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无为听话的出了门去给自家郎君打水去了,徐敬真转而仔细收起桌上的信纸,一晃而过看到信上是工整的正楷体,徐敬真的目光盯在“顺其自然”四个字上良久,待得无为打了水进来了才折好信纸放回信封里,最后放进多宝阁上一个抽屉里。
  李大兄和李二兄此时正在香桂记里按着李大嫂的吩咐挑选糕点,这糕点最好是当天买刚做好的去送节礼才是礼数,李大伯家、高老医师以及钱家、高家和李大嫂的娘家蒋家都在长安城内居住。
  只有李二嫂的娘家吴家在长安城外的村子里,可按着李家待人的方式,这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那都是一样的,该有的礼数必不能少,最多按着远近有那么一两样礼物会有所不同。
  所以,这点心自是要给各家都买上一份的,吴家那份到时拿回家,由李二兄带着李二嫂明下午去吴家亲自送去。
  更有临出门前,李大嫂专门叮嘱多买一份,暗地里好回了房承先之前来李家送的节礼。
  正准备付钱的李大兄听得掌柜的报的银钱数,却是停下了掏荷包的手,转而一脸疑惑的看向掌柜的问道:“掌柜的可是忙的着急而打错了算盘,这些,和那些都是我家要的。”
  李大兄抬手指了自己眼前和站在一旁的李二兄身前那几匣子点心,面对李大兄的疑问,香桂记的赵掌柜却是咧嘴一笑,轻声和气满脸笑容的对着李大兄解释道:“没算错的。
  李大郎君且听我说,你面前这些和李二郎面前那些合该十五两银子。
  但因着之前李三娘子在店里帮着解救钱家小郎,我这铺子才能继续开下去,所以我给做主便宜了些,李大郎君给十两就好。”
  说着,这掌柜的又接过身旁小伙计递来的一个三层礼盒往李大兄面前一放,“这个儿就劳烦李大郎君替我送给李三娘子了,祝娘子笑口常开。”
  李大兄着实没想到还能是因着李三娘的原由才得了便宜,笑了笑,冲掌柜的拱了拱手,道了谢后,就和李二兄左手右手拎了两趟才一一放到了门外早就叫好的驴车上。
  这一上午送的倒快,因为李大兄与李二兄除了在高老医师家和李大伯家稍坐了坐外,钱家和高家这两家都是把礼送在了门房,留了名姓后就算完事了。
  李二兄走出高尚书府后,看着门口这车水马龙的样子,对着李大兄用艳羡的口气说:“大兄,这高家果真是待人和善,瞧瞧,这一整条巷子怕不是都堵满了车。”
  李大兄回头瞅了一眼高家的门匾,才靠近李二兄小声道:“高处不胜寒啊。”
  李大兄和李二兄回家时,正好赶上午食,桌子上有早上李大嫂在行市上买的包子、烧饼,还有两海碗菘菜炖猪肉。
  李三娘还馋羊汤了,就在街面上叫了一盆羊汤,差不多一人能分上一碗的样子,还有十个饼子。
  李二兄一边洗手一边问:“这猪肉不会是早上那会儿我和三娘练习用的那块儿吧?”
  “二兄,是我练习用的那块儿,你们走后我又练了四次,那猪肉没法看了,大嫂就直接切切炖了。”
  饭桌上,李大兄和李二兄与李父李母交代了今日上午去各家送节礼的情况,李母刚想开口叮嘱李大兄下午头儿带李大嫂归家送节礼的事儿,就看到了前院儿的小伙计李贵领着拎着礼盒的徐敬真和他的小厮无为进来了。
  在座的每个人都很惊讶徐敬真的到来,还是李二兄反应快,起先站起对着徐敬真拱手:“贵客临门,贵客临门啊。徐郎君别来无恙?快请坐。”
  说着,李二兄就想引着徐敬真往正堂去,徐敬真倒是毫不见外,看李家人在院子里正要吃午食的样子,就直接出言到:“拜见李医师、李稳婆,李家大兄大嫂、李家二兄二嫂,还有李三娘子。某是来送中秋节礼的。既然赶上了三娘子家吃午食的时辰,某腹中饥饿,能否一同用饭?”
  话都说到这儿了,人家英国公府的嫡出二郎君来亲自给送节礼,不过想要一块儿吃个饭,哪里还能不应允?
  李大嫂引着无为去放礼盒,李二兄在正堂搬了一张椅子摆在李父身旁,徐敬真毫不客气的就直接落座了。
  这时候,李三娘在心里腹诽,难不成阿娘说的是真的?长安城里美人榜上有名的徐三郎看上我了?
  要不然,这只不过与李三娘见过四次面,与李家人只见过一次面的徐敬真作何在这样的时节亲自来李家送中秋节礼?
