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杨春燕回想了一下,发现还真是,“去年我收的大朵的羊肚菌才十来朵就有一斤,小的要十四五朵才一斤,再小的就不用收了。
  这样吧,那种菌帽长,个头大的就照4块5收,菌帽短、泥脚太长的,就下调到3块一斤收,你们看咋样?”
  张秀香几人都点头,“这样也好,我觉得还是让老幺写出来,贴门口让他们看清楚明白,省得他们以为我们故意压价。”
  杨春燕看向周怀安,“等会儿把我们的要求和收购的价钱都写明,给一丁、徐叔他们也发一张,然后把这边院门口,还有烤房那边的院门口也贴上。”
  “要得!”周怀安点头应下,“等你们说完了,我一起写。”
  “春燕,”赵慧芳笑道,“去年收竹荪的时候,我听好些人送竹荪来的说,采的时候还好,等他们送过来有的就坏了,问我咋回事,我也不晓得。”
  杨春燕:“竹荪腐败的时间快,你看我们每次去捡竹荪,到家第一时间就整理出来挂到楼上晒起来,不然时间一长它就坏了,不值钱了。
  还有,我们去年一年也才卖了不到一百斤干货,5块一斤收的鲜竹荪,算起来损耗跟羊肚菌差不多,送到省城那边给的75一斤,算下来一斤有25块的利润。”
  赵慧芳:“那我们今年还是照去年的标准收啊?”
  杨春燕:“嗯!还是照去年的标准,菌柄长三寸五以上,朵形完整的收。”
  周怀安说道:“竹荪徐叔和一丁他们没法收,今年看样子也收不了多少。”
  杨春燕:“我们上次发现有竹荪后,第二天一早到那儿是早上六点多,到那就看到大多竹荪都开出来了,明天早点起来去帮着你们扯半个小时的秧苗,过去刚合适。”
  周怀安:“等把秧子栽完,让大哥和三哥去百草坪那边收货,我带你们去西南面那片竹林,那里的竹荪保证也多。”
  赵慧芳:“等不到我们去了,去年钱婶和小芳晓得我们要收竹荪,每天一早就去那片竹林捡竹荪,一季下来也卖了几百块呢!”
  张秀香笑道:“竹荪看着价钱高,但产量少,我看到最后可能还没大脚菇,青杠菌这些赚钱。”
  赵慧芳点头,“就是,我觉得蜜环菌、鸡油菌这些价钱便宜不说,吃着也好吃,好几十块一斤的竹荪、羊肚菌,又有几个舍得买哟!”
  “那不一定,去年我收的那些羊肚菌和大脚菇那些,送到宁安最先卖完的偏偏是最贵的羊肚菌。”杨春燕笑着说,“不过大都是买了寄给亲戚朋友吃的。”
  周母点头,“是啊,小地方的人舍不得,像省城那种大地方,有钱的老板多的是,上次我们去赶“鬼市”,那些大老板都是用大解放,大东风,一大车一大车的拉货到鬼市卖。”
  李秋月笑嘻嘻的说:“你看妈出去见一次世面回来,见识就是不一样,我们啥时候也出去见见世面。”
  周母笑道:“那还不简单,等忙过了,你们都跟你姐一起去省城看看,长长见识。”
  老爷子和周父也觉得出去走走好,看看大地方,想法也不一样了。
  杨春燕想起一事,“妈,明早还得去跟蒋婶她们说一下,她们上午可以在家帮忙栽秧子,下午就得来上工。”
  周母摆手,“不用,我昨天就跟她们说过了,一个二个的巴不得天天来呢!”
  周怀安看向周母,“妈,我雇了老虾子帮爷爷烧炉子,送菌子进烤房,晚上跟老汉儿轮班,包伙食两块钱一天的工钱,他明天下午来上工。”
  “好,我明下午做饭多煮点米就是。”周母想着这两年老幺经常进山,多亏老虾子教他山上那些事,才平平安安的,现在不比以前,多个人吃饭就是多双筷子的事。
  周怀荣兄弟几个都没意见,周怀安学会捕猎后,他们也跟着吃了不少好东西,反正都要请人干活,请别人还不如请他。
  所有的事都商量好后,周怀安去拿笔和纸把刚才商量好的记下来,明天挨个发一张,再贴几张在院门口,给送菌子来的看。
  周父看了几眼,回头问周怀军,“老二,你明天去电站干活么?”
  “不去,端阳节城里的工程师回家去了,要初八才回来,我刚好在家帮着把秧子栽下去。”
  周父想到兄弟四个投了二十多万在电站,不放心的叮嘱道:“老二,电站那边我们家可是投了大钱在里面,你可得认真学技术,师傅那儿需要送节礼啥的可别小气。”
  周怀军点了点头,“你放心,秀香都准备了的。”
  “我们咋放心的下来?”周母担心的说:“你们四个投了那么多钱,万一被哪个眼红心黑的晓得,给你们全贪了,到时候找哪个去?”
