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女孩儿的房间重点落在衣柜和妆桌上,也打了一面小些的书架子,能放些医书和杂书。
柳谷雨可知道,这丫头悄摸看话本子呢。
崔兰芳是怎么看怎么爱,每个屋里都站一站,看一看,盯得目不转睛,怎么都看不过来。
“好!真好!”
这简直就是神仙日子了!
就是这时候,一直大敞着的院门前站了一个人,是个中年妇人,手里提着篮子,身边站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女娃娃,正咬着手指抱住她的腿。
妇人生了一张圆盘大脸,眼尾长了皱纹,看了人就笑,瞧着很热情。
“这些天老听到隔壁有动静,今儿看院门正好开着,就过来瞧瞧!你们是新搬来的吧?”
妇人的年纪和崔兰芳差不多大,瞧着是个和善的,崔兰芳原先就愁附近没个说话的人,现在见有人主动找了过来,高兴得很,连忙走了过去。
“是!我们是新搬来的!您是?”
那妇人指了指左边方向,笑道:“我就是隔壁李家的!哎哟,这个好,这个好,这院子都空了一年了!平常冷清得很,只听得见猫儿叫!现在好了,可算有新邻居了!”
两人进堂屋说了两句话,没一会儿已经姐姐妹妹道了起来。
“大妹子,瞧你们收拾一天也没空做饭吧?这是我家做的糖果子,吃着垫吧垫吧,可别空着肚儿干活!”
说罢,名叫陈巧云的妇人将手里的篮子放到桌上,把里头一大盘各色各样的糖果子端出来,招呼人来吃。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哩,咱以后交往的时间还多着,可不得抓紧熟起来,快快,都尝尝吧!可别嫌弃我这手艺!”
这盘糖果子像是过油煎炸的,有裹了绵密豆沙馅的南瓜条子,还有挂白糖霜的白面油果子,也有滚上一层白芝麻的麻枣……都是费油费面费糖的好东西,在村里可舍不得拿出来招待客人。
崔兰芳不好意思接,嘴里只说:“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
陈巧云却热情得很,直接塞到崔兰芳手里,还说道:“哎哟,妹子好客气!咱果子巷的人可不讲这些!以后多走动啊!”
“这人生地不熟的,有事儿也找我啊!哦,对了,你要是出门买菜、买布,也喊我,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了,熟得很!”
“哎呀……妹子好模样,生的娃儿也是个顶个的俊啊!”
“这小郎君长得真是玉……那个词咋念来着?玉、哦!玉树临风!恁俊!定媳妇没?可惜了,我家里也没个闺女,不然还真想牵牵线呢!”
没想到两个差不多年纪的妇人话家常还能说到自己头上,秦容时立刻蹙起眉,看着妇人想要开口。
脸上挂笑的崔兰芳也正色起来,忙说道:“我家二郎还在读书呢,一门心思钻在书本里,还不急着这事儿。”
读书?!
陈巧云原先其实也是客套两句,这是街里巷里常有的话,不过这后生确实俊,谁瞧了都喜欢!
也不止他俊,那姑娘、哥儿都俊!一家子都养眼!
她惊奇问道:“呀?读书人哩?考了功名没?在哪儿读书呢?我儿子也是读书人,今年二十八岁,已经是秀才了,就在象山书院读书!先生们都夸他聪明嘞!”
前面两句是客气问问,后面几句可就用心多了,是认真在夸儿子了。
不过崔兰芳听到一个熟悉的词,象山书院。
这不就是二郎之前提过的书院,说吕先生要写引荐信,送他到象山书院读书?
自己儿子以后八成要去象山书院,对面陈嫂子家的儿子也是象山书院的学生,倒真投缘。
她不免也热忱了两分,跟着夸道:“那是不错,不错,年轻有为啊!”
她没提秦容时也考了秀才,还是榜首,只想着读书的事情还没完全定下,又刚到新地方还是低调些好。
见她没说,陈巧云还以为没考中。
这也不稀奇,这郎君瞧着不到二十岁,考不中也不稀奇,她儿子都是二十好几才考中秀才的!
陈巧云还安慰起来:“不要紧,能读就好。不过都说成家立业,这是先成家后立业,两手抓也不要紧嘞!”
