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杨春燕想着“送钟“与“送终“谐音,好些人觉得赠送时钟这种行为不吉利,送钟就成了中国民间一种广泛流行的禁忌。
  她拍拍赵美娜肩膀,“好,你们自己给钱!”
  赵小川高兴的拉着赵美娜,“大姐,我可以挑一个喜欢的么?”
  “可以,等会儿你自己选!”
  杨春燕带着三个孩子进了铺子,见杨冬梅正忙着给顾客拿录音机,赵小川已经拉着姐姐站到了摆放闹钟的柜台前。
  他拉着赵秀娜,“二姐你看好多闹钟,好漂亮哦!”
  赵秀娜觉得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人家是卖这个的当然多咯!”
  赵小川垫着脚尖,“你看有猫头鹰、小兔子、小黄鸭,还有个小茶壶,大喇叭……”
  杨春燕看向几个孩子,“美娜,你们喜欢哪种的?”
  赵小川指着一个银色金属外壳,里面还有只穿着红色条纹体恤放风筝的胖兔子的闹钟,“大姐,我喜欢那个兔子的。”
  杨春燕还以为他会喜欢那种卡通的塑料外壳的,看后觉得还不错,扬声让售货员拿出来看看。
  这时杨冬梅也看到了四人,“姐,你啥时候到的?”
  杨春燕笑眯眯的看着她,“到了一会儿了,见你在忙就没喊你!
  “这几天这边忙不过来,就让我来帮忙了。”杨冬梅笑着过来把闹钟从柜台里面取出来放在了柜台上,“这是姐夫的侄子侄女么?”
  “不是,他们是隔壁大队的美娜,秀娜、小川。”杨春燕又对姐弟三人说,“这是婶婶的妹妹冬梅。”
  “冬梅阿姨!”姐弟几个礼貌的喊道。
  “真乖!”杨冬梅把闹钟发条上好,闹钟叮铃铃响了起来,“听说这种闹钟里面是全铜齿轮,能用好久,喜欢吗?”
  赵小川高兴的点头,“喜欢,就买这个。”
  赵美娜看了一下标签见上面标着十四块五,忙翻开衣襟拿钱,把钱从小包里拿出来递给了杨冬梅,“阿姨给你钱。”
  “王桢说了,你们来买东西打七折。”杨冬梅收了十块钱,把闹钟装进盒子里递给赵美娜,“姐,我忙去了哈,初二那天你早点回来。”
  杨春燕见那边忙不过来了,连连点头,“晓得了,你去忙!”
  四人从铺子出来,周怀安和周一丁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小王医生忙起来了,我们先去把美娜他们的事办了,再来买年货。”
  杨春燕点了点头,这会儿街上的人已是人头攒动,背夹背的提篮子的,吆喝声,自行车铃铛声,有呵斥小孩、大声提醒小心扒手的声音,以往这会儿还冷清的街道比镇上赶场天还热闹。
  第508章 509:买年货,抓小偷
  周一丁牵着赵小川,护着姐妹俩,“那条街摆摊的人都没有,都挤到这条街来了。”
  周怀安像母鸡一样护着杨春燕往前走,“这条街下去就是菜市,来这边的摆摊的人自然就多咯!”
  以往用不了一分钟的路程,这次用了十来分钟才挤出去。
  到了银行,周怀安带着赵美娜去柜台前把钱存好,让她把带来的钱和存折装好,一行人才去街上买年货。
  到了街口,周怀安说道:“燕儿我们买点啥年货回去?”
  杨春燕笑道:“妈买了一些了,我们去百货大楼把春联买了,出来再去买些米花糖,红苕糕。”她忽然想起卖叶儿粑的,“还有叶儿粑,也买一些回去。”
  “要得,先去百货大楼!”
  一行人进了百货大楼,只见里面和外面的街道差不了多少,卖对联的在二楼卖文具的地方,几人上去后发现这里人少多了。
  春联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春节普天同庆,这年头不但院门和堂屋、灶房门要贴春联,连猪圈、鸡鸭圈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
  周怀安和周一丁和几个孩子在那兴致勃勃的挑选春联,杨春燕去卖文具的地方给几个孩子买了军绿色的帆布书包,钢笔、圆珠笔、铅笔,还有墨水、本子、文具盒。
  她把给几个孩子的文具分别装进包里,提着去了卖春联的柜台前。
  周怀安见她回来,指着供人挑选春联的小本本,“我跟丁丁猫选了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四季平安,……六畜兴旺,美娜家还有狗年大吉千家喜,春色满园万象新;欢庆新年,你看咋样?”
