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胡同里 第242节

  女同志确认无误之后:“你在这签个字,然后去二楼财务处找李姐,就说你是新来的。”
  财务?罗雁向来很听安排,带着这一堆东西跑到二楼。
  二楼的李姐跟她说:“你是本科毕业,见习期的工资标准是58块,没有补贴跟奖金,但咱们单位有食堂,不要钱,以后你每个月1号来我这领工资和饭票,这个月的票先给你,在这签个字,然后去四楼的后勤处找孙哥。”
  罗雁哼哧哼哧又往上爬,四楼的孙哥说:“笔跟本子这些办公用品都是上我这儿领,但是也省着点用啊,年底咱们有统计的。签字吧。”
  签完罗雁等着他让自己再去找谁,结果也不见他说话,一时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孙哥看她不动才反应过来:“完事了,你上人事处找小王。”
  对罗雁来说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人事处的王姐领着她到规划处的处长办公室,介绍说:“张处,您说人不够使,今年局里就这么一个大学生,王局立刻就想到您。”
  罗雁跟在后面接一句:“张处好。”
  张处是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剪了短短的头发,戴着黑框眼镜,一看就给人种大领导的感觉,但性格不是很严肃,笑着说:“我正盼着人来呢。”
  王姐:“那人我交给您了,您忙。”
  她走,小小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个人。
  罗雁有种面对老师的错觉,手不自主地想放在身后。
  一看就是小年轻,张处示意她坐,问:“咱们规划处是干嘛的你知道吗?”
  罗雁还是知道一点的:“负责市里的道路规划。”
  说起来就四个字,里面的内容可多了。
  城市今年要大搞建设,要想富不得先修路,规划处负责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修路,零零碎碎的特别多。
  张处也没指望她一个刚毕业的小孩能弄明白,说:“反正你慢慢学着,有不懂的就问。”说完这句她目光忽的在罗雁身上扫一下,仿佛在犹豫什么:“我带你出去跟大家认识认识。”
  规划处的人不多,打眼一扫就十几个。
  张处朗声道:“这是新分配来的罗雁,慧玲,你带带她。”
  被称作慧玲的女生站起来,露出诧异的神色,其他人多多少少也有些眼神交流。
  罗雁就是再不懂看眼色都知道必有内情,但还是礼貌道:“慧玲姐好。”
  吴慧玲也回一句“你好”,指指边上的位置:“你坐这儿。”
  罗雁拉开椅子坐下,略显得有些局促。
  吴慧玲跟她拉家常:“你刚毕业吗?多大年纪啦?”
  人家问一句,罗雁就答一句,却忽然有种自己是无头苍蝇的错觉,一整天下来好像很忙,又仿佛什么都没干。
  五点,她瞅着人家动了才下班回家。
  罗家小院里人挺多,家里人和周维方都在。
  罗雁一进门人人都看过来,连黄来顺都跑过来冲她摇尾巴。
  她道:“感觉还行,就是迷迷糊糊的。”
  女儿这样说,父母也就放心了,起身进厨房做饭。
  周维方觉得应该过去帮忙,但又想跟罗雁说两句话,一时左右为难。
  到底是二十几年的发小,罗鸿抻着脖子站起来:“我去擦擦车。”
  明显是给他俩留说话的地方,周维方也就不犹豫了,问:“累不累今天?”
  罗雁想想:“就是有点无聊。”
  周维方:“刚上班肯定是没活干的,过两天就有事了。”
  又问:“中午吃的食堂吗?饭菜怎么样?”
  罗雁:“我们饭票是管一荤一素的,还行。”
  周维方捏捏她的脸:“要是不爱吃,中午我都去接你,咱们外头吃。”
  下馆子当然比食堂好,但罗雁还是说:“过一阵吧,我看大家好像都吃食堂。”
  她是新来的,本来就更容易引起关注,自然不愿意搞特殊。
  周维方都听她的,知道她晚饭的时候会讲一遍今天的事情,也没多问,只说起装修的进度。
  如他所料,罗雁吃晚饭的时候说了很多话。
  她讲起自己怎么报到,说起在单位认识了哪些人,谈及中午食堂的菜色。
  在座的人都认真听,那些目光落在身上,叫罗雁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
  作者有话说:事业线我再捋捋,请不要带入现实,就是小说里才这样的,晚安。
  第170章
  吃过饭, 现在也算是有名分的周维方可以跟对象出去溜达溜达消消食,再把人光明正大地送回到门口——不能太晚,再晚澡堂就要关门了。
  罗雁洗完澡在院子里晾头发, 看着月亮说:“没有作业,心里真是空落落的。”
  她把上班理解为另一种上学,总觉得应该晚上也有点事情干。
  罗鸿坐在摇椅上看小说, 闻言翻个大大的白眼:“别没事找事啊。”
  罗雁用力推一下哥哥的椅子:“这才叫没事找事。”
  这丫头,罗鸿好言相劝:“不用加班是好事,你说你怎么不懂呢。”
  可他又很了解妹妹的性格, 说:“不然你还跟以前背背单词啥的,打发时间。”
  背单词?罗雁原来苦学英语是为在成绩上拔得头筹, 现在又不考试。
  她道:“我们上班都用中文。”
  罗鸿对付妹妹也很有一套:“你看, 你当时为啥没第一批考上口语班,不就是因为你用人朝前吗?单位哪天需要, 你不就抓瞎啦?”
