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98节

  关于直流还是交流的选择,常浩南站在马后炮的角度上,当然知道正确答案应该是前者。
  而且,即便从他自己的需求出发,也肯定是选前者——
  交流技术可沿用陆用电力系统设备,工程研制只需解决设备装船适应性改进、全系统集成等问题,工程实现难度小,但对原动机调速性能要求高、系统功率密度提升受供电频率限制,导致体积及重量难以压缩,且交流发电机组并联条件苛刻,仅适用于对功率密度要求不高,且由同类型电源供电的对象。
  如果造船业都说你这东西体积太大,那肯定是真的大。
  美国人就是出于对自己技术研发能力的自信,选择了看似是捷径的交流技术。
  然后搞出一堆问题。
  当然,直流系统也有系统集成度高、非线性强、电磁特性紧耦合等技术难点。
  但这些部分集中在电力控制系统层面,恰好是华夏比较擅长的部分,解决起来至少没有交流系统那么困难。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都产生了把这套分析结论直接说出去的冲动。
  好在最后还是控制住了。
  没必要。
  一方面,哪怕常浩南如今已经名声在外,但别人海军工程体系也不可能因为他一个外人的一句话,就直接改变项目规划。
  另一方面,华夏在综合电力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基本没有遭遇过特别灾难性的挫折,又有马伟铭这种巨佬坐镇。
  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正常走完整个研发流程,反而是厚积薄发的必要条件。
  所以话到嘴边,他还是改成了一个问题:
  “那常山的意思是,需要我们火炬集团,把那套故障融合诊断系统完善之后,装到验证船上面?”
  “没错。”
  常山点点头:
  “综合电力系统虽然好,但一切技术都有两面性。”
  “全舰能源集中管理集中分配,也就意味着系统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那受影响的就不只是船电系统,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导致全舰瘫痪!”
  “所以,除了在硬件上尽可能减少故障率,并且设置足够的系统冗余,保证出故障之后仍有备份以外,我们还希望能在发生故障之前,就对全船的故障风险有所预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当中。”
  从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有大佬的牵头的项目,确实不一样。
  问题梳理清晰,解决思路明确,而且还有多种备份。
  把项目风险降到了最低。
  也难怪前世的华夏能在舰船电气系统这方面后来居上。
  “故障融合诊断,首先需要对全船电气设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看到具体方案之前,我没办法保证什么。”
  常浩南没有大包大揽,而是非常谨慎地回答道:
  “所以……在你们选定具体方案之后,我希望能派出一个技术团队,或者至少是技术代表,加入到你们的项目当中去,全程跟踪这艘技术验证船的研发工作,而不是只是作为一个提供子系统的乙方。”
  这就相当于常浩南提出的交换条件了。
  常山也是秒懂,指了指自己:
  “就像我在qc300项目组里面这样?”
  “差不多吧。”
  常浩南回答道:
  “我不强求占一个副总工程师的位置……不过我派过去的人,必须得加入到你们的项目决策层。”
  常山听罢,犹豫了一瞬间:
  “您的要求确实很合理,但我并非项目负责人,所以没办法代表整个团队答应下来。”
  “不过我会把情况报告给马院士,这件事就是他亲自委托我找您谈的,所以应该不会拒绝……”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就基本相当于同意了。
  只是后面还要走一些行政流程而已。
  “这下子,咱们可算是字面意义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常浩南半开玩笑地打趣道。
  听到这个说法的常山一愣,然后也跟着笑了出来——
  703所现在已经参与到了航空动力集团主导的qc300项目当中。
  而火炬集团后面也会派人加入船舶重工主持的综合电力系统研发工作。
  海空联动了属于是。
  一番笑谈过后,常浩南接着站起身,朝对方伸出手:
  “那就……提前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第1009章 空警2000平台的三维重建
  在常浩南本人忙于qc300立项的这一个月时间当中,火炬集团也在同时处理着数值算法与计算科学大会所带来的余波。
  首先,自然是正式发行三个不同版本的torch multiphysics 2.0软件——
  除了之前就有的专业版和专业提升版以外,在不少用户的强烈要求下,火炬集团也提前启动了曙光版软件的“预售”。
  也就是跟曙光3000t捆绑销售的那个版本。
  实际上,当常浩南在大会开幕式上宣布曙光版的时候,他压根没觉得会有太多人真的下手购买。
  毕竟曙光3000t尽管在超算中属于体量精简,但仍然是个10组机柜、5吨体重的庞然大物。