说得也差不多了,她拉着小孙女准备走,走前还看了秦容时一眼,很热情地喊道:
“后生,以后有空到婶子家坐坐啊!可以和你孙大哥说说学问,他是秀才哩,你要是有啥不会的随便问他啊!”‘
……
她笑着来,最后也牵着小孙女笑着离开,留了一盘糖果子在屋里。
崔兰芳脸上有些尴尬,想着自己刚才或许该说自己儿子也是秀才,免得以后两个孩子真在象山书院撞上,这多尴尬啊!
不过那陈嫂子说的“成家立业”倒也有道理,她家二郎都十八了,确实能娶妻了。
她其实也不急,可刚才瞧着孙家的小孙女真是可爱,圆乎乎的小脸蛋儿,眼睛圆大,又黑又亮,乖得很。
她朝秦容时问:“二郎啊,你有喜欢的姑娘、哥儿不?和娘说说呗,你这岁数也是该娶媳妇了。”
本就皱着眉的秦容时把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下意识看一眼柳谷雨,见这人正坐在桌前吃陈巧云送来的糖果子,一边吃还一边给身旁的秦般般塞。
“试试这个,这个味道好!”
两人排排坐,吃果果,脸颊都鼓鼓囊囊的的,压根没听崔兰芳的话。
秦容时:“……”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对着崔兰芳道:“娘,我不急这事儿,眼下还是读书要紧。”
他是个有主意的,崔兰芳知道自己做不了他的主,也只是问,果然得到意料之中的答案。
崔兰芳倒也不失望,只想着以后有机会去隔壁抱抱别人家的孙女儿。
又过了几天,几张大床也送了过来,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已是焕然一新。
几人这才收拾着行囊回村,想着把村里的事情交代好就能搬家过来了。
第116章 府城市井16
回福水镇没再走水路, 但坐车也难受。
古代可不比现代,现代还可以卧铺躺一躺,再者也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几天坐车坐得屁股都平了。
回了村, 进了自家院子,柳谷雨立刻往檐下的竹摇椅上瘫,也不管荒了两个月有没有积灰尘。
家里的来财好些日子没见主人了,狗子乐傻了, 每个人都扑了一遍,把本就因颠簸而灰扑扑的衣裳扑得更脏了, 衣摆处好几个黑乎乎的爪子印。
走了两个月, 也不知道这傻狗吃了些啥, 瞧着还胖了一圈。
这时候已经快傍晚了,天边只剩一团红云还没散去。
对门林杏娘家听到动静,全家都出来看。
先是林杏娘看到几人,激动喊道:“哎呀!你们回来了?可算是回来了!这是刚到?”
崔兰芳刚回屋放好行李,出门就看到院子里已经站了好些人, 她连忙进堂屋搬了两条板凳出来, 随便拿扯了一条帕子擦了擦上头的灰尘。
又说:“刚到。我瞧着院子都干干净净的, 肯定是你帮着打扫过!”
林杏娘笑道:“嗐, 都是应该的。”
她又看向秦容时,乐得见牙不见眼, “我可听说了, 二郎考中了!还是什么……什么首来着?总之就是顶好的名次!哎呀, 这可是大喜事!二郎这孩子以后还有大出息,你可享福了!”
崔兰芳惊着问:“哎哟,你咋知道呢嘞?这消息都传回来了?”
林杏娘瞪她一眼, 又拍了崔兰芳的胳膊一巴掌,不高兴道:“这样的好事!你还想瞒着啊!”
“前些日子就有报喜官到村里来了!哎哟,那阵仗可不得了嘞,一队的人,都穿着红衣裳!又是敲锣又是打鼓,还有那吹唢呐的!全村的人都出来看,都知道是你家二郎考中了!”
按理来说只是秀才,不至于敲锣打鼓来报喜,可秦容时是案首,和寻常秀才还是不一样。
聊到自己身上,秦容时这个当事人多少觉着有些尴尬,正打算悄摸遛进灶房,借着烧水的名义躲一躲。
哪知道林杏娘把他喊住了,笑得眼睛都迷成一条缝,连连喊道:“哎呀,用不着,用不着!你家灶屋两个月没进人了,锅底灰都老厚了!收拾都要收拾好一会儿!可别麻烦!”
说完她又扭头看向已经拉着秦般般说悄悄话的罗麦儿,喊道:“麦儿,回咱屋给你婶子他们提壶热水来!先凑合喝着!”
听到这话,崔兰芳也像是想起了什么,摆着手说道:“等会儿先!我给你们带了些府城才有的特产,正好让麦儿捎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