  罗雁竟然哑口无言, 眨巴眨巴眼:“好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她在工作上可做的事情确实不多,因为这一阵单位里本就没有多少事,吴慧玲把自己手头上的活分给她一些诸如数据整理、核算之类的琐事。
  只是再怎么琐碎,工作时间内也都能完成, 甚至还有些富余。
  据罗雁观察,大家闲着的时候唠嗑的、纳鞋底的、看报纸的都有。
  她学生时代只在领导开大会, 老师开小会的时候走过神,深觉得这种行为十分的不好。
  可她又不傻,自知太过格格不入对自己没好处,选择用办公室里那些陈旧材料来打发时间——看一看,也有助于她了解工作。
  吴慧玲还以为她是刚来不好意思, 趁着吃午饭跟她说:“张处管得不严的,你不用太绷着。”
  罗雁刚要说什么,就看到张处站在吴慧玲背后,抿紧嘴不敢说话。
  吴慧玲若有所觉,回过头讪讪笑。
  张处没好气:“让你带新人,你倒是教点好的。”
  吴慧玲还振振有词:“我是让她学会劳逸结合。”
  张处只是看着严肃,其实为人十分的随和,无奈摇头:“等着,我下午去部里开会,活儿马上就来。”
  完啦完啦,吴慧玲仰天长叹:“又要出外勤了。”
  出外勤?罗雁好奇道:“什么意思呀?”
  吴慧玲跟她解释:“咱们处是给路做规划,那路不都长在外头嘛,但凡干点什么都得满大街的蹿。”
  又上下打量她这白白净净的模样,说:“半个月之后,连你都得黑成碳。”
  七月里的太阳,正是毒辣的时候。罗雁暗道不好,心想盼有活也不该来这么个硬茬。
  只是她着实无聊了大半个月,隐隐又生出一些期待,领任务的时候一脸的高兴。
  还真是小年轻,张处再强调一遍:“这次全市要加装一百个交通信号灯,作为明年大规模铺装的试点,大家对于这个前期调研要上心,每个人针对自己负责片区里的交通情况要有文字报告,并且………能听懂吗?”
  中间那些冗长的话,被罗雁总结为——得有一个领导认为合理的加装理由。
  她用力地点点头表示知道,散会后被张处留下单独讲话。
  张处道:“小罗,来了有半个月吧?感觉怎么样?”
  这个感觉具体指的是哪方面?罗雁只能一言以概之:“挺好的。”
  张处好像就是为问这一句,交代说:“你是第一次出外勤,跟慧玲好好学,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来问我。”
  罗雁再不通人情都知道领导跟班主任是不一样的角色,自己怎么好随便去麻烦,不过还是先答应下来,有些摸不着头脑回到工位上。
  吴慧玲问她:“张处跟你说什么啦?”
  罗雁实诚道:“让我跟你好好学。”
  就这?吴慧玲不太信,但也没有再追问,只说:“我们现在先去做外勤登记,不然来检查人不在,要扣工资和处分的。而且有登记,才有餐补。”
  还有餐补呢?罗雁记得财务处的人说见习期只有工资,问:“我也能领吗?”
  吴慧玲:“可以,就是等于把饭票给你换了钱,一餐的标准是两毛五。”
  够在小饭馆吃一碗肉丝面的。
  罗雁了然点点头,跟着她去楼上的办公室做登记,暗暗记下跟她说话的人是谁,尽量把自己这几天听说的名字和脸都对上号。
  她爸说了,在单位里连人都认不清是大忌。
  吴慧玲也给他们做介绍,说:“我们处新来的小罗,大学生呢。”
  对方:“怎么是你带新人,以前不都是王……”
  后半句抓紧咽回去,假装什么都没说。
  罗雁后知后觉自己来报到那天为什么大家一听让吴慧玲带她都这么奇怪,因为整个规划处就一个姓王的——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生得一副好皮囊,据说为人十分风流,在男女关系上新闻多多。
  罗雁大概猜出张处为何临时改变安排了,微微垂着头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吴慧玲也就不闲唠嗑,带着她回办公室,一边说:“明早我们直接在西单碰头,你自己带一张小凳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