巧合下,才在西市那刑瑜开的超市铺子里找到活的了。
  听着,一切都是巧合,但李三娘却觉得,这怕不是刑瑜这位穿越同仁想要调查自己吧?
  等到了玄都观所在的那条街,还没拐进去的时候,李三娘就通过车窗看到外头呜呜嚷嚷的都是人了。
  “得亏咱们来的还算早的了,要是出门晚的话,岂不是连这街面都过不来?”
  李大嫂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觉得这街面上的人可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街边还有几个巡街捕快在那儿来回转悠着来维持秩序。
  李三娘他们下了车,刚刚有人过来说了,这街面上不让大牲口拉的车靠近了,都得停到车马铺拿里去。
  李三娘抱着露珠儿,看着李二嫂用兜布把小五郎牢牢缠在胸前,李大嫂主动牵起宋小娘,秋香在一旁护着,李母拿着本来是装小五郎的篮子。
  十九和宋大郎一前一后的去车马铺那儿停车去了。
  李父李二兄四小只他们护着李三娘他们往玄都观去。
  到了前头,还得排队,这一排队,是真真等到了十九和宋大郎回来,小五郎都从李二嫂怀里换到李二兄怀里了,还又等了两刻钟,才轮到李家进去。
  刚一进去,就有小道童送上三炷香。
  进的道观的门,内里倒是没那么拥挤了。
  李三娘想着,这大概是因着这道观是按着人数往里放人的吧。
  要是都一股脑的进来了,说不得会出事的。
  在敬了香,听了李母的话,拜了老天师后,又跟着李母找了一道士给家里的小儿请平安符。
  李三娘自是觉得这就是类似于安慰剂的东西,但李母信这个,又不贵,那请一个又有什么的?
  宋小娘一直跟在李三娘身边,李三娘就顺便给宋小娘也请了个平安符,是道士用朱砂在黄纸上画了符,折成三角的形状,又用红绳穿了孔打了活结的平安符。
  而且,还是挺讲究的。
  这不是上回李母他们给露珠儿请过平安符了么?
  现下还戴在露珠儿脖子上呢,这师傅是接过从露珠儿身上取下的符,从绳子上扯下来,拿在手心里,不知默念了什么,然后扔到面前的的火钵之中烧了的。
  然后,才把新的符给挂在红绳上,由李母亲手给露珠儿戴了回去的。
  李三娘觉得真挺神神叨叨的,等小四郎和小五郎以及宋小娘的平安符都挂好了,李三娘就提出:“我想去问问这龟甲壳儿的事儿,秋香陪我去就是了。
  阿娘和大嫂二嫂想去作何就去是了。
  我差不多到了时间,就在观门口等着你们,咱们午食一起吃。”
  李母还想着去听观主开讲,李大嫂李二嫂也想去,他们就与李三娘分开了。
  等李三娘问了两个小道童,才七拐八折的在一条人少的路上走了挺远,找到了挂在院子门口的“法器门”木牌。
  站在门口,李三娘敲了敲根本就没关的院门,敲了三下,内里才有一个声音传出来:“进。”
  李三娘抱着露珠儿,左边是宋小娘,右边是秋香。
  李三娘觉得,这方僻静处,又是道观,应是不会有歹人的吧?
  进的内里,只见一老道士就盘腿坐在桌案前,还是闭着眼睛的。
  还未等李三娘开口询问,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个小道童来,小道童对着李三娘四人说:“娘子脱了鞋进来就是。”
  等李三娘四人坐下了,闭着眼睛的老道士就睁开了眼。
  “有缘人,何事来此?”
