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母女俩在沟边说了会儿话,等方东明和周怀安挑着粪桶回来,两人才骑着自行车走了。
  方东明担心的看着她,“大娘同意了没?”
  周玉梅笑道:“同意了,我们领了证,后天回来跟家里人吃一顿饭。”
  方东明松了一口气,“我担心死了,以为她不同意,刚才在油菜田,你爷爷、老汉儿,还有大哥把我审问了一通,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出。”
  周玉梅睨了他一眼,“你也会害怕啊,我看你追那些三只手的时候,不是挺厉害的么?”
  方东明憨笑,“我也不晓得为啥,看到你哥他们就心慌。”
  周母站在沟边,看着两人走远了,才乐呵呵的朝油菜田走。
  栽油菜的婆子见她过来,一脸八卦的问:“桂兰,刚才那小伙子好像是方田的吧?是周玉梅的男朋友啊?”
  旁边田里的妇人接过去说道:“陈大娘,玉梅模样好,找个人家好点的完全没问题,咋找一个脸上有疤的?”
  “东明脸上的疤又不是天生的,是当兵的时候,打坏人留下的。”周母顿了一下,“男人靠本事吃饭,只要人好就成。”
  妇人笑道:“陈大娘,还是你家老幺媳妇有福气,老幺长得好看又有本事。”
  周母听她夸自己儿子,笑得眼角的细纹像花儿一样,“我家春燕刚嫁给老幺的时候,可没人这么说,都担心跟他没好日子过。”
  “还是春燕会调教,你家老幺现在哪个不称赞!”
  “春燕那孩子脾气好,不像我,气急了就骂人。”
  几个妇人玩笑了几句,周母乐呵呵的去了油菜田,跟杨春燕妯娌几个商量,后天买啥菜招待新女婿?
  赵慧芳笑道:“家里鸡鸭鱼都有,就缺新鲜猪肉,我看大伙儿都喜欢吃红烧牛肉和卤牛肉,到那天就买这两样回来就成。”
  杨春燕:“买点排骨回来蒸粉蒸排骨,泡点酒米蒸点甜烧白,孩子们喜欢吃。”
  “我都喜欢,你们做啥我吃啥!”李秋月笑嘻嘻的说道。
  婆媳几个商量好,把最后一块田的油菜栽完,又去帮着浇水。
  老爷子在那帮忙,小九儿和小龙趴在田坎边,滚得满身泥巴,不晓得从哪儿掏了一堆土狗子排在田坎上。
  李秋月拍掉小龙手里的土狗,笑道:“春燕,这些土狗子拿回去晒干有一两了吧?”
  “应该有!”杨春燕对自己这个儿子也没办法了,觉得他喜欢挖虫子,喜欢揪花的爱好,可能是从上辈子带来的。
  小九儿捏着一只,“弟弟抓的。”
  小龙点头,“蝈蝈抓!”
  “哎哟!奶奶的乖孙,一点点大就开始挖药材赚钱了。”周母乐呵呵的把土狗子往箢兜里装。
  周怀安抱起浑身泥巴的儿子,“妈,这东西比臭屁虫还臭,你还真弄回去晒啊?”
  周母横了他一眼,“咋不晒?今天一两明天一两,几天就能凑半斤,也能卖两三角钱了。”
  李秋月连连点头,“就是,两三角钱能买一封洋火咯!”
  周怀安:“明天我就让九儿带着小龙,把这一片油菜田翻一遍,让两个小东西帮着家里挣钱。”
  老爷子指着对面田边补栽的几棵油菜,“刚才在那掏土狗子,把你三婶家的油菜秧都踩死了好几窝,再让他们去翻油菜田,留的油菜秧都不够给人家补苗。”
  “明天不带他们来了。”周母提着箢兜回去做晌午饭去了。
  其他人继续在田里干活,几块田的定根水得赶紧浇下去,使得油菜秧尽早定根返青。
  快要收工的时候,周一丁开着拖拉机回到富牛,告诉周怀安万父已经住进了医院,就等市里来的医生来给万父主刀做手术。
  几人留下万母在县城照顾他,等三天后做手术的时候再去医院。
  第863章 879:我觉得他们挺般配
  周家人连着忙了两天,把定根水浇完就到了跟周玉梅约好的日子。
  一大早,周怀安送货去宁安的时候,周母就跟赵慧芳骑着自行车去白马镇买菜,两人骑到半路,就遇到了方东明。
  “妈,菜我已经买好了,麻烦你和嫂子她们做一下。”他说着把挂在车后座的两个夹背取了下来,微笑着冲周母说道:
  “我和玉梅领了证,请客吃饭本该我家来办的,我在村里没房子,我妈跟后父都住在老幺家,只有麻烦你们了。”
  他后父是招上门的,跟他妈又生了两个儿子,老俩口他们兄弟三个轮流供养,他还没成家,每年就给点钱给他们。