  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的用户,以及国外用户来说,想要采购这么一套东西,其实并不方便。
  此外,作为华夏第一种真正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超算,其对于元器件的性能要求相当苛刻,同时曙光集团作为当前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带头大哥,又需要尽量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率。
  而性能高,意味着生产难度大。
  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半导体行业来说,即便用着和别人一样的进口设备和原材料,良品率也仍然不太乐观。
  导致国产化率提高之后,成本非但没降下来,反而还提高上去了。
  当然,这個问题还在其次。
  毕竟火炬集团的产品从来也不是以性价比作为主打,核心用户群也不太在乎价格问题。
  关键是交付周期。
  曙光1000时代,京航大学无意当中掀起了一轮高校购买超算和服务器的热潮。
  不过当时,主流还是以进口外国产品为主,曙光集团只是喝到了些汤。
  即便如此,仍然帮助连年巨亏之下的曙光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避免被卖身于梦想集团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打通了产品研发-市场投放-获得营收-继续投入产品研发的完整回路。
  而到了曙光2000时代,由于青藏铁路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这一热潮又被诸多垄断行业的央企所继承。
  曙光集团也在这一过程当中,积累到了相当的用户量。
  结果就是曙光3000系列超算在项目通过验收之前,就已经有包括火炬集团和航空动力集团在内的超过三十个用户,给出了超过50台的订单。
  到现在都还没交付完。
  所以现在订购的曙光2000t,交货时间最早也要排到年末。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这个周期就显得有些太长了。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常浩南一开始只是打算先发布pro和pro plus两个版本。
  至于曙光版,则等到年末可以交货的时候再说。
  然而,情况却远远出乎他的预料。
  实际上,随着近些年华夏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愈发密切,就连过去只对国内部分单位的pro plus版本,也已经逐步开放权限给规格足够的国外合作方,比如kompas、图波列夫、斯奈克玛和达索使用了。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无法获取pro plus权限,或者被其逆天价格劝退的用户表现出了对曙光版的极高兴趣——
  尽管曙光版是捆绑销售,但曙光3000t本身就是一台性能位居世界前百行列的超算,而软件则相当于赠送,因此算下来完全不亏。
  甚至比单买一台曙光3000还划算点。
  在为期两天的算法与计算科学大会结束之前,前来询问这一版本,并明确表达出有订购意向的用户就接近了三位数……
  最后,受不住过度热情的常浩南只好提前开放预订通道,并承诺从年底开始按照预定顺序交付产品。
  跟重生前那帮发布会卖车的同行相比,只差一个“五万订金抵十万预付款”的政策了。
  不过常浩南这边面临的情况是订单太多担心爆单交付不完,所以倒也没有这方面的动力。
  总之,当大会开完,常浩南在4月初某一天看到曙光集团李院士的时候,他丝毫不怀疑,如果不是俩人的岁数实在相差太远,后者能当场给他表演一个“杰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
  而在发行新版软件的之外,另一件事情,就是火炬集团和达索系统,以及kompas三方共同成立的数值计算-图形建模联盟了。
  在过去,torch multiphysics也支持从各种主流格式的建模软件中直接导入模型。
  不过,经历过21世纪初那个软件产业蛮荒期的人都知道。
  兼容,不意味着好用。
  尤其是在火炬集团多次升级过他们的网格生成技术之后,一些老的3d模型陆续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以至于在自动化生成网格之前,还需要专门调整模型构建节点。
  但是。
  在这一软件联盟形成之后,三家公司将完全向对方开放接口,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兼容。
  实际上,这一点在新版本的torch multiphysics上面,已经实现了。
  对于用户来说,尽管软件本身的性能并未有任何变化。
  但却给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带来了成倍的提升。
  而第一个受益于这个软件联盟的项目,正是常浩南心心念念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