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那那个时候,不说外界的压力,就是慧娘自己哪里还能有心力活下去?
所以,妇人一听医堂里有女医师,就算这个女医师是市井流言中那个女医师,那又怎样?
谁都知道那是流言不能辩真假,那自然还是自家女娘的命更重要一些。
此时,妇人听了李三娘说的该是慧娘的贴身衣物沾染脏污这事儿,脑中突然一下子灵光一闪,心里有了头绪。
妇人接过李三娘递过来的药方子,看着落款上写的李明芳三个字,抬头对着李三娘说:“原来女医师姓李,”妇人把药方递给慧娘,让她好生拿着,一会儿再去抓药。
而妇人自己却是再次倾身靠近李三娘,用比刚才还小的声音说:“不瞒李医师,我之前虽然不觉得自家女娘会做坏事,但这还未出嫁的女娘得了这种病,也是难以启齿的。刚才听了李医师说的,我好似心里有了些头绪。”
李三娘通过妇人的讲述,很轻易的就找到了慧娘得病的源头。
原来这妇人能识文断字,是因着出嫁前跟着其父学的,后来嫁给现在在一家书院教授蒙童的郎胥。
因是条件还行,所以最近慧娘过了十二岁生日后,妇人想要给慧娘养养手,以后相看也能好看些。
妇人也只得一个女娘,舍得花银钱,天气变冷之后,不想慧娘沾冷水,就把慧娘的衣衫,连贴身衣物在内都包给给这婆子洗的。
自然他们一家子的衣裳都是给这婆子洗的,为何仅仅慧娘有症状?
应该是慧娘年纪还是小,免疫力不够强,也可能是那婆子就只是把慧娘的衣裳同有病的衣裳一起洗的。
这婆子,是每旬收了衣裳带回家洗了晒干叠好再送来那种的。
也就是说这婆子是专门的给人洗衣为生的,那就很可以确定了,必定是这慧娘的贴身小衣是被这婆子和其他人的,就是那有病的人衣裳混洗了。
虽然洗过晾干了后表面是看不见脏东西,但是内里还是脏的,这才让慧娘染了病。
“我听了李医师你说的,这才想起这桩事来。”
“那很可能慧娘该就是如此染病的。以后断不可如此了,之前的贴身衣物就烧了吧,做些新的煮洗暴晒后再来用。慧娘睡得被子什么的,也最好拆洗晾晒一番。”
李三娘招手示意慧娘近前来,慧娘之前听着,才明白原来是因着衣裳的缘故才染了病,看到李三娘示意,这就往前靠了靠,眼睛往李三娘刚才在记录的病历上看了一眼。
李三娘看慧娘看到这个,就开口解释了一句:“这是你的病历,记录了此次看诊的情况,若是往后你还来,我看了这个就能明白些。”
李三娘又冲妇人说:“娘子放心,这记录都是隐了名姓去的,且只我一人能看。每日下值了,我都是锁在我的医箱带回家中的,绝不会泄露在外的。”
李三娘又对着慧娘说:“小女娘最是娇贵,若是沐浴不便,可每日用木盆自己在房间里擦洗**,别用滚烫的水,用温热的水就行,仔细冲洗就好。”
慧娘点点头,“多谢李医师教我。”
李三娘笑了笑,转过头看着妇人继续说:“如此,七日后若是没什么症状就不必来了,若还是不舒服,到时再来找我就好。”
“多谢李医师。”妇人起身拉着慧娘同李三娘行礼后才在药柜上抓了药离开。
早前来时,高医师就说了,以后李三娘的药方只需留存一份为底就好,不必再来找他验方了。
所以,这回李三娘并未带着病历和药方前去找高医师签字担保。
李三娘正想往这病历添上几笔呢,就见唐明月站在自己的诊位前,笑眯眯的冲李三娘说:“李医师很可以啊,看来恢复的不错了。”
唐明月看到李三娘在写的本子,随口问这是什么?
“哦,这是我自己记录的看过的每个病人的病历,上面记录了当时来看诊的病人的症状、我下的诊断以及开的药方。以防复诊病人前来,能更好的了解病情。毕竟,以后要看更多的病人,好记性不如记录下来,有个凭证的好。”
唐明月很是感兴趣,李三娘没办法把病人的病历给他看,但是现拿了一张纸写了一份自己受伤后被李父诊治的病历样本给他看。
唐明月看着李三娘写的这份她自己的病历,觉得十分有意思。
第169章 女医师
李三娘与唐明月仔细讲解了一番自己这病历的构成,唐明月来回看了几遍又听了李三娘讲解,对着李三娘行了一礼:“多谢三娘子教我。瞧着娘子写的这个,倒是比太医署的太医写的更为详细,且看着更为方便有效。我不知娘子受伤和诊治的过程,看着这个竟也是懂个七七八八了。”
“噢?唐医师看过太医署的太医写的脉案?”
