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58节

  二来……
  办这次竞赛的核心目的压根也不是让参赛学校分出个三六九等,而是挖好坑给comsol跳——
  哪怕外国队伍全都选择用torch multiphysics软件参赛,常浩南自己也会专门安排几个不太起眼的国内学校去使用对家的竞品。
  再结合经过专门设计的刁钻题目……
  总之,等决赛结果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会注意到comsol multiphysics在cfd计算当中的严重漏洞。
  至于谁是冠军……
  大概率已经没什么人关注了。
  ……
  “那……还有另一件事。”
  在把常浩南的指示记下来之后,宋景明又从公文包里摸出一个文件夹,放到常浩南面前:
  “这是本次大会的特邀嘉宾名单,您还有没有需要增删的部分?”
  特邀嘉宾,顾名思义。
  相比于自己提交申请,获得审批通过之后的普通参会者,这份名单上的人是由火炬集团主动邀请来参会的。
  当然,待遇方面也肯定有所不同。
  至少不可能让这些人跟其他参会者一样自费解决食宿。
  常浩南打开文件夹,发现里面是一份正反面总共三页的名单。
  除了名字和工作单位以外,还有主要学术成果、联系方式、本人的参会意愿,以及大头照。
  已经确认能来的大概有十二三个。
  基本就是数值计算领域仍然活跃在学术一线的全部大佬了——
  这个领域过于贴近工程学,大多数情况都更依赖经验而非理论,因此并不像数学或物理之类的学科那样,容易诞生出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
  除了像安东尼·詹姆森,当然还有常浩南本人等少数异类以外,很少有人能靠一己之力做出什么推动整个研究领域发展的巨大成果出来。
  因此,即便是常浩南,也基本想不出还有什么漏掉的人选了。
  他合上文件夹,准备结束这段对话:
  “这样就……”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名字。
  哈罗德·黄。
  就是那位曾经给第一期jcas期刊投稿的教授。
  对方当时通过一个叫做“高阶通量重构(fr)”的方法,统一了近些年来先后出现的几种紧致高精度格式。
  这一成果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太大风浪,后来的引用数量也只能算中规中矩,但常浩南倒是很看好其发展前景。
  只是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其应用范围。
  原本,他的计划是在torch multiphysics的2.0版本更新完成后,再往这个方向投入一些资源。
  但在那次之后,常浩南似乎就没再看到过以对方名义发表的论文了。
  “老宋啊。”
  他重新打开文件夹,同时抽出一支笔,在名单列表的最后写上了“ynh”,然后交给对方:
  “俄亥俄州立大学有一位叫哈罗德·黄的教授,我过一会把他的邮箱和课题组网址发给你,你联系一下,看他有没有参会的意愿,如果有的话,也一起列为特邀嘉宾。”
  “哈罗德·黄……”
  宋景明接过文件夹:
  “是华裔?”
  “看着不像。”
  常浩南摇摇头:
  “应该只是姓氏的音译凑巧了而已。”
  “之前我查资料的时候,好像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
  宋景明微微皱眉,担心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出了什么疏漏。
  “没听过就对了。”
  常浩南整个人靠到椅背上,转过身去看着窗外的雪景:
  “这个人在学术界不是很出名,要不是他碰巧投稿了一篇论文,我也不会知道这个名字。”
  “但这种人,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确定不是自己的问题之后,宋景明稍稍松了口气:
  “那,会议公报上的特邀理由……”
  “就写我邀请的。”
  常浩南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第973章 要一起过年么?
  作为火炬集团的总经理,常浩南不仅是这次大会和竞赛的金主,其本人的知名度在数值计算,乃至整个数学领域也算是顶尖水平。
  因此,他做主说要特别邀请一个人,确实可以直接当成理由来用。
  而且,会议公报这东西。是所有议程全部结束之后才会发出来作为总结。
  以哈罗德·黄教授的水平来说,即便他只是把去年那篇发表在jcas上的论文重新整理一遍进行报告,也足够在会议上引发足够大的反响了。
  再说,对方这将近一年功夫虽然不声不响,但也不可能真的完全原地踏步。
  就连常浩南,都有点期待对方这段时间会不会有什么还没来得及发表的新成果。
  据他所知,这位黄教授的研究方向在美国那边似乎并不是很受待见。
  这次见面,还可以顺便联络一下感情。
  等后面条件成熟了,再考虑挖过来。
  这年头,外国人顶着不知道哪来的名头到华夏招摇撞骗的很多,但是有真才实学的太少。
  火炬集团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树一个典型。
  另一边,宋景明也飞速把常浩南的要求记在了本子上,然后把手中的东西一股脑塞回公文包:
  “那常总,我这边今天就没事了,就是您别忘了出题的事情,多一轮初赛的话,应该需要额外再增加一轮题库……”
  “出题的事情不必担心。”
  常浩南回答道:
  “决赛的题目我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至于初赛……我觉得可以让这次大会的特邀嘉宾,当然也包括我本人,每人出一题,到时候再从里面随机抽取。”
  “这样也好……”
  宋景明作为包括比赛在内整场大会的主要负责人,自然知道常浩南要在决赛给comsol挖坑这件事。
  但他不懂技术,并不清楚常浩南具体怎么操作,因此在涉及到题目的问题上只能一令一动。
  ……
  在处理完航空动力集团这边的事情之后,常浩南还是得偿所愿,提前摸鱼溜了。
  只是在路上,他又让朱雅丹顺路拐去了一趟火炬实验室——
  其实本来是没这个安排的,但是刚才宋景明临走的时候,突然跟常浩南提起了竞赛测试题的事情。
  而后者出完题之后,就顺手把软盘放在了实验室里。
  思来想去,他还是准备顺手去拿一趟。
  毕竟按照时间表,等年假结束,也就该进入初赛的准备阶段了。
  所以出题这事,还真就得在假期这几天给办了。
  好在对于如今身经百战的常浩南来说,倒也费不了什么功夫。
  决赛出题麻烦,是因为要专门设计题目相关的学科领域,甚至是部分具体数值,让计算过程涉及到高计算权重问题,才能触发有限体积法的bug。
  初赛又不用考虑这些。
  直接从刘洪波那边薅两個比较简单的项目,再把问题稍微抽象一下就行了。
  大约一小时后,两辆车一前一后驶入火炬实验室的大门。
  这会已经是2002年初,实验室在五环外的新址已经完全竣工并投入使用。
  由于实验室的测试中心属于国家级的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因此除了常浩南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之外,还有不少来自科技部、京城市科委以及华夏科学院等其它单位的技术人员在此工作。
  因此,即便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京航大学方面早就已经放了寒假,但实验室大院里面还是有不少人来来往往。
  “常教授,过年好……”
  “常总,新年快乐!”
  “常老师……”
  从下了车开始,常浩南几乎从遇到的每一个人那里收到了新年祝福。
  尽管他几乎认不出其中任何一个人,但别人如此热情,他最少也得点头示意一下。
  就这样一路走进主楼,他甚至感觉身上有点冒汗。
  火炬实验室实行不同区域分别准入的制度,其中主楼地上部分的权限最高,几乎只有他课题组的人,以及火炬集团和科学院的少数人才能直接进入。
  其他人都要提前申请才行。
  因此,跟外面的情况不同,这里倒是显得冷冷清清的。
  “我都捂得这么严实了,怎么还是人人都能认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