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山月 第127节
秋蘅问方蕊:“方姑娘,我是不是该去向杨夫人问个好?”
“不必了,家母不是讲究虚礼的人。”方蕊冷淡拒绝。
以为多与母亲接触,就能讨得母亲喜欢?痴心妄想。
“不怪我失礼就好。”秋蘅左右看看,走到树下石凳坐了。
方蕊默默翻了个白眼。
真是不见外。
想想秋蘅在相府捂脸就跑一群人找了半天的丰功伟绩,方蕊又觉得还好,也走过去坐下来。
秋蘅一手托腮,悠闲打量四周。
方蕊看得皱眉:“秋六姑娘在看什么?”
“看风景。”
“这没什么好看的吧?”
秋六如此,总给她一种恨不得住进来的感觉,瞧着就烦。
“对方姑娘来说日日看的都是一样的景物,自是觉得没什么好看。”
方蕊嗤笑:“看来对秋六姑娘来说,我们相府风景比贵府好看许多了”
“主要是不同。”秋蘅仿佛没听出方蕊的嘲讽,“不一样的景物难道不值得看看?”
方蕊轻撇嘴角。
明明是贪恋相府风光,还能说得这么冠冕堂皇,难怪把不少人哄得团团转。
她待要说什么,发现秋蘅眼神有异,顺着视线看过去,就见一名丫鬟脚步匆匆进了屋。
是兄长身边的婢女。
婢女急切慌张的样子令方蕊莫名不安,站起身来:“秋六姑娘稍坐,我去去就回。”
“方姑娘请自便。”
秋蘅目送方蕊快步走进屋中,若有所思。
那婢女是从院门进来的,很大可能是别处的婢女。而其神色惶惶,步履急切,显然遇到了不小的事。
想想方蕊看到那婢女后立刻去见杨夫人,秋蘅在心中加了一句:且是方蕊一看来人就能生出一些不好想法的。
这样的话——
秋蘅换了一只手托腮,生出猜测:莫非是方三公子病情加重了?
方蕊穿过堂屋走到东屋外,隔着门帘就听到婢女哽咽着道:“夫人,公子他突然昏迷了……”
紧接着是杯盏摔落的声音。
方蕊立刻掀起门帘走进去。
杨夫人站起身来,脸色发白:“你再说一遍,三郎怎么了?”
婢女低着头,声音颤抖:“公子喊了一声头疼,就昏迷不醒了,呜呜……”
“哭什么丧!”杨夫人随手抄起杯子砸过去。
婢女完全不敢躲,任由杯子砸到肩头。
方蕊从婢女身边走过,扶住杨夫人胳膊:“母亲别急,女儿陪你一起去看看哥哥。”
杨夫人定了定神,压下急促的心跳点了点头。
秋蘅独自坐了没多久就看到以杨夫人为首的一行人匆匆往外走,唯有方蕊往她所在方向瞥了一眼。
又过了一会儿,一名婢女走过来,冲秋蘅微微屈膝:“秋六姑娘,我们夫人有事,请您先回府。”
秋蘅起身:“我的婢女还在厨房做点心。”
“您稍等。”
婢女走入厨房,把守着芳洲做点心的苏嬷嬷拉到一旁,小声道:“三公子病情突然加重,姑娘吩咐说让她们主仆先回去。”
人都昏迷了,自然也不可能吃点心了。
苏嬷嬷听了脸色一白,走到芳洲身边。
芳洲正专注调馅。
“咳。”苏嬷嬷轻咳一声,“点心先不用做了。”
“不做了?”芳洲低头看看调好的馅料,不解皱眉。
“对,我们夫人有事,今日没时间品尝你做的点心了。”
芳洲没再多言,擦了擦手离开厨房。
苏嬷嬷走到秋蘅面前,淡淡道:“今日劳烦秋六姑娘来一趟。留香,替我送秋六姑娘出去。”
等上了马车,芳洲啐一口:“相府上下眼睛都长在头顶上,什么东西。”
骂完了,她又开始担心:“怎么突然不用做点心了,难不成吃厌了?要是这样,以后是不是不能来相府了?”
