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李秋月:“我家小琳也一样,小茹跟个男孩子一样,你说要打她,她就梗着脖子看着你,只眼泪扑簌簌的掉,她老汉儿一见就心疼,一下都舍不得打。”
  张秀香:“怀军也宠孩子,每次都是我做恶人。”
  婆媳几个絮絮叨叨的忙碌着,太阳下山蒸笼里的菜就好了,锅里的腊味和砂罐里炖的老鸭菌菇汤,散发着阵阵香味。
  杨春燕把油亮的甜烧白从蒸笼里端出来,倒扣在盘子里,舀两勺白糖撒在上面,张秀香和李秋月把好的腊味装盘端上了桌,拌椒麻鸡,炒菜,先后装盘。
  最先上的是各种腊味,熏兔肉,獾猪肉,椒麻鸡,凉拌三丝,接着就是老鸭菌菇汤,豆瓣鲤鱼,甜烧白,炸糍粑、最后一道就是爆炒油菜苔。
  以往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的周家明几个,今天全都老老实实的坐在矮方桌前,等着长辈喊开饭。
  周怀安给几个老的还有兄长把酒倒满,老爷子拿起筷子,看着满桌的好菜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拿筷子,捡着自己喜欢吃的捻!”
  “好嘞!”
  一顿饭吃到十来点钟才散场,周父和老爷子打开收音机,靠着藤椅悠闲的喝茶听广播。
  杨春燕婆媳几个开始收拾刷洗,打扫院子。
  周怀安舀了肉汤给狗子拌了一大盆饭,又拿了特意给来福和旺财剔下来的带肉的骨头,端着去了它们狗碗前,“过年了,你们也吃顿好的。”
  “汪汪汪!”两只狗子欢喜的摇着尾巴,趴在狗碗前欢快的吃了起来。
  周怀安回来看到无精打采的坐在那听广播的周家明几个,从房里拿了几盒摔炮和烟花棒、小花泡出来放在桌上,“拿去外面耍去。”
  代销店只有摔炮、鞭炮、没烟花棒,他和周一丁开着拖拉机跑了一趟,镇上的花样多多了,冲天炮,钻天猴,小花炮,十几个品种,两人各买了好几十块钱的,怕老娘唠叨,骗她十块钱买的。
  “哇塞!烟花棒,摔炮!”周家明几个立马原地复活,高兴的一人拿了一盒,周小倩姐妹拿了烟花棒,“谢谢幺爸!”
  周家康冲周怀安笑得一脸灿烂,要是有尾巴就像旺财来福那样摇起来了,“幺爸最好了。”
  周怀安揉揉他脑袋,“朝着油菜田那边放!”
  “嗯嗯!”几个孩子拿了根细香点燃,高兴的朝院外跑去。
  周怀山拿了扑克出来,“老幺,我们打升级。”
  “好嘞!”兄弟四个刚好一桌,过了一会儿杨春燕妯娌四个又凑了一桌,大伙儿一边打牌一边守岁。
  第716章 721:突发
  快到十二点时,外面陆续有鞭炮声响起,周怀安兄弟几个牌也不打了,把屋里的鞭炮和烟花棒都拿了出来,“哥嫂,放鞭炮去。”
  杨春燕和李秋月担心鞭炮声吓到孩子,忙去堂屋把小床里睡着了的九儿和小龙抱了起来。
  周母去了楼上,对几个孩子说道:“起来了,你幺爸开始放鞭炮了。”
  几个孩子一骨碌爬了起来,拿着手电跟着周母下楼,嘴里喊着“看烟花喽!”一溜烟跑到院子外面。
  周怀安兄弟刚好点燃插在沟边的一排烟花棒和冲天炮,“砰砰砰”漆黑的夜空中顿时绽放出各色美丽的烟花。
  鞭炮放完后,周父带头,领着众人给老爷子拜年,老爷子冲几个孩子招了招手,“过来。”
  孩子们都站到他跟前,“老祖。”
  老爷子摸出一叠红纸包,对几个孩子说道:“又大了一岁了,以后做事要过脑子,不要去不该去的地方。”
  里面倒是也没多少钱,一人一块二的月月红,过年嘛,给孩子压祟、压惊、避邪,也希望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压岁钱只在孩子枕头下面放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进了大人的腰包。
  “晓得了!”周家明看了看他递来的压岁钱,扭头看了看赵慧芳,“我妈说,今年不能拿压岁钱,要赔幺爸渔网。”
  赵慧芳嘴角抽了抽,“老祖给你就拿着。”
  张秀香也点了点头,几个孩子欢喜的接过,“谢谢老祖!老祖一百岁!”说着又跪下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
  周怀安也抱着小九儿给老爷子磕了几个响头。
  给老爷子拜年后,周父、周母坐在椅子上,周怀荣兄弟几个带着老婆孩子给两老磕头拜年,几个孩子也拿到了压岁钱。
  接着就轮到孩子们给父母,叔伯,婶娘拜年,一圈拜下来,小九儿的小兜兜里装满了压岁红包。
  杨春燕睡前把红包都放在儿子小枕头下,初一一早起来,把红包拿出来单独装起来,打算等孩子大点交给他自己管着。
  大年初一,老爷子带着儿孙、重孙去了坟山祭拜祖先。
  初二,杨春燕和周怀安带着孩子和年礼回了娘家,到杨家坪路口,就看到几个晒得像泥鳅的半大小子,挤在田埂上,把震天炮插牛屎堆里点燃,牛屎炸的满地都是。
  几个小子看着满地的牛屎“嘎嘎嘎”拍手大笑。
  周怀安看后笑道:“燕儿,我和丁丁猫小时候也干过。”
  杨春燕白了他一眼,“也不嫌脏!”
