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下次我们进山悄悄的把相机带上,别让老娘看到了,上次带山上就被她说了一顿,生怕就摔坏了。”
  杨春燕白了他一眼,“你别得瑟她怎么会晓得?”
  老人家连摔烂一口碗都要心疼一会儿,照相机就不用说了。
  “嘿嘿!”周怀安讪笑着拍了树干一下,“来,多看几眼,记下它长在树上的样子,我要动手割了哈!”
  “嗯嗯!小心点,别割坏了,像这种形状好看的大桑黄,可能会有人买了收藏起来。”
  “放心,我比你还担心。”周怀安站到匍匐在地的树桩上,举着镰刀小心的割了起来,“收藏起来有啥用?像花瓶那样摆着好看么?”
  “不晓得,有钱人喜欢的东西哪个说的清楚。”
  “这倒是哈,你看电影里不是还有人去挖古墓里的陪葬品么!依我说,除了黄金珠宝,那些瓶瓶罐罐的拿来有啥用?留着装东西都觉得渗的慌。”
  “古墓里挖出来的瓶瓶罐罐都是文物,有的肯定比黄金珠宝值钱。”杨春燕担心的看着他,“你别说话,小心割坏了。”
  “我这是转移注意力,太紧张,才容易割坏。”
  “哦!那你随便割,真割坏了也是没办法的事。”杨春燕看了看趴在一旁的狗子,“我下去捡菌子去,你割下来抱下来就是!”
  周怀安忙道:“你过来托着点,等会儿我割开了,掉下去摔烂了就划不来了。”
  “好嘞!”
  杨春燕扶着树干爬上弯曲的树桩,够着手托住大桑黄,一直托到手都发酸了,周怀安才把底座割开,前后摇晃了几下,两人小心翼翼的把它弄了下来。
  “燕儿,你抱抱看,起码有一二十斤。”周怀安看着她激动的说道。
  杨春燕双手接过,觉得他估量的应该没错,转念一想,“早上才下了大雨,桑黄的湿度较大,晾干后起码要少三四斤。”
  周怀安抱着不撒手,“少三四斤也有十六七斤,王桢说前几年收过一个十来斤重的,等我空闲下来,得送去给他见识见识。”
  “你不晓得,收药的人最喜欢看到好的药材,特别是这种,又大品相有好的好东西!”
  “这倒是哈!”杨春燕看了看周围,“回吧,下次来再往上面走。”
  周怀安点了点头,抱着桑黄往下走,“我们不捡菌子了,回桑林看看,再去看看小蜜蜂我们就回家。”
  杨春燕提起背篼,两人转过去把菌子收起来装一个背篼里面,周怀安想把桑黄装尿素袋里面,太大了,立着根本就放不下,只得放背篼里面,然后用尿素袋盖上。
  “等会儿弄到蜂蜜就装尿素袋里,省得蜂桶把桑黄挤坏了。”
  “憨子,等会儿把蜂桶放下面,桑黄放上面盖着不就行了。”
  “嗐!”周怀安拍拍脑袋,“一下没转过弯来,这就叫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杨春燕提起背篼,“走吧!”
  一路捡着菌子过来,没觉得走了多远,回桑林看留下的桑黄窝子时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不少路。
  大半个小时后,两人走到桑林,一路找过去,发现了几朵小的,才调羹那么大,没一点采集价值。
  杨春燕走到记忆里留有菌窝的地方,瞪大眼,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逡巡了一遍,还是没发现上次留下的两朵小的,想着八成是被人捷足先得了,就听到前面传来周怀安惊喜的喊声。
  “燕儿,过来,我找到了。”
  “还在前面啊?我怎么记得就在这里?”杨春燕高兴的走了过去,顺着他指的方向,发现就没大多少,“还是有点小哈!”
  “不小了,这样的也长了五六年了,我看王桢那收的,比这个还小的都有。”周怀安说着掏出麻绳将镰刀绑在竹竿上,“我记得另外一朵就在前面那颗树上,你看看有多大了?”
  “嗯嗯!”杨春燕仔细找过去,总算找到了那朵桑黄,看着比那朵稍微大点,旁边又长了只有小九儿木勺那么大的一朵出来。
  第820章 836:都想接我去他家住
  收了一朵超大的大桑黄,两人把找到的两朵采下来,先去接骨草后面的石堆,打开后割了四张封巢蜜后,就去了树桩子那,打开后割了两张封巢蜜,依旧把蜂窝恢复原状。
  杨春燕拿出带来的苞谷粑、煮鸡蛋、周怀安给了狗子一份,两人坐在石头上就着泡海椒吃了起来。
  周怀安吃了几口,“燕儿,下次还是带饭团来,苞谷粑和煮鸡蛋太难吃了,要是没泡椒我都吃不下去。”
  “饭团得先泡酒米才行,下次出来提前弄。”杨春燕吃着也觉得还是饭团好吃,裹两根泡椒都能吃一大块。
  吃过饭,两人又割了些接骨木盖在桑黄上面,这才背着背篼、提着菜篮往回走。
  翻过最后一道山梁走到后山已经三点多了,只见山道上捡菌子的村民成群结队的往山下走。
  周怀安看到前面走的那人好像是何大宽,拉了杨春燕一下,两人慢下了步子。
  相熟的村民看到两人,笑着打招呼,“周老幺,你也有空来捡菌子啊?”