  李三娘不愿管这神神叨叨什么有缘人的事儿,只想问完龟甲壳儿的事儿就走。
  就直接粗暴了当的问了老道士,可有龟甲壳儿售卖。
  老道士看了一旁跪坐的小道童一眼,小道童起身就去后头端了一托盘过来,然后李三娘就看到托盘上的三个造型各不相同,瞧着材质也是不同的,但形状都是龟甲样式的器物来。
  这老道士估计是瞧出来李三娘不是信众了,只简单介绍了一番,面前这三个分别由真龟壳、金属铜以及兽牙骨雕刻而成的龟甲,并报了价钱。
  李三娘想着今早拜托秋香收在怀里的银子,再看看面前这三个器物,就选了那个由金属铜制成的,看着就结实的不行的龟甲。
  接过秋香递过来的小包袱,放到桌子上后,低头行了礼,李三娘就带着露珠儿她们退了出去。
  等走出了这僻静的院落,来到外头,到了不少人在的比较吵闹的地方,李三娘才觉得这心活泛起来。
  而在李三娘走后,那小道童却是对着老道士说了一句话:“这就是命运吧。”
  第239章 鬼门关
  李三娘在道观门口没等多久,李母他们也就出来了,一家子加上宋大郎和宋小娘,就一起在附近找了一家馆子好好吃了一顿。
  十九赶着车先把李三娘和秋香送去了永平坊的医药三堂,下午是李三娘在医堂当值的时间。
  在医堂门口,李三娘把已经睡着的露珠儿托付给了李大嫂,和秋香踏进了医堂里。
  果然,唐明月还没走呢。
  两人交接了一下病历本,唐明月听说李三娘是从玄都观来的,就同李三娘说了起来:“哎呀,观里人可多?我家娘子早就想让一家子都去拜拜的了。只是我是一直不得空。”
  “人是不少,不过观里是限制出入人数的,要是能排得上队,应是无碍。”
  和唐明月打了招呼,还未到下午当值的时间,李三娘就翻开唐明月记录的病历本看了起来。
  中午这会子,还真没有人来。
  待得下午头儿了,之前李三娘看诊过的那个左脚踝深二度烧伤的人家,一拖二来了,病人是在椅凳上被抬着进来的。
  李三娘给拆开绷带,仔细瞧了那创面,感染的状况没有继续加深,已经有粉嫩的肉芽开始生长了。
  “听了女医师的话,昨夜起热了,就把那汤药熬了喝了下去,后半夜就退了热,倒是还好。”
  李三娘点点头,给换了新的干净的绷带重新包扎了起来。
  “终究是年轻,好吃好喝的养着,最多一月也就能好的差不多了。但还是不可久站,别给此处添加压力。”
  李三娘回头在桌子上就着病历本的最后一页,画了一个简易的带轮子的椅子,其实也就是轮椅的图样,撕下来递给这年长的男子。
  “这一月也并不是说就完全不能下地活动了,至少前两周还是要注意着些的。
  总用椅凳让人抬着也是不便宜,你们去找木匠加两个轮子,让他自己能靠双臂滑动轮子来回移动就好。”
  年长男子看这手中这张图,心里觉得虽然图样画的简单,但意思是表达明白了。
  “多谢女医师送图。”
  李三娘摆摆手,不过一张简易的轮椅图就是了。
  “等过上半个月,应是可以脚跟儿垫着,自己慢慢移动的了。到时候也可自己每日活动个一刻钟两刻钟的,让此处的肌肉能够用到就好。”
  李三娘重新给开了药方,才把三人送了出去。
  随后,李三娘就在病历本上详细记录了这烧伤病人的表现、脉象、用药开方。
  估计后头,这一家子定是还会再来看诊的,到时候也好有个对照。
  这一会子,没有人来看诊,李三娘就从怀中掏出刚刚在道观里买的铜制龟甲壳儿出来。
  入手就沉甸甸的,李三娘一开始觉得这应该是烧化了铜汁用模子浇筑出来的。
  可现在拿在手中把玩的时候,李三娘才发现这龟甲壳儿外表那纹路,好似真的是龟甲上的纹路似的,并且李三娘还发现这内里是有文字的。
  李三娘拿近了看,确定内里的字绝不是正楷,至于到底是什么,李三娘也不知道。
  突然,医堂门口跑进来一个人来,这人站在门口大喊:“救命!救命啊!俺婆娘生不出娃儿来。”
  李三娘把铜制龟甲往胸口一揣,拿起后头放着的医箱,就往门口去。
  “我是医师,快点儿吧,带路。”
  医堂里的小学徒就这么看着李三娘背着医箱,后头跟着秋香连招呼也没打一声,跟着那男子走了。
  一出门,这男子就带着李三娘和秋香往后街去。
  路上,秋香接过了李三娘的医箱来。
  要是让李三娘背这么一路倒也行,可到时候到了地儿,再去给人接生,那这力气可就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