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11节

  当然,这功夫财大气粗的美军倒也不在乎这点经费就是了。
  此时距离冷战结束尚且不到10年,像安124和c5这种东西方的当家巨型运输机还很少与公众直接见面。
  加上资讯传播也还不够发达,哪怕在照片上见过的人也不多。
  绝对是能拉高媒体关注率的顶流。
  尤其是前些天,这两种体型和用途都相近的型号只是轮流在这里降落,却并未出现过针尖对麦芒的正面遭遇。
  这让很多想拍到二者同框照片的媒体都在开幕当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结果美俄双方都表示,之前只是按照正常计划安排了货运航线,并无这两个型号的参展计划。
  消息一出,法国人总算松了口气。
  他们可是对这次航展寄予了厚望。
  由于海湾战争中法国人的背刺行为(伊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进口自法国,但在战争中完全没能发挥作用),法国武器装备的口碑在全世界,尤其是中东国家内部出现断崖式下跌。
  再加上苏联解体之后,独联体国家以不讲道理的低价搞无差别倾销,导致最近几年法国的军售情况都不是很乐观。
  口碑的恢复需要时间,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在传统市场以外打开局面。
  东南亚和南亚虽然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但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归比拉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强一些……
  “早知如此,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包机运输……”
  法国代表团的领队,同时也是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副主席纪尧姆·勒梅尔看着周围面露遗憾的各路记者,总算是松了口气。
  最早过来的那几個架次安124,其实多数是在给法国企业运东西。
  像客机之类的还好,但战斗机或者直升机想要从法国本土自行飞到新加坡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更何况其中的阵风还是一架原型机。
  所以为了省事,他们就干脆找来了运费打骨折的伏尔加-第聂伯航空公司。
  结果后者很快发现这是给自己打广告的绝佳机会,因此又送了不少俄国人自己的参展装备过来。
  再往后,局面就有些失控了。
  好在开幕式的风头还是没有被抢。
  新加坡航展包括开幕当天在内,的前四天是专业日,只对贸易与会者开放。
  如果这几天的关注度都被拉到美俄那两边,后面的公众开放日根本没多大意义。
  谁家正经老百姓掏钱买战斗机啊?
  ……
  随着开幕式的礼炮声响起,新加坡空军a4s攻击机与法国空军幻影2000战斗机开始联合飞行表演,总算是把媒体和各国代表团成员的注意力拉回了航展本身。
  确认一切已经回归正轨的勒梅尔活动了一下身体,开始在超过七万平方米的展区里面闲逛起来。
  侦察一下竞争对手们的同时,也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可能达成的交易。
  根据他的经验,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买装备,随意性很强。
  如果派过来的代表团级别和权限够高,很可能因为一时兴起就掏钱。
  虽然一般拿不出什么大单,但蚂蚱再小也是肉。
  零售和批发都是做生意,不寒碜。
  或许是因为展区面积和参展位置距离本土较远的原因,他们最大的两个对手美国和俄罗斯都没有带来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装备。
  此前被视作巨大威胁的多功能战斗机苏30并未露面,只来了几架勇士表演队的苏27,也是表演之后马上就会离场。
  作为一次“航空展”,俄方参展的武器装备却非常恶趣味地以防空导弹系统为主,最新的s300pmu2就摆在幻影2000展位的对面。
  虽然好像有那么点砸场子的意思,但总归跟法国方面不构成直接竞争。
  美国人则还是那老几样,f18f虽然是首次公开亮相,但毕竟是一架舰载机。
  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以外,几乎不会有谁购买一种舰载机放在陆地上使用……
  绕了大半圈之后,勒梅尔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双手插兜,仿佛没有对手。