  “早就想来了,一年总要过一次捡菌子的瘾撒!”周怀安看了看他的菜篮,“不错嘛,捡了这么多羊肚菌,我才捡了几朵。”
  “一个老窝子,年年去都有,今年特别多!”
  “我家的老窝子不晓得咋回事,今年就捡了几朵就没了。”
  一妇人问杨春燕,“听说你家昨天在收开伞了的香菇,是真的么?”
  “鸡枞,香菇,青杠菌、大脚菇,鸡油菌……这些都收。”
  “我今天运气不好,捡了有十来斤红菇,别的差不多都是开伞了的。”
  “你俩还在山上,家里忙得过来啊?”
  “他家那些人勤快的很,你看家明、小倩几个昨天一直在那帮忙。”
  “你们家大的和气,连家里的几个娃都和气的像一个妈生的一样,像你们家这样和气的,整个白马镇都很少见。”
  “哪有……”杨春燕听着这些奉承话,不晓得该咋应,巴不得赶紧到家,不用跟他们打哈哈。
  一群人说笑间就到了后院门口,周怀安掏出钥匙打开门,两人进了院子,杨春燕把东西交给他收拾,便急急忙忙的去隔壁帮忙了。
  想到大桑黄的水份重,周怀安先把它拿出来放楼上,见桑黄在阳光下显得金晃晃的,忙翻了个面,将菌背朝上晾起来,看着才不打眼了。
  想蹲下来数数年轮的,又想到那边还忙着,又转身下楼把菜篮和背篼里的菌子捡出来装竹篓里,把下面的川芎倒水池里放水浸泡起来。
  洗了手马不停蹄的去拿筲箕、滤布,将蜜脾从蜂桶里拿出来,掰碎后放在滤布上面,任由里面的蜜糖,慢慢往桶里流,这才提着菌子去了隔壁。
  只见卖菌子的队伍已经排到了菜地边,前面的拿着剪刀、锯皮刀在整理背篼、竹篓里的菌子。
  周家明见他来了,忙对赵慧芳说:“妈,幺爸来了,你让幺爸过秤,你动作太慢了。”
  “自己慢吞吞的,还嫌弃起我来了。”赵慧芳笑着把位置让了出来,帮着把周怀安带来的菌子送进了院子。
  有了周怀安两个帮忙,速度快了不少,排队的人也愈发多起来了。
  杨春燕见今天送开伞菌子来卖的乡亲比昨天多多了,想到家里的油菜籽也没剩多少了,便告诉来卖菌子的村民,说他家要买菜籽油,照议价收。
  议价一斤要九角多了,大伙儿听后都表示家里有多余的菜籽,抽空就去榨了把油送来卖给周家。
  这时老虾子出来帮着搬竹筐,村里人都小声议论起来,说他在周家帮忙都长胖了,看着精神头也比以前好多了。
  老虾子小侄子老婆,李秀丽讪笑着说:“周家伙食好,我幺爸在这干活,有工资拿连家都不回了。我们也是见好久没看到他了,问隔壁的才晓得他来你家帮忙了。”
  周怀安看了她一眼,刚想开口,杨春燕就抬头说道:“李嫂,虾叔来我家是帮着烧炉子的,晚上还要跟我老汉儿轮流守夜,吃住都在我家,可能就很少回去。”
  李秀丽又问:“那我幺爸养的那些鸡鸭呢?院子里也没有,圈里也没有,都哪里去了?”
  杨春燕淡笑道:“这我们就不清楚了,你们自己去问虾叔,他来的时候就带了被褥这些来,没带鸡鸭。”
  李秀丽赔笑道:“春燕,我不是那个意思哈!主要是我幺爸那个人,根本就不跟我们好好说话,你问他啥,他把眼一瞪,能把人吓个半死。”
  “你瞎说,虾爷爷一点都不吓人,还给我们编蛐蛐儿笼子呢!”周小琳说着还拎起几个宝塔状的草编笼子给大伙儿看,“我小龙弟弟一个,九儿弟弟一个,我也有一个。”
  小九儿听后,丢掉小木枪就从垫子上爬了起来,拿过自己那个蛐蛐笼,冲杨春燕说:“虾爷爷编,九儿喜欢!”
  “虾爷爷还讲他们打仗的故事给我们听,一点都不吓人。”周家康几个也小声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