  周母乐呵呵的说:“不麻烦,把你妈他们也喊过来一起聚聚?昨天她还来了我家坐了一会儿。”
  她觉得方母人不错,是个明事理的,从来没觉得自家儿子是吃公家饭的,就嫌弃玉梅二婚。她和大松没啥要求,只要他们对玉梅和晓曦好,他们就满意了。
  “不用,我们昨晚回去过了。”方东明帮着两人把夹背挂好,“下午有两个同事一起来。”
  周母想到他家的情况,也不多说,“老幺去宁安送货去了,回来就去镇上接你们。把说得来的同事都叫上一起。”
  方东明老老实实的说:“来的两个是平时就特别要好的,别的等办酒的时候再请。”
  “也行!”周母推着自行车调头,“你回去忙你的,我们先回了。”
  “你们路上慢点。”方东明说罢蹬上自行车走了。
  周母和赵慧芳看了看夹背里的菜,鸡鸭鱼、还有牛肉、猪肉、还半扇排骨。
  “跟我想买的菜一样,看样子是玉梅一起去买的。”
  “可惜这些鸡鸭鱼了,家里都有。”
  赵慧芳笑着蹬上自行车,“吃了就不可惜。”
  婆媳俩都觉得这门亲才像亲戚,不像何家,姿态摆的高高的,好像玉梅嫁到他家,真的高攀了他们一样。
  婆媳俩到家,杨春燕妯娌三个提着锄头,穿着雨靴正准备去大坑挖山药。
  去年在大坑找到的山药和葛根,只把大颗的挖了,想着天冷闲着没事,妯娌几个打算挖点山药蒸山药糕吃。
  李秋月看到婆媳俩,惊讶的问:“你们咋这么快就回来了?”
  “我们在方田岔路口就遇到东明,他把啥都买好了,我们就回来了撒!”周母笑道,“你们干啥去?”
  杨春燕笑着帮她把夹背取下来,“我们打算去大坑挖山药去,等会儿回来帮你们收拾哈!”
  周母:“没啥好收拾的,我们在家把鸡鸭鱼杀了,牛肉切一块卤起来,再把蒸肉粉炒好磨出来就成。”
  “要得!”
  妯娌仨到了后山,见小九儿和老爷子在药田里,趁小家伙没注意这边,急忙溜了过去。
  大坑里的灌木和桃树的叶子已经掉的光秃秃的,踩在厚厚的枯草落叶上,下到坑底,朝东南面有山药的地方走去。
  走到长着三七的灌木林,杨春燕妯娌三个拐进去看了看那些三七。
  新出的三七小苗的长势还不错,那次王桢来告诉周怀安,年头久的三七留种出苗率高,她们就没舍得挖掉卖钱。
  全都留下采收种子,去年撒下的三七种子出苗率还不错,移栽后活了一大半。
  今年采集的种子大多撒在大坑,还有一部分撒在了百花林那边,明年采集的三七种子继续撒自家包下来的林子里。
  杨春燕觉得等撒下的三七到了收获的时间,将又是一大笔收入。
  李秋月叹道:“春燕,你们家包下这个大坑太划得来了,有值钱的石斛还有三七,葛根、山药,别的杂七杂八的草药就不说了。”
  张秀香笑着说:“他们有我们也占便宜,这么多种子撒林子里,就算十粒种能长出三颗苗子,以后百花林都能长不少野生的三七出来。”
  杨春燕:“撒大坑里的种子出苗率还不错,山上药田里出苗率要差一些,每年撒一些,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妯娌三人到长着山药的地方,找了几颗茎干较粗的,把藤蔓割掉,顺着茎干往下挖,一棵有手臂粗,长得坑坑洼洼的山药慢慢露了出来。
  杨春燕提着药锄慢慢刨泥巴,李秋月在一旁不停提醒,“小心点,别挖烂了。”
  张秀香笑道:“又不送街上去卖钱,怕卖相不好。”
  “就是,挖回去把皮子削干净,蒸耙后还不是一样要揉烂。”
  “说是这样说,完完整整的看着还是要安逸一些撒。”李秋月用铲子将泥巴刨开,小心翼翼的把山药从泥巴里抠了出来。
  三尺多长,胖乎乎的,大概有五六斤重,妯娌三个一连挖了六颗,大的有七八斤,小的也有三四斤。
  张秀香看了看,“春燕,可以了,这些起码有二三十斤,加上糯米粉一起能蒸不少山药糕了。”
  “好,把坑填回去,我们上山。”
  三人提着山药回到家,周母和赵慧芳已经把鸡鸭收拾干净,开始磨蒸肉粉了。
  李秋月放下药锄去帮忙推磨,杨春燕和张秀香把山药削皮,切成短节,上锅蒸了大概二三十分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