  总不能是他要感激李父给房承先解毒吧?
  这饭桌上,除了徐敬真自己,每一个李家人都觉得尴尬无比。
  尤其是听着徐敬真在那里尬夸李三娘,李父都听得觉得十分不对劲儿了。
  李父与李母对视一眼,两人都明了了,这徐敬真应是真的看上自家三娘了!
  第112章 男嗣
  这一顿饭吃的,李三娘觉得那美味可口的羊汤都没滋没味了。
  好不容易吃完这顿饭,徐敬真也没说要和李三娘单独说说话,或是怎么着,就和自己的小厮愉快的拿着李母给准备的回礼离开了。
  等李大兄和李二兄看着徐敬真坐上马车离开,这时间差不多都过了正午。
  李母把预留好的两份原本打算是给李大嫂娘家和李二嫂娘家的礼中的一份拆出来了给了不请自来的徐敬真。
  “大郎,你岳家就在城里和咱们离得还算近,这徐三郎来的突兀,阿娘就先把你那份礼折给徐三郎了。没用二郎的,是因着二郎岳家离得远,再去买也来不及了。大郎媳妇你心里别不得劲儿,阿娘再给你们都添上一件。”
  说着,李母就掏出一个荷包给李大郎,嘱咐他在路上赶紧再去补一份常礼好拿去蒋家。
  接着李母又拿出了两个不大的锦盒出来,一个给了李大嫂,另一个给了李二嫂。
  “这是上次高家来给三娘送谢礼时里面带的首饰,你们娘家都有姊妹,拿回家不论是留着还是送人都是行的。
  另外,露珠儿阿耶,王家那边,就照着稍好些的四样礼走就行。”
  “麻烦大兄和大嫂了,这是银钱。”
  李三娘拿出一个十两的银锭给李大嫂,李大嫂接过来,拍拍李三娘的手对她说:“到时,让你大兄陪你和露珠儿一块儿去王家。”
  李三娘刚想说些什么,李母就催促道:“赶紧的,趁着天光,门外车都叫好了,早点去早点回。”
  这一下午,李三娘也没闲着,除了练习缝合打结之外,她也在整理自己明日要去君又来酒楼给医药联盟里的人出讲的内容。
  等到天色已近黄昏,李大兄和李大嫂才带着蒋家和王家的回礼一块儿回来了。
  李三娘去接东西,就看到李大兄黑着脸,一脸谁也别惹我的样子。
  李三娘左手接过李大嫂递过来的木盒,右手接过一个包袱,用眼神问李大嫂,李大兄这是怎么了?看着像是谁给他气受了一样。
  李大嫂摇摇头,“回家再说吧。”
  待得李大兄和李大嫂洗了手脸,一人手上拿了一杯红枣茶时,天光几近于无,李父也和小伙计给前院儿上了门板,只留了两道可过一人的门板,想着该是快入夜赶在宵禁前李二兄和李二嫂能回家来。
  李父刚想询问李大兄为何这等神色?是在外送节礼遇到了什么事?就这么脸色黑峻峻的回家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前堂门外传来李二兄和人结驴车钱的动静来,李三娘赶紧去门口帮忙。
  李二嫂每年和李二兄回娘家送节礼都是要叫车回来的,因着乡下不像城里有各种铺子,可以采买些礼盒来互送节礼,再加上乡下毕竟还是不如城里富裕,多是务农为生。
  所以,吴家给李家的回礼多为乡下自产的东西,就像现在李二嫂提的笼子里那两只活鸡,李三娘拿着的框子里装的野菜干、萝卜、菘菜,李三娘拎了几步远就实在拿不住了,还是被迎面而来仍然黑着脸的李大兄单手给接了过去。
  等众人收拾一通,天色已经全黑了,李家的晚食就只能安排在了正堂。
  饭桌上,李三娘实在好奇李大兄为何会一脸生人勿进的模样,边吃边开口问:“大兄,咋了的?作何如此脸色?”
  在另一边坐一张桌子的四小只里的李二郎看着李三娘如此勇敢的询问李大兄,就对着李大郎挤眉弄眼的表示对李三娘的佩服。
  在李家,不怕李大兄黑脸的估计只有李父李母李大嫂和李三娘四个人了。
  因着是最为疼爱的小妹的询问,李大兄缓了缓表情说:“吃完饭再说,要不然这饭实在是吃不下了。”
  李三娘心里顿时就有些不安,这听着就是有事,李大兄下午总共就去了李大嫂的娘家和王子恒家,蒋家是武勋人家,必不会搞些歪歪绕绕,并且,蒋家对李大兄和李家一向看重,那就只能是王家的事儿了。
  李三娘能想到,在座的除了无忧无虑的小四郎和露珠儿以及还在吃奶阶段的小五郎外,大家都想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