  享受着无敌是多么寂寞的他缓步走向面前的最后一块区域——
  华夏展区。
  此时,勒梅尔的心态已经非常放松了。
  通过背后运作把华夏安排成为三大主要展团之一,正是他本人提出的意见。
  主要是为了可以挤压英俄等另外几个主要对手的参展规模。
  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个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
  尽管华夏在这两年已经展现出了一些高速发展的潜力,但起点终究太低,哪怕给他们1.5万平方米的展区,也只能展示一些没什么竞争力的东西。
  “第三代战斗机fc10的座舱模型……”
  “给空客a320制造的舱门……”
  “给空客a320制造的水平尾翼……”
  勒梅尔一路走马观花,为自己驱虎吞狼的智慧暗中点了点头。
  虽说这里是华夏展区,但不少参展商都是以供应商身份参展,而其中最主要的供应对象就是空中客车公司。
  不夸张地说,刚一进场的几十米距离,甚至都能被当做是法国展区的延伸。
  又逛了一小段距离之后,一架双发螺旋桨支线客机让勒梅尔的脸色稍微变了变。
  新舟60客机。
  已经被证明是atr42/72飞机的有力竞争者。
  并且由于华夏已经和欧盟美国都签署了支线飞机的适航互认,甚至也没办法从手续上设置障碍。
  “螺旋桨支线飞机的市场不大,再说atr这次也没来,还好还好……”
  勒梅尔这样安慰自己。
  旁边那架被称为c808的百座级支线客机他没有去细看。
  内行人基本都知道,这其实是一架图波列夫飞机换了个涂装。
  何况整个欧洲(甚至包括英国)都没有这一级别大型支线飞机的制造商。
  这应该是巴西或者加拿大人去担心的问题。
  继续往前,勒梅尔的心情再次好了起来。
  “fbc1,跟狂风差不多的战斗轰炸机,功能太单一,在军售领域没什么威胁……”
  “f7mg……是华夏f7,也就是苏制米格21的改进型……太落后,没什么威胁……”
  “f7f……又是米格21的……改进型?”
  他抬头看了看面前那架下颌进气道的战斗机,觉得这个世界有点疯狂。
  当然,对幻影2000也构不成威胁。
  更别提阵风了。
  “ftc2000……”
  勒梅尔皱着眉头,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面前的展板,以及展板后面的飞机。
  又回忆了一下自己印象里面的米格21。
  他此时很想抓来一个华夏同行,大刑伺候逼问一番——
  “你们这也能叫米格21的改进型?”
  第521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创(春节继续加更,求一波月票~)
  抓同行过来逼供当然只能是想想。
  不过勒梅尔还是绕着那架被叫做ftc2000的飞机溜达了整整三圈。
  最后总算从机尾部分发动机的安装方式,以及主起落架设置在机翼下方的结构中勉强看出了一点米格21的影子。
  不过么……
  要说这个东西是米格21改,勒梅尔实在没办法说服自己。
  你看看这圆润的机头、看看这跟隔壁那f18有一拼的大尺寸边条、看看这座舱里的两块大屏、看看这两侧进气道……
  “等等……进气道?”
  重新绕到飞机前面的勒梅尔停住了脚步。
  刚刚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寻找这架飞机和米格21之间的相似点上,所以没太注意其它地方的细节。
  现在带着纵观整体的眼光,很快发现了一些亮点。
  由于围栏的存在,观展者没办法过于接近展品。
  但哪怕隔着一段距离,也不难看出这架飞机的进气道有些特殊。
  相比于同样采用两侧进气构型的幻影3、幻影2000或者米格23等常见型号,这个进气道和机身之间并没有常见的调节锥或者调节板。
  换句话说,它是固定的。
  战斗机不比基本只需要进行简单亚音速因为需要应对多种多样的飞行工况,所以大平飞的客机,外部空气在进入发动机之前,需要经过预压缩才能满足飞机性能的需求。
  而不同的飞行工况所对应的最佳预压缩方式是不同的。
  所以绝大多数战斗机都会让进气道可调。
  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复杂的机械结构和更多死重。
  “我记得这应该是叫dsi进气道……”
  勒梅尔作为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副主席,对于一些本领域内的前沿概念还是心里有数,很快从脑海里找出了这个有些生涩的名词。
  “竟然已经有量产机使用这种进气道了?”
  “还是一种米格21改进型的低档外销飞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