唐明月笑了笑说:“我家娘子有个亲戚曾经在太医署任职,我曾与其求教过这脉案的规章。不及三娘子这般详细。那种脉案得是有一定学识能力的人才可看懂,三娘子这个,可是一个小学徒也能大略看懂的。”
李三娘与唐明月在这边聊的热火朝天,音量不低,引得旁边的李医师和崔医师都有些好奇了。
李医师还是有些端着,并不想与李三娘开口说话,崔医师就从隔间的诊位站出来,对着唐明月说:“说来,我也曾与太医署任职的医师讨教过一些,不知李三娘子这病历是有何奇特之处?”
崔医师毕竟是长者,也是前辈,李三娘就起身与其行礼,“不过是取巧的方法,崔医师不嫌弃,还请一观。”
得了李三娘的允许,唐明月就把李三娘刚才现场写的自己的病历双手递给崔医师了。
崔医师接过,从头看了起来。
之前李三娘下值路上遇到歹人的流言他自然也是知晓的,当然他也是不信那些五花八门的流言的,自知流言中大概只有遇到歹人这句话是真的。
可这也不妨碍他作为男医师,对于李三娘一个小女娘在医师这个行当里与他们挣份额的厌恶。
之前那个原本是在李医师那里看子嗣的夫妻被李三娘截胡后,崔医师还有一种“果然这女娘就是来砸场子的”感觉。
但刚刚慧娘被其阿娘带来看诊这个事儿,让崔医师对李三娘这个女医师有了一定的改观。
盖因着崔医师也是一个小女娘的阿耶,他有个老来女,同李父差不多,也是近三十岁上才得的,现下不过才八岁而已。
前两日,崔小娘陪同崔娘子回了一趟乡下,在乡下撒开了欢玩儿,不知是碰了什么,身上起了不少疹子,还好生奇怪,都是起在背后。
崔医师是在崔娘子的陪同下,看了自家女娘背后的疹子的样子,才给开了药的。
将心比心,若不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个医师,且与亲生女娘差着岁数呢,要不然也不能看,过了七岁的小女娘的后背。
所以,崔医师是理解刚才那位妇人来了医堂后,直接让李三娘这个女医师看诊的,而且,就冲这妇人要离开时是脸带笑容,还是在药柜上抓了药才走的表现来看,该是李三娘给解了惑,好好诊治了的。
因此,崔医师现下,心里就觉得,好像医师这个行当里有女医师也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人分男女,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病的,但因着此时的伦理纲常,女娘看病总是有些不便的,如此,要是有女医师的话,确实能解决不少问题。
崔医师拿着这病历仔细看了两遍,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唐明月的话说得对,这李三娘写的病历确实简洁明了,是一个学医不过几年的小学徒也能看懂的程度。
还真的是降低了医师的这个门槛,并且,这是随意换哪一个医师看了这病历,都能做到心里有数,继续给病人看诊,看看复诊的恢复情况再决定如何开方的,着实巧妙。
几人又借着李三娘这病历聊了一会儿,在这期间,李医师就没挪窝,一直在自己的诊位上坐着,并未出来看看李三娘这新奇的病历到底是如何写的,是有多简洁方便。
李三娘自然不会上杆子去讨好一个本就对自己有偏见的人。
午食,李三娘是和秋香在与医堂在同一条街上的羊肉汤饼铺子里吃的。
虽然李三娘知道这有武艺在身的人,该都是能吃的,毕竟消耗大嘛,可她着实没想到秋香是如此能吃。
李三娘吃了一碗就已经感觉有些撑了,要不是因为觉得浪费食物可耻,且这可是花了钱的,不然李三娘可能就会剩下不少。
可这么一大碗汤饼,秋香吃了三大碗,才放下筷子。
“平日里也是吃这么些的么?要不要回医堂要两颗山楂丸来吃?”
秋香一向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此时却是有两分不好意思来,“平日里因着做任务,倒不是顿顿都这么吃。三娘子,不必了,我并未觉得撑得慌。”
但李三娘觉得不成,还是回了医堂与药柜上的小学徒要了两颗山楂丸递给秋香,秋香无奈,还是拿了嚼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