去不了相府,她报不了仇,姑娘的事也要耽误了。
“我猜是方三公子病情加重了。”
真正要吃点心的人是方三公子,而非杨夫人。只不过杨夫人把儿子护得密不透风,没有透露过,便以为她不知。
“方三公子要病逝了?”芳洲深吸口气,更加担忧,“那杨夫人不会再叫我们去了吧?”
秋蘅靠着车壁,脑海中浮现的是杨夫人脸色苍白匆匆出去的情景。
那样的爱子情深。
也是,方三公子是杨夫人唯一的儿子。在这个世道,等于是她的命。
“不,她需要我。”
第150章 病危
相府三公子院中,气氛压抑,丫鬟婆子大气都不敢出。
杨夫人匆匆赶到,儿媳金氏迎上来:“婆母——”
杨夫人不耐推开她,快步走到床榻前。
方三公子静静躺在床榻上,双目紧闭,面色苍白。
“三郎——”杨夫人握住儿子的手,猛然一惊。
竟这么凉!
“太医到了么?”杨夫人厉声问。
“到了,到了。”
门口脚步声急促,太医小跑着进来。
“张太医,你快看看三郎怎么了!”尽管杨夫人竭力克制,声音还是带了哽咽。
张太医是常来相府的,大半都是因为方三公子,安抚杨夫人一句便开始检查方三公子情况,先看面色,再探鼻息牙关,接着把脉……
杨夫人就见张太医脸色越来越凝重,一颗心跟着越来越沉。
“张太医,三郎怎么样?”
张太医斟酌道:“三公子体弱久病,血行不畅,突然头疼昏迷应是淤血阻塞脑窍……”
杨夫人脸色苍白:“那有没有危险?”
“先喂三公子服下开窍的药丸,再看情况……”
张太医的避而不答令杨夫人心凉了一半:“太医,三郎他到底如何?”
“这——”
“张太医,请你如实告知,让我这做母亲的有个数……”
张太医微微垂眼:“只能看服了汤药如何,三公子……恐怕不好过这一关……”
杨夫人身体一晃。
方蕊和婢女一左一右把杨夫人扶住。
杨夫人腿脚发软,哭出声来:“三郎,三郎你醒醒啊,你要有事让母亲怎么活——”
方三公子病情危急,相府老夫人也被惊动了,亲自过来探望。
“杨氏,三郎他怎么样?”
在老夫人面前素来稳重的杨夫人眼眶通红,眼泪一下子下来了:“太医说……三郎恐怕熬不过去……”
“胡说!”老夫人把拐杖一顿,“三郎还年轻呢,怎么可能撑不过去?张太医不行就换别人来!”
于是又低调请来李太医,得到了与张太医一样的诊断。
杨夫人完全无法接受:“不可能,不可能,今早三郎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陷入昏迷醒不过来了?”
老夫人也难受,但毕竟还有别的孙儿,比杨夫人这做母亲的还是强一些:“杨氏,这个时候你莫要自乱阵脚。”
杨夫人哪里听得进去劝,不知想到什么猛然看向老夫人:“三郎会不会是邪祟入体,要办喜事冲一冲?”
“冲喜?”老夫人眼神一闪,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沉吟道,“倒是个办法。我先前就准备给三郎纳一房妾室冲冲病气,现在看来不能再拖了,这喜事要赶紧办起来。”
杨夫人暗沉的眼里有了一丝光亮:“好,今日就办!”
老夫人无奈摇头:“再急也不可能今日。三郎这情况就需要寻一个八字特别旺他的女子,要是急慌慌纳一个八字平平的,岂不是耽误了三郎。”
“老夫人说得是,是要纳一个特别旺三郎的!”
方三公子昏睡第三日的时候,相府老夫人重金之下终于物色到了合适人选。
“永清伯府四姑娘,工部郎中颜山之女,济县刘员外幼女……”方相照着名单把挑出来的三人念过,“她们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冲喜一说,方相其实并不信,但老妻相信,儿媳也信。眼下三郎病成这样,既然冲喜能安她们的心,何必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