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那边的好货特别多,这段时间家里的现钱几乎都压在草药里了,等这一批货出完,收入也很可观。
  几个老的见酒窖里堆满了好草药,都担心以后会降价,老爷子也说几次,让他们趁现在还有赚头,把货拉宁安卖了。
  周母听后心里安稳了一些,“你看着老幺一点,跟他说,别想着要把所有的钱都赚了,别太贪多。”
  “晓得了。”杨春燕喂饱孩子,把他抱到摇篮里睡下,“妈,我去洗洋姜去了。”
  “去吧!等会儿回来吃饭。”
  杨春燕到了水沟边,沟里的水已经被黄泥染的黄呼呼的,下去踩在石头上,用草把子把多余的黄泥刷洗干净。
  今年加上林子里种的洋姜,一共收了好几千斤,这些洋姜切片晒干后囤起来,煮猪食的时候,抓一些在潲水里煮熟了就能喂猪了。
  等她把洋姜洗好,挑进院子开始切片,周怀安就回来了,带去的木桶,有两个里面都装满了蜜脾。
  “引蜂桶放好啦?”
  “嗯!”周怀安把木桶放好,“我们还带了两个引蜂桶回来,一丁和大哥、二哥去林子放蜜蜂去了。”
  杨春燕见他没去树林那边,便道:“三哥回来说……小雪姐也来说……”
  “来就来呗!早就说了要来,不来才奇怪了呢!”周怀安把滤蜂蜜的家什拿出来开始滤蜂蜜。
  杨春燕想起让杨小雪帮忙打听的事,“下午我去小雪姐家一趟,问一下他们,那边是不是把收购点设方田了?”
  “你去问问也好。”周怀安看了看她,“你都说过了,让我今年把收购重点都放在白灵山、百草坪还有三岔口。
  上次我过去,老殷跟我说,他们回去已经在船城宣扬开了,连跟他们交界的隔壁县的亲戚都通知了,还说大伙儿就等我们过去开市收货。”
  “我晓得,只是有点担心他们会提前开市收货。”
  杨春燕担心又像以前一样,商贩们为了抢生意你提前一星期,我提前半月,最后到八月块菌刚长出来就有人开市收块菌。
  这样的结果就是到最后,块菌真正到了成熟上市的季节,大家反倒没块菌收了。
  “还有十天就开市了,他们连收购点都没定下来,有啥好担心的?”周怀安撇了撇嘴,“两块一天的工钱雇人帮忙收,看来他们以为山棒子都是老实人啊!”
  杨春燕听后想了一下,“你的意思是,他们请人收的话,质量得不到保证?”
  周怀安笑着点头,“肯定是撒!你想想附近三村说起来都是亲戚,到时候说几句好话,收货的人手稍微松点,二等就变一等。”
  杨春燕觉得那边不会这样干,“人家也是老做生意的了,我觉得他们不会当甩手掌柜,肯定和我们一样,每个收购点主要办事的还是自己人。”
  “你想想我们家的人加上徐叔家、大田叔家,还有一丁,一共多少人在做事?他们从省城过来能带几个人来?”
  周怀安顿了一下,“还有,大药房那个方医生,能和熊老幺那样的人搅合在一起,到最后还是熊老幺吃亏,那人根本就不是省油的灯!”
  杨春燕听后想想还真是,合伙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勾心斗角,打小算盘,这样是走不远的。
  “我们今年还靠你想了个省事的筛选办法,人手才马虎够用,说起来还是你脑子好用!”
  那天周怀安看到周母筛谷子,从家里那些洋芋里挑出了几个等级的块菌大小,让老爷子和周父照样子编了一套筛选块菌用的竹筛。
  以后收块菌的时候,只需把块菌从末等开始筛选,留到最后的就是一等货和特等货。
  他们在家试着筛选了几次,觉得这办法省事多了,以往要好几个人才能干下来的活,两三个人就能完成。
  “那是!”周怀安一脸得瑟,“也不看看我是哪个男人?我老婆都那么机灵,能找个憨子么?”
  “懒得理你!”杨春燕想想就觉得好笑,“我看说不到三句话,就要夸自己一下的人,附近三村就只有你了!”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烂冬瓜!”周一丁拍了他一下,“烂冬瓜,牛都让你吹天上去了。”
  “滚滚滚!”周怀安笑着踹了他一脚,“那边的人已经来了,还把烤房弄在县城黎家旁边,三哥跟你说了么?”
  周一丁毫不在意的说:“说了!来就来撒,老子怕他嗦!”
