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他刚才同李安元说李家大嫂做的咸菜味道好,可不是客气话,他是真觉得好!
柳谷雨从不小瞧古人的手艺,东市摆摊卖的笋蕨馄饨味道很好,临摊小夫夫做的豆腐脑也鲜嫩味佳,就是林杏娘做的锅盔也好吃得很。
柳谷雨只尝过李大嫂做的咸菜,滋味丰富,半点不比食摊上的咸菜差。
不过李家人听到后却愣了愣,从来没有想过能去镇上摆摊。
李母更是惊讶,震惊道:“摆、摆摊?”
李大嫂刚刚还不冷不热的,没想到话头突然说到自己身上了,惊得指着自己,大惊道:“我?”
柳谷雨点头,继续说:“是啊。镇上东市好多食摊,有的味道好,有的味道一般,嫂子你的手艺真不比他们差!就这个杂菜汤,闻起来就喷香,吃起来也不比肉差多少!有这个汤底,就是煮鞋底子也好吃啊!”
听到最后一句话,桌上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还以为柳谷雨是在开玩笑呢。
柳谷雨却继续认真说道:“我瞧着嫂子可以去镇上卖麻辣烫!用竹签穿了菜卖,一串不要穿多了,素菜一文钱两串,荤菜一文钱一串。就这个汤底味道就很好!”
“荤菜的话,可以煮肉丸子。鱼肉丸子、虾肉丸子、猪肉丸子都好!我看红梅村也有河,鱼肉比猪肉便宜,可以试试!还能做豆腐泡酿肉!豆皮、豆干都能煮!”
说完,柳谷雨又教他们怎么手搓鱼肉丸子,怎么做豆腐泡酿肉,还说了麻辣烫的汤底怎么熬。
不过李大嫂自己熬的汤底味道就很不赖了,两个加一起再改进一下,味道定然更好。
柳谷雨最后又说:“豆腐泡、兰花串干都费油,早先可以不做,等赚了钱再加进去。那个吸饱了汤汁后味道可是一绝,配麻辣烫最妙,绝对有人爱吃的。”
李大嫂会做饭,都不用柳谷雨上手演示,只听他说一遍做法就懂了个七七八八。
可她还是惊疑不定,有些怀疑自己,“这、这真的能行?”
柳谷雨也是建议,他是看李大嫂的手艺确实好,再加上李家清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过他也不可能强迫着人家摆摊做生意,这事儿只得他们家里人好好商量了。
他说道:“我也是这样说说,我就在东市摆摊,瞧其他摊子的味道真没比这好多少!”
话是如此说,但看李家人的神色,显然是听进去了。
尤其是李大嫂,她听李安元说起过这位“柳老板”,手艺好、有本事!她认为自己的手艺也不差,说不定真能摆摊赚到钱!要是赚到了,说不准也能送元宝去读书!
吃了饭,李安元带他们上山摘果子。
在山上逗留了一个多时辰,摘了满满两大筐才收拾回家。
临走前,李家又送了一罐梅子酒,说这个味道淡,孩子也能喝,让他们带回去尝尝味道。
柳谷雨也没同他们客气,笑着收下,和秦容时兄妹带上两筐胭脂梅上了车,驱车回村。
秋日叠翠流金,又是一日满载而归。
第98章 山家烟火98
柳谷雨的摊子上推出了梅子饮、桃李饮, 味道都好,姑娘们逛街都爱买一杯插上芦苇管,边喝边玩。
新品都卖得很好, 到了月末柳谷雨还到红梅村又买了两筐梅子, 后来又添了梅子果酱、梅子姜糖,次次售空。
时间过得很快,又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衰草连天, 红消绿减,山上的草木树叶也染上了枯黄色, 整座山都萧条了下来, 也安静了下来。
十一月, 柳谷雨在东市遇到了第一次来摆摊的李家兄嫂。
李安元的大哥叫李诚,大嫂名徐盈彩,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自他们上回听到柳谷雨的话,私下和家里人商量了许久,准备了足足两个月, 今天终于推着摊车到东市摆摊了。
“柳哥儿!”
穿粗布麻衣的妇人满脸笑盈盈, 端着一大碗麻辣烫到了柳谷雨的摊子前, 笑着招呼道:
“柳哥儿!还得多亏了你给我家出的好主意!我和我男人今天到东市摆摊, 给你们煮了一碗麻辣烫,尝尝吧!”
