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贾仁听了宋凛生的话本欲再劝,见穆同也连声附和,便也就不再推辞,他复又向宋凛生见礼,之后便转身立于正厅上首,开口道:
正所谓生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维徽宁二十六年三月初三,来聚于此,是为禊祓、水席、祭神三样
文玉听得贾大人的开场,生出些许疑惑,她倾身附到宋凛生耳边,问道:宋大人说来聚于此,这个吃席的人是如何确定的?
文玉转头环视一圈,这正厅虽则宽大广阔,但绝不至于能容下整个江阳府的人。
宋凛生却也不知道作何解释,他只记得少时每逢重三,江阳酒家便会提前些时日同各府下帖子,受邀的人家则赴宴。
未有拜帖的人家便可参加其余诗馆、书院的水席,抑或是只凭自己的喜好,邀上三五好友在家中开席也并无不可。
现下已过了许多年,他久不在江阳,如今的形制,倒也不甚清楚。
他一时噎住,虽不十分情愿,但仍打算请教这位到任一年有余的穆大人。
未等到他开口,一侧的穆同早已徐徐解释道:现如今各大酒家饭馆、茶坊诗社皆可开办水席,只需提前将邀约的木牌挂出来,城中百姓凭自家的喜好,去往对应的店家门口领用便是。
并不由店家单独邀请,而是先到先得,各凭本事了!
一言道罢,穆同为文玉和宋凛生二人斟起了茶水。
文玉点点头,脑筋一转便又问道:可我和宋凛生并未领到什么木牌呀!文玉转头,用眼神询问宋凛生。
不消说宋大人现今是江阳知府,文娘子又是大人的贵客,便是有我三分薄面,也没谁敢将你们拦下!
毕竟大人和娘子可是我亲自请来的!
穆同朗声回应,同文玉说着玩笑话。
文玉叫他一副严肃认真却俏皮趣味的话逗得笑意连连,连带着肩头也耸动起来。
此话落入宋凛生的耳朵里,却很是有些深意。他不禁想起那日洗砚送完阿沅弟弟后回府带回的小鱼灯,那时洗砚分明说是穆大人特意交代带回来给文玉娘子赏玩的
今日穆经历的言谈举止,又是送钗又是引路。嘴上说他是江阳知府,可他待文玉娘子分明比对他这个领头上司还要殷勤几分
宋凛生眼睫微垂,掩住眸中神色
众位乡里乡亲、街坊四邻,今日除垢祈福、祭神迎春,官民同乐!
各位不必拘束,大可尽兴!
随着贾大人话音落下,那布菜的小厮忙得也差不多了,四座皆举杯相贺、满堂喝彩。
各式各样的菜色流水似的摆上桌案,小厮将那特制的碗盏轻轻摆入中央的流水之中,稍一使力,碗盏便随水而动,轻晃着往下游慢悠悠地传去。
文玉安坐于这方桌案的中部,是以菜色刚上的时候离她有段距离,文玉只能伏在案上,倾身望着那碗盏,期盼能快些转到自己面前。
这江阳水席讲究八冷八热四扫尾宋凛生数着那碗盏数量,见菜色差不多也齐全了,便开口预备向文玉一一讲过。
对呀!正是八冷八热四扫尾。宋大人好眼力。穆同接话道,我头一回操办水席,还是贾大人同我讲了好些时候,手把手教我选的菜色!
宋凛生闻言顿住,待穆同一番话讲完,才预备开口。
哪知这穆经历是个热心肠的,语毕又讲起菜色来。
这八冷八热四扫尾,讲的便是八个冷盘、八样热菜、四种汤水。
文玉扭头去看穆大人,听得津津有味,止不住地一面听一面点头。
宋凛生一口气就这么吊在嗓子眼儿,不上不下,哽得难受。他端起面前的茶盏打算压一压,方才送到唇边,又想起这是穆经历斟的茶水。他不知是跟谁置气,竟直直将那茶盏搁在案上,顿了片刻,又抬手将其推出好远。
可穆经历的声音还是不断地从一旁传来,叫他躲也躲不开。
这八冷八热涵盖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其中最有江阳特色是是腌渍鲜鳜鱼、沃田鸡、芙蓉蟹、河虾豆腐羹
穆大人的话匣子一打开便很难合上,文玉偏头听着,她初见穆大人时,只觉得他身姿挺拔、笔直如树,却不想还是个话篓子。
但文玉听得很是沉醉,就等那美食传到自己面前,是以也不觉得烦闷。
还有各色鱼生穆同接着说。
鱼生?文玉一听见鱼生便支起身子,旁的菜色她还未尝过,不知其滋味,但这鱼生嘛,已在宋凛生府上用过了,倒是晓得的。
文玉伸长了脖子,打算看看鱼生传到哪儿了。
要说这曲水流觞,确实风雅,但是分坐溪流两岸饮酒之时,本就乐得有那个闲情逸致,倒还适用。引申到这水席之上嘛,文玉心道,那人岂不是都饿死啦?不好不好,虽则风雅,却不实用。
文玉一心专注地看那盛菜的碗盏,却突然听得叮地一声,拉回了她的视线。
文玉低头,自己面前的食盘中正躺着一片莹白剔透的鱼生,入目的还有宋凛生那未来得及退回去的手和竹箸。
原来是他为文玉布菜,却不知为何发出声响。前些时日文玉同宋凛生用饭的时候,他取箸用碗,可是轻柔仔细,绝不出声的。
文玉心中有些疑惑,但他教养学识都是一等一的,怎可能有失态之举。文玉只当是他用不惯外边的竹箸,并未多想。
她低头嗅了嗅这鱼生的鲜甜香气,那丝丝甘味便钻入心脾,游遍六腑,文玉满意地点点头,侧过头向宋凛生道谢:多谢小宋大人啦!