  周怀安笑道:“妈,你就别担心了,电厂的事又不是只有我们几个泥腿子在干,还有王桢和徐二叔在,哪个敢贪那么多钱,被查出来要吃枪子的。”
  第785章 801:太难了
  周父、周母听后想到徐老二现在已是县里的大官了,他家和他大哥家也投了那么多钱,不可能看着人家把他们家的钱也贪了。
  这般想着,二老心里安稳多了,“老幺说的也对,老二你好好干,一定要把技术学扎实了,电用起来方便多了,大伙儿花了那么多钱办的厂子,以后应该能卖不少钱。”
  周怀军点头,“晓得了,你们就放心吧,我都是当老汉儿的人了,晓得轻重。”
  “商量好了就早点去睡。”周母起身对周家明几个说道,“家明过节后要考试,就在家复习,顺带看着弟妹。小倩,家亮几个明天早点起来去帮着提秧把头。”
  “哟~”周怀安扭头看了一眼苦着个脸的周家明,“大学生,端阳节过了就要考试啦?”
  赵慧芳白了周家明一眼,“咋不是,水都淹到嘴边了,还不晓得努力,一天天的还忙着看电视,抓鱼。”
  周家明幽怨的瞥了周怀安一眼,“再读一个星期就考。”幺爸真是的,明明晓得我连考白马初中都有点老虎,还喊我大学生,分明是想我挨打!
  “小子!”周怀安看着他幽怨的小眼神,好笑的撸了他一把,“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最后加把劲,男人家家的,能上就上,不能上就回来改造地球!”
  “哦!”周家明觉得他宁愿去帮着拔秧苗,也不想在家复习,太难了!也不晓得是咋了,最后这两个星期,每次看书,只要超过十分钟就打瞌睡,咋办哦!
  周怀军轻轻拍拍他肩膀,“家明,加把劲,二爸在电站干活这段时间,最气的就是书读的太少,师傅教的怀青看两遍就明白了,二爸要好几遍才搞得懂。”
  周母看着孙子孙女,叹道:“你们现在多好的机会,你们老汉儿那会儿,是想读都没得读。”
  周怀荣几个觉得老娘说的没错,他们读书那会儿家里要钱没钱,要粮食没粮食,一天天就忙着上山找吃的填饱肚子。
  不然换成现在这么好的机会,考个初中,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好了,又开始下雨了,都回去睡了,明天都早点起来。”老爷子起身朝灶房那边走去。
  “回了!回了!”周母把电视关掉,天线拔掉,挥着手像赶小鸡一样,把周家康几个往外赶。
  几个小家伙见没电视看了,一窝蜂跑了出去,“回家喽!回家喽!”
  周怀山抱起打瞌睡的周小琳,李秋月抱着儿子,大伙儿迎着丝丝雨雾小跑着出了院门。
  周怀安关好院门,一家子洗漱后回屋,杨春燕对他说道:“九儿稍不注意就往外跑,小龙那家伙见他出去,也跟着爬的飞快。
  我担心两个去鱼塘边耍,万一没人看到,要出事的。明天晌午回来,我们从屋后堆的木头里面找一些出来,把鱼塘围起来。”
  “这个简单,找三四十根小腿粗的出来,劈尖了打土里,再用竹篾编一下,就围住了。”
  杨春燕想起以前周家康开农家乐时做的木篱笆,“劈尖的那头最好用火烧一下,碳化过的木头,用的时间长一些。”
  “嗯嗯!”周怀安等她把小九儿放小床里,拿了件小衣服把小床蚊帐里的蚊子赶跑,将蚊帐放下,飞快的爬上大床,将蚊帐放下压好。
  伸手搂过杨春燕,“买的蚊香味道大的很,我觉得还是你做的那个蚊香好用,有空再做点。”
  杨春燕找个舒服的姿势窝在他怀里,“楼上艾叶、榆树皮、薄荷叶、木炭灰都是现成的,明天去竹林回来我就做。”
  “嗯!”周怀安的手轻轻摩挲着她背脊,“老徐说他家老二来了,你没看到他那样子,高兴的像个傻子。”
  “怀上啦!”
  “嗯!今晚遇到他,跟我们说的,悄悄咪咪的,别告诉嫂子她们。”
  “晓得!”杨春燕笑道,“徐红兵是真喜欢孩子,换成以前,他们家恐怕得生七八个。”
  “七八个!算了吧,想想都累,等九儿有三岁了,我们就要老二,来个妹子九儿就有个妹妹,来个儿子也行,两兄弟做事也有个商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