她说着就把一大碗麻辣烫放到柳谷雨的摊子前, 红汤油汪汪, 青嫩的笋子切成薄片, 冬瓜煮得软烂入味,香菌菌盖肥厚鲜美,还有鱼丸、肉丸浮在汤里, 黄灿灿圆鼓鼓的蛋饺挨挨挤挤好几个……红油浇上,酸萝卜渣入了味,闻着就让人口舌生津。
这一碗可实在了,只怕端出来卖要十来文才够!
柳谷雨道了谢,又顺着徐盈彩来的方向看了去,在好几个摊子外看到正生疏地招待客人的李诚。
一眼就能瞧见那摊车是新做的,木色还新着,后面还摆了两张桌凳,也是新的。
想来李家人也是犹豫很久,最后才咬咬牙拿出了摆摊的本钱。
“哎呀!柳老板,这是什么吃食?闻起来好香啊!”
排在前面的牛大为原本是来给闺女买水果糖,柳家食摊又出了新味道的软糖,其中山楂苹果味、薄荷味卖得最好,小姑娘早早吵着要吃了。
现在又看到这一碗让人食欲大增的红汤杂煮,新鲜又好奇。
都不用柳谷雨回答,徐盈彩先开了口。
她现在可不像那日在李家那样冷淡了,口才好得很,说话又好听。
“这是麻辣烫!客人待会儿要来尝尝吗?就在那边摊子上!食材都新鲜呢,您看着我们煮,绝对干净!素菜一文两串,荤菜一文一串,就这一大碗只要十三文!味道绝对好!”
柳谷雨也帮着说话:“李嫂子的手艺确实不错!我记得牛娘子爱吃辣,牛老板得了空一定要去试试!”
牛大为是熟客了,自然愿意给柳谷雨这个面子,况且这什么麻辣烫的味道闻起来确实好!
他说:“啊呀!我媳妇爱吃辣!我等会儿就回去喊她,今儿我们两口子就在外头吃,小丫头丢给她奶奶照看!”
说完他丢下买水果软糖的铜钱,揣上糖急急忙忙回去,似乎真赶着回去喊人了。
后面也有一个客人看得嘴馋,也笑嘿嘿说道:“这麻辣烫吃起来肯定暖和!正适合如今这天气!柳老板,给我来一筒梅子饮,我拿到那边摊子去吃!甜水配着麻辣烫,指定绝!”
徐盈彩没想到自己只是过来送趟东西,竟然还送来几个客人,高兴得直拍大腿。
可她扭头又看见自己男人正笨嘴拙舌地招待客人,一句话磕磕巴巴说着,急得他直挠脑袋,时不时就往她这边瞥。
“哎呀!这个笨蛋货!”
她低骂了一声,急急忙忙回去招待客人,忙活生意。
柳谷雨看得发笑,又看那头生意不错,也不由点头开心。
他对着一旁帮忙的秦般般说道:“般般,你先吃着,吃饱了再来替我。”
般般点头,麻溜地收了前头两个客人的铜钱,然后拿竹筒当碗,握着筷子挑了菜吃。
她一边吃一边说:“柳哥,好吃诶!比我们上回去吃的还要更好吃了!李家嫂嫂的手艺确实不错!”
味道好不好,直接体现在生意的好坏上。
李徐夫妇两人自十一月月中开始摆摊,前头几天客人很多,不过三五天就把做摊车、做桌凳,买碗筷、菜品、佐料的钱全赚回来了。
后面渐渐稳定了下来,但每天也有一百多文的进账,一个月能赚三两多。
这可大大提高了李家的生活质量,老大夫妇摆摊赚钱,老二读书,家里有公婆、小妹在,能帮着照顾最小的元宝,也有人操持家务,一家更是和美。
临近过年,徐盈彩还买布给全家裁了新衣。
要知道,李家人多,吃饭的嘴也多,往年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活,只有最小的元宝能穿新衣,就连家里最费钱的李安元也是一身旧衣裳缝缝补补又几年。
不仅买了布做新衣,还买了不少年货,糕饼肉蛋都不少,惹得红梅村不少人羡慕。
今天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还没过年就已经下了两场雪,镇上、村里所有人都裹上了厚重的棉衣。
临近年关,日日都是集,柳谷雨摆摊比往常更勤,从逢集摆摊变成了隔日摆摊。
摊子上的糖水、甜圆子做得少了,都是糕饼、果脯蜜饯、果酱、水果软糖,能卖给客人拿去做年货,过年拿来招待客人也行,走亲戚送礼也行,都拿得出手。
柳谷雨一直忙到廿七才收摊歇下,在家里躺了两天才缓过来。
秦容时也是这天放假的,据他所说要一直放到下个月十五,也就是过了元宵节才回书院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