宋凛生收回手,将竹箸搁下。他眼波转动,瞥了穆经历一眼。
菜色再好,也要尝过了才是。便是说得再如何活色生香,也不如吃进嘴里。
穆经历觉得呢?宋凛生话才出口,便后悔万分。
他在做什么?
他初见穆同,只觉得此人颇为机灵、行事又妥帖周到,想来共事之时少不了相互请教。怎么今日却在这里,同人家争锋相对
穆同一愣,似乎没想到宋知府会有此一问,但他很快回过神来,回道:宋大人所言极是。
这道菜正是穆同接着说道。
腌渍鲜鳜鱼。宋凛生接过话头,并未叫穆经历继续说下去,所谓三鳜四鲥、八鲃九鲫。指的便是吃鱼的好时候。
宋凛生心下没来由地生出几分愉色,不就是抢先几句话的事,谁人不会?
如今阳春三月,鳜鱼正肥,确实适合做这道腌渍鲜鳜鱼
穆同闻言,只当是宋凛生对自己办差挑菜的称赞,便合手一礼,笑着答道:多谢宋大人夸赞。
宋凛生一反常态,并未接话。他提起竹箸,又为文玉添了些鱼生和葱子在食盘中,只微侧身低下头去,低声嘱咐道:鳜鱼虽性温、腌渍却寒凉,也不可多食。
再者说,鳜鱼肉质紧密、油脂颇丰,其实清蒸最佳,腌渍次之。宋凛生见文玉细细品味,无限回味的样子,接着说道:
改日回家我叫厨子做清蒸鳜鱼给你。
文玉两腮还塞满了鳜鱼生,葱子的香味在口中迸发,四散在唇齿之间,叫她很是满足。
一听改日还有清蒸的吃法,文玉更是欢喜,对着宋凛生频频点头。她动作间仍不忘咀嚼,许是觉得不甚雅观,忙不迭地用双手捂住口周。
宋凛生从怀中掏出一方锦帕,递给文玉,并安慰道:无妨,你只管吃得舒心便是,何必拘礼?
她二人一来一往,互动地好生热闹。
只留下文玉身侧的穆同,他一颗心犹如风中沙石,四处飞走。他左思右想也不明白,一向温和有礼的宋大人怎会如此将他晾在一旁,难道是嫌他菜色挑的不好?
可他分明同贾大人商榷多次,才定了这道腌渍鳜鱼,听贾大人说,往年一直也兴这个吃法,乡里乡亲的无不夸赞呀!
穆同将信将疑,正巧那道鳜鱼也传到了穆同面前,他提箸捻了一片鱼生,裹上葱子送入口中,细细咀嚼着。脑中的疑问一直盘桓不去:
难不成真是清蒸最佳,腌渍次之?
第32章
穆同将那鳜鱼生含在口中反复咀嚼品味,入口鲜香清冽、薄如蝉翼,也没尝出个所以然来。心下不禁抱了三分怀疑之色,看来他哪天也该回家试试清蒸鳜鱼的吃法。
穆同侧过头,见宋大人正与文娘子叙话,一面为文娘子布菜,一面讲那菜色的讲究之处。他眼角眉梢俱是温润的笑意,与方才判若两人,一时间他与文娘子吃得好生热闹。
丝毫不见对那菜色有何不满之色。穆同垂眸,眼波流转间便明白了个大概,他一时失笑,并未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