  杨春燕看后笑着点头,“好,把老宅的也买上。”
  售货员帮忙装好后,周怀安付了钱把东西装背篼里背着,下楼后看到卖糖的柜台前挤满了人,便打消了念头出了百货大楼去街上买年货。
  卖米花糖和红苕糕的就在街口,几人一样称了几斤,周一丁还给赵美娜姐弟称了一份,哪晓得小丫头又去隔壁卖炒货的摊子,给他们一家称了两斤瓜子、花生。
  “婶婶,我尝过了,他家的瓜子花生好香哦!”
  “谢谢哈!”杨春燕抓了一把瓜子,磕了几颗觉得比那天自己家烤的香脆多了,决定等会儿再来称几斤回去。
  就这几样东西就把夹背装的满满当当的,周怀安看到卖烟叶的又去买了几把装周一丁夹背里。
  隔壁摊子就是卖棉花糖的,一个小姑娘开心的拿着雪白的棉花糖朝父母跑去,路过的小男孩看到也缠着妈妈要买棉花糖来吃。
  不时有小孩拿着钱朝卖棉花糖的摊子前跑。
  杨春燕看了看一脸羡慕的赵小川,揉揉他脑袋,“想吃就去买。”
  周一丁抢着拿了五角钱给他,“小川去买几个棉花糖过来,我们一起吃。”
  “哦!”赵小川接过钱,牵着赵秀娜朝卖棉花糖的摊子走去。
  只见男子一脚踩在一个有点像缝纫机的踏板上,一手将勺子里的白糖缓缓倒入机器中间的圆孔里,一股浓郁的焦糖味在空气里飘散开来。
  机器越转越快,出糖器内快速凝结出洁白的像棉花一样的棉丝,男子拿出一根一头光滑一头不怎么光滑的长竹签。
  把竹签不怎么光滑的那头放在出糖口,将白色棉丝快速卷在竹签上。
  糖丝越出越快,男子手里的竹签也转的越来越快,棉花糖也越卷越大,男子将棉花糖递给等着的小孩,接过赵小川的递过去的钱,开始给他们制作。
  杨春燕看了一会儿,对周怀安说:“我们去对面买叶儿粑!”
  周怀安扭头看了看,“太挤了,你们都想吃啥馅的?我去买!”
  周一丁对糯食没啥兴趣,“我都不怎么喜欢,你随便买就是。”
  赵美娜没吃过,不晓得哪种味的好吃,“我喜欢吃甜的。”
  杨春燕记得有咸口的还有甜口的,她最喜欢吃咸口的芽菜馅的,“你一样买一些。”
  不一会儿周怀安就捧着热乎乎的叶儿粑走了过来,“有碎米芽菜馅的,芝麻白糖馅的还有红糖花生馅的,喜欢吃啥自己拿。”
  杨春燕拿了一个碎米芽菜馅的,递给赵美娜,“这个是咸口的,还有甜口的,自己拿哈!”
  “嗯!”赵美娜撕开抱着的叶子开吃,一口下去,两眼亮晶晶的看着她,“婶婶,叶儿粑好吃!”
  杨春燕点了点头,她看到这家的叶儿粑是用荷叶包裹的,里面叶儿粑白白胖胖的。
  她一口气吃了三个,觉得还是这年头的手艺人好,做吃食很少掺假,蒸出来的叶儿粑馅料足,吃着入口软糯,还不粘牙。
  叶儿粑,别名艾馍、糯米粑,是四川地区的汉族著名传统小吃之一。无论是川西农家的清明节、还是川南的春节,它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有的地方用荷叶,大叶仙茅的叶子作为粑叶,还有的地方用良姜叶、竹叶和野棕叶等等,特别一点的地方还会选用橘子叶。
  和端午节的粽子一样,叶儿粑也有甜咸之分,不过大多数地方都是以碎米芽菜加猪肉的咸口馅料为主。
  周怀安吃了一个咸口的和一个甜口的,“好吃,走的时候再去买一些,回去给爷爷还有妈老汉儿吃。”
  周一丁也觉得不错,“比汤圆好吃,我也买一些回去。”
  这时赵小川和赵秀娜一人高高举着一把棉花糖过来,“一丁叔叔,还剩两角钱。”
  周一丁笑道:“这么多才三角钱,挺划得来的。”
  “我也觉得划得来。”赵小川把手里的棉花糖分了一个给杨春燕和赵美娜,舔了一口洁白的棉花糖,被舔过的地方变成了焦糖色,“好甜!”
  赵美娜有些不好意思的舔了一口,“婶婶你尝尝,一下就融化了,比糖水好吃。”
  杨春燕笑着咬了一口就递给了周怀安,“嗯!就像雪一样,入口就融化了。”
  周怀安忙递过牛皮纸袋,“燕儿,吃一个芝麻馅的,我觉得还不错!”说着又冲赵秀娜、赵小川递过纸袋,“这里还有好吃的,先吃棉花糖,再吃叶儿粑!”
  “谢谢怀安叔叔。”赵小川舔着棉花糖,满足的像一只终于吃到鱼的小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