  第674章 676: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就是,怕他个球!”周怀安说着又道,“林场那边的块菌,今年还是让他们老徐他们一起上山挖啊?”
  周一丁点了点头,“人手多点好,去年就去晚了,今年开市就让他们上山,等会儿我去跟二春还有老徐说一声。”
  周怀安叮嘱道:“那你顺便去观音一趟,跟美娜姐弟也说一声。”
  “要得!那我就先回去了哈!”周一丁说着就跨上了自行车。
  “一丁!”周母端着腌好了的洋姜走了出来,“给雪娇带点回去,她喜欢吃。”
  周一丁笑嘻嘻的接过,“还是我二娘对我好!”
  “少拍马屁!”周母嗔怪的瞪了他一眼,“酒米我都帮你买好了,趁现在不忙,我把阴米给你们做好,省得到时候雪娇生了,还要等你丈母娘送阴米来招待亲戚。”
  周一丁感激的说:“多谢二娘,我都没想到这些!”
  “跟我还说这些!”周母乐呵呵的去灶房准备开饭去了。
  吃过晌午饭,杨春燕就去拿了一袋奶粉和一罐米粉骑车去了方田大队。
  刚到杨小雪家门口,就看到院子里晒满了洋姜,她拍了拍院门,杨小雪闻声出来,笑盈盈的把她迎了进去。
  杨春燕把奶粉和米粉递给了她,“米粉是我婆婆妈做的,小九儿也喜欢吃,想着小杨也在吃辅食了,就给你带了些过来。”
  杨小雪高兴的接过篮子,嗔怪道:“拿米粉来就行了啊,你还拿那么贵的奶粉来。”
  “不贵,怀安让王桢帮忙带回来的,一袋比供销社便宜三块多,你给小杨儿吃吃看,合他胃口的话,以后带的时候,就多带几袋回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哈!”
  杨小雪拉了竹椅给她坐下,“我回来就喊你姐夫去问过了,听说他们还没跟隔壁说好,就来了个从宁安来的本地人,把他们带去路口拐角方四海家,找的他家帮忙收,那家人有些讨厌,我就没去打听。”
  杨春燕:“不用打听了,王桢让三哥带了消息回来,说他们的烤房在宁安。”
  这时方志强也出来了,“春燕,来的那人是方四海家隔房的堂兄弟,听说他们家还有个兄弟,还在县城也开了家药铺。”
  杨春燕听后忽然想起大药房的方医生也姓方,“哦!姓方的话我晓得,药铺就在桥东街,以前还跟熊老幺合伙收过红菇。”
  “方四海在我们村有个外号,叫方四害,跟他们家打交道,没几个人能算得过他们。”方志强幸灾乐祸的说,“找他家帮忙,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杨小雪也点头,“对,那一家子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那我们就等着看好戏了。”杨春燕又对方志强说道,“再过十来天就开市了,你们早点做准备哈!”
  方志强笑着点头,“开市大家最先去的就是自己的老窝子,挖完了再去别的地方。”
  杨春燕看了看杨小雪抱着的孩子,“山上比山下冷多了,小杨儿咋办呢?”
  杨小雪有些心疼的看着孩子,“过几天我就把孩子送娘家,让我妈帮忙带小半月,把开市这段时间忙过了再说。”
  开市这段时间是最好挖块菌的时候,这半月挣的钱,能赶上后头一个月挣的了。
  “唉!”方志强叹了一口气,“我妈儿那是没指望了,只能麻烦老丈母了。”
  “我妈都说了,到时候把孩子送过去就是,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是带!”杨小雪说着白了他一眼,“你妈我从来没想过要指望她,他们没帮我们带过一天小杨,我们还不是过来了!”
  “你跟春燕说话,我去挖地去。”方志强见她一说自己父母就没个好脸色,忙拿了锄头开溜。
  杨春燕看着落荒而逃的方志强,劝道:“姐,方姐夫现在真的比以前好多了,你就别动不动怼他,提他父母的事了。”
  杨小雪说:“他不提我也很少翻老账的,就是每次带着小杨儿上山挖草药的时候,看到他妈老汉儿带着他姐的娃,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刺他两句。”
  杨春燕听后想想也是,孩子才几个月就每天跟着父母上山,换成她也心疼。
  杨小雪想起孩子跟着他们一起在山上的日子,眼圈有些发红,“我真的是越想越气,别家的老人就算跟儿子媳妇吵架,儿子媳妇送两次节礼就和好了。
  端阳、中秋该送的节礼我们都是送到了的,换成别的父母,就算不待见儿子媳妇,孙子还是要心疼的,可他们硬是连看都没看过我家小杨儿一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