  周怀安嘿嘿笑,“二春更恶心,把鞭炮扔他隔壁家的茅坑里,溅了人一屁股屎。”
  杨春燕:“……”
  三口人到了杨家,得知杨冬梅去镇上接王桢去了,杨为国夫妻俩还是没回娘家,也在家等着他们。
  穿得一模一样的大双和小双拿着小青蛙,“九儿弟弟,我们耍小青蛙。”
  杨春燕指着大小双,“九儿,叫大表哥,小表哥。”
  “锅……”小九儿好奇的看着两个一模一样的表哥,有些害羞的扭头搂住杨春燕脖子。
  “幺幺来,家公抱去看大鱼鱼!”杨父笑着接过小九儿,带着孙子和外孙去鱼塘看鱼去了。
  杨母看到夹背里的东西,照列又埋怨了几句,说他们不该乱花钱,瞎买那么多东西回来,埋怨归埋怨,脸上的笑容却没消失过。
  杨为国高兴的把周怀安叫到堂屋,拿出账本还有张存折放在桌上,“先看账本,钱都存折子上了。”
  周怀安随意翻看了一下,拿起存折,翻开看了看,见上面存了七万多,想着自己就比他多两个收购点,依然是四成红利,却是他的三倍还多。
  “大哥,不错嘛,两家人竞争的情况下,还是超过了去年。”
  “比起你们差多了。”杨为国叹道,“横山这边的货源被他们抢了不少,哪晓得狗日的又跑到普林镇抢我货源,要不是你带信让我去那边新设一个点,今年可能连去年都赶不上。”
  他顿了一下,“明年收红菇,我打算把重心都放到那边,这边还是保留两个收购点,让妈老汉儿看着,不能把货源留给他们。”
  周怀安点了点头,“对,那边的红菇比这边还多,把重心放到那边是对的。”
  杨为国见他支持,又道:“但红菇不比块菌,我就担心路太远,路况又不好,红菇禁不住颠簸,还有天气太热捂在筐里,很快就开伞了。”
  周怀安想了一下,“大哥,我觉得你可以在村子附近的镇上看看,买块地皮修烤房,在那边烘干后,直接拉干货回宁安。”
  杨为国听后一喜,“对啊!我咋没想到,可以在镇上买地皮修建房子。”说着又一脸佩服的看着他,“怀安,还是你脑子转的快。”
  太难得了,还有看到你佩服我的那天。
  周怀安心里想的一回事,说出来的话却是很谦虚的,“哪里,大哥一下没想到而已。”
  灶房里,杨春燕帮着烧火,杨母给周怀安煮荷包蛋,刚把蛋打下锅,王桢骑着自行车带着杨冬梅进了院子。
  周怀安和杨为国笑着迎了出去,“啥时候到的?”
  “今早到的。”王桢笑着把行李袋从车龙头上提下来,递给了满脸笑容的杨母,“妈,我爸和爷爷给的节礼。”
  杨母嗔怪道:“每次来都大包小包的,这么客气做啥?”
  周怀安觉得丈母娘每次都这样,只要他们带东西来,她就觉得过意不去,巴不得他们空手来家里搬东西。
  三人在堂屋坐下,杨为国问王桢,“正月一过老宅就要动工啦?”
  王桢:“嗯!旅社旁边的铺子已经装得差不多了,正月一过就把诊所搬到那边,北街那就开始施工。”
  杨为国:“那你店里的东西咋办?”
  王桢:“店里这会儿已经没啥东西,正月店里就关门不营业了。”
  杨为国惊讶的看着他,“那么多东西都卖完啦?”
  王桢笑道:“大件的电器二十八就卖完了,还有十几家订的电视机要年后才拿得到。”他也没想到购买力这么强,几百块的电视机大伙儿都抢着要。
  收音机、录音机和一些小电器,手表这些就不用说了,平时都好卖的很。
  杨为国听后都心热了,要不是一年两季的山货要忙,他都想在镇上弄个铺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